为什么丘吉尔会在1945第二次大选中失利?
在二战中英国人损失过巨,且英国人不喜欢丘的强硬作风,丘的私生活也比较不好,他爱抽大量雪茄,所以二选失败
因为他的民间名声不是很好,他为人势利。
他的性格能带领英国患难,不能过和平日子
丘吉尔生平?详细
详细 丘吉尔, W.L.S. (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英国政治家、首相(1940~1945,1951~1955)。1874年11月30日出生在英格兰牛津郡的一个贵族世家。1894年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1939年以前的主要政治活动1895年从军,曾参加英国在印度、苏丹和南非的殖民战争。1906年作为自由党议员进入下院。主张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后历任殖民部次官、商务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和军需大臣、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职。在任海军大臣期间,大力加强海军实力,以回击德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5年,英军在黑海海峡的盖利博卢战役中失利,同年11月丘吉尔引咎辞职。1919年1月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攻击布尔什维主义,鼓吹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积极参与策划武装干涉苏俄(见苏俄国内战争)。1922年,因不满自由党的政策而脱离该党。同年在议会选举中落选。1924年任S. 鲍德温内阁的财政大臣。1925年在英国恢复金本位制。企图恢复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1926年,主张镇压工人大罢工。1931年1月,因对保守党领袖的政策不满退出鲍德温的影子内阁。此后他被排斥在政府公职之外,专心从事写作。在此期间,他同保守党右翼一起,反对向印度独立的要求作任何让步。丘吉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不断发出警告,主张重整军备,反对A.N.张伯伦姑息德国侵略的绥靖政策,主张联会法国和苏联,依靠国际联盟来阻止德国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丘吉尔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丘吉尔任张伯伦政府的海军大臣,积极组织援助挪威的战役。1940年5月10日继张伯伦任首相,并兼国防大臣,立即把全国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丘吉尔政府拒绝德国的诱和,坚持对德作战,同时争取美、苏作为同盟者参战。为了保卫不列颠群岛,亲自视察海防、空防设施。他支持沦陷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支持沦陷国家的流亡政府。苏德战争爆发当天,丘吉尔庄严声明:“俄国人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就是美国的危难。”1941年7月12日签订《英、苏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协定》。8月9日,丘吉尔和F.D.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与美国缔结一系列条约,其中包括联合使用两国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成立联合参谋部等内容。1942年以时机尚未成熟为借口,推迟开辟第二战场(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先后参加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在处置战败的德国、波兰的疆界变动和政府组成等问题上,极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
战后的政治生涯 1945年7月大选中,保守党在选举中失败,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鼓吹英、美联合以对抗苏联拉下的纵贯欧洲南北的“铁幕”。这次演说揭开战后“冷战”时期的序幕。1948年10月9日,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一个把英美联盟、联合的欧洲、英联邦和英帝国连接在一起的“三环外交”的总方针。但由于战后英国的衰落未能实现。
1951~1955年,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执政期间签订1954年《巴黎军事协定》,并缔结《东南亚防务条约》,继续对苏采取强硬态度。
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嘉德勋章”,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4月5日正式退休,但直到1964年7月一直任下院者员。1965年1月24日于伦敦逝世。
丘吉尔还是一位演说家、政论家和作家。主要著作有《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 1906)、《世界危机》(1923~1929)、《马尔伯勒的生平和时代》(1933~1938)、《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4)和《英语民族史》(1956~1958)等。
丘吉尔生平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政治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着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关系。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
姓名: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4-1965
国籍:英国
所获奖项: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XXX 里程碑 XXX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生于牛津附近的布莱尼姆宫。祖父马博罗将军在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父亲拉道尔夫勋爵曾任英财政大臣。他从小便被差送入寄宿学校学习,曾就读于著名的哈罗学校,但生性执拗,学习成绩不佳,只喜欢历史、文学和军事游戏。1893年勉强考入桑德斯特陆军军官学校后,由于志趣相投,毕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军官资格。1895年,以少尉军衔编入皇家第四骑兵团。后因渴望冒险的战斗生活,以志愿兵和随军记者的身份先后参加过西班牙对古巴的殖民地战争和英国军队在印度、苏丹、南非的战争,以作战英勇,敢于履险犯难闻名。其间,在印度驻守的两年中,他还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在教育上的欠缺。同时,发表了报告文学《马拉坎德远征记》(1898)、《河上的战争》(1899)、《南非从军记》(1908)和小说《沙普罗拉》(1899)等,广受欢迎。
1899年,丘吉尔退伍参政,1900年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06年以自由党身份首次入阁担任殖民副大臣,后出任商务大臣、内政大臣,第一镒世界大战前夕担任海军大臣,战争期间担任过军需大臣。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曾积极策划反苏。1924年,又以保守党身份出任财政大臣,直至1929年保守党在选举中惨败而离开政府,赋闲十年之久。这期间他出版了五卷本回忆录《世界危机》(1923-1931)、传记著作《我的早年生活》(1930)、四卷本《马博罗传》(1933-1938)。
30年代,由于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洲形势日益紧张,丘吉尔坚决反对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成为强硬派领袖。他到处发表演说,揭露战争的危险。他的演说滔滔雄辩,警句迭出,被公认为出类拔萃的大演说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丘吉尔聘任张伯伦内阁的海军大臣。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并各级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1945年,在反法西斯胜利前夕,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失去首相职位。其后,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4)。1951年,保守党在在选举中获胜,丘吉尔以77岁高龄再次出任首相。1955年因年事高辞职退休,专心撰写四卷本《英语民族史》(1956-1958)。1965年1月因脑溢血辞世。
丘吉尔的一生虽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他的历史著述和传记文学写作也成就卓著。1946年开始,他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终于在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颁奖辞》)。
XXX 代表作 XXX
《马拉坎德远征记》、《河上的战争》、《南非从军记》、《沙普罗拉》、《世界危机》、《我的早年生活》、《马博罗传》、《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
为什么丘吉尔在1945年大选中失败
丘吉尔是个强硬派,做事风格简单粗暴,二战后国际上整体的局势就是反战,而丘吉尔则不合时宜的发布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同时他对国内建设也是延续战争模式,所以才会被民众抛弃,大选失败;同样的还有中国的蒋,也因为发动内战而在政治上处于被动。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遭遇了类似的政治危机,但美国本土没有受战争破坏,并且积极宣传苏联的红色威胁,大选中提出了“行到河中莫换船”,成功连任。
由于二次大战使英国社会出现了既深且广的变化,遂促使社会上出现要求政府进行社会改革的急迫需求。当中,在1942年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更明确指出战后政府应该以全民就业为目标,并以此为通往福利国家的踏脚石。尽管英国各主要党派均同意这个方针,然而广大民众则认为如此大任,交托工党似最为适合。这种心态结果欧战后举行的1945年大选中充分表露出来。在艾德礼的领导下,工党在选举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意外地击败寻求连任的丘吉尔
因为打完仗了,人民要考虑怎么过日子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什么丘吉尔立即就下台了?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
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
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
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上世纪末英
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
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
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
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
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
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
学著作”。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
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这使他的思
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
人”。
丘吉尔的头上戴有许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辩才无碍的演说家、经
邦治国的政治家、战争中的传奇英雄。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
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
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
195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
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
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
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
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
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
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议员,曾多次在内阁中担
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
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
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
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
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
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
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
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丘吉尔在世
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
“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
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还值得注意的是,丘吉尔是有名的顽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在
处理对苏关系问题上,他以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气和高度灵活性,从英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出发,完成了英国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毫不犹豫地与苏联结为盟
国,使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赢
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斯大林称赞丘吉尔是“百年才出现一个的人物”。
此外,丘吉尔还可以称之为预言家、发明家、战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对未来
战争中的一些重大技术发展所作的预见后来都变成了现实;他以超乎寻常的惊人敏感和极大
的勇气,冒着和平主义浪潮的巨大压力和“在政治上几乎有被消灭的危险”,一天也不放弃
向国人发出预言式的战争警告,使英国人作好了战争来临的精神准备。他在用雷达侦察来袭
敌机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对此问题的研究。他因动用海军经费改进和大量建造“陆
地行舟”,使轮式装甲汽车演变成为威力巨大的现代坦克而被尊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
定了“二战”中的许多战略计划。他亲自着意培育了在当时乃至后来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
美关系。总之,丘吉尔是一位人生内涵极为丰富的传奇人物。本书在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
丘吉尔一生主要事迹的同时,还力图透过历史的表象,对人们囿于政治或党派的偏见而对其
产生的误解加以辨析,以便读者对这位曾为人类从法西斯恶梦中挣脱出来作过特殊贡献的一
代英国名相,能够从本质上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战后。丘吉尔在英国的权力过度膨胀。英国人的民主制度受到了挑战。丘吉尔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下台。
1945年,在反法西斯胜利前夕,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失去首相职位。其后,他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4)。1951年,保守党在在选举中获胜,丘吉尔以77岁高龄再次出任首相。1955年因年事高辞职退休,专心撰写四卷本《英语民族史》(1956-1958)。1965年1月因脑溢血辞世。
竞选失败
老了
新陈代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在战后的英国大选中丘吉尔为什么会意外败选,是什么原因?
提到丘吉尔,人们立刻会想到他是英国首相,二战中的领袖人物,威望非常高。然而,二战结束后不久,英国开始了首相大选,丘吉尔却落选了。这是为什么呢?
丘吉尔
在做首相之前,丘吉尔有很多重身份,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正是这些工作,让他知识渊博,善于游走于各种政治中间,从而成为一位政治家。
1874年,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牛津郡。因为父母很忙,所以小时候的丘吉尔很少感受到母爱和父爱,从而变得很自立。后来,丘吉尔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在做学生的时候,却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因此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 看到这,很多家长就会释然,因为孩子如果学习不好,那就让他成为丘吉尔吧。
丘吉尔能够成为英国首相,应该说与二战有关系。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英国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政府的支持。
二战三巨头
很多人都看过上面的照片。这是二战结束前,领导世界人们反法西斯战役的三巨头合影,分别是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那么,丘吉尔在二战中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被奉为世界人们反法西斯战争的领袖呢?
二战开始后,德国先打的法国,英国派兵支援。没想到法国太熊了,没咋地呢,就投降了。面对盟友的投降,丘吉尔国内演讲,英国绝对不能投降。正是在丘吉尔的指挥下,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顺利开展。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法国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正是这只部队给德国以致命的打击!
英国不投降后,德国开始空袭伦敦。丘吉尔进行了多次演讲,号召英国人们不要放弃希望,大家团结起来打击德国法西斯。后来,通过丘吉尔的政治手腕,成功地从美国借来各种物资,包括武器。无论如何空袭,英国人就是不投降,最后德国希特勒放弃了空袭,宣告了英国的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宣战。当晚,丘吉尔就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胜利必须属于人民,呼吁全世界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战争。随后,美国也加入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范围内。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对德战争的胜利。不久,日本也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丘吉尔不仅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个演说家。他的演说不仅鼓舞了英国人,也鼓舞了全世界人们,一起反抗法西斯。所以,丘吉尔的威望特别大,在雅尔塔会议中,成为二战三巨头之一。
丘吉尔
二战结束后不久,英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首相竞选。当时,刚刚打完二战的丘吉尔呼声特别高,人们认为丘吉尔一定能够连任首相!然而,当首相竞选结束的时候,人们却大跌眼镜,丘吉尔落选了!那么,丘吉尔为啥落选呢?主要是因为说错了话!
西方世界,竞选首相或竞选总统,都要进行演说,说下自己的施政纲领。丘吉尔提出了这样的主张,要维护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建立强大的殖民地,并且要成为世界强国
文章标题: 为什么丘吉尔在1945年大选中失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