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8 21:01: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3次
因为这场战役之后,德军虽然损失较苏联小,但是被迫退出了已占领的领地。而且自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德军再也无法掌握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库尔斯克战役是历史上最大的坦克大战,是苏德战场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双方各投入坦克上千上万量,前期人员也调配充足。我们都知道,德国的坦克是十分精良的,号称可以一打十,作战部队战斗力也格外强悍,统帅曼施坦因也经验丰富,所以本次大战胜负的统计依据的是,德军以少量的人员牺牲及战备耗损而赢得表面的胜利,实际情况却是,德国因本次战争输的非常彻底。
首先,德国自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就再也无法掌握苏德战场的控制权了。我们知道苏德还有一场战争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果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让德国无法喘息,那么库尔斯克战役则直接加速了德国的衰落。自本次战争之后,德军再也无力抵抗苏军的进攻了。
其次,德国虽然在本次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被迫离开了已占领的地区,直接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说,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同样是失败的。战役后期,因美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要求曼施坦因将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大部分主力军全部调往西线,即使遭到曼施坦因的强烈反对。被抽离出精锐部队的德军,在面对苏联大军的凶猛反攻下,毫无招架之力,只得落得节节后退。所以并没有得到任何对德国有所助益的东西。
战争总是残酷的,库尔斯克战役也是苏德战场的一次最要的转折,德国和苏联通过这次战争地位完全发生了反转。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国为什么无法进攻了
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惨败,损失惨重。此时,德国与盟友的轴心国已经处于严重的疲劳状态,苏联的战争潜力却依然充沛,形势已经逆转。
再者,二战期间,苏联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也是他们在战争中有优势的原因之一。而德国人的绝对数量就远远不及苏联人。从这些方面来看,德国人之所以打不赢苏联人,还是因为战争的综合因素。
德国在二战中虽然军力优于苏联和盟军,但最终还是败给了两个巨人。事实上,德国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它已经无力承受更多的战争资源,而非其军力素质不如对手。
对于面临苏美两国联手的德国来说实力再强大也难以抗衡。所以在二战的结果中,德国虽败犹荣,但胜利最终属于苏联。
德军精锐在重大战役中损失惨重,不得不补充大量新兵。这些新兵没有作战经验,导致与预期目标相差很大战斗力严重削弱。
另一方面,在苏联,苏联红军在训练和战斗技巧上不如德国,但其英勇抵抗和死亡精神却远强于欧洲和盟军。在明斯克、基辅、莫斯科等地,苏联红军明知没有生路,仍表现出非凡的勇气,拼死一搏,这种抵抗也给德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随着战争的推进,盟军对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和德国军队的双线作战,加上德国资源的匮乏,使得人员素质不尽如人意。曾经引以为傲的第三帝国也面临着崩溃和解体,导致日益衰落,直到战争失败,柏林被红军占领。
库尔斯克战役是一场大规模坦克战。是德国指挥官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和著名的苏联元帅奥尔吉·朱可夫之间的对决。从1943年7月5日到1943年8月27日,双方投入了约280万军队和8000辆坦克。
7月12日,双方的1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罗霍罗夫卡激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战役后,这场战役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坦克战役,并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德国的进攻遭到挫败,苏军进行了全面反击,赢得了战斗。可以说,这场战役是苏德战场上的一个分水岭。德国由于在参战人数和技术并且数量处在绝对的劣势,加之预备队数量严重缺乏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战斗白热化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希特勒要求曼斯坦因放弃战斗,曼斯坦因拒绝了。希特勒将党卫军装甲军的主力从战场转移到意大利。这一转移不仅使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有所下降,而且也失去了与苏联军队作战的勇气和信心。然后,德国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如果希特勒当时不轻易调动军队,曼斯坦因的进攻计划就不会破产。依靠德国士兵的战争素养,苏军不会在短时间内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因此苏军不一定会赢得库尔斯克战役。这场战斗的失败与曼斯坦因元帅的指挥没有太大的关系,问题是希特勒的临时转移部队。而苏联军队也付出了德国军队三倍的损失。
德军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除了曼斯坦因本人,其他德军将领们没有信心,另一方面是因为德军力量不足。当多条战线需要救援时,因为没有预备队所以曼斯坦因不得不放弃战斗。
而且美英对苏联的物资援助起到了关键作用,苏联的损失,包括武器装备、人力资源都可以从盟国那里取得补充;而德军的盟国,没有几个有大用处的,德军损失一点就彻底损失了,很难补充。所以即使德军打出了比较好的交换比,一样难以撼动苏军的数量优势。
库尔斯克会战从一开始的制定就已经失败了,如果不希望从宏观战略上来看待库尔斯克战役的话。第一点,题主可以查一下,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部队全部来自东线,也就是说德军东线集团没有得到来自本土和西线的支持,这个就很成问题了,依靠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兵力,何况这些军队表面上建制庞大,实际上减员十分严重,如果把东方营都算进去的话,也只达到了实际编制的3/4,这其中还需要剪去非战斗人员,再看看数字基本上就呵呵了。第二点,德军的堡垒攻势计划由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夹击,两方的进攻产生合力从而歼灭包围圈内的苏军,问题是,苏军部署了四个方面均的兵力,兵力远远超过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莫德尔元帅的方向上有几乎两倍于德军的苏军,火炮上苏军从来都是占据优势的,坦克的话,德军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虎式豹式坦克数量也并不够,再加上莫德尔拍脑袋做出来的决定,步兵掩护坦克......而苏军在坦克是劣势,但是苏军是防御作战,所以这个致命缺点还没有暴露出来,直到乌克兰战役为止。第三点,将军们的决策相当重要,而当时将军们都分为两派,一派是执行该计划,代表人物是除了希特勒和曼施坦因,还有一派是该计划太冒险,不应该执行,代表人物是莫德尔以及除前面一派那两位的所有人,你就明白会在战场上发生什么了,没错,莫德尔负责的由北向南的进攻失败,苏联草原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一起反攻,莫德尔就开始了他的防御表演秀。曼施坦因直到彻底失败才停止进攻,此后导致南方集团军群太伤了,1944年被苏联干出一个大洞,还坑的中央集团军群一起拜拜。
在库尔斯克前,德军的攻势可能被终结,战役可能失败,但是闪电战本身(战役初期的突击)是100%成功的。过去,苏军战术层面有根本错误,在战役前期投入的兵力几乎与损失成正比,与武器、兵力对比和具体指挥已经无关了。库尔斯克本身也是苏联的一个实验,包含了苏联2年来的作战经验,有些经验是一个月前才提出来的。当时中央事先表示可以接受战役失败的结果。对德军来说,城堡作战战略上有可以探讨的地方,但是突击这个战术行为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个铁则被打破了。有人说希特勒乱指挥,有人说曼施坦因昏头了,这些都不是原因,就好像一个士兵,他的成绩当然取决于他的技术和运气,但是如果他拿的枪打不响或是根本没有枪,谈论人的因素有什么意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