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09 21:00: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概是通过看三国演义或者某些其他演义比如《封神演义》得出来的吧,里边到处都是对单挑的描写和画面的既视感,可是这种真实性有几分呢?
有网友就归纳出来《三国演义十大经典单挑》:赵云vs文丑、徐晃vs关羽、庞德vs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关羽vs庞德、关羽vs黄忠、孙策vs太史慈、典韦vs许褚、马超vs许褚、张飞vs马超、吕布vs张飞、关羽、刘备。估计因为三国演义中单挑情节描述,很多人都对单挑深信不疑了,其实不然,理由其实非常简单:
1.即使是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对战情节并不是两军交战时上来就是武将先单挑,而大多是是双方武将在混战中进行对战。还有就是即使是对战两方武将也不会战马不动两方武将单独对战,双方武将往往都是骑马来来回回冲阵,即使有武将战死比如颜良文丑和华雄等也应该是双方冲阵的时候被杀。
2.演义中武将单挑主要是为了突出主角形象,更便于说明武将的武艺有多高强,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已。而电视剧中两军武将单挑则更便于拍摄,不需要呈现庞大数量相互冲杀的镜头,制作难度低了很多。
3.假如两军对垒都是靠武将决定胜负的,那么还养那么多士兵干嘛?都白吃干饭的?要知道通常军队的军资消耗是很大的。将军作用至关重要的话,部队就可以遣散掉,军资都用来招揽武林高手好了,但是军队打仗毕竟不是地痞流氓斗殴。4.决定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是人民,而不是哪个特殊的人,人只是被发展趋势选择了而已。其实武将通常都压阵、掠阵的,很少有机会两方武将直接一对一对战,一般武将的死亡也大都是因为阵型突然变乱,最后被乱兵或者在对方武将冲阵之下触不及防而被杀的。
作者:梦归秦淮(一个最会写字擅长P图的历史教师 公众号:史觉一梦)
作为和《三国志》讲述的是差不多时期的《三国演义》,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文字的处理上,都要比三国志精彩的多,无论是里面神经妙算的诸葛亮还是大智若愚的刘玄德,亦或是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或是老奸巨猾的曹孟德,个个都是性格分明栩栩如生,读起来荡气回肠。可书中两军对战时都是先让将军单挑士兵观战,但这个现象在历史上存在不过不会如此普遍。
一、将军单挑是为了提高士气古代的行军打仗如有如今战争中使用到的这么多高科技和装备,所以在人马差不多情况下士兵们的士气就成了取胜的一个关键。如果说在打仗前,哪一边的将军能够将另一边的主将挑下马,那么这边的士气就会大大高涨,那这一边取胜的概率就会比较大了。不过这种方式比较耽误时间,所以在竞争激烈的三国时期,可能不会如此普遍。
二、战争本质是动物本能的厮杀打仗并不是影视剧小说里面描绘的那样气势磅礴,而是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人性就被兽性所取代的一种动物本能的厮杀。所以一旦两军对垒,很多情况下就是摆好阵型,直接开杀。这种双方将军单挑,多半是宿敌或者是故交才会如此。但《三国演义》本身是本小说,他就有意识的避开了战争厮杀的本质。
三、表现人物英勇在三国里,关羽应该是战争的宠儿。只要是提到关羽和战场,故事的描述是非常详细的。从这开始的成名之战——温酒斩华雄,再到之后过五关斩六将以及水淹七军,几乎都是关羽单挑的状态,于是就塑造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关公形象。而关羽死后在,常山赵子龙也替代关羽成为了新的战神。因此,三国演义里面的这些单挑可能是偶尔会出现的画面,绝不可能这么普遍,不然就是一场表演失去了战争本来的意义。
我觉得三国是我很喜欢看的一本书,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其他书都不看的,数学书,英语书都不看,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在看三国,下课的时候我们在谈三国,我觉得男孩子都是会喜欢吧,打架打仗都刺激啊。我觉得罗贯中就是因为太了解战争规律的复杂性了,所以对于两军对垒的具体过程一带而过。
战争很复杂不好写:我想打仗和比赛毕竟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人一起战斗,但也给对方买死,自然是更加不祥,复杂得多,所以写了一个战争像雾一样的描述是非常困难的,他最伟大的指挥官复杂,会感叹“战争像雾,所有事务后,战争是闪烁的映射。
打仗不讲规矩很混乱:难以捉摸”战争不是喊几声“小日本我跟你拼了”,然后偷袭+地雷开大,小鬼子惊慌失措,哎呀,狡猾狡猾,这种打法我们没见过啊,中国人打仗不讲规矩啊,妈呀,他们打仗都不要命啦,大家快跑啊。
战争就像打开暗室的门:门里面有什么?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毛泽东是个公牛。”你可以看到他的选集。他对战争的态度只是对战争的具体规律的简单掌握,但这些规律也在改变。
你不要看他写的很简单,其实往往你看起来简单的事并不简单,只有那种水平很高的人才能做到轻而易举,轮到你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战争很复杂。如果你认为战争很简单,那就去看看战争理论吧。如果你读不懂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不要轻视三国演义。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