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06 10:01:3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诸侯都纷纷崛起称霸,在这些诸侯中,就属晋国实力最强,国土面积最大。然而晋国内部却早已是一盘散沙,晋国国君掌握不到实权,权力都被智家、赵家、魏家、韩家四位卿大夫瓜分,今天我们要说的智瑶,就是其中智家的掌权人。
智瑶,在大家的印象中,是德行不好的代表,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智瑶虽然残暴轻狂,却也有温情的一面,一起往下看看。
一,残暴轻狂的智瑶
智瑶的残暴,史料中也没多记载,就只有智果在评价智瑶说的那一句“如是而甚不仁”(《资治通鉴·周纪一》),而且智果在看到智瑶被立为继承人之后,还吓得改了姓,与智氏划分界限,看得出智瑶确实是有一定的缺点的。
而智瑶的轻狂,我们却可以从上面的事例中看出,智瑶仗着自己比较厉害,多次当面侮辱别人,还公然向别人讨要封地,确实够轻狂。
那智瑶的性格就没有一点优点吗?其实不然,智瑶也有温情的一面。
二,智瑶温情的一面
智瑶或许对待他人都是残暴轻狂,但是对待他所赏识的人是很温情的,比如豫让。上面我们说过,豫让为了给智瑶报仇,不惜自毁容貌,吞碳让声音沙哑,最后付出了生命也在所不辞。由此可见,智瑶在豫让心目中的地位,豫让也说过智瑶平时待他如知己,所以智瑶平时对待豫让是非常好的,是很温情的,再看下面这句话。
《刺客列传》记载: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从《刺客列传》所记载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智瑶虽然残暴轻狂,但是对于豫让来说,是温情的,因为豫让曾经侍奉的范氏和中行氏都没把他当回事,只有智瑶把他当作国士对待。
那么为什么智瑶就单单对豫让这么好呢?因为智瑶欣赏豫让的英勇无比,或许从这个方面来说,智瑶跟豫让一样是勇敢的人,所以智瑶将豫让当作知己。可能大家对他们的知己之情还不是很了解,在此借用《东周列国》的一个情节加以说明。
智伯对豫让说:“在你的心里,身为死士,背主事仇,虽不得已,但也是奇耻大辱,我智伯更不希望豫让成为一个忍辱偷生之人。”豫让回答说:“豫让以死士之身,视节义重于性命,当今天下, 知豫让者,唯大人是也。”
《东周列国》里的这个情节,很好地说明了豫让跟智瑶的知己之情,他们是互相赏识,能懂彼此的人。
所以,由此看来,残暴轻狂的智瑶,在豫让面前也是有温情的一面,不再那么咄咄逼人。
如何解读智瑶这个人
智瑶这个人,为什么会时而残暴轻狂,又时而温情呢?我们从智伯的性格来分析。
一,智瑶的残暴
残暴,在当时礼崩乐坏的乱世,并不是智瑶独有的,那时候大多王室贵族、公卿将相,都是工于心计,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在他们眼里,伤害了几个无辜之人是没什么的,很正常的事情。
二,智瑶形成轻狂性格的原因
智瑶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生中打了很多胜仗,很大地提高了晋国的威望,所以如此优秀的智瑶难免会有骄傲的心理,看到那些不如他的人会看不起,会很轻狂傲慢。
另一方面,智瑶是个勇敢的人,对于那些唯唯诺诺的胆小之人,最是讨厌看不惯,所以会轻狂地出口骂人。
三,智瑶为何会有温情的一面
人都是多面性的,就算再残暴不仁的人,对待自己欣赏的人也是会有温情的一面的,智瑶也不例外。正是他看不起那些懦弱胆小之人,才会对英勇无比的豫让非常赏识,甚至把他当作知己,推心置腹。
总结:由此看出,智瑶是个非常极端的性格,对待他看不惯的人就会轻狂傲慢,对待他欣赏认可的人又会很好。
结语
智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的残暴,他的轻狂,他的目中无人,都是他灭亡的原因,可是,就算是这样一个反面人物,他也有不为人知温情的一面。他对待他所赏识的豫让,是全心全意真诚地对待,没有半分虚假,这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有人说只是一段历史的代名词,但我觉得它更是一个人们斗智斗勇的年代,尤其是人才所表现出的智慧,往往决定历史的走向。
时间如大浪淘沙,多少英雄人物都无可避免地暗淡退场,因为丛林法则在此时完全适应,如果在这个时代里被淘汰的话,可能也不是因为他笨,或许是因为他不聪明,不够聪明,不是很聪明,没有别人更聪明,人才辈出的年代,优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智瑶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不仅有着代表智慧的姓氏,也有代表美丽的名字,而他也看似是一个被上天极为眷顾的人。
但智氏偏偏就是毁在了他的手上。
那么晋国实力最强大的智氏为何会被弱小的韩赵魏瓜分呢?其实不是智瑶不聪明,是赵襄子太能忍。
智氏大势已去的时候,赵襄子灭了智瑶满门?其实没有,智氏有一脉因改了姓氏而逃过一劫,这件事我们慢慢说。
智瑶带领智氏开始腾飞。
智瑶又叫荀瑶、智伯,他的爷爷就是智家非常有名的智砾,智砾接手智家的时候,已经被剥去了卿位,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中行氏的庇护,硬生生的把智家给救了回来。
智砾死后,他的儿子智申接管了智家,但此人的才华并不出众,不过他却有个引以为傲的儿子,智瑶,此人的智慧不仅能对得起他的姓氏,他的长相也能对得起他的名字,史料记载:智伯美髯高大。
由于智瑶的优秀,智申早早就把他立为了自己的接班人,智申死后,智瑶接过了智家的权杖,他在前半生里做得相当出色,执掌晋国十几年,带领智氏开疆扩土,使智氏成为了晋国最有权势的卿大夫,即使后来分晋的韩、赵、魏在此时都远远不是智氏的对手。
智瑶不仅智谋过人,打仗也是一流好手,据说有一次智瑶带兵出战,但是他的战马受惊不受控制了,驾车的人急忙问,老大,该往哪跑,智瑶不慌不忙说,往敌营里跑。
结果智瑶跑了一圈又跑回自己阵营去了,敌人愣是没有围攻,回到营地中,智家人都吓坏了,智瑶却说,那时如果我掉头跑,敌人势必会追杀,但我往他们营地跑,声势上就能压倒他们,自然也不敢围困我,这是智瑶自大吗,其实未必,是智瑶更能揣测人心。
智瑶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
晋国的山头上本来有六只老虎,但是范氏和中行氏被提前赶出了晋国,六只老虎就变成了四只,此时实力最强的是智氏,作为智氏的当家人智瑶,心里想的并不是和韩赵魏三家和平共处,而是要兼并他们。
把晋国变成智家的,那就再好不过了,想到就去做,谁让智家强大呢,于是智瑶打着晋国公的名义问韩赵魏三家讨要土地,美其名曰恢复晋国的霸业。
韩氏、魏氏害怕智瑶报复,极其不情愿的交出了土地,但是赵氏的老大赵襄子却不干了,因为他几乎快要恨死智瑶了,赵氏和智氏的梁子早在一次酒桌上就结下了,那次智瑶喝多了,端起酒杯就砸向了赵襄子的脸,结果赵襄子脸上鲜血直流,手下人纷纷觉得不能忍,但赵襄子却制止了手下人。
一家之主被侮辱后却隐忍不发,赵襄子其实就是智瑶这种自大之人的天敌,果不其然,当智瑶带着韩氏、魏氏攻打赵氏的时候,苦苦打了好几年,眼看着就要灭亡赵氏的时候,狂妄的智瑶却把韩魏也逼得反水了,结果智家却被韩赵魏联合给灭了。
有先见之明的智果改了姓氏。
智瑶大败之后,智家的领土被瓜分得一干二净,当然智氏宗族也没能逃脱被灭的厄运,但有一个人却因有先见之明而改了姓氏,从而逃过一劫,此人叫做智果。
关于智果改姓氏的缘由有两个说法,一种是智果在智申要立智瑶为接班人时,就举双手反对,他认为智瑶为人贪婪而残暴,如果把智氏交在他手上,那么早晚都得玩完,但是智申表示反对无效,于是智果就改姓了辅,脱离了智氏宗族。
另一种说法是智瑶带领韩魏攻打赵氏的时候,就劝说智瑶先下手为强,杀死这两家的老大,以求万全,因为韩魏有反水的迹象,但智瑶不听,认为韩魏不会放着即将被灭亡赵氏的土地不要,而冒风险反水,看着智瑶不听从劝说,智果就改姓了辅,发誓再也不见智瑶了。
无论是哪种原因,智果的先见之明,让他在智瑶被灭门时而得以保全,后来秦始皇攻灭六国之后,因智果而延续的这一脉辅氏,又重新把姓氏改为了智氏,以铭记智家的先祖,智氏血脉得以延续。
飞鱼说:
晋国最强大的智氏为何会被瓜分?不是智瑶不聪明,是赵襄子太能忍,智瑶的聪明是摆在明面上的,但赵襄子的隐忍却表现在骨子里,智瑶的惨败,其实就是小瞧了赵襄子和太过自负,他的想当然,拒绝了正确的建议,从而落得凄惨下场。
赵襄子灭了智瑶满门?其实没有,智氏有一脉因改了姓氏而逃过一劫,智果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看透了智瑶其人,面对不听劝谏,果断脱离宗族,可以说,此人才没有辜负自己的姓氏。
《战国策·赵策》中曾评说:知伯(智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此贪欲无厌也,夫不听知过(智果)亦所以亡也,知氏(智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话又说回来,赵襄子能在紧要关头转危为安,奠定战国时期赵氏的基业,他或许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情商极高之人,聪明如智瑶者,也是栽在了此人身上,让人对赵襄子叹服不已时,又对智瑶摇头惋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