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魏忠贤和东林党、赵高和李斯,都是阉人和士人的对抗,评价差距却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两者的斗争呢

时间: 2023-04-22 01:02: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魏忠贤和东林党、赵高和李斯,都是阉人和士人的对抗,评价差距却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两者的斗争呢

一样是太监,为什么魏忠贤比赵高更出名?

为什么魏忠贤比赵高更出名?

魏忠贤和赵高都是位高权重的太监,其实两个人都比较出名,魏忠贤更加有名气一些,是因为魏忠贤生活的朝代离咱们更近,而且他对于国家和百姓还有很多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魏忠贤是逆袭成功,得以翻身

赵高的出身是比魏忠贤要好的,赵高是王国宗室贵族的后裔,就算赵高的家族后来没落了,那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赵高聪慧过人,肚子里有文化,脑袋转圈快,又熟悉刑法,得到秦始皇的赏识相对正常。

而魏忠贤是草莽出身,家庭状况很不好,大字也不识一个,属于那种市井无赖的小混混,整天游手好闲,还喜欢赌两把,结果背负了一屁股债,为了躲债不得已进宫当了太监,没想到逆袭成为大人物。很明显,魏忠贤这样的出身和故事更加吸引吃瓜群众。

二、明朝离现代更近,关注度更高

赵高是秦朝的宦官,而魏忠贤是明朝的宦官,秦朝要比明朝早的多,史料残缺比较严重,故事也比较久远。而明朝离现在就几百年,史料记载比较全面,再加上明史比较火热,很多人对明史探讨比较激烈,魏忠贤作为明末的大人物,自然备受关注。

三、魏忠贤有积极作用,更具争议性

魏忠贤对于明朝的局势维稳具有正面作用,应该从功过两方面来评判。魏忠贤之前是被东林党的文人抹黑,说他残害无辜,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是一个大蛀虫。

但是现在的人看待问题更加客观,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他虽然贪财,但是能收上来税收,让军队有军饷抵抗外敌,百姓生活也能相对安定,他让摇摇欲坠的大明朝喘了一大口气。后来急于诛杀的崇祯帝,临死前也意识到了魏忠贤的重要作用。




因为大太监魏忠贤生活的时间离我们更近,而且他还做了很多对老百姓和国家有意义的事情。

一、赵高,秦朝时期的丞相,他在任期间,任人唯亲,贪污腐败,独揽大权,十分的残暴,他仗着秦二世对自己的信赖,为非作歹,经常以秦二代的名义,各种杀人将秦朝最终推向末日,加速它的灭亡,秦二世在刚登上皇位不久就变得极其的奢华,此时他与赵高狼狈为奸,不断的吸取着民脂民血,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从当皇帝的第一年就开始进行东巡,一直巡视到海边,最后再由辽东返回,在此期间享尽人间富贵,还修了阿房宫,最后,赵高仗着自己的宠幸,将大臣李斯害死。

二、魏忠贤是明朝时期的人物,比赵高更加的有名,魏忠贤在少年时期生活十分的贫困,天天的流浪街头无所事事,所以他决定进宫,进宫以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商,不断的阿谀奉承,直到受到皇帝的信任,最后成为了具有实权的掌权太监,并且成为了东厂的一把手,在他执政期间,经常深入皇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干涉朝政,不断地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朝廷,当时的人们都知道魏忠贤,而不知道还有皇帝。

三、虽然魏忠贤在位期间贪得无厌,徇私枉法,但是他贪污受贿得来的金钱,有一大部分都支撑了明朝的财政,对以后的战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自己本人并没有贪污多少,而是将很多的钱财都贡献给了当时的朝廷,因为当时明朝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时刻都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魏忠贤比赵高有名,这个不一定准确,而且赵高并不是太监,魏忠贤是太监,两者也没有平等的比较意义。赵高是宦官,秦朝的宦官是指任职于宫内的人,并不是阉人,赵高也是有儿女的,因此对于赵高是太监本身就是误读了,他应该算是大臣类的。

 

        魏忠贤确实是太监,他出生贫寒,少时混迹街头,吃喝嫖赌样样都会,有点不学无术,目不识丁,后来入宫,靠着圆滑的为人,受熹宗赏识,开始逐渐揽权,专擅朝政,算是一个从小人物一步一步走上权利的顶端的人物。而赵高他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伪造秦始皇诏书,逼迫扶苏自杀,扶持秦二世胡亥即位,指鹿为马,使秦朝暴虐严重,三世而亡的事。但他精通律法有才干,他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而受到秦始皇的赏识,任职中书令等职位期间,也有过优表现,他是嬴姓,赵氏,也是贵族出生,因此他算是精英的典范。我们多数人都是小人物,因此对魏忠贤的小人物翻身更有好感。

      其次赵高是秦朝人,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年代,古籍失传居多,我们对他的了解也相对较少。而魏忠贤是明末,距今仅300多年,流传至今的各类书籍,传闻更多,因此我们对其更熟悉,就像现在拍电视剧,最多的清宫剧,并不是其他朝代没有那么多深宫故事,而是因为清朝离我们最近,我们对它更熟悉,清宫剧更能引起观众的代入感的原因。因此年代距离也是魏忠贤比赵高有名的原因之一。

     再从历史评判上讲,目前对赵高的评价基本都是一面倒的骂声,而魏忠贤有人骂是奸臣,但其掌权期间,明朝的财政却有起色,对后金战争也有取得胜利,因此也有其正面的评价,他算是个有争议的人,在争议中更容易让人记住。

     综上,因此很多人觉得魏忠贤比赵高有名。

还好吧,可能魏忠贤只是想越权干政并没有想毁掉一个王朝呀,可是赵高就不一样了,他误导胡亥,害的百姓民不聊生,这就是奸臣,魏忠贤还领带人反抗侵略者呢。
是因为魏忠贤生活的朝代离咱们更近,而且他对于国家和百姓还有很多积极作用。

宦官魏忠贤当真和天启皇帝的奶妈关系暧昧吗?

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之后,发生了大名鼎鼎的“移宫案”。代表内廷的大太监王安与代表外廷的东林党联手,郑贵妃和李选侍被逼得移宫居住,使得天启皇帝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

在这种背景下,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开始崛起,天启皇帝非常信任客氏,让她做自己的监护人。

虽然尊崇奶妈有点不伦不类,但在历史上也能找到先例。所以在天启皇帝登基半个月之后,客氏就被封为奉圣夫人。

永乐三年,追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贞顺夫人;仁宗登极,封保姆为翊圣恭惠夫人,又封乳母杨氏为卫圣夫人。——徐凯·《天启帝传》

由于郑贵妃和李选侍受到打击,所以客氏这个奉圣夫人,却基本等同于后宫的主人。

天启皇帝不仅提拔了客氏,他身边的众多心腹也被提拔,其中就有魏忠贤。

从表面上看,王安和东林党就像明末的赵高和李斯一样,完全控制了帝国中央政府。可他们明显没有赵高、李斯的命好,没过多久,王安就被干掉了。

很多人认为,王安之所以会被干掉,主要是魏忠贤太可怕了。但当时的魏忠贤虽然被天启皇帝提拔,却依然只是一个小人物,而王安背后又有东林党为他摇旗呐喊,这种人岂是魏忠贤所能撼动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干掉王安只能出自天启皇帝的授意。

这就是巅峰皇权的可怕之处了,秦二世在赵高和李斯的控制之下,基本只能当傀儡。而天启皇帝只要敢想敢干,立刻就能把位高权重的王安淘汰出局。

王安身为内廷代表人物,为什么敢肆无忌惮地与外廷勾结呢?其实是有先例的。

想当初,万历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外廷代表人物张居正,就与内廷代表人物冯保配合默契,联手控制了帝国中央政府,王安和东林党或许是想效法前辈。

但无论是王安还是东林党,他们都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万历皇帝继位时只有十岁,还是个小孩子;天启皇帝继位时已经十六岁了,接近成年。

在史书中,王安之所以能够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积极与东林党合作。所以后世提起王安的出局,总是呜呼哀哉个没完:怎么就让魏忠贤这个混蛋因此发迹了呢?

我请大家想一想,天启皇帝已经十六岁了,再把他当个孩子来看待是说不过去的。王安和东林党联手控制帝国中央政府,本身就有挑战皇权的嫌疑。天启皇帝授意魏忠贤出手,有自保的因素,毕竟天启皇帝的前任——泰昌皇帝死得不明不白。

随着天启皇帝开始提拔心腹,王安如果识趣,就应该及时选择退出,这样估计还有活命的机会。但王安却自恃身份和东林党的撑腰,非要跟皇帝死硬到底,那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王安是什么身份?说到底也就是个太监罢了。当皇帝想收拾王安的时候,不管他有多大的权势,肯定也会立刻死无葬身之地的。

后世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魏忠贤立刻表现出一种极度恭敬的样子,估计是王安的下场给了他警示。但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还是三下五除二就把魏忠贤干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安之所以会被干掉,是因为他拎不清自己的身份;魏忠贤之所以会被干掉,是因为崇祯过于在意魏忠贤了,以为他是明朝腐坏之根源。

其实呢,无论王安也好,魏忠贤也罢,他们都只是太监而已。没有大家说得那么不堪,也没有大家吹嘘得那么神。

是的,他们俩是对食关系,宦官魏忠贤权势滔天,而天启皇帝的奶娘离皇帝很近,他们俩强强联合。
是的,相传两个人曾经在宫中结为对食,关系很不寻常,非常值得怀疑。
是的,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特别好,很暧昧,共同把持朝政。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阉人,魏忠贤能排第几位?

中国最早的阉人来自战争中对俘虏或者叛徒的处罚,这种处罚直到隋文帝废止,后来又被朱元璋捡起来,一直实行到清末。除受刑外,许多人为了成为皇家的奴仆自愿接受阉割,乃至东汉开始宦官成了阉人的专利。今天以阉人影响力的大小将中国古代的阉人做个排行,选出其中十大阉人。

第十名 宗爱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魏宦官得以入选,实在是由于他干过一件全天下的宦官或者太监都没干过的事情,他一个人就杀了两个皇帝,另外他还杀了一个准皇帝,还吓死一个准皇帝。在中国众多的阉人中,宗爱以杀皇帝最多而独树一帜,但是北魏终究只是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因此宗爱尚不具备全国影响力,屈居第十。

第九名 童贯

作为北宋亡国皇帝宋徽宗最青睐的宦官,童贯创下多项记录。他是中国历史上军权最大的一个宦官,曾经当过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他还是为数不多当过郡王的宦官。他还是史上第一个当过外交使节的宦官,作为宋徽宗的特使出使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共同攻打辽国。结果在大宋国防部长童贯的带领下,宋军屡战屡败。金国于是在收拾完辽国后收拾了北宋。童贯在带领本国走向灭亡的过程中居功至伟,他不上榜谁上榜。

第八名 魏忠贤

魏忠贤之所以能排在童贯前面,主要是因为他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战斗,独自跟整个东林党集团对抗。因为他没见识,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严重,于是用市井招数对付朝廷命官。刚开始的单打独斗确实很难,到后来投靠的文人多了,东林党就完了。公平的说,魏忠贤肯定不是好人,但是他在打击官商勾结、提高国家收入、加强东北防务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可惜崇祯不识货。

第七名 李辅国

之所以把李辅国列入榜单,因为他是唐朝第一个当宰相的宦官。太可怕了,一个不全之人,居然当上了一国的总管家,这个国家成什么了。李辅国还开了一个先河,唐朝中后期宦官干预皇帝废立就是从他开始。唐肃宗病重时,张皇后要换掉太子李豫。多亏李辅国极力保护,李豫才顺利登基。不过李豫不感恩,上台就割掉了李辅国脑袋。

第六名 王振

这位老兄不用说了,鼓捣明英宗御驾亲征,跟瓦剌人干,结果土木堡一战,全军覆没,皇帝被抓,大明朝差点因为这一战歇菜了。能鼓捣出这么大一个动静,王振很牛。

第五名 赵高

赵高排在王振之前,是因为他干成了王振没干成的事情。王振没弄死明朝,赵高却把史上第一个专制王朝弄死了。秦始皇刚死,他就与李斯合谋害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立胡亥当皇帝,接着又干掉了政治伙伴李斯,独揽大权。赵高还是个动物学家,轻轻一指,一只鹿就变成了一匹马。后来项羽大军来袭,赵高干脆把胡亥也杀了,接着子婴又把胡亥杀了,秦朝就在这互砍互杀中灰飞烟灭。

第四名 鱼朝恩

鱼朝恩这个人名头不响,但是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就是由他而起。安史之乱,鱼朝恩接管了神策军,并改编为中央禁军。此后,神策军的统领均为宦官,宦官从而掌握了军权,也就掌握了皇帝的生死。唐朝中后期,宦官之所以能对皇帝生杀予夺无所不能,都要感谢鱼朝恩。赵高对秦朝的祸害从秦始皇死后开始算,仅仅持续了三年,而鱼朝恩对于唐朝的影响持续了一百来年。

第三名 司马迁

太史公司马迁不用多做介绍了。因为远征西域的将军李陵力战失利而降敌,而司马迁却为他极力辩护,汉武帝一怒之下就把他给阉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笔耕不辍,终于为中国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巨著——《史记》。因此司马迁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是跨越古今的。

第二名 郑和

郑和排名在司马迁之前,是因为司马迁的影响是在中国范围内,而郑和的影响力辐射到东南亚和中东,最远到达了非洲。永乐派他出海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建文帝,一个是出去耀武扬威,宣扬中华上邦。郑和七下西洋,恩威并施,促进了中国的朝贡贸易,进而为明朝争取了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开启了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

第一名 蔡伦

蔡伦,纸张的发明者,如果说郑和是把中国的影响力成功带到了东南亚及中东地区,那么蔡伦的发明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因为纸张让文字可以得到更好的记录和传播,文明也由此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发展,人类社会因为纸张的发明而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可以不客气的说,蔡伦以一己之力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迄今为止,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造纸的基本原理仍然跟蔡伦发明的一样,都是用植物纤维做浆并最终成型。因此蔡伦的发明直到今天人类社会依然受惠。

可以不客气的说,蔡伦以一己之力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迄今为止,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造纸的基本原理仍然跟蔡伦发明的一样,都是用植物纤维做浆并最终成型。因此蔡伦的发明直到今天人类社会依然受惠。

有人会问,为何李莲英没有入选,开玩笑,李莲英就是慈禧的家奴,对于历史对于政治对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基本为零。

能排到第九,明熹宗时期,魏忠贤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有四人夜里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魏忠贤,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骂的人处寸磔,而慰劳另外三个人金子,三个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动。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阉人,我认为魏忠贤可以排在前四名,魏忠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的权势也很大。
我觉得魏忠贤应该能排第一,因为魏忠贤真的太厉害了,居然把控了整个国家

东林党是如何被魏忠贤搞垮的,魏忠贤做了什么事情?

话说,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驾崩。到了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八月二十八日的时候,明光宗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之意,并下令将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逐出皇宫。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朱常洛,结果,到了九月二十六日五更,光宗朱常洛就驾崩了,享年三十八岁。

可以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之初,东林党则迎来了他们春天。

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朱由校即位时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朱由校对这些东林党人非常信任。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人防边。

此时,从首辅到各部尚书,不是东林党人就是他们的支持者。而当时的朝政,也被他们所掌控了。按照《明史》的话说,就是:“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照常理而言,他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治理国政。相反,他们将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攻击阉党集团之上,导致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

而此时的阉党,以魏忠贤为首。但是,皇帝明熹宗,却对朝政之事越发冷淡,一心只想着做木工,并对此乐此不彼。而魏忠贤呢,大概是前辈赵高做出了榜样,他总是趁皇帝在做木工活的时候,拿出一大堆奏章来“烦”他。当然,皇帝是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去批阅什么奏章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则会直接打发魏忠贤去处理。久而久之,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则需要先到魏忠贤这边“请示”,于是,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在魏忠贤的手中了。这也导致一些被东林党排斥的齐、楚、浙等党,见势都去巴结魏忠贤,于是,魏忠贤一党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魏忠贤更是趁机扩张势力,建立起了遍布各地的情报网络。朝中依附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并被人称之为“九千岁”。但是,正直的官员都无法容忍他的所作所为。连杨涟都上书,陈述了他的24条罪状,但是,下场却是被罢官。从这件事之后,魏忠贤便恨上了东林党人。

天启五年(1625),他对东林党展开了残酷的镇压。当年,广宁兵败,辽东尽失,导致熊廷弼和王化贞“并论死”。但是,熊廷弼也想保命,便托人向魏忠贤行贿,后者要价四万两,他拿不出。而这时的杨涟也下狱了,魏忠贤便将这二人“扯”上了关系,说他也向杨涟行过贿。

就这样,魏忠贤借机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其中,有很多人冤死在了狱中。第二年,又有7人被他杀害,连东林书院都被他限期拆毁了。四年时间内,在朝堂显赫一时的东林党,再不见其踪影。原本握有主动权的他们,却在魏忠贤之流的分化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

那么,是东林党低估了阉党的野心,还是错误的分析了形势?

自称为“清流”的他们,认为辅佐朱由校上位,皇帝应该偏向他们。但是,历史上太多的故事,已经说明,皇帝不会相信他的臣子。更何况,这位皇帝心中,国家大事还没有他手中的一块木头重要。所以,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杜绝魏忠贤干政,是极其不现实的。

在他们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制衡”举措之前,如果,采取一种“隐忍”的方式。虽然,权力会拱手让人,但是,则会保存自身的实力以谋东山再起。而这却不是东林党人的作风,他们势必会和阉党针锋相对。即使主动权先在手,也架不住魏忠贤的夺权,而这一切,就是他们拥立的皇帝不务朝政的后果。

有人评述道:东林党错失良机,没有先将阉党压制住,也没能提出什么行之有效治国良方。所以,即使他们手中的权力再大,最终的定夺权还是皇帝。但是,皇帝朱由校却不管事,并将其统统交代给了身边人,而这,就是皇权政治中的一种“畸形管理”。

可以这么说,但凡皇帝能力弱的时代,不是宦官掌政,就是外戚干政。而很不巧的是,这一波东林党人却偏偏遇上了。

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位以后,魏忠贤领首的宦官集团被灭,东林党人不仅冤案昭雪,东林书院也被修复,东林党人再次被启用。只是,好景不长,在袁承焕被治罪后,他们又被迫退出了内阁。这其中的原因一点也不复杂,因为这个皇帝照样信任宦官。此消彼长,东林党人自然要被“清退”。

后人对东林党人的点评各异,有人说他们廉政奉公,反对贪腐,极力革除朝野积弊。当然,这是相当正面积极的,就如他们讲学所提倡的,要“事事关心”。但是,朝政之事,并不是只靠简单的言论就可解决的。还必须拿出实际可行的政策来,不然,只是口头说教,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也有人“抨击”他们,说:明朝灭亡的时候,他们又去了哪里?这主要说的是钱谦益。但是,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行为,来否定或者打击一个群体。

当然,钱谦益的投诚,的确给东林党人加了点黑色。

现如今,我们读书不就是为了给国家的未来添砖加瓦吗?而前人的种种,只是告诉了我们,空谈是没有用的,得躬行实践方能做到真正的“事事关心”,惟有这样才能推动这会的进步,最终,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只有实学,才能实用,才能筑起坚实的大厦。

文章标题: 魏忠贤和东林党、赵高和李斯,都是阉人和士人的对抗,评价差距却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两者的斗争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8995.html
文章标签:东林党  都是  阉人  士人  我们应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