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22 02:00:0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汉代特别遵从儒家思想,是诸子百家给放光彩的时代,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既要将规矩,又要学会变通,至于这两者如何平衡就是一个尺寸拿捏的问题,若是拿捏不好,就会引起矛盾和分歧,就像汉景帝和周亚夫一样。
汉景帝是一个喜欢变通的人,而周亚夫却中规中矩,对于律法规定的规矩十分的尊崇,他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非常出色的将领,在抗击北方匈奴和平定“七国之乱”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外作战时,对于上级甚至皇家的指令都有些不屑一顾,只听命于规矩,因此,汉景帝对他还是有所顾忌的。
当时,朝中的宰相生病了,于是汉景帝就让周亚夫暂时接替宰相一职,其实是不放心周亚夫的兵权,明升暗降,周亚夫武将出身,他所奉行的行军打仗那一套规矩却不能让他很好的当一个文官,显然不适应宰相这个角色,这让他树敌颇多,也引起了汉景帝的不满。
在政见上,两人的分歧也是越来越大,汉景帝想分化匈奴,要封归顺的五个匈奴将军为侯,周亚夫按规矩办事,出面反对,窦太后想扶持哥哥当侯,周亚夫也是按规矩办事,出面反对,汉景帝想废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周亚夫仍然按规矩办事,出面反对,因此,两人的关系是越来越僵,水火不容,最后周亚夫不得不辞官返乡。
晚年的汉景帝经常生病,在知道自己日子不多的时候,因为太子刘彻年纪尚小,便想起来要周亚夫来辅佐,于是就设宴请他来吃饭。
汉景帝赐给周亚夫一整块煮熟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周亚夫为此非常恼火,他觉得吃饭就得用筷子,就向侍从要了一双筷子,继续吃完了肉,汉景帝询问周亚夫对自己的安排有何意见时,周亚夫却什么也没说就气冲冲的离开了。
望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众人都说周亚夫性情暴躁,不适合辅佐太子,汉景帝长叹一声“此人不可留”。
周亚夫回去后,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他的儿子就买了五百甲盾,想在给周亚夫办理丧事时用,汉景帝上纲上线,借机诬陷周亚夫谋反,背上谋逆罪名的周亚夫为证自己的清白,绝食五天后吐血而死。
汉景帝之所以不给周亚夫筷子,意思就是告诫周亚夫,让他按照皇家的规矩来办事,要听命于自己,其实归根结底说起来,周亚夫遵守规矩没有错,和艰苦的要变通也没有错,只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罢了。
周亚夫是汉朝很有名的大将,而且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大将。
他在当汉景帝的宰相的时候,有一次,汉景帝请他吃饭,桌上放了一大块没切的肉,同时,还没给他筷子。周亚夫也没多想,就向旁边的服务人员要筷子。但是汉景帝这时候却笑着说,难道给你这么大份的东西,还不够吗,你还要!
周亚夫这才知道是皇帝故意的,只得跪下来谢罪。不过,汉景帝一个“起”字还没说完整,周亚夫就已经站起来,转身离去了。当时,汉景帝望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冷冷地说,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辅佐太子呢?
(周亚夫画像)
这件事情发生后,事情就急转直下。
先是周亚夫向汉景帝提出辞职。汉景帝连挽留一下的意思都没有,直接就同意了。接着,又有人告发说,周亚夫想造反。于是汉景帝又把周亚夫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里审问。
说周亚夫造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时周亚夫的儿子看周亚夫年老了,就买了五百套甲胄,准备等周亚夫去世以后烧给他。周亚夫进监狱以后,把这件事给廷尉说明白了。说这是冥器,不可能拿着冥器去造反。但是廷尉显然知道汉景帝不想让周亚夫活了,于是说,你不是想活着的时候造反,但你是想死后造反。这样的说话逻辑,让周亚夫愤懑不已,于是他干脆自杀身亡了。
那么,汉景帝当初请周亚夫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呢?汉景帝是不是给周亚夫出了一个谜,让周亚夫猜呢?周亚夫猜到了吗?是不是周亚夫猜到了,他就不会落入这样悲惨的境地了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得重头说起。
周亚夫是名将周勃的儿子,他之所以出名,还是在汉文帝的时候。有一次,汉文帝去周亚夫的军营里阅兵。估计汉文帝想来个突击检查,因此并没有提前给周亚夫说他要去。因此,他去了以后,卫士站在门口,不让汉文帝进去。汉文帝身边的随从一下就火了,说这是皇帝,你怎么敢不让他进!但是卫士却说,谁都不信。在咱们这个军营里,只听士主帅一个人的命令。
这件事之后,汉文帝夸奖了周亚夫,说古今名将都不如他。
(汉文帝画像)
不过汉文帝时期提倡休养生息,周亚夫也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后来,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当皇帝。汉景帝当了皇帝后,不满地方上藩王权力太大,想削藩。然后就造成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派周亚夫带兵去平定叛乱。当时,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被叛军包围了起来。刘武着急了,向朝廷求救。于是汉景帝派周亚夫去救刘武,但是周亚夫却不去。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出面,周亚夫也不去。他说,朝廷兵力少,如果去救刘武,就落入叛军圈套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刘武死命顶住。只要他顶得住,牵制了叛军的兵力,这场仗就肯定能打赢。
而最终,正是由于刘武的作用,周亚夫才扑灭了“七国之乱”。
扑灭“七国之乱”后,汉景帝把周亚夫调到中央,让他当宰相。
但是在当了宰相以后,周亚夫有好几件事,和汉景帝搞得不愉快。一是汉景帝想换掉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但是周亚夫不同意,说太子刘荣没错,不能换。二是在汉景帝母亲窦太后的强烈要求下,汉景帝决定他的舅舅封侯。但周亚夫却说这个舅舅没有功劳,不能封侯。而且他还搬出刘邦来说事,说这个规矩是刘邦定的。三是有五个匈奴人投降过来,汉景帝想对他们封侯。可是周亚夫说,这种投降过来的人,连骨气都没有,怎么能够封侯呢?,
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以后,汉景帝就摆了这么一桌酒宴,然后就发生了前面我们说到的事情。
(汉景帝画像)
那么,汉景帝究竟在打什么哑谜呢?
显然,汉景帝是想要给出一种规则,让周亚夫来执行。意思是,我请你吃饭,不给筷子,那你就用手抓,你必须适应我的方式。但是周亚夫很傲娇,他不愿意执行汉景帝给他的方式,所以最终就有了这样的结局,
说起来,周亚夫一生坚持原则,不徇私舞弊,人格确实是很高尚的。不过呢,他很明显不太适合当宰相。性格太直,没有工作方法,和直接领导都处理不好关系,又怎么能处理好朝廷中的事情呢?
当然了,也不得不说,汉景帝实在太狠了。周亚夫已经辞职回家了,让他安度晚年也就得了,为什么还一定要逼死他呢!
因为汉景帝想考验一下周亚夫,看看他会作何反应,结果耿直的周亚夫一如往常,丝毫没有给汉景帝面子。当时的汉景帝其实是很看重周亚夫的,甚至对周亚夫抱有托孤的想法,但是周亚夫实在太过耿直,又容易得罪君主,所以才会令汉景帝十分不满。
汉景帝本来是十分信任周亚夫的,但是因为周亚夫总是当众让汉景帝下不来台,因此汉景帝才会逐渐不再信任周亚夫。汉景帝第一次和周亚夫出现信任危机是在给皇后的哥哥封侯的时候,当时是窦太后提出让汉景帝给皇后的哥哥封侯的,但是汉景帝心里不是很愿意,所以便说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等到大臣们都到了以后,汉景帝便说了这件事情,结果周亚夫却直接说:“汉高祖刘邦曾立下规矩,非刘姓不能封王。”周亚夫这便拿高祖皇帝来镇压汉景帝和窦皇后,因此才会令汉景帝心生不满。
汉景帝和周亚夫关系彻底决裂是在汉景帝封赏降将的时候。当时汉朝大败匈奴,匈奴的五位降将表示愿意为汉朝效力,开心的汉景帝为了表示嘉奖,便下令将五位降将封侯,结果周亚夫再次当面“怼”了汉景帝。周亚夫说:“这些背叛自己国家的人都能被封侯的话,那么以后陛下如何面对那些不守忠节的大臣呢?”这句话令汉景帝十分生气,汉景帝便回怼说:“丞相太过迂腐!”
后来,汉景帝为了考验周亚夫便故意请他来吃饭,而且不给他筷子,等到周亚夫找宫人要筷子的时候,汉景帝便打趣说:“这么大一块肉还不够你吃吗?”结果周亚夫非常不开心,于是便在下跪谢恩后立刻走了,周亚夫走后,汉景帝才说:“这样的人我怎么敢把幼主交给他呢?”
这件事情说的是汉景帝和大臣周亚夫之间的故事。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的时候之所以不给他筷子,是为了让周亚夫向自己求饶,可是周亚夫却丝毫没有领会到汉景帝的意图。
第一,功高盖世的周亚夫。
周亚夫的名字在汉朝的历史上可谓是大名鼎鼎,他的父亲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周勃,而周亚夫作为太尉,帮助汉景帝成功的平定的吴楚七国之乱。
如果没有周亚夫的帮助,汉景帝恐怕要被吴楚七国的叛军所打败,所以说周亚夫当时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成为了汉景帝时期的第一功臣。
第二,汉景帝要为刘彻的登基铺路。
在中国的历史上,帝王们往往都是“狡兔死,走狗烹”。汉景帝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想到了周亚夫,把他推出去为自己抵挡风暴。可是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功高盖主的周亚夫又受到了汉景帝的忌惮。
汉景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而他的太子刘彻年龄又比较小,所以汉景帝非常担心自己去世以后,刘彻会受到周亚夫的威胁,所以汉景帝总是想找由头除掉周亚夫。
第三,周亚夫的结局。
汉景帝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在朝中设宴请大臣们吃饭,可是周亚夫来了以后,汉景帝却暗示宫中的人不要给周亚夫拿筷子。
周亚夫虽然武艺高强,军事领导才能也很高,但是他的政治头脑非常低下,并没有领会汉景帝的意思。当他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没有筷子以后勃然大怒,赶紧跟宫人要筷子。
可是宫人受到了汉景帝的指示,当然不敢给周亚夫提供筷子,于是周亚夫一气之下就离席回家了。而这件事情也给了汉景帝一个杀他的理由,所以在那以后不久,汉景帝就杀掉了周亚夫。
总结: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的时候,之所以不给他筷子,就是为了让周亚夫向自己求饶。可是周亚夫并没有这样做,所以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