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04 21:00: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李鸿章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朝,然而死后却遭到现代人的唾弃,我觉得原因是,第一,当时虽然李鸿章是一个忠臣,但是他却成为了慈禧的走狗,每当国家危难时候要出去签条约的时候,慈禧都会把他拿出去当枪使,也就造成了现代人许多上观点都是李鸿章去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二,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李鸿章等江南一些重要大臣选择了东南互保,并没有积极抵御外敌,这也体现出了他窝囊废的一个行为。第三,李鸿章虽然有远见的眼光,但是他的思想还是比较固化,只是希望能够稳住大清朝。
在清朝末期,慈禧垂帘听政,李鸿章等江南众臣成为了慈禧的走狗,虽然李鸿章主导引导了洋务运动,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改革创新,而是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继续延续大清朝,随后他也创建了北洋海军舰队,但是最后却因为慈禧要挪用军费,为自己建造颐和园,导致北洋舰队没资金能够购买新的舰,而致使北洋舰队大败。
当清朝走向穷途末路之时,李鸿章也意识到了慈禧这个人是靠不住的,而当时慈禧却支持义和团抵御外敌,并且公开向其他国家发起战争,而李鸿章深知此仗不可打,所以便秘密和外国史臣签订条约,希望能够保护自己一方经济,使得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而这件事也被称为了历史上的东南互保,在国家危难之际,即使慈禧的做法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但是作为国家的一个大臣,也应该为国家尽到最后的一点能力。
李鸿章也出使过许多国家,也接待过许多外国的使节,但是清朝如此落后,情况之下,而李鸿章却还在大肆的宣扬大清朝的官威,也是使得外国人对大清朝嘲笑不已,如此落后,还竟然口出狂言,可见李鸿章虽然眼光高远,却没有意识到国家自身的问题。
李鸿章只不过是个签字人罢了,国也不是他的,他凭什么“卖”。如果没有皇帝和太后的同意,单凭他一个李鸿章怎敢跟外国人签割地赔款的协议?
李鸿章被后人称为“大清国的裱糊匠”,也确实如此啊,现在无数脑残大骂李鸿章是个汉奸卖国贼,其实这都是不懂历史的喷子人云亦云罢了。李鸿章签署的所有条约,全部都是经过了皇帝授权的,只不过皇帝不好出面干这种丧权辱国的事情,而他李鸿章背起黑锅罢了。“为臣者,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可肝脑涂地也”便是李鸿章的写照。
别以为签个条约这事谁都能干,还要做到跟你签下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还要跟你谈自己的利益,纵观清末人物,也就他一个李鸿章能做到。打不过人家,就要用尽各类方式,或委婉、或迂回、偶尔不免卑鄙、甚至为虎作伥,以此来保住朝廷,尽量让大清的子民和皇帝少丢些颜面。并顺势推进着宏图大业,一点一点试图能让中华纳入与世界其他国家对话的轨道上,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可怜李文忠公怀揣梦想,背着一口大黑锅,偌大个年纪还要远赴东洋、西洋去跟人家谈,去跟人家学,直到临时的一刻,都在为国家和主人忙碌。
这种人慈禧怎能不器重?在慈禧回銮的路上,李鸿章的病逝的电报送到,慈禧与光绪不顾天子龙颜,当着众臣的面抱头嚎啕大哭,可见走了一个李鸿章,对其的损失有多大。
李鸿章存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他是慈禧的一个减震器。晚清的时候矛盾非常的多,尤其是和外国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发生,不断地摩擦。但是每次都是李鸿章通过和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把腐朽破败的清王朝,暂时保存了下来。更重要的是,把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保存了下来。因为条约是李鸿章签的,而且是慈禧全权委托他签的。所以大家虽然有不满,都会不满李鸿章,怪罪慈禧的就不多了。这样慈禧就缓解了压力,自己的权位就得到了保存。
李鸿章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给慈禧太后当这种减震器了。可以说慈禧太后的危机是真的来了。因此,她才会真情流露地表达悲伤。
李鸿章之所以会在晚年的时候背上千古骂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才会一直被人骂作是“卖国贼”。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只知道,李鸿章可以说是晚清的一位重要大臣,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且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三人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一生官路顺畅的晚清中兴名臣,晚年却背负了千古骂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李鸿章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悲壮和凄凉,虽说他的外交能力十分的出众,但是却也没办法拯救当时风雨飘摇的清朝。最终只能够带着遗憾离世,并且在死后还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不过其实我们都搞错了,李鸿章并不是一个“卖国贼”,反而是一个对清朝有功的功臣,只不过当时的时势造就了他的无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不过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过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清朝统治阶级的腐朽,而且国力弱小,李鸿章仅仅只是一个背锅的。李鸿章的一生可以说是铁骨铮铮,而且有很强的爱国情怀,所以在刚看到条约的时候,他也是一直不肯签字的,但是由于慈禧的施压,没有办法,李鸿章这才签下自己的名字,不过即便如此,当时李鸿章也还是在尽自己所能,尽可能的争取让步。
所以说,当时的李鸿章其实只能算是慈禧手中的一枚棋子,而且在死后还替慈禧背了上百年的骂名。当年所有的条约都是慈禧让李鸿章去签的,就算是李鸿章不去,之后还是会有张鸿章,刘鸿章,所以说,根源还是出在当时腐朽的清政府身上。
“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历史上的李鸿章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有人唾骂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也有人说他只是‘生不逢时’,是被众人冤枉了上百年的‘爱国忠臣’。
当然,李鸿章有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就算没有他李鸿章,也会由张三、李四来签订这些卖国条约,说不定损失可能会更加惨痛,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称李鸿章为“背锅侠”倒也在理。
其实,对李鸿章的争议无非是人们不愿意承认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总要有人站出来,哪怕是世世代代被戳脊梁骨,哪怕是‘遗臭万年、万劫不复’,而这个人就是李鸿章。对于李鸿章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谁也不敢妄加评断,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1895年在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曾与日方声嘶力竭的讨价还价,可谈判结果却很不乐观。就在双方谈判陷入僵持时,李鸿章却在日本街头遇刺了,而日本为了尽快促成何谈不得不将赔款3亿两白银缩减成2亿两,而这一亿两的缩减其实就是李鸿章拿命换来的。
《马关条约》签订后,备受国人辱骂的李鸿章不得不引咎辞职,可大清朝离了他却根本不行。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奉慈禧诏令进京与洋人谈判,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李鸿章一到北京就卧病在床。这时“漫天要价”的联军有些沉不住气了,他们害怕清政府没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于是尽快拟定了一份赔款大纲逼迫清代表签字。签字的时候,李鸿章对庆亲王说道:“天底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啊!”。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就开始大口的吐血,不出数月便在北京病逝。
当慈禧和光绪听闻李鸿章去世的消息后,大声痛苦,因为李鸿章一死就再也没人给他们擦屁股背黑锅了。那么,大家认为:李鸿章是不是一位被历史冤枉的晚清功臣呢?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