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开篇?
资治通鉴的问题1、司马光把“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一书的反面案例,用以阐述该书的宗旨。即:“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因此,周天子破坏了纪纲,“三家”违反了君臣的名分,希望看到此书的君王,都能以此为戒,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王位和天下。
2、周王朝的最终覆灭,是自己毁了自己,“三家分晋”开了一个极不好的先例。即:“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也就是说,当时周天之虽然不行了,但是上可以遵守礼法,尽管“诸侯专征,大夫擅政”但周天子的名分尚在,而“三家分晋”之后,原本就不多的一点礼法、名分也荡然无存,周王朝如何不灭亡呢?
当然,这是司马光的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周王朝的最终灭亡,类似“三家分晋”并不是根本的原因,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
因为三家分晋标志的东周进入战国时代,《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你是怎么看待“资治通鉴”要以三家分晋作为开篇的?
三家分晋说的是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春秋战国之际,晋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贵族之间、各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互相斗争。前453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所分,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晋君成为附庸,奴隶制的晋国也转化为封建制的赵、韩、魏三国。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资治通鉴》的开篇就是三家分晋,为什么司马光会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呢?因为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司马光认为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所以他把这一有着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作为了整部巨著的开篇。后世的史家们,也把这一事件作为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这个记载方式和春秋以郑伯克共叔段作为开始一样。软弱的周天子不顾礼法认同了三家分晋,而恰恰是因为晋伯自作聪明的侵犯韩赵魏三家的利益,既不可能如周天子那样软弱,也不能如晋伯那样强硬。就像春秋开始,春秋即批判了郑伯放纵兄弟的狡诈,也批评了鲁隐公圣女婊的愚蠢。
那些字同学要以三家分晋作为开篇,因为我觉得资治通鉴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十四一些历史,所以这个开篇是非常正常的
一个是周王不守礼,周朝便名存实亡了。另一个就是孔子编著的《春秋》的延续,时间上又有些延后,“不敢”直接续。
为什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要以三家分晋作为开篇呢?
以三家分晋为开篇,是因为《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始著作的,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
因为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才正式进入了统治稳固的时期,写的东西也比较有意义。
因为这是他所能了解到的最早的历史了,再往前的历史都有点含糊不清。
因为前面有春秋了
司马光为什么以“三家分晋”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
《资治通鉴》是以战国时期为开端写的,而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三家分晋了
文章标题: 为什么《资治通鉴》是从三家分晋开始写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