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只听说非洲狮与美洲狮,从来就没有听过亚洲狮,但是中国的狮文化却源远流长,难道古书上的狮子是另一种动物

时间: 2022-05-20 15: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只听说非洲狮与美洲狮,从来就没有听过亚洲狮,但是中国的狮文化却源远流长,难道古书上的狮子是另一种动物

中国没有狮子,为什么古代就有狮子雕像?

  狮子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徒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在我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聪明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狮子有了这等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
  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狮子是一种热带草原动物,中国不具备它生长的环境。诸子百家的作品中,也没有狮子的记载。按一些学者的看法,中国最早的狮子,应该是在汉朝,由西域国家进贡而来的。这在典籍中有所记载: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今伊朗)国王阿萨西斯一世,派商队沿丝绸之路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汉章帝。被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具有威猛的外表,它传入中国后,动摇了虎的威信,渐渐被人们奉为辟邪瑞兽。中国直到近代,一直都算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丝绸之路一直也很通畅,狮子就是这时候由西域和南边海域不断进贡而来,作为一种珍奇异兽供皇家观赏玩乐。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就喜欢崇拜一些不存在的祥瑞异兽,比如麒麟、凤凰、貔貅,其中最特别的是龙。狮子作为一种本土不存在的动物,在最初引进时,就受到相当程度的喜爱,认为它深具灵性。加上狮子本身外观比较好,适合崇拜,所以唐初虞世南在《狮子赋》中,把狮子称为“绝域之神兽”。另外,中国人崇拜的狮子,是经过自己想象加工的。因为中国不具备野生狮子生存的条件,所以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见过真的狮子,于是,就自己添油加醋地想象,把狮子想得很厉害、很玄乎。另外,中国人本来是最信奉龙的,但是龙是皇帝的象征,不能随便雕刻,更不能让龙帮自己守门镇邪。凤凰是皇后的象征,亦同此理。至于老虎,中国比较多,人们普遍了解它,没有神秘感,就没有崇拜心理。所以中国人选择用来雕刻守门的更多是狮子。
所以,这就出现了在各个大门口守门、护法而且形态各异的狮子
中国不产狮子。中国境内未发现过狮子的化石 [1],也未见有关中国古代有过狮子分布的论文发表[2]。狮子曾分布欧亚非三洲大多数地区;在亚洲,曾分布中亚、西亚和印度。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时曾见邛竹杖、蜀布,据云取自身毒[3],证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国与中亚、印度即有往还。狮子这种被神格化的动物,可能在实物东来之前,已经由口传传入中国。

印度(和西域)以石狮把守门阙或墓圹的习俗於东汉传入中国,传世最早的石狮为四川芦山县「杨君墓石狮」,作於东汉安帝至顺帝年间,造型拙朴遒劲,较后世者写实。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是雌狮。另外还可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来辨别,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还有所谓“三王狮”,所以有“尊贵”和“威严”的作用,必为雄狮,南狮活泼有趣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有辟邪的作用:如果爪下为球。北狮雄壮威武,象征着子孙绵延。亚洲狮又称印度狮,仅产印度西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种狮子。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雌性身躯略小,体长1.2~1.7米,体重100~200千克,雄性体长1.9~2.1米,皮肤比较皱。

狮子不是中国所有的物种,狮子形象始于汉朝,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我国古书称其为“西域狮”,现称为亚洲狮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安息国(今伊朗)国王赠献狮子给汉章帝,从此狮子由异国他乡来到中国。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身躯略小。

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亚洲狮开始遭到了厄运。到了1900年,在人类100多年的捕杀之下,亚洲狮已经十分稀少,此时一些动物保护者开始宣布要保护亚洲狮,但仍有人偷偷进行捕杀。

到1908年,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为了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绝,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从此亚洲狮在野外消失了,并被宣布野外灭绝。
古代是有的,尤其是上古。
根据大陆漂移理论,一开始物种联系是很多的
而狮子更多是被叫成狻猊,在神话里被神化成狮形龙——现在说它是狮形龙。
但狻猊其实一般都是用来叫普通狮子,被看成是种凶兽。
但是神话化的狻猊不是,神话化的狻猊是龙之九子之一,喜静,爱听佛经。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在我们的古代时代,应该也有许多狮子是经由印度那边进入的——老虎从古至今就在中国有种群。
至于狮子为什么没在名头上盖过老虎……一,老虎好看,特别是颜色多头上还有王字,这和中国人的思想太契合了,有王字,那么漂亮又厉害,当然地上走兽应该以老虎为大。
狮子是群居动物,老虎是独居动物,而古代认为老待在一起总有点掉格,弱者才成群结队,君子尤其隐士可都是独居的,这又和老虎对上了。
狮子和老虎在一致的内在与外在条件下,老虎胜。实力很重要。这一点无论是国外角斗的记录还是现代的科学观察,都是这样的,您可以去查查。
最后我个人估计是这点让它成为了凶兽:狮群易主的时候,新的雄狮会把狮群里不是自己崽子的幼狮咬死。这对君子来说太残忍了,类似同类相残啊。
所以说狮子是有的,但狮子不爱被记录进史书,或者说,有的时候记载进去了,而不容易被发现。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
狮子,在动物学中属哺乳纲猫科。其雄性体形矫健,头大脸阔,戏耍有髦毛,姿态甚是威猛。它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秆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在我国佛教圣地一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狮子有了这等的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
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仿象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亚洲狮灭绝了吗?

没有哈

一般人认为,只有非洲才有狮子。其实,亚洲也有狮子,我国古书称其为“西域狮”,现称为亚洲狮。在本世纪以前,亚洲狮曾广泛分布于西亚和印度次大陆。多年来,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猎杀,野生的亚洲狮曾一度锐减,总数不足200头。而今,这些幸存者生活在印度西海岸的吉尔自然保护区内。这片面积为1412平方公里的林区成为亚洲狮最后的家园。

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身材略小,尾部较粗一些,肘部多毛。亚洲狮的平均寿命在20岁左右,2岁半至3岁开始进入繁育期,每胎产2—3头。幼狮夭折率较高,只有少数幼狮能成活下来。

由于多年的得力保护,目前亚洲狮已增加到300头左右。然而,每头成年的狮子都需要较大的势力范围,因此吉尔这片保护区已无法满足这些狮子对生存空间的需要。近年来,一些狮子逐渐向保护区外迁移。由于保护区外的村民不知该如何与狮子共处,所以经常引起人狮之间的冲突。

印度政府曾试图将一部分狮子迁往其他的自然保护区,但很难找到另一个合适的栖息地,许多保护较好的森林区已有老虎生存。一些科学家建议将部分亚洲狮迁往其他先前的栖息地,如伊朗和其他中东国家,以保证亚洲狮的长远生存。因为亚洲狮仅仅集中在吉尔一个保护区内,极容易受疾病和基因缺陷的影响而导致整个群体的灭绝。但这些计划迄今尚未实施。
没有,因为原先中国认为亚洲狮已经绝对灭绝了,最后在印度西部又重新发现亚洲狮,所以亚洲狮并没有灭绝。
没有吧...

曾一度濒临灭绝的亚洲狮,缘何能绝处逢生?

亚洲狮顾名思义是一种生活在亚洲的狮子,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现在很多人对亚洲狮的生存现状存在一定的误解。常关注这类消息的人们可能在一些关于亚洲狮的讨论话题下,会经常看见关于亚洲狮已经消失了的言论,就我自己而言,已经看过不少,而且有很多网友会在后台问我,亚洲狮到底消失了没有?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亚洲狮没有灭绝,就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内,数量预估已达600多只,高于2021年的普查结果。

雄性亚洲狮

在讲到狮子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其与非洲联系在一起,在世界上约2万头野生狮子中,绝大多数确实生活在非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亚洲很早就存在狮子了,它们是非洲狮的“表亲”,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分裂了,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物种。

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的体型更小一些,而且雄狮鬃毛更短,其向腹部延伸的皮肤褶皱明显,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形态自然会有些差异。

狮子家族

狮子是猫科豹属里面的一个物种,整个豹属里面的5种都被称之为大猫,狮子不仅是大猫里面最特别的存在,甚至放在整个猫科动物家族里面,也是最特别的存在。因为它雌雄两态,雄狮与雌狮长大之后外形会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体型大小上面,还体现在外形细节上面,比如雄狮会长出鬃毛,从头上延伸到腹部不等,大多雌狮则没有这一特征。

8个狮子亚种

按照亚种划分,狮子一共可以分成8个亚种,分别是:亚洲狮、南非狮、西非狮、安哥拉狮、刚果狮、马赛狮、开普狮、巴巴里狮,其中开普狮与巴巴里狮已经灭绝,有少数人称在一些马戏团里面发现了血统不纯的个体,这些言论由于无法考究,真实性存疑。

如果按亚群来区分的话,就只分为亚洲狮与非洲狮。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得出来,绝大多数的狮子都分布在非洲大陆上,仅有亚洲狮这一个亚种生活在亚洲境内。

亚洲狮历史与当前分布对比图

狮子起源于非洲南部和东部,其中发现的最早的化石位于坦桑尼亚的奥努威峡谷,最早可以追溯到140万到120万年前。直到2万多年前,狮子才开始逐渐走出非洲,最远到达了印度等地。

早年狮子遍布整个非洲大陆以及南亚大部分地带,在阿拉伯、俾路支斯坦、南高加索等地都可以见到其踪影,但是历经沧桑变化之后,如今的狮子分布范围大大缩小,非洲狮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地,呈现分散状,而亚洲狮则仅在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面。

一度濒临灭绝的大猫

亚洲狮古时候被称为“波斯狮”,在遗传上,亚洲狮更接近西非和北非的狮子,亚洲狮的皮毛呈现出红褐色或者浅灰色,雄狮头顶、脖子长有鬃毛,但是这些鬃毛比起非洲狮的要短很多,头上的耳朵也没有被鬃毛覆盖住。

成年雄性亚洲狮肩高1.07-1.2米,体重为160-190千克;雌狮肩高0.8-1.07米,体重为110-120千克,从整体形态来看,与非洲大部分狮子相比,要略显小一些。

亚洲狮当前分布区域

古时亚洲狮遍布南亚众多地方,一直延伸到孟加拉东部、纳尔马达河南部,但是后来随着人们疯狂地狩猎,以及对狮子栖息地的掠夺,让这种大猫一度濒临灭绝。

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在幼发拉底河上游还能看到亚洲狮,但是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亚洲狮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已经绝迹了,而伊拉克的最后一头亚洲狮,也在1918年死于底格里斯河附近。

被击杀的亚洲雄狮

亚洲狮曾经所遭遇的“灭绝威胁”,几乎全是人们带给它的,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殖民者大量狩猎亚洲狮,导致亚洲狮数量急剧下降,单单是在1857年,一名英国官兵就打死了300头狮子。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亚洲狮的濒临灭绝也不可能只有殖民者一个因素造成的,在这期间,不仅仅是殖民者,印度原住民也经常击杀亚洲狮,到1907年的时候,整个亚洲狮种族,就只剩下13头个体了。

绝处逢生的亚洲狮

1907年和1908年应该是亚洲狮命运转折的两年,因为在1907年的时候,亚洲狮获得了全面的保护,此时狩猎狮子已经被明令禁止,虽然这种狩猎行为没有被完全杜绝,但却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1908年的时候人们做了一个决定,将剩下的13头亚洲狮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亡。事实证明,人们的这项决定非常正确。

吉尔森林国家公园

为了保护亚洲狮,人们做出了许多尝试,其中最为有效的就要数建立保护区了,为了更好地保护狮子,人们将纯种的亚洲狮放到了印度的吉尔森林中,并且设立保护区,禁止盗猎及一系列危害狮子生存的行为。

1965年,印度宣布将吉尔森林作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区,并且将该区的范围扩大到周边的森林,其核心区域则被命名为吉尔森林国家公园。

另外,从1972年开始,印度就禁止人类在公园内活动了,里面的原住民马尔哈里族,则被迁至外围。

当人们的一系列措施执行下来,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面的野生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在马尔哈里族牧民被迁走之后,保护区里面的野猪、鹿、瞪羚、羚羊等蹄类野生动物数量猛增,相较于之前,总数增加了600%。

在马尔哈里族牧民没有迁走之前,亚洲狮的食物来源大多数是家畜,其占比高达75%,毕竟相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捕食人类的牲畜要简单许多;

在马尔哈里族牧民迁走之后,亚洲狮的饮食结构发现了极大的变化,牛等牲畜占总食物来源的比例下降到了25%。

亚洲狮群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吉尔森林国家公园的成立,都是保护野生动物做法里面的成功典范,它使得众多野生动物能够繁衍生息,也使得一度濒临灭绝的亚洲狮有了新的生机,如今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数量在逐渐稳增。

亚洲狮的生存现状

吉尔森林国家公园占地面积很广,大约是14万公顷,其中包含了草原、荆棘林、落叶林等,里面生活了众多野生动物,比如鬣狗、豹子、豺、野猪、蜜獾、水鹿等等,当然,还有最大的主角亚洲狮。

1936年第一次普查的时候,亚洲狮已经达到了200多头了;到2021年5月最新一次对吉尔森林国家公园进行普查时,亚洲狮数量已经达到了532头;后来在2021年8月的时候,测量员又重新计算了一次,这次预估已经达到了650头。

亚洲狮群

从遍布南亚大部分地区,到仅剩下13头,从13头到如今的600多头,亚洲狮经历了沧桑变化,躲过了灭亡之灾。

由于生活在保护区里面,加上如今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提高,所以相对于之前,亚洲狮的生存现状要好很多,起码在数量上,是每年增加的。在狮子的保护区周围,除了马尔哈里族牧民能够放牧之外,任何威胁它们生存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

虽然目前亚洲狮在这里生活地很好,但是却也并非是高枕无忧,由于这些狮子全都是来自13头亚洲狮的后代,所以就不可避免近亲繁殖,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其后代体型变小,而且还表现出其他的毛病。

另外,随着亚洲狮数量逐渐增多,公园内的承受力也越来越接近饱和,同时,种群过于集中,应对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能力就越弱,对于亚洲狮群来说,也是不小的隐患。

亚洲狮所面临的威胁

奠基者效应模型图

奠基者效应,这是一种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简单地说就是由几个个体经过繁育发展出了新的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作用,少数个体的基因频率决定了后代基因频率的效应。

就拿亚洲狮来说,它们是由13头狮子经过繁殖,发展成现在的600多头的大群体,虽然个体数量上去了,但是基因多样性却没有上升,这种效应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基因歧异度趋向相同,所以它们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就很差,不能适应多种环境,一旦遭遇某种灾害,可能会“全军覆没”,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被陷阱夺去生命的狮子

偷猎,尽管亚洲狮现在已经是重点保护动物,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仍有不少人们在违法的边缘尝试。由于人们对老虎的保护力度超过了亚洲狮,所以有一些帮派或者组织将目光从老虎的身上转移到了狮子的身上。比如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20人因为偷猎亚洲狮被定罪,他们被处以10000卢比(相当于1000左右的人民币)的罚款以及三年的牢狱之灾。


“人狮”冲突,这是亚洲狮所面临的的一个比较大的威胁,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相当大一部分狮群是居住在保护区外围的,狮子会经常跑到人类的生活区域里面去捕食家牛等,而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作物不受野猪等其他动物的危害,拉起了高压电网,狮子也成了受牵连的对象。

当然狮子也会捕食人类,比如在2021年的时候,就有两例亚洲狮捕食人类的事件发生,狮子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会遭到报复。

又比如,与汽车、火车之类的交通工具相撞,也是造成亚洲狮死亡的因素之一。

保护亚洲狮所作出的尝试

亚洲狮作为亚洲独有的物种,人们在保护它们的道路上作出了许多的尝试:

1956年,印度在北方邦建立了一个96平方公里的庇护所,打算放归亚洲狮,在1957年投放了两头雌狮、一头雄狮,但是可惜的是在1965年之后就全部消失了;1977年,伊朗试图将亚洲狮引入阿尔赞国家公园,来恢复该地区的狮子种群,但是这个设想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抗议,因此作罢;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生物学家评估了许多潜在地点,看看其是否适合引进亚洲狮等野生动物,并且做出了许多尝试。

亚洲狮群

人们的这些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毕竟亚洲狮种群太过于集中,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能够在多地建立相应的庇护所,将亚洲狮分散开来的话,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并不是口头上说一下就能够解决的,实际上执行起来相当困难,从伊朗的例子就可见一斑。

人们在致力于保护亚洲狮的尝试上还远远不止于上面的这几点,毕竟保护这种动物,不在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努力。

因为在它快要濒临灭绝之际得到了人类很好的保护。所以它现在才能绝处逢生。虽然目前数量不多,但是以后种族数量肯定会很多的。
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些狮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性,而且也是迫不得已。
这是因为能在人类的保护区里面生活了,大家都不去打扰它们,我希望它们可以越来越多,这样子地球才多样化。

这么可爱的美洲狮已经濒临灭绝,实在是太可惜了

中国有没有狮子?

我国古书称其为“西域狮”,现称为亚洲狮
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安息国(今伊朗)国王赠献狮子给汉章帝,从此狮子由异国他乡来到中国。

亚洲狮又称印度狮,仅产印度西部,是唯一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一种狮子。与非洲狮相比,亚洲狮身躯略小。

自1757年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亚洲狮开始遭到了厄运。英国殖民者将猎杀亚洲狮视为一种娱乐。到了1900年,在人类100多年的捕杀之下,亚洲狮已经十分稀少,此时一些动物保护者开始宣布要保护亚洲狮,但仍有人偷偷进行捕杀。 到1908年,亚洲狮只剩下最后13只,为了不让它们彻底走向灭绝,人们把它们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从此亚洲狮在野外消失了,并被宣布野外灭绝。人们为了能亚洲狮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又把它们放到了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并建立了保护区。截止至2008年底,亚洲狮虽繁殖有350多只,但由于全部是13只祖先的后代,已经形成了种族退化,极容易受疾病和基因的影响而导致全部灭绝。
有,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马戏团。
有狮子,在其他国家。

都说狮子生活在非洲,那么亚洲狮这个品种又是怎么回事?

野生的亚洲狮已经全部灭绝,目前在印度西部的吉尔森林中还生活着300多只处于人工保护状态下的亚洲狮。

亚洲狮曾经主宰过从地中海地区到印度的荒山野林。如今,却只有300只亚洲狮幸存下来,而且由于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它们正濒临灭绝的边缘。

人们大都以为狮子是非洲的特产,这纯粹是因为别处的狮子几乎被斩尽杀绝了。一万年以前,狮子遍布地球广袤大地。随着人类的繁衍与组织化,人类占据了生物食物链的顶端,挤压动物竞争者的生存空间。狮子的家园不断萎缩,如今只占昔日的一小部分。亚洲狮的血缘可以追溯到十万年前的非洲狮,身躯比非洲狮略小,鬃毛比非洲狮短。古希腊最后一只亚洲狮是在基督诞辰年(即公元一世纪)后不久消失的。由于人类使用火枪捕杀亚洲狮,它们昔日辽阔的王国急剧缩小,到了19世纪,几乎荡然无存,如今只能在“弹丸之地”苟延残喘。

只有印度还拥有300来只亚洲狮,主要生活在一个560平方英里的保护区里——吉尔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由于吉尔丛林活动范围狭小,猎物匮乏,狮子便经常越过自然保护区,骚扰附近的村庄,咬死牲畜,甚至伤害村民。在无边无际的非洲大草原,狮子可以享受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而在人多地少的印度,狮子却只能大量捕猎牲畜来充饥。保护区周围住着2000左右村民,狮子盘中餐的1/3来自村民们饲养的牲畜。为了缓解保护区的压力,政府正在500英里之外建立另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将一部分狮子迁移过去。

亚洲狮没有非洲狮那么凶残。母狮与幼狮可以分享一只鹿,年轻的雄狮可以慢悠悠地享受一只羚羊,而不必为了争食而自相残杀。吉尔丛林中的猎物比非洲的猎物小些,因此捕食猎物的亚洲狮群一般要小些。亚洲狮的繁殖困难——每繁殖一群幼狮,需要交配500次左右。一旦母狮引诱雄狮与之交配,交配便迅速结束。然后,母狮总是张牙舞爪,驱赶走雄狮。

今日的亚洲狮是从20世纪初的十几只繁衍而来的。当年,幸亏一位印度土邦王子的拯救,那十几只残存的狮子才免遭灭顶之灾。因此,亚洲狮的基因单一,在基因遗传上全都像孪生兄弟。这样,它们特别容易遭受疾病的攻击。

亚洲当然也有狮子分布,只不过这一种狮子数量非常的稀少,分布在亚洲西部和印度地区,亚洲狮的个子比非洲狮要小一点,因为现在这种狮子已经濒临灭绝,所以知道亚洲狮的人不算太多。
亚洲狮是亚种狮子之一,生活在亚洲的印度周围,数量极少,属于濒危物种。
亚洲师是因为曾经有人类把狮子从非洲带着亚洲生存。然后逐渐的它们就变成了现在的亚洲狮
文章标题: 只听说非洲狮与美洲狮,从来就没有听过亚洲狮,但是中国的狮文化却源远流长,难道古书上的狮子是另一种动物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8961.html
文章标签:美洲狮  源远流长  亚洲  听过  中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