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姜太公的“太”是从哪来的

时间: 2023-11-13 11:01: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姜太公的“太”是从哪来的

周文王是如何寻找到姜子牙帮助他治理国家的?

姜子牙,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姓,名望,字子牙。相传他32岁时上山拜元始天尊为师学道,兼学天文、地理、兵法与武功近20年,居渭水畔,常垂钓于磻溪。后得周文王姬昌赏识,为周朝的兴起出谋划策,被尊为师尚父,拜为丞相。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俗称姜太公。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名周的强国,周历史悠久,据说他们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管理农业方面的事情。

商末周族领袖姬昌继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所以老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敬重有本领的人,请他们帮助治理国家,许多人纷纷来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文臣武将众多。

商殷纣王看到周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找来,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省淇县西北)。周文王的臣子为了搭救文王,搜罗了美女、宝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在纣王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他得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把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便寻找机会,报仇雪耻。他看到自己手下虽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将,可是还缺少一个文武双全且谋略超众的人,以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常留涯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来到渭水边,他看到有一位老人须发斑白,看去有七八十岁,在水边钓鱼。奇怪的是,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3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谈起来才知道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宰过牛,后来在黄河边的孟津卖过酒。他由于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他目的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

周文王和姜尚经过一番交谈,发现姜尚是一个谈吐不凡、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认为商朝的天下不会很长久了,应当由贤明的领袖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文王心里,文王终于找到了姜尚这样的治国能手!文王虔诚地对姜尚说:“请您帮助我们治理国家吧!”说完,就叫手下人赶过车子来,邀请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车,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被拜为太师,后来升为国相,总管全国政治和军事。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世的时候,就渴望姜尚这样的大贤人了,所以人们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人们干脆把“太公望”的“望”字去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不负厚望,他做了周文王的国相,帮助周文王整顿政治和军事,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辅佐下,先后打败了犬戎、密须等部族,征服了耆等小国家,吞并了从属于商朝的崇国,在崇国的地盘上营建了一个丰城,把都城迁到了丰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时候,周的疆土大大扩充。当时周朝的疆域东北拓展到现在山西的黎城附近,东边到达现在河南沁阳一带,逼近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南边把势力扩充到了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据说周文王已经控制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为灭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周文王病逝以后,姜太公帮助武王建立了周朝,成为有名的军事家和治国贤臣。

姜太公是什么

姜太公,又称姜子牙、姜尚,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历史人物。


他是周朝的开国功臣,被尊为“太公望”,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军师,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姜太公之所以被称为“姜太公”,是因为他的祖先是古老的姜姓部落,他们以放牧和打猎为生,而姜太公本人也精通军事和狩猎。传说他曾经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还声称“愿者上钩”,这种行为被人们视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象征。姜太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军事和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姜太公也被许多文学作品和传说所塑造,成为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总之,姜太公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的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商末东海上人士(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其始祖四岳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太公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河内说和东海说。

《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历史上第一个给太公故里定位的是东汉史学家高诱(涿县人)在注纵横文化释《吕氏春秋?首时》和《淮南子?汜论》时,两度把姜太公注释为河内汲人。《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水经注》载:(汲县)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溪,言太公常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载在《经》、《传》。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竟茂,相传云:太公故居。

宋氏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清朝王昶在《金石萃编》载:去汲县治北二十五里,崇岗f岩,林木丛茂,有泉迦唬其下距泉复二里许,相传吕太公墓在此,故名其泉为太公泉,士人即其建庙以祀焉……清乾隆二十年《汲县志》载:太公泉在县治西北二十五里,流十余里,伏流入地。太公泉东,太公之故居也。 清制作《水经注》附图,对太公泉为太公故里,标示明确。

权威著作《二十四史人物考》对太公汲人有明确认定。《河南通志》载:吕尚墓,在府城(即卫辉府,今日卫辉市)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纣居东海之滨,后徒渭滨,封国于齐,还葬于此。北宋宰相吕蒙正留下族谱,现在可以看到的洛阳《吕氏宗谱》沿袭先人记载《齐太公传系图》称:太公名尚,字子牙,河南卫辉府汲县人。 南宋时学者吕祖谦编撰的《吕氏世系谱》、朱熹在《吕氏世系谱序》中称:商纣之际有吕涓,字子牙,炎帝之裔,河南汲县人。 台湾《吕氏族谱》记载:太公于公元前1210年八月末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台北市的《姜太公谱图》记载:太公望出生在商朝庚丁帝八年已酉八月初三日河南汲县(今卫辉市)……1990年第三届全国吕尚学术研讨会暨吕氏宗亲会在广州潮州卢岗召开,编辑出版了《吕氏族谱》,族谱写明:太公吕尚公,河南汲县人。

西晋河内郡汲县县令卢无忌,为太公后裔,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撰有《齐太公吕望表》,文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该碑虽已失落,但故宫博物院等处藏有不同时期的拓片。《吕望碑》,全称《修太公吕望祠碑》。该碑为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汲郡太守穆子容撰文并正书。该碑虽已失,但卫辉博物馆藏有拓片,《金石萃编?卷三十二》载有全文。碑文正面有:迢迢岳胤,蔚蔚姜枝。卢元忌置碑僻据山阜,崔瑗刻石枕康衢。阴面镌刻了尚姓参与立碑的官员和平头百姓约八十余人,是研究姜太公的珍贵实物资料。在太公泉镇前太公泉村姜太公庙内,现保存清朝乾隆巡抚毕沅立的齐太公故居碑。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北地的山岗上有封土高大的姜太公墓,墓前矗立有墓碑,是清朝康熙二十年卫辉知府加伍仲春所立,上刻:周姜太公茔葬处。

姜太公第100代孙吕梁先生,广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数十年从事文史、考古、牒谱研究工作,他经多方考证,1995年撰写了《吕尚新考》,认定:河南卫辉市,是姜太公出生地和墓葬地。1996年4月8日,广东、广西和中州吕氏宗亲会代表团云集太公墓秉诚谒拜,他们说:卫辉太公泉是姜太公生养死葬之地,我们不愿也不会认错坟山,拜错祖宗。2001年10月台湾姜太公第101代孙姜竹先生的题词是:河南卫辉姜太公诞生地。 2001年10月24日—27日,《中华吕姓》座谈会在广东省潮阳市峡山东明大厦举行。广东吕炳雄先生书:河南卫辉太公泉姜太公诞生地。 当代太公后裔,2003年出版的《中华吕姓》主编吕心惠(河南登封人)、吕南明(广东人)、研究族史的学者浙江吕连起、吕居清、吕龙德、洛阳人吕明月、吕俊海、登封人吕林等人分别前往太公故里太公泉考察并至太公墓前虔诚祭拜。

姜子牙为何又被称为太公望?

姜子牙为何又被人称之为太公望?

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公元前1015),本名吕尚,姓姜,字子牙。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子牙为什么会被称为太公望呢?太公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就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才会这么称呼吧。那么姜子牙被尊称为太公望,是不是因为年龄大的原因,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这可能就要从周公遇见姜子牙的时候说起。周文王为推翻商纣王的暴政广纳贤才,在当时他的身边紧缺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协助他带兵打仗。他就一直留意身边这样的人选。在影视电视剧《封神榜》中为引出一位这样的人物,是由神仙托梦引导的。

这位周文王就根据自己梦中引导能出现的地方去寻找他,带着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而他们寻找的这位能人,就是名叫姜尚的一位能人又叫姜子牙。

他们走寻了多次,有一天周文王在渭水的河畔见到了一位白发老翁在河边钓鱼。大队的人马过来见他镇定自若,当周文王看到他钓鱼的工具时候,发现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也没有放鱼食,就好奇的和老翁侃侃而谈,经过一番谈话后发现这位老翁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他非常的精通兵法,很会排兵布阵,周文王就请他一起回宫,给他一个军事的位置。

这大概就是姜子牙被称为太公望的原因所在了。不是因为他的年纪大,满头白发。其实是因为周文王的爷爷曾经盼望着能有一个帮助周族兴盛的能人,而姜子牙正是让周族兴盛的能人,所以后来就有人称他为太公望了。

姜太公,即姜尚(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因其先祖伯夷为尧帝四岳,在舜帝时为秩宗,典朕三礼,佐大禹平水土功劳很大,为禹帝的股肱重臣,受封为吕侯,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并建立诸侯国吕国。为吕氏始祖,后世从其封氏(根据先秦及之前胙土命氏男子称氏的规定),故曰吕尚。享齐国祀者必吕氏,故史记云: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故为吕氏,曰吕尚。姜子牙家道中落,

姜子牙

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因封为吕,所以称”吕望“。

对于先秦人物的称呼有很多,古人有姓,有氏,有字,后有名,所以你可以用姓名来称呼,也可以用氏名,还可以用姓氏加上字来称呼,姜子牙姓姜,吕氏,字子牙,名望,姜子牙也叫吕望,姜望,值得一提的是,他原名叫尚,自从他在72岁时见到周文王后才改名为望,这个缘由是周文王觉得姜子牙就是他祖上盼望的圣人,将来会助周兴盛,足以看出周文王对姜子牙的器重,姜子牙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最终推翻殷商。

姜子牙曾经穷困潦倒,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见到当时的周西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西伯与姜子牙谈的很投机,认为子牙是老天派来帮他成就王霸之业的,很高兴的对子牙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我国的先君太公曾说过:‘一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您就是这位圣人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所以西伯尊称吕尚为“太公望”,“姜太公”和“太公望”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东里乡东吕里人,(今日照市东),姜太公饱学声明兵法战策,但家极贫。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仕,不成乃辗转,去陕西,在渭水滋源钓鱼为生,约在公元前1123年,当他80岁时遇见了西伯侯姬昌,姬昌认定他是当代难得人才便礼聘他为专管军事的“师”又因为姜太公是自己祖父生日夜相望的人,便尊称为“太公望”。
文章标题: 姜太公的“太”是从哪来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771.html
文章标签:是从  哪来  姜太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