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4-12 18: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明仁宗朱高炽在登基之前,时常受到他兄弟的迫害;不过他在登基之后没有瑕疵必报,而是以德报怨:对于兄弟之前的做法是宽容地谅解了。即使是后来听说他们要谋逆,也是想着去感化他们而不是刀兵相向。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君王,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在位,年号洪熙。
明仁宗十分仁慈,他真正地做到了与民休息,而他的儿子明宣宗也是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国策,父子二人执政的十一年被称为“仁宣之治”,地位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
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皇帝,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经常会提心吊胆,因为他的父亲明成祖朱棣并不是喜欢他。朱高炽因为体态肥胖且患有残疾,屡屡招致朱棣的不满,喜欢武术的朱棣并不喜欢这个身体孱弱的太子朱高炽,而是更喜欢能征善战、“类己”的朱高煦。
朱高炽的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株高穗自然也是观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平时拼了命的诬陷朱高炽,不停地给朱高炽身上泼污水,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地迫害朱高炽。但无奈的是,朱棣很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而太子府曙光谢晋则用好圣孙的理由说服朱棣不易储,这才保住了明仁宗那“摇摇欲坠”的位置。
登基之后的明仁宗也是没有瑕疵必报,对于自己两个弟弟先前的举动只当是玩笑。甚至当有大臣向朱高炽举报说:朱高煦和朱高燧有谋反的嫌疑的时候,朱高炽也只是一笑了之,然后想要用兄弟感情去感化他们,还不是强势镇压。
明仁宗在登基之后对那些曾经因为皇位之争而迫害的兄弟并没有秋后算账,而是让他们做一个闲散王爷,对他们十分厚待,赏赐更是不断。
因为朱高炽身体一直不好,小毛病拖着不治,最后就变成大毛病,而且古代医术不发达,所以他最终没被救治成功。朱高枳是个倒霉的君主,虽然说他是一代君主吧,但他在位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仅仅十个月。可就是他执政的这十个月非常受儒家学士的推崇,儒家学士甚至说,在朱高炽统治下的明朝可以和文景之治相比。执政时间如此短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朱高枳能力不同寻常。史书上记载的朱高枳是个身材矮小的胖子,因为身体比较胖,而且小病不断,朱棣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根本没有帝王之相。虽然朱高枳占尽天时地利,他是朱棣的嫡长子,可是朱棣还是想废了朱高枳,另立他人。朱棣最喜欢的儿子是朱高煦,朱高煦和朱高枳完全不同,朱高煦身材非常健硕,人高马大的,而且作战能力十分强。有哪里平定不了的战乱,只要朱棣交给了朱高煦去平叛,朱高煦一定能圆满的完成任务,还会给朱棣惊喜。两相对比,怎么能不让朱棣伤心,可朱高炽毕竟是嫡长子,又没有做错事情,朝中大臣又非常推崇朱高枳,朱棣知道,如果贸然将他废了,朝中大臣肯定不同意。朱高炽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他也没有办法,他也知道朱棣最中意的皇子不是自己。为了讨好朱棣,他工作的非常卖力,正是因为他工作十分卖力,对大臣也十分友好,所以才让朱棣一直狠不下心去废太子。可正是朱棣对朱高枳的步步紧逼,导致朱高炽一生奔波劳碌,朱高枳继承皇位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了,这在古代已经算是老年人了,按道理来说也活不了多少岁了。积劳成疾再加上身体底子不好,他英年早逝,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大明的第四位皇帝。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朱高炽性格持重,言行有度,多次以太子身份监国,都将朝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但是朱棣对自己的这个长子并不是十分喜爱,因为朱高炽身宽体胖,身体不太好。朱棣更喜欢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熙,朱高熙骁勇善战,在靖难之役时,与朱棣一起并肩作战。朱棣曾有过易储的想法,后因为大臣的极力劝谏,也因为朱元璋对朱高炽喜爱有加,便放弃了易储的心思。
朱高炽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但是做了皇帝仅九个月,便驾崩了。至于朱高炽的死因,颇有争议,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朱高炽是被长子朱瞻基害死的。朱瞻基的性子和朱高炽完全不一样,他善骑射,工于计谋,热衷权力,没有朱高炽那般仁慈宽厚。朱瞻基虽被立为太子,但是这也无法满足他的野心,他想早日登基,并不想像朱高炽一样做二十多年的太子。朱瞻基买通朱高炽身边的太监,借南行离开京城,但朱瞻基并未离开,而是与这个太监里应外合,害死了朱高炽。
二是说朱高炽身体不好,嗜欲过度而亡。朱高炽身型宽胖,一直身体都不太好。而且在朱高炽做太子的二十年,朱棣对其进行打击,要求也十分严苛,给朱高炽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朱高炽称帝后,曾有大臣劝谏他谨嗜欲,不要纵欲过度,当时朱高炽怒不可遏,可见此大臣所言非虚。
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和儿子朱瞻基的确为朱高炽加分不少,但最关键的是朱高炽本人自己有能力,如果他烂泥扶不上墙的话,说什么也没用。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在位仅仅十个月,因此也被称之为十月天子。
关于朱高炽的历史,更多是聚焦于朱高炽与他父亲朱棣二人之间的事情上,而很多人认为朱高炽不被父亲朱棣所喜欢,能被立为太子并且登上皇位,是沾了儿子和妻子的光,所以才保住了储君之位。
那么真实历史到底如何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个历史。
明仁宗朱高炽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没有被废太子之位,的确跟儿子和妻子有关系,但并非是靠着妻子和儿子才保住太子之位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朱高炽的妻子和儿子的表现。
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可是很得公公朱棣的认可的。像有一次家庭聚会,朱棣这个狠人,又开始教训起大儿子朱高炽,张氏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走了,朱棣当时心里还犯嘀咕,难不成儿媳妇生气了?
没一会张氏端着公公朱棣喜欢吃的菜上来了,原来是亲自下厨为公公做饭去了,使朱棣大为高兴。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氏还是一个很识大体很聪明的人,很是沉得住气。正因为如此,所以朱棣很多次都公开夸奖自己这位儿媳很好,无形中为朱高炽加分不少。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更是得明成祖朱棣的喜爱,当年朱棣犹豫立不立朱高炽为太子之时,解缙一句“好圣孙”,使朱棣下定决心,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几年以后,更是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由此可见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和儿子朱瞻基的确为其加分不少,可是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朱高炽本身。
首先认真来说,皇帝立储君,其实是考虑综合情况的,诸如儿子的妻子是不是贤内助、孙子优秀不优秀,将目光放于下下代,但更会考虑儿子本身的,不然其他再优秀,如果这个儿子烂泥扶不上墙,说什么也没用,毕竟立其为储君就意味着这个儿子将是下一任皇帝。
我们再看看朱高炽的能力。
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但还是很有作为的,拨乱反正,赦免了不少建文旧臣,纠正了甚至废除了不少朱棣在位时期的恶政,因此庙号都被上为仁宗,可见其宽仁,是当时上下都认可的。
还有在朱棣在位时期,朱棣这位打架狂人经常是不是在打架路上就是在打架,诸如在五征蒙古期间,就是朱高炽负责监国,朱高炽在监国过程中,虽然受制于父亲朱棣,但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
综合来说明仁宗朱高炽怎么说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守成之君。
可是为什么朱棣不喜欢他呢?
因为他不像朱棣,首先朱棣是靠造反成为皇帝的,可以说是马背上的皇帝,因此自然崇尚武力。
但朱高炽偏偏身体肥胖,连骑个马都费劲吧啦的,这自然是减分项了。
而且父子性格不一样,朱棣治国讲究的是“重典治国”,可以说是霸道而残忍。
而朱高炽就如同他的庙号仁宗一般,是一个仁厚之人,这样一来朱棣自然更加不喜欢朱高炽了。
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理性上来说朱高炽的综合能力都很优秀,更何况朱高炽以仁治国,很明显的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有利于恢复当时一直持续对外用兵内部已经空虚的明朝,所以朱棣在永乐二年立大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但对于朱棣这种霸道皇帝来说,理性之外的本性也很重要,以内心想法来说,朱棣自然不喜欢这个不像自己的儿子,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着更换太子之意,没事还喜欢教训甚至打压朱高炽,但最终理性战胜了本性,所以没有废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最后再回归话题,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和儿子朱瞻基的确为朱高炽加分不少,但最关键的是朱高炽本人,如果他烂泥扶不上墙的话,说什么也没用。
而且纵观历朝历代,哪位皇帝考虑储君人选,不将其范围扩大为儿媳怎么样?孙子怎么样呢?
皇帝选择继承人,考虑其儿媳和孙子如何,也属于是考虑继承人综合情况的一部分,但不会存在本末倒置的以儿媳和孙子当最终决定继承人的原因的,如果真这么考虑了,说明这个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比如说晋武帝司马炎就是这般。
为什么会有明仁宗没被废太子是沾了妻子和儿子的光这种想法呢?我觉得一位未来储君的位置怕不应该仅仅凭借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吧。
其实有人会觉得明仁宗当上太子是因为妻子与儿子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兄弟是个帅气偶像,还有父亲的承诺,竞争力不强
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是个极其优秀的人,深得朱棣喜爱,在朱棣的心里,其实朱高煦才是最佳的太子人选,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力出众,况且朱高炽的能力也不差。而是因为朱高煦长得比较帅,没错,就是看脸。要是朱高炽长得一般也就算了,可偏偏朱高炽是个残疾人,而且眼睛又有问题,形象比起高高帅帅的朱高煦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毕竟一个国家领导人,不要求你长得像偶像明星那样帅气,但至少得过得去吧。
如果朱高煦只是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那对朱高炽是没有任何威胁的,可怕就怕人家长得帅还有才华。偏偏朱高煦就是这种人,甚至比起朱高炽的才华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朱棣发动靖难造反时,朱高煦在战场上可没少立功,一直被朱棣委以重任。而当时的世子朱高炽呢?被父亲留守家门。这就能看出两人的区别了,也隐约可以猜到朱棣的心思。
最让朱高炽感到威胁的是朱棣在即将攻进北京城的时候,对朱高炽许下了立他为太子的许诺。当时的朱棣就在北京城门口,隔着条江,看着就要进去了,却在这时遭到了当时的守城将士的强烈抵抗,而自己的军队经过长期征战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就在这紧要关头,朱高煦带着大军出现了,朱棣十分兴奋,拍着儿子的背鼓励道他:加油干啊,世子身体不好。这是什么意思呢?相当于在告诉朱高煦说:你助我攻进北京,这世子之位就是你的了。
弟弟性格太像父亲
都说投其所好,那朱高煦的性格可以说是投朱棣所好了。朱高煦的性格与朱棣十分像,颇有朱棣的影子,而朱高炽呢,因为从小身体不好,不爱运动,长得肥臃,一点也没有遗传到父亲朱棣的运动基因。
儿子比自己更受宠,妻子又会讨好父亲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被称为圣孙,据说是因为在他出生前朱棣梦到朱元璋托梦给他,大概意思就是朱瞻基适合当皇帝。而朱高炽的妻子呢?她是朱棣手下名将张玉的女儿,她父亲为朱棣登上皇位可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又做的一手好菜,在丈夫惹得朱棣生气时,就送上一道菜安抚朱棣,可以说朱高炽的皇位他二人功不可没。
但如果你认为朱高炽仅仅靠着儿子和妻子就牢坐太子之位那你就太天真了。我不相信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靠他人就坐稳了太子之位。我相信朱高炽能打败优秀的朱高煦一定是个有本事的人。
朱高炽机智守城赢得赞赏
在朱棣出发去造反时,留下世子朱高炽看守后方,又恰好遇到了李璟隆率领大军来攻打朱棣后方,而朱棣将全部兵力都带走了,留下一座空城,这时全靠朱高炽守城。朱高炽凭着一股决心,硬是抵挡了下来,安稳了后方。
在城池守卫战中也充分表现出他的智慧。他利用北方的寒冷,命人连夜在城墙上浇水,经过一夜,城墙变成一座冰墙,让李璟隆的部队无法爬墙。还率领了城内的妇女来参加战斗。这些也侧面体现了他在后方是极其得民心的,与各位大臣也有了“良好”的接触,也让他在大臣面前刷够了脸。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读书人的支持
在朱棣当上皇帝后曾犹豫过立谁为太子,就这个问题,他问过许多大臣。几乎所有的武将都支持朱高煦,毕竟一起打过仗,一起流过血,革命友情那不是假的。但是读书人都坚持立世子朱高炽,文人的正统观念强,按照规矩,向来是立嫡长子为太子,最重要的是这些文人的背后极有可能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姚广孝是谁,最初鼓动朱棣造反的人,还是朱棣的幕僚。还有天子第一宠臣解缙的支持。
朱元璋亲赐世子身份
在朱元璋对孙子们的一次考察中,让他们批改大臣们的奏折,朱高炽忽略了奏章上的错别字,而重点关注民生大事。朱元璋发现他连错别字都没有注意到,就问他是不是没有注意错别字这些细节?这就像面试一样,答的不好,就会被按上一个马虎不重细节的名头。可朱高炽说:并不是没有看到,而是觉得这些不该劳烦天子处理。朱元璋很是高兴,钦点他为燕王世子。后来朱元璋又问:尧舜时期百姓遇到水灾旱灾怎么办?朱高炽说:依靠圣人有体恤百姓的政策。朱元璋因此夸他有作为人君的见识。
太祖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可以说朱元璋的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为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做好了铺垫。而朱棣又是造反当的皇帝,为了表现自己对太祖皇帝的尊重,对太祖皇帝的看法还是比较尊重的。
但这些都只是客观因素,若是朱高炽没有任何担当皇帝的能力,即使凭借着这些外在因素坐上了太子之位,怕也是斗不过自己的兄弟朱高煦,也会被废太子。所以不要在问朱高炽没有被废太子是否因为有妻子儿子作护身符这种傻问题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