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怎样的背景下,戈尔巴乔夫主动去改善美苏关系呢?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和英美联盟,关系逐步的恶化。一直到1947年,美苏两个联盟在国际上展开了冷战。所谓的冷战,就是在意识形态上进行对抗。这种状态持续了几十年,对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依照苏联当时的实力,根本就取代不了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共存才是唯一的出路。
鉴于这种思想,戈尔巴乔夫开始逐步改善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想摆脱冷战对于苏联的束缚。与此同时,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也达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里根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如果苏联在应战,苏联的更会苦不堪言。
正如上文所说,战后苏联参与冷战,主要是把战胜资本主义,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可是长久的拉锯战之下,苏联弊端已经显现。当时在高度集中的体制下,苏联倾全国之力,动员全国民众一味的强国,反而牺牲了更多的利益。
再一味地坚持,鼓动其他的国家,走苏联的发展道路,已经行不通。
1986年,苏共27大上,戈尔巴乔夫就开始强调,国内的矛盾,还有国际矛盾之间的冲突。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努力,是根本做不到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世界性范围的合作、共同发展建设的理论”。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更加坚定了苏联必须结束冷战的决定。如果苏美之间,因为矛盾不可协调,出现摩擦,不小心走火,这个后果将不堪设想。
借着这场事故,戈尔巴乔夫呼吁国际原子能机构,尽快建立美国和欧洲城市之间的联系。他已经意识到,纯粹的靠原子能已经不能解决政治上的问题,如果真正出现核战争,最终的结果,就是全部走向覆灭,没有一个是胜利者。
为了结束冷战,结束军备竞赛,戈尔巴乔夫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和里根达成协议。在后来的日内瓦、雷克雅未克、华盛顿、莫斯科等一系列的会议中,签署了《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这个协议的签订,是具有开创性地,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美关系的缓和,冷战也随之结束。苏美首脑在马耳他,布什总统也宣城,愿意两国钦定新的贸易协约。
苏联也承诺,不在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美军也响应这个建议,小健了在亚太地区15%的驻军。这个会议结束之后,美苏两个国家,不再是敌人,成为一种合作的关系。苏联也遵守诺言,在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没有进行干涉,给东欧人民自由的选择。
从这里看,冷战之所以结束,戈尔巴乔夫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他主动结束了冷战,放弃了自东欧一直延续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和“有限主权论”,从根本上给予他们自由选择权。
对于戈尔巴乔夫,主动退出冷战的做法,社会上评论很多。
对于西方国家还有东欧国家,他们自然十分的欢迎。还有一些坚持原社会主义的人士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做法,给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俄罗斯造成了空前的损失,放弃了雅尔塔——波茨坦宣言体系,破坏了战略平衡。
甚至还有人扬言说到,苏联从德国撤军,是导致分裂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还民众以自由,消除核战争的影响,是戈尔巴乔夫的一项大功劳,也符合大多数民众的愿望。
可是后来,东欧剧变,苏联受到影响,叶利钦上台夺权,最终到时苏联的解体,是戈尔巴乔夫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从小编的角度来说,结束冷战是争取的,戈尔巴乔夫的做法值得肯定。单单苏联来说,退出冷战,结束军备竞赛,提高经济水平,这对于一个国家来时相当的重要。
可是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戈尔巴乔夫没有充分的利用,外交带来的成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仍然发对私有制,市场经济,导致苏联的经济没有得到大力的发展。
一直到1990年,这种体制下,苏联的经济直接出现危机,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出路,内部矛盾加剧,找不到契合点,一代社会主义帝国就此瓦解。
两道不会,历史九年级
2,原因: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3.1991年,原因:苏联解体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4) 美国:中美建交,美国经济实力恢复,掀起新一轮全球扩张;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军事不堪重负,导致战略收缩。
(5)1991年12月25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4)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5)1991年12月底,(东欧剧变1989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第四题:
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实现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的目的;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第五题:
美苏争霸最终结束是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原因是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两极格局消失,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新局面。
美苏冷战时期苏联领导人是谁
冷战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因此在此期间的苏联领导人都包括在内:
1、斯大林
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2.赫鲁晓夫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主谋清除了贝利亚集团。1953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58 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10月14日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次日又解除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3、勃列日涅夫
1964年,赫鲁晓夫被以不流血政变方式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在解除了谢列平等人的威胁之后,跟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一起建立了“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体制。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停滞时代),苏联民众称之为“暨列宁之后的又一次集体领导”
1982年11月10日,在多年痼疾之后死于心脏病,享年76岁。
4、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0日,长期统治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去世,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继任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安德罗波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在整顿劳动纪律与反腐肃贪,试水改革经济体制与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部分措施也得到了苏联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安德罗波夫也被认为是苏联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最高领导人之一,如果他执掌苏联的时间更长久一些,苏联的发展轨迹可能会转变。然而他在69岁时却因慢性肾病于1984年2月9日病逝,在位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随着他的与世长辞,苏联的“安氏改革之路”也宣告结束。
5、契尔年科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接替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是73岁的契尔年科。当时从契尔年科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威望来看,显然具有过渡性质。他执政仅13个月,虽然未能改善苏联国内外面临的困境,但保持了苏联政局的稳定,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6、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0日,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病逝。3月11日,在葛罗米柯等人的支持下,戈尔巴乔夫于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
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国家福利减少,经济在1987年首次出现负增长(1945年之后)。主要原因为他的改革志向远大,但是却是今天改革农业,明天改革工业,改革全面铺开,浪费大笔资金,使得苏联失去与美国最后一搏的机会。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在国内实行经济重建和开放性政策。
1991年8月19日,正在乌克兰南部海滨小城福罗斯度假的戈尔巴乔夫遭到软禁。同一天,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状况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8月21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强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继续履行总统职务。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之后叶利钦为总统,苏联解散
答: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7年至1991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斯大林:1922-1953赫鲁晓夫:1953-1964勃列日涅夫:1964-1982安得罗波夫:1982-1984契尔年科:1984-1985戈尔巴乔夫:1985-1991,冷战时期是从47年-91年,所以这几位都在冷战时期成为过苏联领导人
美苏争霸共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明确点,谢谢......
按照历史课本的说法,简单点也可以第一阶段:50--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经济.
三个阶段:
1、美强苏弱:美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苏联:斯大林、赫鲁晓夫,事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2、美弱苏强:美国: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苏联:勃列日涅夫,事件: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
3、冷战缓和,苏东剧变:美国:里根、老布什,苏联:契尔年科、安德波罗夫、戈尔巴乔夫,事件:苏联从阿富汗撤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杜鲁门~斯大林
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
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
古巴导弹危机
尼克松~勃列日涅夫
结束越战~苏联入侵阿富汗
里根~戈尔巴乔夫
缓和、苏联解体
第一阶段:50--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 美国大兵比较聪明
文章标题: 如果卡特和戈尔巴乔夫同时在位,美苏冷战会如何发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