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谁能解释这个日本民间故事【鬼婆の羽織】

时间: 2022-04-01 20:01: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谁能解释这个日本民间故事【鬼婆の羽織】

谁有日本民间故事“和尚的头皮”

原文如下

忍道かずら

さて、昔、鸟取のお城の殿様から、ある大庄屋のところへ、お布令书が配られた。「このたび、御用これあるより、「にんどうかずら」の皮を剥ぎ取り、至急に差し出すべきこと。」と书いている。庄屋はこれを読むなり颜を変えてうなった。 「にんどうの面の皮を剥いで出せってかえってあるが、これは大事だ、困ったことになったわ」 早速に村の主だったものを集めて相谈した。そのころ、村のお寺ににんどうと呼ぶ和尚さんがいたからだ。たんぼ、殿様の言いつけでも、和尚の颜の皮を剥ぐことはできないので结局、叹愿するよりはずなしということになり、揃って鸟取まで出て役人にこのことを话して叹愿した。 すると、役人はプーッと吹き出して「これこれ、心得违いであるぞ、坊主の皮ではないわ、にんどうという葛があるであろうが、その屑の皮を剥いて出せと言ったのじゃ。」ということで、一行やれやれと安心した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谁知道日本民间故事〔红鬼传说〕

有谁知道日本的红鬼传说呀?
日本鬼文化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叫做"节分"。这一天,不论在寺庙还是在每个家庭都举行一种叫做"撒豆驱鬼"的活动。它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即一种过年活动。现在举行撒豆驱鬼活动时,在寺庙中,一般都是处于本命年的男人担当撒豆驱邪的任务。民间信仰认为,吃了和自己的年龄一样多的豆子就能在这一年平安无病,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捡这种豆子。而在每个家庭里,没有专门规定撒豆子的人,往往由父亲戴上鬼的面具担当鬼的角色,孩子们向"鬼"撒豆子,这时候人们异口同声地喊"鬼出去,福进来!"场面显得很热闹。虽然这个时节屋外还很冷,但从这种喊声中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氛。

在此所说的"鬼"与中国的"鬼"不同,它不是死人的灵魂,而是一种妖怪,念为ONI(日文作おに)。在日本,鬼是一种很普遍的妖怪。它们根据身体颜色的不同,有红鬼、蓝鬼、黑鬼等种类。它们的身躯比一般的人高大,头上有角,在很可怕的脸上还长着长长的虎牙,它们穿着老虎皮的兜裆布,手持带刺的铁棍。它们常常来到人间抢走公主或财宝,也吃人。因此,在日本的民间故事里它们担当的角色很像西方民间故事里的龙:一个英雄为了夺回公主需要进行斗争和惩办的对象。

妖怪一般住在深山里或海中的孤岛上。就是说,与人住的地方有一定的距离。这与日本人的异界观念有关系。日本人自古以来一直把山、海看作是异界,是由人类以外的秩序来统治的、神和妖怪住的地方。日本民俗学的奠基者柳田国男认为,妖怪是神衰落后的形象,从其根源来说它们二者是同一个东西。无论哪个民族,在对神的认识上都有这两重含意:神既能带给人们以富裕为代表的幸福,也有带来灾祸的力量。因此人们通过供奉神的方法来祈望除掉灾祸,得到丰收。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不相宜的东西不再害怕,它们就被看做是应该由人的力量来除掉的东西了。因此神也分为了好坏善恶的两个极端,好的仍然称为神,坏的就被称为妖怪。于是,妖怪就成了人们生活中总是应该被除掉的东西了。

日本的鬼,也是给人们带来灾祸的妖怪之一。所以,民间故事里的鬼也理所当然地向英雄们提供了发挥他们特殊能力的机会。在民间故事里,鬼一般都很凶恶,尽做坏事。但它们也带有过去当过神的痕迹,即在它们那里有很多财宝和宝贝。所以治服它们的英雄在救回公主的同时,也常常带回来很多财宝和宝贝。比如桃太郎带回来很多财宝后,尽力行孝,和父母过着幸福的日子。这样的例子也同样见于中国:在中国的民间故事中,主人公也常常从异界带回来宝葫芦,这相当于日本的"万宝槌"。在日本,治服鬼的另外一个英雄一寸法师,也利用它(万宝槌)变成了很英俊的小伙子。

这里提到的桃太郎和一寸法师都是日本民间故事中有代表性的治服鬼的英雄。他们的出生都不同凡响。一寸法师是没有儿女的老夫妻通过祈祷而得到的天赐的孩子,他一出生只有一寸大,并且一直长不大,与中国的枣核娃一样。桃太郎则是从一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妇,在河边捡回的一个顺水漂流下来的大桃子中出生的。但与一寸法师不同,他却生长得很快。柳田将这些具有特殊出生经历的英雄叫做"小小人儿",认为他们是古代日本人信仰的重要对象。就是说,只有这种具有神性的英雄,才能驱除可怕的鬼。

但日本人喜欢这些故事,不仅是由于古老的信仰原因,而且还在体味一种快感,即只有一寸的小小人儿或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治服比一般人还大还强的妖怪。日本人自古一直怀着一种心理:喜欢那些看似又小又弱的人打败又大又强的人,甚至创造了表现这种心理的专用词或典故(HOUGANN-BIIKI)。作为日本国技的相扑运动中没有规定体重级别也可能与此种心理有关。

关于鬼的俗语也不少。"碰到了鬼或者蛇"(前途吉凶莫测)、"连鬼都笑了"(预测遥远的将来)、"鬼得了铁棍"(因得了一件有用的东西,本来很强的人更强了。如虎添翼)、"鬼不在的空隙洗衣服"(阎王不在小鬼闹翻天,猫儿不在老鼠跳梁)、"鬼口边念佛"(猫哭老鼠,假慈悲)、"像砍掉鬼的头一样"(得意洋洋的样子,如立奇功)、"鬼也会流泪"(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流泪,顽石也会点头)、"鬼也有十八岁"(丑女妙龄也有相)等等不胜枚举。另外,学校里的学生们常常给特别严格的老师奉献的外号是"鬼某某",其反义词是"菩萨某某"。对河滩上扁平坚硬的大石头,一般都叫做

"鬼的搓板"。所有的日本人小时候都大概玩过"鬼追人游戏"......就这样,鬼仍然活跃在日本人的现代生活里。
前面提到的"撒豆驱邪"活动中的鬼,学者们认为是中国的追傩传到日本的宫廷以后,再传到民间而形成的。因为走在游行队伍最前边的方相氏装扮得奇形怪状,人们误以为他就是应该被除掉的邪恶的妖怪,于是他慢慢地变成日本的鬼了。另外,在日本从平安时代以来一直流行的不动明王的画像形象上也与鬼很相似。再者,我们在中国古建筑物的门上常常见到的铺首,其形象也有点像鬼。职能上二者虽然不完全相同,但给人心理上的震慑感觉,大概也是一样的吧。这样说来,这种在日本已扎根很深的妖怪,也好像是个进口货。它在日本经过很多春秋,慢慢地进行本土化,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了。日本文化有一个特征,即将外来文化吸收消化后,利用它形成自己的文化。从鬼的身上我们也能见到这一点。
中国鬼文化
一、中国鬼文化的成因
“鬼”泛指人死后与躯体相脱离而存在的各种“魂灵”。围绕“魂灵”问题,在中国历代社会的各阶层都 存在着大量的传闻和描述,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每每谈及鬼灵诉怨、冤厉索命等问题都津津乐道。 我们把这种围绕“魂灵”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古籍、典章、礼仪、风俗统称为“鬼文化”。 探讨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机制构成了本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意识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都可从社会存在中求得其依据, 鬼文化的形成亦不例外。从本原意义上讲,鬼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当原始人还过着动物般的 生活,在意识上尚不能使自己和周围自然界分开时,就不可能产生鬼魂、精灵等表象。只有当人们为了谋取生 活资料,对自然界经过长期不断的斗争,逐步地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分开,有了清楚的自我意识,并认识了一 定的自然现象和过程,从而才有可能去寻找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寻找上述联系的过程中,原始人看到 有些自然现象给他们带来意外的享受,而有些自然现象却给他们带来祸害甚至伤亡。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现 象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是在生产斗争中获得的能驾驭自然力的知识,如两木摩擦可以生火,火可以燃 木,可以取暖、熟食等。另一种是人们对捉摸不定的自然力的各种错误的、幻想的观念,精灵、恶魔、善鬼等 表象就是这种幻想观念的一部分。他们把给人带来好处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当作善神、善鬼,反映了当时社会 物质生活的不安全性。把不利于人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当成恶魔,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以及人们在 自然现象面前所表现的软弱无力的恐惧心理。
鬼魂观念的形成除了上述社会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其认识论的根源。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知道自己身 体的构造,对梦现象的疑惑也直接导致了鬼魂观念的产生。人们在梦中会见别人或已死去的人,并和他们打交 道,做各种各样的事,醒来时却一无所见,这不但使原始人认为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一个实体,而且还从会见 已死的人的梦境中得出灵魂不死的结论。原始人还认为自己在梦中能飞翔、能入水,是离开肉体的灵魂比附于 肉体的灵魂具有更大的能力的表现。此外,梦中出现各种奇怪的似人非人的形象,也极易被原始人当作鬼怪存 在的证据。总之,原始人由于不能正确区别醒时的感觉与梦中的幻觉,以至把精神和肉体分离开来,视精神为 独立于肉体之外的实体,因而产生出鬼魂的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害怕黑暗、畏惧死亡也是鬼魂观念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害怕黑暗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当黑暗遮没一切的时候,人失去了所有的参照物,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人们需要设 想黑暗中有某种必然存在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对人具有威胁性,于是害人之鬼便有了产生的可能。畏惧死亡与 鬼的产生更是密切相关。一方面,生死是两种断然相异的状态,不久前还是精神十足的人,一死却变成了冰冷 僵硬的尸体。古人把两种状态相比较之后,认为死是人体内少了某种东西的结果,这种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 见,却是使身体温暖、能活动、能说话的一种力量。我国古代的“三魂七魄”学说便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印证。 另一方面,古代任何人一旦想到总有一天要对自己生活过的世界告别,个人的喜怒哀乐、世界的沧桑荣枯,都 将随着死亡而消失,不能不深感畏惧。为了摆脱这种死亡大限,人们便渴望死后有知,鬼魂观念便由此产生出 来,灵魂托生转世,无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安慰。
由此可见鬼魂观念的产生,既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也有其重要的认识论、心理学依据。我国历史进 入阶级社会后,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一方面被统治阶级大肆宣传,他们利用各种鬼魂 素材来愚昧百姓,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维护本集团内部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广大的人民群众 也常藉此手段来抨击时政,警世自律,消遣娱乐。总之,鬼魂观念一经产生,便经过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 人际舆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二、中国鬼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的鬼文化在原始社会的土壤中萌生,同时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变异、更新的 过程。纵观整个过程,我们发现中国的鬼文化由于其形成背景的特殊性,在总体上也呈现出与其它地域的鬼文 化根本不同的突出特征。
(一)家族宗法制的长期存在使中国的鬼魂观念与祖灵观念紧密结合,从而给中国的鬼文化留下了鲜明的 宗法烙印。
家族宗法制在西周确立之后,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以不变应万变,贯穿于中国社会三千多年, 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国鬼魂观念受其影响,在西周前后曾发生过质的变化。从殷都废 墟中发掘的考古资料看,西周之前的殷人的鬼神观依然存在着多种崇拜的倾向,日月星晨、风雨雷电、山川河 流都有灵魂,均具备降灾降福、佑人害人的功能。不仅如此,在殷人看来,父母及祖先的亡灵和自然界的其它 神灵一样也经常无端做祟,危害后代。“贞祖辛祟我”[1]、“贞妣己祟帚好子”[2],这里亡故的考、妣和祖 考、祖妣无端做祟,和其它天灾人祸具有同等的意义。
周代以后,随着家族宗法制的确立,亲祖之灵作祟的提法逐步消失。因为在周人心目中,祖宗之灵是以“ 敬德保民”为己任的,他们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亲族子孙道德行为的监护者,绝不会无缘无故作祟,危害子 孙,干违背道德的事情。随着对祖宗亡灵作用的美化,祖先崇拜在各种崇拜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出现了 祠祭、家祭、墓祭等多种多样的对祖先的祭祀形式,特别是宗庙、祠堂作为祭祖的重要场所,其营建构造逐步 受到重视。《礼记·曲礼上》有所谓“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的说法,即诸侯、天子营建宫室,要 首先建宗庙。与之相适应,在宗庙、祠堂内逐步出现了各种复杂的祭祀活动,“月祭”、“四时之祭”等。除 此之外,对那些无主孤魂,以防其作祟,在郊外临时设坛进行“招魂致祭”。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与祖先崇拜 相连的祠庙建筑、墓地建筑广布于中国各地,组成一个文化传播的大系统。至今为止,我国有关鬼的小说、戏 曲、美术、舞蹈等所涉及到的人、景、物,大都与祖先亡灵、宗庙、祠堂、墓地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祭祖活 动的经常化、祭祖形式的多样化、祭祖意识的普遍化,使得中国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家庭宗法特色,使之显著 区别于西方及其它地域的鬼文化。
(二)道教的广泛流行,使中国的鬼文化呈现出道巫合一、鬼、神、仙相通的特点。道教是以老庄的哲学 为理论基础,以民间巫术、神仙方术为主要内容,并吸收部分儒学、佛学思想综合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 体系。它自东汉中叶产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古代社会 的许多方面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中国鬼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我们知道,民间巫术作为道教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产生。巫是人与鬼神之间的中介者 ,能降神、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星等,是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先民以为疾病是有鬼附体,需用 巫术加以祛除,由此有符咒驱鬼的法术。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依仗巫术祈福禳灾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期 ,随着“巫”走向衰落,道士代替了巫的大部分职能,如主持丧葬仪式、驱鬼求平安、超度亡灵等,成为操纵 鬼文化活动的重要角色,由此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道巫合一的局面。
此外,道教还吸收老庄哲学中“神人”、“至人”、“真人”轻举独往、逍遥世外的思想,迎合人们渴望 飞升成仙的心理,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神仙谱系。据不完全统计,道教诸神共计430位之多。诸如:菩萨、玉皇 、玄女、财神、门神、灶神、海神、关帝、城隍等,还有众多行业神,如:铁匠崇老君、染匠崇梅葛仙翁、乞 丐崇罗祖大仙等。至于鬼谷子、张天师、许真君以及人们常说的八仙更是妇孺皆知。通过对道教经典《道藏》 的研究,我们发现,道教的神仙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有名、有姓、有形、有质、有情、有欲,并有一部得道 成仙的生活史。道教的这种创造神仙的思维方法,极易给普通世人造成一种错觉,即人死本为鬼,但只要得道 便可由鬼或变神或变仙,由此导致了中国鬼文化的鬼、神、仙相通,混杂不分的特点。
(三)佛教的传入使中国固有的地狱观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佛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至南北朝而隆盛,它对中国鬼文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地狱观” 上。与中国固有的冥界观念相比,佛教的地狱突出“狱”的特点。即刑罚世间之人,无论生前贵贱贫富,死后 其鬼魂均要到阴间地狱接受冥王的审判,这无疑为进入阶级社会后,伸冤无门的中国百姓提供了一种心理解脱 的手段。佛教的地狱数目之多,为其它宗教所不可比拟,且极为混乱,大致有根本地狱、孤独地狱、十八层地 狱等。每类大的地狱又包括众多的小地狱。每种地狱内皆有多种多样的刑具,让亡灵在此以生前行为的善恶进 行或轻或重的制裁,而且还有以阎王为首,佐之判官、鬼吏、鬼卒的一整套管理地狱的官僚体系,所有这些是 我国上古幽冥世界观中不曾有过的。后来佛教的地狱观念吸收了中国早期幽冥观中“地下九层说”的某些因素 ,并与中国的官吏体制相结合,创造出汉化的“十殿阎王”。“第一殿:秦广王蒋;第二殿:楚江王历;第三 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吕;第五殿:阎罗王包;第六殿:卡城王毕;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 市王黄;第九殿:平等王陆;第十殿:轮转王薛”[3]。各殿阎王职责分明,分管着阴间的各类事宜。可见佛 教地狱观与中国固有的冥界观念互为补充、互为依靠,共同构成了中古以后我国庞大复杂的幽冥世界体系。
(四)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因其推崇“忠孝仁义”的做人原则,受其影响,中国的鬼文化呈现出浓 厚的伦理至上性特点。
儒家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疏远的态度,孔子认为应当“敬鬼神而远之”[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但另一方面,儒家对与鬼文化有关的丧葬、祭祀活动又给于高度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从 根本上讲,儒家承认鬼神的存在。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儒家之所以对丧 葬、祭祀等鬼事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其目的不完全在于事鬼神,而在于以此为手段来增强人们的忠孝仁义观 念,巩固尊尊卑卑的等级制度。曾参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6]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表现。儒学创始者 及后世继承者正是以“民德归厚”为出发点,将“忠教仁义”的伦理观念注入纯属于巫术、仪式范畴的鬼文化 活动中。随着宗法制度的日益巩固,儒学对丧葬、祭祀的讲究更是到了繁文缛节、甚至不近人情的地步。历代 有关丧葬之礼的阐释、论著汗牛充栋,对孝子贤孙在丧、祭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推崇更是史不绝书。《礼记》 一书便是对丧祭活动进行完整归纳的代表作之一。这种把丧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义理化的做法,客观上极 大地推动了鬼文化的发展,同时又使中国的鬼文化带上了浓厚的伦理至上性的色彩,由此构成了中国鬼文化显 著区别于其它鬼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
三、中国鬼文化的社会作用
由于中国鬼文化的上述突出特点,使得它一经产生,便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即使在当今社会,鬼文化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俯首可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对 其作用的主要方面择其要而述之。
(一)鬼文化的发展,导致厚葬之风久盛不衰,使得大量财物被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
作为厚葬的标本,有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有咸阳北原和洛阳北邙山上那一座座栉比鳞次、气象 恢宏的汉代陵墓群,有北京的地下宫殿,有河北的东陵、西陵。人死了千方百计厚殓丰葬,把珍贵的金银珠宝 、绫罗绸缎,以至把陶俑、活马、活人塞进坟墓里陪葬的事,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在帝王厚葬之风的影响下 ,一般达官、显贵也相沿成习,竞相效仿。《潜夫论.浮侈篇》对东汉贵戚、豪门厚葬的情景作了生动的记载 :“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缕玉,儒梓梗楠,良田造茔,黄壤置葬,多埋珍 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植松柏”。与厚葬之风相适应,便是葬礼的隆重繁琐。西汉重臣孙光死后,送 葬时羽林孤儿诸生共400余人挽送,车辆达万余乘,道路皆举哀以送丧。霍去病死后,送丧时武帝发属国玄甲 军阵送行,从长安一直摆到茂陵。厚葬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构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之一。《晋书·索琳 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即新皇帝即位一 年后,要从每年所得的贡赋中拨出三分之一来修建皇陵。
(二)无论是上古神治、人治合一时期,还是后来人治、神治分离阶段,鬼文化的盛行都极大地影响了中 国古代的政治生活。
在上古人治、神治合一时期,“鬼”凌驾于一切政治之上,鬼神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政治行为上。例如,黄 帝即是华夏部落集团的首领,同时又是部落中最大的巫师。传说他“合鬼神于西泰山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 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7]。后来他与蚩尤逐鹿大战,参战者除华夏部落集团各氏族外,还有四方的鬼神。在神治、人治分离的过渡 时期,鬼神对社会政治的裁决权仍然表现的十分重要,这从殷商社会可以清楚地看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 鬼,先鬼而后礼”[8]。国王事无大小,都必需请示鬼神而后决。
而代表鬼神发言的是巫史,巫偏重鬼神,代鬼神发言用筮法。史偏重人事,代鬼神发言用卜法。国王的行 为须征得巫史同意方可。到了神治、人治分离后,鬼文化对社会政治的影响虽然不再具有直接性、决定性特点 ,但它仍然从思想上、精神上间接地发挥着影响作用。如,历代统治者利用祖先崇拜来维护王族地位的神圣性 ,调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因果报应的鬼文化观念作为政治的补充手段,更是有效地 钳制了下属劳动者的思想,起到了维护封建基层政权的作用。
(三)历代围绕鬼神有无问题所展开的争论,构成了中国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思想史上,形神关系 的争论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神灭即无鬼,构成了无鬼论。神不灭即有鬼,构成有鬼论。自春秋战国到汉代,围 绕形神关系问题曾有过长期的争论。墨子以杜伯鬼魂射杀周宣王、庄子仪鬼魂杖杀燕简公等历史记载为依据, 强调鬼神无所不在,主张敬祭鬼神。庄周用气的聚散来解释生死现象,强调“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 物以形相生”[9]。孔子则主张敬天法祖,敬鬼神而远之。稍后一些的荀况则直接否认人死为鬼。汉代桓谭、 王充借烛火之喻否定灵魂不死说。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传入,神不灭论广泛流行,神形关系的争论遂 掀起一高潮,无神论者范缜写出《神灭论》名作,提出“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的哲学思想。隋唐之后,形神 关系的争论依然存在,时有交锋。正是在上述思想论证中,“生”、“死”、“形”、“神”等概念逐步成为 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仅此可见鬼魂问题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四)鬼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对包括文学创作、美术、雕塑、音乐、舞蹈、戏曲等在内的中国古典文化艺术 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方面讲,一方面随着丧葬、祭祀等鬼事活动的进行,出现了与之有关的墓志铭、祭文、吊文等文体 ,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学士以民间鬼故事为基础创作了大量鬼神志怪作品,诸如:《搜神记》、《灵鬼志》、《 幽冥灵》、《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作者在其作品上借鬼事言人事,以辛辣的笔锋对世 态炎凉,人间善恶给以淋离尽致的揭露。不仅如此,诸如“鬼哭狼嚎”、“鬼斧神工”、“神使鬼差”等鬼文 化名词,也早已融入我国文化的大血脉中。从艺术方面讲,鬼文化对中国的美术、雕塑也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钟馗捉鬼图》、《张天师骑虎镇邪》,民间年画中广为流行的《镇宅门神图》都是鬼文化观念的反映。敦 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的有关鬼文化的雕塑更是不胜枚举。除此之外,中国的许多音乐、舞蹈都直接 来源于上古人类巫祝祭祀鬼神的仪式活动。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鬼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既有社 会经济的原因,也有认识论、心理学的依据。它一经形成,受传统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便呈现出与其它地域的 鬼文化的不同的诸多突出特点。又在上述种种特点的作用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产 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红鬼的眼泪

●[日]滨田广介

不知道是哪儿的一座大山,山崖下边有一所房子。

大概是樵夫住的吧。

不,不是的。

那么,一定是狗熊住在里面了。

不,也不是的。

那儿只住着一个红鬼。那个红鬼的体形、相貌都和小人书上画的那种鬼截然不同。但是,他同样瞪着两只大眼睛,头上长着仿佛犄角一样尖尖的东西。

因此,人们都认为他仍然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怪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倒是一个既善良又天真的小红鬼。小红鬼正年轻,力气很大,他却从来不欺负自己的伙伴。哪伯是一些比他还小的鬼淘气向他扔石头,他也一笑了之。

是的,这个红鬼的确具有一种与其他鬼不同的气质。他常想:

“我生来是鬼,应该尽量做些有益于鬼的好事儿。不仅如此,可能的话,我也很想成为人的好朋友,和人亲密地相处下去。”

后来,他再也不能把这种想法默默地埋在心底里了。

有一天,红鬼终于在自己家门前竖起了一块告示牌。他在牌子上用浅显易懂的日文字母写了几个短句子:

这是心地善良的红鬼的家。

欢迎大家来做客。

这儿有美味的点心。

还烧有热茶恭候大家。

第二天,一位樵夫从山崖下的这所房子跟前路过,无意中看到了这块告示牌。

“这儿怎么会立了一块告示牌……?”

定睛一看,是用谁都能读懂的字母写的。樵夫赶紧又看了一遍,心里感到非常奇怪。意思虽然懂了,但却觉得蹊跷。樵夫又歪着头细细看了几遍,然后匆匆下山去了。山脚下有个村子。在村子里他遇上了平日熟悉的另一个樵夫。

“我今天碰见一件稀奇事儿。”

“啥事呀?难道是大晴天遇上下雨了不成?”

“不,不对!是一件最最稀奇的事儿,顶顶新鲜的事儿!”

“啊!什么新鲜事呀?”

“鬼立了一块告示牌!”

“什么?鬼立了告示牌?”

“对啦!是鬼立的告示牌,这可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事儿。”

“上面写了些什么?”

“去看看吧!看看你就知道了。”

于是,两个樵夫一同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再次来到山崖下鬼的家门前。

“瞧,就是这儿。”

“喔!果然如此。”

后来的那个樵夫也凑上前去读了起来。

这是心地善良的红鬼的家。

欢迎大家来做客。

这儿有美味的点心。

还烧有热茶恭候大家。

“哦,真是件怪事呀!这的确是鬼写的字。”

“那当然。你看这字,是用了很大力气写成的。”

“看上去态度还满诚恳的。”

“如此说来,字句的意思是没有一点虚假的。”

“咱们进去看看吧?”

“别急,还是先在外面悄悄地看看再说吧。”

屋子里的红鬼静静地听着两个人的谈话。这门口一抬腿就能进来,可是两个樵夫谁也不想进。看见两个人磨磨蹭蹭的样子,红鬼非常着急。两个樵夫好像在伸着脖子偷偷地向屋里窥视着。

“里面似乎静悄悄的嘛。”

“他真坏。”

“是不是想把我们骗进去吃了?”

“晤,有可能,危险,太危险了。”

两个樵夫看来有些畏缩了。红鬼一直在侧耳细听,当他听到这里,不禁感到很委屈,便气呼呼地说:

“真是岂有此理!谁要骗吃你们了?你们不要小瞧人!”

诚实的红鬼连忙从窗边伸出头来,一下子露出他那通红的面孔。同时高声喊道:

“喂,樵夫老乡!”

这声音在人的耳朵里听来有如惊雷一般。“哎呀!可了不得啦!”

“鬼来啦!鬼来啦!”

“快跑,快跑啊!”

红鬼根本就不想去追赶两个樵夫,可是他们俩却脚跟脚地跑开了。

“喂,请你们等一等!我不骗你们!请你们站住,我这儿真有好点心好茶!”

红鬼跑到屋外打算把他们叫住。可是,也许是胆怯的缘故吧,两个樵夫头也不回,匆匆忙忙、跌跌撞撞地朝山下跑去了。

红鬼感到非常失望。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是光着脚跑出来的,这会儿正站在灼热的地面上。

红鬼抱怨似地把目光转向自己立起来的告示牌上。这块木板是自己动手刨平、锯断、钉成的,字也是自己亲手写的,又是自己高高兴兴把它竖起来的。虽说花了这么多力气,却没有收到一点效果。

“立了这么块牌子也没有用。即使天天做点心,每天烧茶水,也不会有谁来玩。真是白费劲了,实在是太气人了。”

善良、诚实的红鬼也心烦意躁起来了。

“嘿,这块破牌子,弄碎算啦!”

说完,伸手把牌子拔出来,马上砰地一声扔在地上,然后用力踩了几脚。木板嘎巴一声就裂开了。红鬼感到心里十分烦躁。像折筷子似的又把告示牌的立柱折断了。

正在这时,一位客人突然来到了红鬼的家门前。说是客人,其实也不是人类。他也是个鬼,是红鬼的好伙伴,但不是红鬼,而是个青鬼,是个从头到脚都发青的青鬼。

这个青鬼住在很远很远的深山里,他的家是一座石头房子。这天早晨他从家里出来,驾着云雾落到半路这座山上。这时,青鬼毫不客气地一边靠近他一边说道:

“怎么搞的?这种野蛮的事情可不像你能干得出来的呀!”

红鬼一时感到非常难堪,脸上现出害羞的样子。但是他立刻又恢复了常态,把自己为什么这样生气一五一十地向青鬼讲了一遍。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偶尔来玩一次,却看见你为这种事发愁。要是为这些事发愁,那可就没完没了啦!来,我告诉你,这么办就很简单嘛!回头我到山下的村子里去一趟,好好闹腾闹腾。”

听到这里红鬼有些慌了,急忙说:

“别……别开玩笑了。”

“不是玩笑,你听着。在我闹腾得正起劲的时候,你突然出现在那里。然后按住我,朝我的头上狠狠地揍几拳。这样一来人们才会夸奖你。对不对?一定是这样的。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人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到你这儿来玩啦。”

“晤,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有点太对不住你了。”

“哪里,没关系的,别说废话了。总之,要干好一件漂亮事儿,不付出点代价是不行的。需要有人做点自我牺牲才行。”

青鬼眼里露出很难过的神色,但仍旧非常干脆地说:“怎么样,就这么定下来吧?”

红鬼沉思着没有吭声。

“怎么,你还在打啥主意?不能再犹豫了。快走吧!赶紧干吧!”

青鬼拉着不想动身的红鬼的手,催促着说。

红鬼和青鬼一同朝山下走去。山脚下就有个村庄。村头有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四周用很低的竹栅栏围着,屋旁的百日红开满了通红通红的鲜花。鲜花正迎着阳光含笑吐艳。

“怎么样?说定了,你过一会儿可要来呀!”

青鬼耳语般地悄声说了这么一句,随即拔腿朝屋门前跑去。然后突然一边用力踢门一边大声喊道:

“我是鬼,快开门!”

屋子里,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在吃午饭。大中午的,突然看见鬼站在敞开的门口上,两位老人吓得魂不附体,起身跑开了。

“鬼,鬼来啦!”

老爷爷老奶奶不停地喊着,一同从后门逃了出去。

青鬼并没有去理睬跑开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进屋后见啥摔啥,锅碗瓢勺扔了一地。就连饭盆也给摔了。饭粒四处飞溅,弄得窗棂上、柱子上到处都是。酱锅也给搬倒了,酱汤顺着炉边滴嗒滴嗒地往下流。咣�、哗啦、叮、咚、叭嗒……就这样,青鬼在屋里闹个不停,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拿大顶。

“怎么还不来呢?”

青鬼心里正暗自着急,就在这时,作为对立面的小红鬼气喘嘘嘘地跑了进来。

“在哪儿?在哪?那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在哪儿?”

红鬼握紧拳头大声喊着,一发现青鬼就立即跑了过去。

“呀!你这坏蛋!”

红鬼口里骂着,同时揪住青鬼,用力卡住他的脖子。然后对着他那梆硬的脑壳,“砰哧”就是一拳。青鬼缩着脖子小声说:

“你继续使劲打吧!”

于是红鬼就“噼嚓叭嚓”地打了起来。村里人都躲在暗处提心吊胆地偷偷瞧着这边。他们的确看到了红鬼正在狠狠地揍那个野蛮的青鬼。尽管如此,青鬼却还在小声叮嘱红鬼:

“不够劲!再狠点揍!”

红鬼轻声说:

“行了吧!你快跑吧!”

“好,那我就跑啦!”

青鬼从红鬼的胯下钻出去跑开了。他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刚要出门的时候,又故意做了个把头撞到门框上的动作。谁知用力过猛疼得青鬼直叫:

“哎哟,好疼!”

红鬼顿时一惊,急忙跑过来担心地问道:

“阿青,让我看看,疼得厉害吗?”

青鬼没想到会把自己青青的额头再撞个大青包。他一边揉着一边跑开了。村民们被这个场面吓得目瞪口呆,在后面眼看着两个鬼跑出了村子。

两个小鬼的影子已经远远地消失了。这时候人们才开始互相议论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我还以为鬼都是些野蛮的家伙呢。”

“那个红鬼的确和别的鬼不一样。”

“对,一点不错!由此看来,那个红鬼还是满善良的。”

“是吗?这么说,咱们还是赶紧到那儿去喝茶吧!”

“对!快走啊!马上去还不算晚。”

人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开了。

村里的人们都放心了。当天就都进山了。大家站在红鬼的屋门前,轻轻地敲着门叫道:

“阿红,阿红,你好啊!”

红鬼听到有人在叫,便一跃跳到门外,满面笑容地迎了出来。

“欢迎,欢迎!请,快请进!”

红鬼急忙把大家接进客厅。客厅很朴素,木樯、木地板,就连天花板也是用树皮装饰的。圆圆的餐桌,短腿矮椅子,统统都是用木头制作的。而且所有这些都是红鬼自己亲手做成的。墙壁上端端正正地挂着一幅油画。油画的画框也是红鬼自己用漂亮的白桦树皮做成的。油画本身又是红鬼精心画出来的。画面上画着一个鬼和一个人类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小孩骑在红鬼的脖子上,正冲着外面看画的人。画上画的这个红鬼大概就是他自己吧。油画以六月时节翠绿的庭院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笑容满面的红鬼和一个小孩的形象。人们环视了一下房内的四周,然后一屁股坐到了红鬼亲手制作的椅子上,这些椅子坐上去正合适,不仅谁的身子都是松松快快的,而且心情也很轻松自在。它的手艺怎么会这么巧呢?

还是去问问红鬼吧?

不,先别忙,你们看!红鬼亲手把茶送来了。点心也是他自己动手端来的。

啊,多么香的茶呀!

多么好吃的点心哪!

这么香的茶,这么好吃的点心,在场的人还没有谁品尝过呢!回到村里以后,人们对红鬼的盛情款待异口同声地赞叹不已。所有的人都夸奖红鬼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实在令人喜欢,令人心情舒畅。

“如果真是这样,我也想去看看呢。”

“你昨天不是去过了吗?”

“天天去我都没意见。”

情况就是这样,逢上好天,人们就三五成群地从村里到山上红鬼家里去做客。红鬼终于和人交上了朋友。他的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孤独、寂寞了。可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红鬼发现自己还欠下点什么。

喔,他想起来了。

是青鬼——他最亲密的小伙伴青鬼,自从那天分别以后再也没来过。

“他怎么样了呢?是不是伤还没有好?那天他故意把头撞到门框上,伤得可不轻啊!不行,我得去看看他。”

于是红鬼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他在一张八开的日本白纸上写道:

乡亲们:

我今天全天不在家。

明天在家。

红鬼

写好后,贴在房门上。天刚放亮,红鬼就起程了。他翻山越岭来到青鬼的住处。节气明明已是夏末秋初了,可是深山庭院里草坪上的香百合依然盛开着雪白的鲜花,散发出阵阵醉人的清香。晨露滴嗒滴嗒地从松树的粗枝上向下滴落,滋润着翠竹的嫩叶。阳光还没有照射进来。红鬼沿着高高的岩石台阶来到青鬼的家门前。房门紧紧地关闭着。

“是没起床呢,还是不在家?”

正在犹豫的时候,突然发现门旁贴着一张纸条,上面还写着什么。

红鬼朋友,希望你永远诚实地同人们亲密交往,偷愉快快地生活下去。近期内我不能到你那里去。如果我继续和你来往,人们会对你产生怀疑,也可能感到恐惧。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基于这种考虑,我决定出去旅行一次。也许这次旅行的时间会很长很长。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也许我们还会在哪儿见面的。再见,望你保重身体。

你的终生好友

青鬼

红鬼默默地看完这张纸条,又连续看了好几遍,然后扑到门上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是这个故事吗?
紫式部
的<<
源式物语
>>里好像讲到过
紫式部的<<源式物语>>里好像讲到过
紫式部的<<源式物语>>里好像讲到过

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是什么样的故事? 能给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吗?谢谢!

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是什么样的故事?n能给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吗?谢谢!
むかしむかし、おじいさんとおばあさんと、そして桃太郎が暮らしていまし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桃太郎生活在一起。
  天気の良い日には、おじいさんが山へしば刈りに、おばあさんは川へ洗濯に行きますが、桃太郎は毎日游んでばかりいます。
  天气好的时候,老爷爷就去山上砍柴,老奶奶去河边洗衣服,而桃太郎每天只是玩。
  そこである日、おじいさんが言いました。「桃太郎や、お前も大きくなったんだから、小さい子どもみたいに游んでばかりおらんと、少しは人の助けになる事をしないといかんぞ。」
  于是有一天老爷爷说「桃太郎啊,你也长大了,再像小孩子一样光知道玩的话实在是不像话,你必须做点帮助别人的事情。」
  「ああ、わかったよ。それじゃあ、出かけてくる」桃太郎はそう言うと、そのままどこかへ出かけていきました。
  「啊,知道了。这样的话,那我出门去了」桃太郎这样说着,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夕方になり、おじいさんとおばあさんとが仕事から戻ってきても、桃太郎はまだ帰って来ません。
  到了傍晚,老爷爷和老奶奶工作回来了,可是桃太郎还没有回来。
  実は桃太郎、何か仕事をしようと珍しく山へ出かけて行ったのですが、今まで一度も木を切った事はないし、たきぎを拾う事も知りません。
  其实,桃太郎是想出去找点工作,所以很难得地向山林走去。但是现在为止,他从来没有砍过树,也不知道怎么拾柴。
  それで一日中、木の根っこをまくらにして寝ていたのです。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都枕着树根睡觉。
  目が覚めると、もう夕方でした。「ああ、よく寝た。しかし、今日は何も仕事をしていないな。何かしないと、じいさまに怒られてしまう」
  一觉醒来已经是傍晚了。「啊,睡的可真舒服啊。今天什么活都没有干呀。如果不做点什么,爷爷会生气的啊」
  そこで桃太郎は、その木の根っこにジャージャーとおしっこをすると、根っこの土を柔らかくして、その木をズボッと根っこごと引き抜いたのです。
  于是桃太郎对着树根尿尿,使树根的泥土软化,然后把树连根拔起了。
  そしてその引き抜いた木をかつぐと、桃太郎は家へと帰っていきました。「じいさま、ばあさま、今帰ったよ。おら、今日は仕事をしたんだぞ」
  然后桃太郎扛着连根拔起的树回家了。「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看,我今天干活了呢」
  そう言いながら桃太郎は、かついできた木を家の屋根にたてかけました。
  桃太郎一边这样说着,一边把扛回来的树靠在了屋顶。
  そして家に入ろうとした途端、たてかけた木の重みで、家がミシミシと音を立てて溃れてしまったのです。
  就在要走进房子的瞬间,由于靠着的树的重量,房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然后倒塌了。
  可爱そうに、おじいさんもおばあさんも、溃れた家の下じきになって死んでしまいました。
  可怜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被压死在倒塌的房子里了。
  「・・・しまった」さすがの桃太郎は、しばらく呆然としていましたが、やがて気を取り直すと、「まあ、済んでしまった事は仕方ねえ。それより今日は仕事をして疲れたから、もう寝るとするか」と、そのまま溃れた家をまくらにして、高いびきをかきながら寝てしまったそうです。
  「···完了」不愧是桃太郎,在发了会呆之后马上又重振精神了,「算了,过去的事情也没有办法啦。今天的工作还真是累人啊,还是睡觉吧」就这样,枕着塌了的家,打着鼾睡着了。
  なんなんでしょうね、このお话しは。
  这说的到底是什么跟什么呀。
桃太郎出生的时代,有很多的妖怪,其中鬼(红色的,青色的,头上有角,嘴里有豪牙,身高力大,常用狼牙棒做武器)是最厉害的,经常出来骚扰村民,掠夺财物。
桃太郎长到7,8岁时,决心去鬼岛讨伐众鬼。临行前,从爷爷奶奶哪里带了些黍米团子,在路上分别遇到了一只狗,一只猴子、一只鸡,把米团子分给他们吃,他们就跟随桃太郎一起去鬼岛打鬼。
最后,打败众鬼,夺回财宝,回到村里,跟爷爷奶奶过着幸福的生活。。。。

满意点击手机的采纳按键

您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谢谢
暖帖
文章标题: 谁能解释这个日本民间故事【鬼婆の羽織】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5736.html
文章标签:民间故事  谁能  日本  解释  羽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