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忠君思想是封建糟粕吗

时间: 2022-02-04 17:00: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忠君思想是封建糟粕吗

忠君思想一定是封建糟粕吗

——就对诸葛亮的理解与胡觉照教授再作商榷 胡觉照教授在其新近的博文『遗憾与遗憾的些许弥补』中谈了一些上凤凰卫视的感慨,这期节目我没有看,所以对于其中的是非曲直无法作出评判,但教授文中的一段话让我颇有触动,忍不住要闲话几句。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辩论中,对方认为诸葛亮为华夏树立了一个榜样。而我认为,树立榜样应该是以真实为前提,而不是一个虚假、虚构的榜样。虚构的榜样没有学习价值,所谓的激励和学习,只是对民众的欺骗。这是问题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是,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诸葛亮的“忠君”和报恩?这恰好是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报恩的思想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分析了,是一个低层次的,不是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社会道义远高于报恩。忠君则是腐朽的,即令在封建社会,都是提倡民本思想。现在我们议论诸葛亮时,都应该回答两个问题:是君本还是民本?是忠君还是爱民?这当然是一个立场问题。这些年来,很多人回避立场,其实这是回避不了的,立场站错了,谈什么历史?” 胡教授在文中提到了“报恩”与“忠君”两个概念,并认前者是低层次的,而后者则是腐朽的。首先,我不认为“报恩”代表着低层次,恰恰相反,中国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是优良人格特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今人去看古人固然多了一些现代的视角,但并不意味着在诸如“报恩”等人格特质上就比古人强,至少我自己没有这种自信。认为忠君思想是腐朽的,是封建文化的糟粕,此种观念其实并非胡教授所首创,人云亦云久矣,果真如此吗?何为忠?先听听古人的解释。【说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韵】-内尽其心,而不欺也;【疏】-中心曰忠,中从心,谓下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六书精蕴】-竭诚也;【传】-事上竭诚也;可见忠的含义是褒义的,所以被人所诟病,是因为后面联上个“君”字,于是乎就涉及到了——是君本还是民本、是忠君还是爱民的立场问题。不错,孟老夫子等人确实很早就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江山为重”的民本思想,但思想往往是失望于现实而生的反动,纵观战国诸侯,那个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惘顾生命的暴君,基本都符合易中天教授的真小人标准(四公子所以走俏,不过是同这些人相比,身上多了些人性的光辉罢了)。孟夫子的民本思想固然好,但如何实践是个大问题,民众是一个松散的群体,总要有人代表他们才行,而那个时代又没有普选制与代议制,即便有也无法操作,那可是农耕社会呀,比今天非洲的现状还要落后许多,即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难免是跳蚤。所以在那样的一个社会条件下,封建君主制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老子之所以提倡小国寡民,我想很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无奈的体察而作出的保守选择)。而东汉开始的举孝廉以及到后来的科举制度,可算作是封建时代最接近于代议制的设计了,这个制度设计基于这样一个三段推理——孔孟代表的是民本思想,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应当能够代表孔孟,因而读书人能够代表民众利益,有点三个代表的意味。当然这个制度设计是有缺陷的,因为不是普选产生,所以因举孝廉和科考而来的官员们,能否在价值取向上向民众倾斜,主要是靠道德的自律;而皇权因为没有君主立宪的约束,可以不受节制地侵蚀文官体系,从而造成皇权的高度膨胀(明清两朝就是例子)。尽管如此,横向来比较同时代的各国政治现状,中国的情形绝对是比较好的,时至西方启蒙运动时期,那些西哲们还在对中国的科举制度艳羡不已,称赞中国的文官制度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有了前面的认识,我们就会明白,在封建社会的制度构建中,“君”字的含义已经完全超出了个人的概念,对于君主的忠诚,与其说是对某个人的忠诚,还不如说是对一种制度框架、一种文化体系以及一种道德理想的忠诚。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敢说忠君是一种腐朽是一种糟粕吗?所以对于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结合历史环境,在那样一个社会条件下,诸葛亮们不去忠君又去忠谁呢?忠于宪法吗?莫非只有造反才是英雄吗? 实际上,前段文字中胡教授似乎还犯了一个逻辑上的悖论,诸葛亮何以能够名垂青史并走上所谓的神坛?是因为他是忠臣贤相。而胡教授写了数篇题为『诸葛亮皇帝梦难圆』的系列文章,目的无非是要证明给大家,诸葛亮早有篡逆之心,作忠臣并不合格。但胡教授又认为忠君思想是腐朽的,如果这个观念成立,那么诸葛亮篡逆的思想与行为又何罪之有呢?非但不应拉下神坛,似乎还应再加上一道思想新锐的光环才对呀!
忠党思想不是糟粕那忠君思想也不是

忠君就是爱国吗?

忠君就是爱国吗?有人说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切;有人说不,岳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要开一个辩论会是关于“忠君就是爱国吗?”,正反两个方面都要说,理由充分,谢谢你们!

中国传统社会里所强调的爱国,是与忠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然,中国传统社会里所强调的爱国,是与忠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指向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家国”,这在“朕即国家”“家国同构”的时代是必然的。

近代以来,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权思想的普及,传统的爱国主义内涵逐渐超越了传统的家国情怀,发展成为孙中山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现代国家观念。此时的爱国主义,已经超越了个人、家族的小圈子,与现代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扩展资料: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百年前,面对民族危亡,爱国主义的行为就是英勇坚决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将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凝聚起中国精神,汇集起中国力量,坚持走中国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

可以从两个角度说:
如果从古代正统观念看,"忠君就是爱国",理由如下:
一、封建社会在意识上一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也就是说天下是君主的天下,君和国是一体的,那么忠君当然就是爱国喽!
二、特别是宋代,程朱理学更加强调封建的大一统意识,
一直在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君主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岳飞忠君当然就是爱国。
如果从现代观念上来看,忠君并非爱国,甚至可以误国。
理由如下:
一、忠君是建立在专制基础上的一种禁锢人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君主是个暴君和白痴,你也必须忠于他,君主施行暴政,使国家动乱不堪,你忠于他只能是助纣为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爱国从何说起?
二、忠君思想使人和人之间无法实现平等和对话。如果遇到暴君,你可以从忠君的基础出发,对他进行批评,例如海瑞,但最终君主不采纳,对国家也是毫无帮助。
三、孟子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最大的爱国就是尽早实现共产主义!
在古代人的价值观念中,忠君就是爱国;而现代社会发展了,观念也提升了,也就不认为忠君等同于爱国了。
不是 爱国是爱集体
而忠君 只是忠于一个人
而儒家把忠君爱国放在一起 强化了愚忠 弱化了真正的爱国
才导致了我们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史

孔子忠君思想的看法,以及其现实价值。

孔子不忠君,他自己就喜欢到处跳槽。

孔子认为只有赞同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愿意听从他的观点去治理国家的君主才能让他卖命。孟子认为对百姓不好的君主应该下台。儒家的愚忠思想是从治朝的董仲舒开始的。

好吧,字数……

孔子周游列国,只为推行自己的思想学说,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虽然他的理想在当时不切实际,有违历史潮流,但是这种追求理想的精神是绝对值得褒扬的。如果人人都怀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我们的社会就更没救了。
孔子对君主的选择性服务,就像现在人才寻找理想的工作,他不是为了名利而去工作,而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就是君子不器的思想,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去做为别人的工具,而法家思想就有这个毛病。
所以,孔子这个方面的思想对现实的价值就是让我们为自己的理想而活。
君仁臣忠

领导做事要符合人民需求,以民为本。这样大家才拥护他

为什么古代的忠君爱国思想,被现代人认为是愚忠呢?

因为在古代和现代的社会背景不同,而人们的思想也肯定不一样,我们并不能要求他们古代人有现代人的思维和想法,但是如果我们一旦以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待他们古代的忠君爱国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弊端,而我们对待这种事物的看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中国封建社会,家国天下家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家,这个家其实并不是全体群众的家,而是指帝王家族的利益,任何他们做出行为的基础,都是属于帝王家族的利益,以他们的利益为先,而现代社会是人民群众的社会 尤其是在中国社会是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他们认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本质基础就不一样。

一、社会背景不一样,所以所接受的思想熏陶不一样

期待古人像现代人一样去思考自由,平等,民主,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辅佐白痴小帝王的,抱着幼主投海的,宁愿被砍头也要谏言的,这些都少吗?这些不都是记录史册忠君爱国的典型吗?难不成弑君杀父的都是忠君爱国之士吗?

二、这是一种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同时,忠君是古代帝王统治当时封建社会的一种思想道德观念,他必须将这种观念深入到人们内心当中 才能维持自己君权神授,真命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世界的神一般的人物形象,在整个封建社会,人们思想还没有解放的,受忠君爱国都是每个人所必须做到的一种宗旨。

脱离历史基础和社会背景去讨论,忠君爱国思想到底是不是愚忠都是没有意义的,家族有族长,部落有部长,国家有君王,在家尽孝,在国忠君,何错之有?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说,这是当代人物非常有形象性的一种鲜明的特征,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面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保持着忠君爱国的美好思想。

很正常 忠君 是现在反对的 但是古代 忠君≈爱国

明朝封建文化专制的危害

总的说来两点: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明朝专制?我只知道太祖和成祖挺专制的,往后就不行了。因为内阁出现了,知道明朝的太监为什么厉害吗?是因为明朝的大臣太厉害了,皇上想干个什么都有大臣管着,斗又斗不过那么多的大臣,所以就提拔身边的太监。不过明朝的皇帝确实挺幸福的,纵观整个明朝,大臣几乎都是拥护皇上的,也没听说过那个大臣有取代皇上的意思。忠君思想很强烈。正因为如此,明朝的太监再厉害,也不可能威胁到皇帝,不像唐朝和汉朝,太监竟能决定皇帝的任免。明朝那些大太监,那个不是皇帝一句话就完蛋的。当然王振除外,这老人妖估计死的待遇是最差的。
在这一点上面,每个政府都是一样的,政府需要的是安定的社会里面的安分的人才,而不是不稳定因素。所以通过了明朝八股文来给这些人才进行条条框框的限制,抹去棱角,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具,这个无可厚非,练我们当朝也莫不是如此。不过,要说一点,明朝,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时代。封建专制在这个时代的中后期被质疑乃至即将推翻,启蒙思想在学社广为传播,学社生员思想开放,甚至连教科书上写着的明朝闭关锁国都是不真实存在的事情。与之相反,满清才是正宗的封建专制,用奴隶制的糟粕和封建社会的糟粕糅合一起,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于人才方面,貌似有清一代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不服管教的杀,杀剩下的做奴才,用严复的话来说,这些真正的奴才被满清好奴化害了,“锢思想,坏心术,滋游手”,真正害了中国的思想的是满清,不是明朝!
宦官手里有了纪检委的权利,没有人性
文章标题: 忠君思想是封建糟粕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731.html
文章标签:忠君  糟粕  封建  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