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周只是战胜了商,为何可以大封宗室功臣于东方

时间: 2022-01-31 00:00: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周只是战胜了商,为何可以大封宗室功臣于东方

为什么周朝的农耕文明战胜了商朝的商业文明,周后的

谁说商朝就是商业文明了?那么是不是周朝应该是周业文明、唐朝是唐业文明、汉朝是汉业文明了?看文明应该看社会形态、生产力方式、文化等等。商朝比周朝还古老,周克商以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但无论周还是商生产能力还比较低下,实物交换的初级商业为辅,原始农耕为主。都是农耕文明而社会没有进步到生产能力发达到商业文明级别。不存在农耕文明战胜商业文明的情况。不要没有根据和常识的臆想。

周灭商后,为什么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主要是因为康叔平定三监之乱有功,才把康叔的封地从康国改到了卫国。武王灭商不久后去世,成王即位,周公辅政。为了安抚民心,周王室选择善待商王室后人,把武庚封在以朝歌为中心的殷商旧地。为了管理殷商后裔,尤其是便于监管殷商王族武庚,防止其引起动乱,便把武王的几位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朝歌四周,封地分别是卫、鄘、邶。而康叔最开始的封地,是在畿内,也就是当时距离京城较近的康国。

但是殷商王室后裔武庚贼心不死,一心复国。而周公旦开始辅政之后,为了加强对分封出去的诸侯王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一系列礼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害了诸侯王的利益。同时武王为文王次子,由于文王长子伯邑考得罪妲己被害而早逝,武王最年长的弟弟是管叔姬鲜,管叔也认为自己最具有辅佐朝政的资格但是却被分封了出去,便怀疑是四弟姬旦篡改武王遗诏,存心不良,有谋反之意。

武庚于是联系周边心存不满的管叔、蔡叔趁机制造周公谋反等舆论,并发起动乱,史称“三监之乱”。三监之乱开始后,康叔最先得到消息,他一方面率先出兵镇压乱军,另一方面快马加鞭将消息通报京都的周公和成王。周公出兵平叛,康叔也参与到其中。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三监之乱被平定,武庚被诛杀,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

而康叔由于平乱有功,其被改封在卫国。康叔受封卫国时年纪尚轻,他按照兄长周公旦的教导,尊老用贤,勤政爱民。后来也在朝中担任官职,维护了周王朝的稳定。

周灭商后,最后封武王弟康叔于卫,是因为在历代皇朝都不是很重用叔叔这边的人,比较重用太后娘家这辈的人。
这是为了取得对地方的统治权,巩固西周对地方的统治。当时分封出去很多皇室宗亲,武王弟康叔只是其中一个,这样就能够形成国家的统一。
先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吃,是古代帝王经常所做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收复人心,防止造反。

周初统治者为什么要把功臣,王室,先代贵族封为诸侯国国君?

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加强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统治,以及拓展疆域。
在中国古代,夏,商以及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国家。而是类似现在的加盟共和国的模式(苏联)。而周灭商后,分封制之所以实行最现实的原因是因为人口和军力,以当时的人口和军力是不可能控制全国那么大的地区的,所以就需要诸侯国(特别是边境)来镇守。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还没有发生过比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所以各个地区与不同民族的生活控制区域还有很大差异,很难完成像秦朝一样的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由国家掌握所有驻军的制度。这就需要分封制来与各地区的大家族妥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力)农业水利和科技的发展来决定社会的政治体制,生产力的落后也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落后。所以说分封制也是依据当时的情况而行。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周统治者开始分封诸侯。受封的主要为同姓子弟,不过也有异姓功臣。利用册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叫他们作诸侯的卿大夫。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应该定期进行朝贡,还应该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是周朝社会的基本结构。
因为是贵族统治阶级,使用邦国制
简单的说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朝建立以后,当时的社会水平较低,周的统治是无力全盘管理所以需要有人在他的统领下管辖全国。其次,为了笼络人心,便于统治,有必要对在王朝建立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进行赏赐,分封是最好的方式,即担任了对中央统治者的贡赋,又维护了统治管理。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还有当时社会发展、经济等因素,如果不是深入探究的话,前两个原因就足够说明了。
因为周朝采取分封制度

周武王灭商纣王,为何还要分封商纣王儿子及兄长为诸侯,不怕叛乱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了800诸侯,率领5万联军攻打商都朝歌,商纣王组织了70万奴隶军队对战周军,双方在牧野打一仗,结果商纣王的70万奴隶大军一碰到周军就崩溃了,反而掉头去打朝歌,因为这些军队都是商朝在战争中抓来的奴隶,而商朝军队的主力则在东方讨伐东夷。

之后,周军攻入朝歌,商纣王在鹿台上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准确地说,周灭商之战,是一次斩首行动,当时实行是分封制,整个华夏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诸侯国,周武王灭商一下子就联合了800个诸侯,而商作为当时的宗主国,势力还是很强大。

并且商军的主力还在东方讨伐东夷人,还有仍然效忠于商的诸侯国存在,牧野之战只是杀死了商纣王,灭亡了商朝的中央朝廷,但是商朝的骨干还在,而且当时以周武王的实力,不可能一口气消灭所有商的附庸和军队。

周武王在灭亡商朝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分封诸侯,二是兴建陪都,然后就返回了周的根据地,也就是周原,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和岐山一带。

先说周武王的分封,周武王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商都朝歌,为了防止武庚叛乱,又在朝歌的周围分封了三个姬姓诸侯国,分别是邶国、鄘国、卫国,由周武王的三个弟弟分别来镇守,其中朝歌的东边是卫国,由三弟管叔镇守,朝歌的西边、南边是鄘国,由五弟蔡叔镇守,朝歌的北边是邶国是八弟霍叔镇守。

另外,周武王还封了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启为诸侯,爵位是公爵,微子启建立了诸侯国叫“宋国”,宋国的地盘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到江苏省徐州市一带,这个宋国一直活到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宋国出了个宋襄公还一度称霸,宋国一直到公元前286年被齐国灭亡。

周武王一共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是姬姓诸侯国,也就是周武王的族人,比如周武王封弟弟周公旦为侯爵,建立鲁国,周公旦没有去封地,由周公的长子伯禽即位,再比如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姬叔鲜为侯爵,建立管国,封自己的弟弟姬叔度为伯爵,建立曹国。

那么问题来了,周武王杀了商纣王,却封商纣王的儿子和兄弟,难道不怕这些商人反叛吗?

其实是周武王在当时现实情况下所采取的最有政治智慧的一种处理方式,由于周灭商是斩首行动,只杀了商朝的首脑,商的根基并没有动摇,而当时周的实力又不足于灭亡所有商朝残余势力,于是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并分封商纣王的儿子兄弟,再以缓慢的手段来解决商的残余势力。

之所以一定要分封商纣王的儿子和兄弟,是为了拉拢商朝的遗民,也就是说周武王灭亡商纣王是想给商民一个感觉,他只想灭不人道的商纣王,并不想牵扯太多商朝的遗民,因为商纣王在任时,打击了以比干、箕子、微子启为首的一大批商人贵族。

比干和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长,其中比干被商纣王所杀,微子启投靠了周武王,后来被封在宋地建立了宋国,箕子则不愿意投靠周武王,又受到商纣王排斥,于是远走他乡,来到今天的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就连朝鲜这个名字也是箕子取得,他带走了一大批不愿意投靠周武王同时又不能容忍商纣王的商人和贵族。

而周武王之所以能够讨伐商纣王成功很大原因也是利用了商朝内部的矛盾,同时商军主力不在朝歌,所以商纣王即使被消灭,周武王的天下也并不太平,周武王想利用分封达到两个目的:

1、拉拢一部分商朝遗民的民心。

这是通过三个方式达到的,一是消灭了残暴的商纣王,商朝内部有不少人对商纣王不满,周武王可以拉拢这批人。二是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这是拉拢忠于商纣王的商朝遗民,因为武庚是商纣王的儿子和继承人,同时武庚继续在商朝都城朝歌。三是分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微子启代表了一部分投靠周武王的人,周武王通过分封的方式也想继续拉拢这批人。

所以周武王用三个不同的方式想拉拢三批不同政治观念的商朝遗民,只要能拉拢这批人,就能通过兵不血刃的方式夺取商朝的天下。

2、扩大周族的势力。

周武王灭亡商纣王后一口气分封了71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是周武王的族人,就是周武王的功臣,当然是忠于周武王的,周武王把这71个诸侯国分封到他认为重要的地方,从分封的地图看,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基本上包围他认为是威胁的敌对诸侯国,这就是在战略上为后面的平叛行为进行策划。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周武王三个弟弟所建立邶国、鄘国、卫国合称三监,包围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只要武庚叛乱,就很容易被自己人所消灭,虽然后来出了意外,武庚叛乱后,尽然拉拢了周武王的三个弟弟邶国、鄘国、卫国一起叛乱,这确实出了周武王的意料之外,也是让人想不能的地方,但在周武王分封时,这样的安排确实是合理的,换了谁也会这么分封。

周武王通过分封把周族的势力扩展到整个华夏,基本上奠定了周朝的势力,没过两年,周武王去世了,武庚联合周武王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一起叛乱,然后被周公平定,周公平定了叛乱之后,周朝的势力进一步扩展。

此外,周武王在世时还通过兴建洛邑陪都的方式将周王室的势力扩展到了中原腹地,洛邑就是今天的洛阳,这在当时是华夏的中心,西周当时的政治中心是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这里远离中原,为了加强控制才会在洛邑兴建成周,而丰镐则被称为宗周。

周武王灭亡商朝后,虽然整个天下以周为最强势力,但是当时通讯是极其落后的,而是城邦制,所以的诸侯国其实就是从一个城池开始的,城池外只能说势力范围,并不被严格控制,所以周武王必须得靠分封来控制整个华夏,而周武王分封商纣王庶兄长微子启的行为,就是周武王控制整个华夏环节中的一个小环节。

周武王在分封之后,并不是不怕叛乱,而是他早就意料到会发生叛乱,并且依靠分封而提前布局,比如武庚的叛乱,他只是没有料到自己的三个弟弟也会跟着发生叛乱,而周武王根本不担心微子启会叛乱,因为微子启已经背叛了商,他得不到商人的支持,只能依附于周人。

虽然给纣王的儿子兄长封了诸侯,但是他们都是有名无实的,并没有多大的权力,这样做只是周武王想要显示自己是一个很宽容的君主。
不用害怕,商纣已除,他的兄弟儿子空有诸侯头衔,但是没有相应的兵马,所以对周王朝没有多大威胁。
周武王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激自己,从而稳住他们。
文章标题: 周只是战胜了商,为何可以大封宗室功臣于东方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514.html
文章标签:宗室  功臣  战胜了  于东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