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7 13: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除了近亲其他人都活了下来。
明朝宗室共有几十万人,明朝覆灭后,苟活下来非常不堪
1644年,李自成开始在西安称帝,他率领几十万农民军来攻打都城,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崇祯皇帝知道王朝已经危在旦夕,所以只能以自尽的方式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虽然崇祯帝的离世并没有马上终结整个王朝的命运,可是帝王的离世却让很多宗室都深受打击,很多明朝宗室都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
那么崇祯帝离世时明朝宗室一共有多少人呢?在明朝刚刚建立政权时,朱元璋就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都可以享受到荣华富贵,所以他采用封地的制度来保证后世子孙的爵位。因为推行了这个制度之后,宗室成员的人数也开始慢慢多了起来,因为作为明朝宗室的成员就意味着一生都可以衣食无忧,到了崇祯帝时期,宗室成员已经有几十万人之多,而这些宗室成员也慢慢成为了依靠祖业生存的寄生虫,这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所以当时的起义军队对于明朝宗室成员的报复手段是很残忍的,他们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会先杀死所有的明朝贵族,然后瓜分他们的家产。1643年张献忠开始进入武昌,他当时抓住了楚王朱华奎,还将他以及他全部的家人全部斩杀,据记载这场屠杀行动中一共有两千人死去。张献忠在进攻成都时,也将蜀王朱常浩以及其宗室成员全部杀死,每到一处明朝宗室成员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当时还有一些生存下来的宗室成员,他们后来为了躲避起义军的屠杀,就逃亡了江南一带,很多宗室成员在这些地区也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后来清军开始攻入江南地区,很多宗室成员都开始对清军奋力反抗,可是也有很多人为了活命开始投降。
清军对这些宗室成员的惩处方式不太一样,和明朝帝王的血脉亲近的人都要被斩杀,而其他人可以生存下来。当然投降的宗室成员满清政府也表示可以接纳他们,而这些甘愿投降的人也幸存下来,根据史料记载,其实在清朝统治时期,在朝廷中确实也存在一些明朝残存势力。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明朝宗室人数太多了吗?
有一种戏谑的说法:谁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答案是明朝肥头大耳的王爷们。王爷们没啥事干,天天生孩子,明朝败局已定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宗室竟有33.28万人……明朝宗室人数如此众多,这和他们优厚的生活待遇是分开的。
朱元璋坚定地认为子孙开枝散叶,就能巩固他的朱家天下。不但儿子们都分封外藩,待遇更是优厚。如果是亲王,一年的禄米高达5万石,而普通的郡王只有6千石。而洪武中期的一品官,年禄米也不过1千石。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亲王禄米骤降为1万石,郡王也降为2千石。不过,王爷们的子孙可以每年每人拿到最多1千石的禄米,而不受之前规定的60顷拨田的限制。什么意思呢?比如王爷甲,他的子子孙孙所需要的生活支出,都要从60顷拨田产生。很显然,靠这些薄田,压根不够王爷及其子孙们挥霍的。
朱元璋嘴上说减禄米是心疼将士们没饭吃,其实只是虚晃一枪,朱皇帝担心儿孙们没饭吃才是真的。洪武时期的宗室禄米,是在每年的十月发放的,一年发放一次。朱元璋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明朝刚建立,宗室其实并不多,主要就是他那二十多个宝贝儿子,以及不算很多的孙子们。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固,经济不断发展,宗室人口越来越多。
为什么这么能生?没事干啊。明朝的藩禁制度非常严格,诸王名义上分封一地,实际上住进大监狱软禁起来。除了有个别王爷奋发图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总数不会超过1%。剩下的,不是吃喝,就是造人玩。
明初对宗室身边女人的数量也有限制,郡王除了王妃,不能超过4个妾。但之后,大家都在玩命的生。宗室是明朝的根本,明朝再抠门,也要养活自己家的亲戚。
朝廷每年调拨给宗室们的禄米,不说是天文数字,也让朝廷感觉到了压力。以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例,全国共生产粮米2285万石,而仅支付宗室的禄米竟高达853万石。更离谱的是,河南省府库尚存的米粮为84万石,而河南境内宗室的禄米需求有192万石……
封在河南的周王,洪武年间,只有周王一个人去封地。百多年间,周王的人口达到1851位,一年要消耗禄米87万石。当时有官员对这个数据非常震惊,直呼荒谬绝伦。可是,就是这样能吃能喝,宗室们还觉得朝廷亏待自己,不给更多的粮食。这些人吃饱了没事,就找朝廷哭穷,朝廷又不能不给。
恶性循环,最终无可救药。王爷及其龙子凤孙们,仅靠朝廷发放的禄米,是“填不饱”肚子的。他们还有另外的进项,就是朝廷分发的庄田。从明宣宗刚即位时的1425年开始,宗室们开始经营庄田。
这可以理解,朝廷给宗室们分田地,让他们靠收租子,也能吃上饱饭。而且这些庄田是不需要向朝廷缴税的,赚多少都是自己的。这无疑激发了宗室的贪婪,觉得自己还可以伸手向朝廷要更多的田地。
宗室们看中哪块地,不顾这里庄稼疯长,就说这里是荒地,用各种手段巧取豪夺,据为己有。还有的“奸民”,主动把自家的田地挂靠在宗室名下,这样就能省下大笔的赋税,各种丑行,弄得天下乌烟瘴气。而朝廷又念着宗室是亲戚,嘴上各种遵守法律,但实际上还是向宗室们做出了妥协。到了明末,很多王爷们霸占的田地多达4万顷,比如潞王朱常淓。
著名的福王朱常洵,家田也不过2万顷(原定也是4万顷)。土地兼并之风,在王爷们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仅在万历年间的四川省会成都府,其所有土地,被宗室们霸占就有70%,百姓(地主)只占10%。
这是明朝王爷收入的全部吗?当然不是,他们还都是生意场上的天才。朝廷不允许宗室经商,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约束名存实亡,王爷们做起了生意。什么生意赚钱做什么。比如盐、茶这些生活必需品,王爷们用权势,以较低的价格从盐贩子那里买进大宗的盐,然后以市场价卖给老百姓。
不过,更多的王爷还是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商辅出租,他们占的都是商业繁华地段。还是拿福王朱常洵举例,他的封国在洛阳,可由于父母的宠爱,朱常洵在京城的崇文门外拥有两百多家店铺,大发一笔横财。
除了商铺出租,王爷们还搞起了果树种植,还有的变身煤老板,挖煤发财。明朝宗室的收入进项,还有很多。难怪有人说:明朝之亡,宗室之罪,甚于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关外的满清。
这个肯定是假的,首先100多万子孙,并不都是宗室,大多数早已散落民间,成为平民,自然就不会因牵连而被屠杀了。明末的宗室人数,普遍认为是在十多万左右,当然也不少,但是与一百万多万还是有数量级上的差距。而且也没有都被杀光,把李自成、张献忠以及清军所屠杀的宗室人数合计起来,也达不到十几万这个数目,因此肯定有漏网之鱼。
关于100多万子孙这个说法,其实只是一个推测的大概数字,它包括了朱元璋的所有后代,无论嫡庶,都算在内。这里面的大多数,都不是所谓的宗室,而是平民,更不排除有许多朱姓之人冒充宗室后代。明末登记在册的宗室人数,不会超过十五万人,甚至可能更少。
虽然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确实杀掉了不少朱姓的王爷、郡王,后来的清军也干掉不少,可是总数相加,也离十多万有很大的差距。事实上,南明小朝廷的存在就是很好的证据,如果宗室子弟都被杀光了,那小朝廷的皇帝又是从何而来呢?甚至直到康熙年间,民间还多有流传明朝宗室造反的传言呢。
但回过头来说,朱元璋的子孙,确实在明末被杀掉了很大一部分,从香火上讲,这绝对是老朱家的一大断层。然而这份责任又得推到明朝的宗室政策上,正是因为奇葩的祖制,规定了王爷们只能够待在自己的府邸里养尊处优,领着皇粮,而不能有其他的事情干,才会导致明末的时候,那些王爷们就像被圈养的鸡一样很容易被逮起来杀。否则的话,光是找到这么多的宗室,就已经十分困难了,又如何将他们屠戮大半?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