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3 02:02: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不直接“做天子”?网友昊坤112311的分析供参考: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曹操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矛盾。要说曹操从来就没想过要代汉自立,怕不是事实。说曹操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就更不是事实。但他终其一生确实没有这样做,确是事实。原因何在呢?有障碍。张作耀先生的《曹操评传》总结了四条,我归纳为十二个字:不吉利,想报恩,难改口,不合算。具体说就是:
一,曹操年轻的时候说过“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的话。这个观念,晚年时可能还有。
二,曹操世受汉恩,报答之心是有的。
三,曹操一直信誓旦旦,绝无篡汉之意,总不能自食其言。
四,刘备和孙权一直把曹操看作对手和榜样,一方面骂他汉贼,另一方面又巴不得他早点称帝。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孙权甚至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上表称臣,说天命就在曹操这里。对此,曹操的头脑倒是很清醒。他明白,只要自己称帝,刘备、孙权他们马上就会跟着来,“篡汉”的罪名却得由他曹某来背。他不可能上这个当。再说了,曹操现在虽然不是皇帝,却是“中央”,刘备、孙权也只是“地方”。如果三个人都称帝,刘备、孙权他们就不是“地方”,而是“对方”了。这不划算。
所以,曹操拿着孙权的信对大家说,这小子是要把老夫搁在炉子上烤哇(是儿欲踞吾著炉上火邪)!这才有“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的说法。也就是说,是否代汉自立,另创大魏王朝,听天由命吧!但是,封公、建国、称王这些事,该做还得做,而且一往无前。(见网页链接)
这个主要是因为曹操的政治野心,为了更方便曹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据历史记载,曹操是一个性格多疑,手段很辣,有很有才能的领导者,但是曹操终其一生,却没有杀掉汉献帝,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东汉末年,国家分裂,皇帝手里的实权并不多,不得不依靠身边的大臣来巩固皇位,而曹操在汉献帝身边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曹操为什么不杀掉汉献帝呢?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来说,当时汉献帝虽然示弱,是在贵族和民间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古代大家对于皇帝的崇拜是天生,而不管怎么样,汉献帝终究是一国之帝。当时各方势力也并没有在明面上,公然反抗朝廷,而是私下里兼并土地,消灭自己的敌对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控制皇帝,显然更利于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更利于曹操发号施令。而当时曹操杀掉汉献帝的话,就会成为天下其他势力的攻击目标。第二点来说,当时曹操的势力,并没有大到能够让曹操登上地位。所以就算杀掉汉献帝,曹操也不可能成为皇帝。所以何必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其实曹操一直到死,都没有成为皇帝。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武皇帝。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前期的野心并不是想称霸天下,而是在辅助汉武帝,所以曹操一直没有对汉武帝下手,而是在朝政上把握大权。当然这种说法是后世之人对曹操的一个猜测,具体是什么情况,千百年过去了,谁也不知道。
曹操不杀汉献帝不是因为他舍不得杀汉献帝,是因为他想利用刘协来威胁各地诸侯,让他们心甘情愿为他做事,从而实现他的政治梦想。当时曹操还没有称帝的想法,因为时机不成熟。
说实话,假如曹操杀汉献帝刘协是很容易的事,但曹操起事之初的战略思想是利用天子来收服各位诸侯。所以,他就不能杀汉献帝。这也是曹操深谋远虑,最终才能成为大赢家。
最初利用天子收服诸侯的计策是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并且李傕采纳了,因此他们没有逃跑,而是组织队伍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这是的曹操虽然看出了里面的计谋,但是自己缺少兵力,只能依赖袁绍,等待时机。
后来,曹操看到袁绍昏庸无能,果断跟他分道扬镳,势同水火。经过努力打拼,曹操逐渐攒下家底,有了一方人马。
就在此时,曹操的谋士,当时的兖州治中从事毛玠,向曹操提出了新的计策,这个计策目的更加长远。从此刘协成了曹操的砝码,想消灭谁,全凭曹操一句话,最典型的是消灭了袁绍和袁术。
说实话,曹操当初官渡之战能够战胜强大的袁绍,除了谋略得当,还有就是得利于挟持天子这件事,这样看起来,曹操就是正义之师,袁绍就是不仁之臣。
其实这个计谋是袁绍先知道的。他的军师已经跟他提出过这个计策,可是袁绍鼠目寸光,刚愎自用,看不出里面的利害关系,没有采纳军师的意见,结果被和他势均力敌的曹操夺得先机,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他,曹操成了北方最强大的诸侯。
综上所述,曹操又怎么会杀了汉献帝呢。还有就是,杀了刘协,就要有新的皇帝,那谁来做皇帝呢,让其他人当皇帝,恐怕曹操更不能臣服吧。让他自己称帝的话,当时曹操还真不敢,因为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了。
看到袁术的下场,曹操更加不会这样做了,汉献帝现在就是他的利刃,完全没必要现在称帝,当这个出头鸟。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