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诸侯的爵位是什么

时间: 2022-01-08 20: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9次

诸侯的爵位是什么

诸侯什么级别

诸侯的等级

古代的“礼”,从夏朝开始产生,发展到商、西周,每一朝都有各自的“礼”制,以西周最为完备,传说西周的周公制礼作乐,对各个阶层在每一种活动中的器物使用数量、品种都作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以体现各自的身份和等级。所以,古代的“礼”就是一种制度化的“礼”,是一种用来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等级制度,是强制执行必须遵守的规定,即“以礼治国”,与现在一般意义上的礼、礼仪有所不同。但是,这种礼教制度经过东周时期孔子等人的推崇、改造和发展,演化为儒家学说,成为此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主要的精神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禹开始建立夏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等级差异的萌芽。传说禹治水成功以后,与各地部落首领大会于涂山,有一个部落首领来迟了一些,禹就把他给杀了,这说明禹已经在用这种严厉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由此树立王权的威严。从此以后的国君,都成了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的天子。
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墓葬也显示当时的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地位有了明显差别,如较大的墓有棺有椁,等级较高者的墓底有朱砂,有铜、玉、陶、石、漆器等各种随葬品,而有的死者为弃置,还有的双手被捆绑,无随葬品,可能属于非正常死亡。在当时,青铜、玉等都属于非常珍贵的材料,只有有地位的贵族才可能享有。从随葬品的差异,可知这些人身份的差异。
商是夏之后的一个朝代,在国家权力等级中,最高的是商王,商王之下又有四个特殊的阶级,一是王族的子弟姻亲等血缘贵族,其中又有嫡庶之分,嫡子有王位继承权,地位较高,庶子无王位继承权,但有分封权,《尚书•酒诰》说商朝的外服诸侯和采邑有侯、甸、男、卫四等爵位。二是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巫史、贞人等属僧侣贵族,三是当时尚存在的附属于商朝的部落酋长,四是商朝管理机构中的官吏。这些官吏见之殷商卜辞的名称有二十多种,包括臣、卫、尹、史等,也有着明显的等级之别。
周代与夏商王朝相比,不仅大封姬姓诸侯,也封有异姓诸侯,而且形成了相当严密的分封制度。周代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宗法制,贵族大体上分为四等,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在宗法系统中,同一等级的每一个家族,又有大宗、小宗之别。而且严格区分,只有大宗才享有父位的继承权和对祖先的祭祀权。其中诸侯一级又分为五个等级的爵位,即《礼记•王制》所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包括诸侯爵制在内的王朝等级制度,具体在都邑、宗庙和宫室的建筑上,在军队编制上,以及乐舞、丧制、祭祀、器用等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文献记载宗庙等级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乐舞方面“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左传》隐公五年)。军队编制上,《周礼》记载,“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子国一军。”《左传》庄公十六年载“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表示晋虽为侯爵,但仍是小国一级,因此只有一军。
同时,西周王朝的这些贵族家族,都是世袭制,数代乃至十数代世袭封国和采邑,家族日渐扩大而成世族;大多又世袭官职而成世官,世受王禄,形成世卿世禄现象。如考古发现有周公、召公家族、南公家族、井氏、克氏、徽氏家族等。有关遗迹和青铜铭文显示,这些权贵袭承父祖之职时,常受周王册命赏赐,新王即位以后,还要对其重新册命加以确认,而且为了需要,诸侯还可以改封。这些各地诸侯成为西周王朝的外部屏障,也是周王朝向外拓疆的基地。但周王朝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诸侯国慢慢发展,实力越来越强,渐渐不受王室控制,到东周时,已开始大鱼吃小鱼,互相攻伐兼并,遂至礼崩乐坏。
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等级划分,最早起于西周的分封制,诸侯仅次于天子,到了汉代,候分为12等级,最低的是亭侯,如关羽被封为寿亭侯,高级别的是乡侯,如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后来因为历代讲权力集中于皇帝,到了清代侯已经只成为一种荣誉,如曾国藩被封为一勇毅侯,仅仅有一个名号而已。

周代诸侯国分别是什么爵位

很干净

高一历史:什么是诸侯的爵位?

在先秦文献中,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称,也像在青铜器铭文中一样,有无定称的现象。如据《春秋》、《左传》、《国语》,齐、卫之君时称公,时称侯;秦、郑之君时称伯,时称侯;滕、薛之君时称侯,时称伯,甚至称子;邾、莒之君时称子,时称公。对于这类问题,由于金文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是难以说明的。而先秦文献则比较系统,我们从中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特别是由于“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而孔门学说由七十子后学师口相传,这可以使我们在先秦两汉的儒家著作中找到答案。既然只有宋国等少数国家是公爵,为什么大部分诸侯都被称呼为“公”呢?楚国为什么称“王”?我们先说楚国,楚国向来不以周王室为尊,在西周灭亡之后,没过多久就自立为王,与周王室分庭抗礼了。那其他国家是不是自立为公呢?

答案是否定的。以下部分论据引用了一篇原载于《历史研究》1994年5月的论文《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周代诸侯五等爵》,作者陈恩林。

“公”可以作为爵位,也可以作为尊称。在诸侯国内,国君无论爵位如何都可能被尊称为公。但是,如果“诸侯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以互相交接时,则不得“私其臣子之义”,要求诸侯各称本爵。这一原则在《春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春秋》作为鲁国史,特称其君为公;而在记载其它国家诸侯朝会时,一律各称本爵。如《春秋》庄公十六年载幽之盟曰:“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又,僖公二十八年载践土之盟曰:“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在这两次会盟中,《春秋》所列诸侯爵秩,除卫、滕二国而外,皆其本爵。卫所以称子,是因为卫侯当时出居在外,其弟叔武参与盟会,故以未成君之礼相待。滕所以称子,是因为春秋时沦落成为“微国”,是宋国附庸。

《春秋》作为礼制倡导者孔子的著作,其对诸侯的称呼是十分考究的。诸侯会盟,大批诸侯被提及时,所使用的就是爵位。而在各自国内,诸侯可以被尊称为“公”。另外,《春秋》记载诸侯之卒皆称本爵,而记载诸侯下葬则一律称公。庄公二十一年:“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这个问题解决了。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郑国的爵位是伯爵,因为在和其他诸侯并称时,郑君被称为“郑伯”。而另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左传》中有一篇入选中学语文读本的文章《郑伯克段于鄢》,讲述的是郑庄公平定弟弟共叔段叛乱的事。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说的是,本文称呼郑国国君为“郑伯”,是对他的一种贬称。这就非常蹊跷,既然郑国本身是伯爵,为什么称呼他为郑伯是贬称呢?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郑国究竟是不是伯爵。

《左传》昭公十三年载郑子产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列 ”就是诸侯的等列。“列尊贡重”,就是爵位越尊贵,贡赋越重。“卑而贡重者,甸服也”,此甸字通圻,指的是王畿之内。上引《周语上》说“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是一证。《周语上》载祭公谋父云“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是二证。王畿之内的封国位虽卑而贡重。“郑,伯男也”,是说郑为伯爵,而在男服,所以让它承担“公侯之贡”,是不合理的。

《左传》昭公四年载楚灵王在申地大会诸侯,楚大夫椒举向宋国左师向戌与郑国执政子产问礼仪形式。向戌说:“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献公会诸侯之礼六。”子产说:“小国共职,敢不荐守?献伯子男会公之礼六。”杜预注:“其礼六仪也。宋爵公,故献公礼。郑伯爵,故献伯子男会公之礼。”这也说明公爵位在伯子男之上。

《左传》桓公十年载,齐国受到北戎侵袭,诸侯出兵救齐,其中郑国公子忽战功最著。但是,鲁人受齐国委托在给各国援军分发粮饷时,以王室颁行的爵禄等级为序,因郑为伯爵,所以列在最后。郑国愤愤不平,联合齐、卫一道攻击鲁国。《春秋》记载这件事,先书“齐、卫”,后书“郑”,把齐、卫看成主谋,郑是胁从。《左传》解释说:“先书齐、卫,王爵也。”即说齐、卫为侯爵,位在郑国之上,所以记为首恶。
以上材料都证明了,郑国至少是比公侯低等的爵位。那为什么称呼郑庄公为“郑伯”是对他的贬称呢?

《公羊传》隐公五年说:“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天子三公称公”,可能是周初之制,实际上在成康以后,凡是王室的执政卿士都可以称“ 公”,享受公爵待遇。王世民先生在《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一文中列举的毕公、明公、溓公、益公、穆公、武公、井公、毛公、应公、芮公、虢公等王朝卿士,就都是公爵。在东周时期,仅从《左传》上看,不论是诸侯入为王朝卿士的,如郑武公、郑庄公、虢公,还是畿内诸侯、大夫担任卿士的,如召昭公、召戴公、单襄公、单穆公、尹武公、尹文公、王叔文公、刘康公等也都一律称公。

郑国是周宣王分封给他弟弟的诸侯国,和其他的大诸侯国相比,国土并不大,历史并不长。然而由于头三代君主---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都在王室担任卿士,因此郑国的地位在东周初年可谓举足轻重。在周王朝做卿士的诸侯,能被称为“公”,但只限一世。因此郑武公、郑庄公能被称为公,但是他们的子孙仍然是伯爵。

那么“伯”这个爵位的来历是什么呢?《礼记·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孔疏:“伯,长也。”《风俗通·皇霸篇》云:伯,长也,白也。言其咸建五长,功实明白。”通白,在商代方国首领就已称白,如殷墟卜辞中已有井白、易白、丹白、羌方白、孟方白等。《逸周书·武顺解》云:“五五二十五曰元卒……四卒成卫曰伯。”说明伯原为由百人组成的战斗编队,进而引申为百夫长之称,最后演变为一级爵称。

郑国是个典型例子。宣王时,桓公友封郑,为畿内小国,因桓公任王朝卿士,所以称公。东迁以后,郑国势力扩张到畿外,郑武、庄公连任王朝卿士,所以得保公称。但究其本爵,不过是“伯男”。子产说:“郑.伯男也”,是其证。

综上可见,在先秦两汉文献中,周代诸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排列是有序的。天子所封诸侯的爵号一国只有一种。但是天子允许各级诸侯在国内称公,允许诸侯臣子在安葬其君时称公。这种“公”,已不是爵称,而是尊称。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郑庄公因为在王室担任卿士从而在伯爵的基础上得到了“公”的尊称。《郑伯克段于鄢》意在贬郑庄公,故将其称呼贬回“郑伯”。这就是这一蹊跷问题的答案。
西周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但很少有诸侯会自称实际爵位,比如秦孝公不叫秦孝伯,而晋文公不叫晋文侯,只有魏赵韩例外,比如魏斯不叫魏文公叫魏文侯
   齐 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生万生平水土有功,赐 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望超自渭 水,为周文王师,号为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邱, 为齐侯,列於五侯九伯之上,即山东。
     燕 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日君 。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 太保;食邑於召,谓之邵康公。留相天子,主自 以西之诸侯, 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 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 於魏国。即今河南开封高密县是也。
     管 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於管。即今河 南信阳县是也。
     蔡 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对於蔡。即今河 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於曹。即今 济阴定陶县是也。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於 。即今山 东衮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 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於霍。即今山 西平阳府是也。
     卫 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小弟,封为大司寇;食采於康,谓之康 叔,对於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 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对於滕。即今山 东邱县是也。
     晋 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於唐,后改为晋。即今 山西平阳府绛县东冀城是也。
     吴 姬姓,子爵。系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郡。 即今吴郡是也。
     虞 姬姓,公爵。系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泰伯仲雍之后,得 周章已为吴君,封其别子为虞公。
     虢 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 勋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 封仲於宏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 芋姓,系颛顼之裔,曰鬻熊,为周文王师,有勋劳於王家,封之 於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 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对其裔於 许。即今之许州是也。秦嬴姓,伯爵。系颛 之裔,因先世有功, 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於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 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 期於莒地。即今莒县是也。
     纪 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於纪。即今 东莞剧县是也。
     邾 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於邾。即今 之山东邹县是也。
     薛 任姓,侯爵。黄帝之后,武王克商,对其后奚仲於薛。即今之山 东沂州是也。
     宋 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商纣王不道,微子 抱器归;武王克商,封微子於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杞 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 对於杞,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邱县是也。
     陈 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闳父,为武王陶正,能利器用, 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 地在太 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
     蓟 姬姓,侯爵。系帝尧之后,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於蓟,以奉 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高丽 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 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封之。至 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爵位是国家给予的有关公民荣誉的一种公民地位名称
爵位是天子封的
文章标题: 诸侯的爵位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518.html
文章标签:爵位  诸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