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据说元朝宰相伯颜曾建议杀掉汉人五大姓氏全部人口,有据可依吗

时间: 2021-12-12 04:01: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据说元朝宰相伯颜曾建议杀掉汉人五大姓氏全部人口,有据可依吗

统计姓氏人口数量有什么意义?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只有简简单单一两个字的一个个姓氏,其中的由来却值得深挖。有的姓氏来源于贤士名臣,有的姓氏来自于古代王朝,有的姓氏是甚至来源于三皇五帝,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传承,我们每个人的姓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史诗,都流淌着古老而高贵的鲜血,不妨看看你的姓氏有什么有趣的来源和历史吧。

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

让我们先从宗族最庞大的四个姓氏说起!

1.李姓

李姓是现在最庞大的姓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最为闪耀的群星之一。李姓是帝王姓,有传说它来源于秦始皇的嬴姓,而它确实没有辜负它不平凡的血统,从唐高祖李渊到南唐后主李煜,大唐盛世几乎被李姓承包了。从古至今都算上,李姓更是出了六十多位皇帝。

2:王姓

王姓,多么霸气侧漏的名字!它的来源也绝不低调,王姓最早出自于玉宸大帝姬晋。那时还是东周,"王"即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可见王姓的霸气和高贵。王姓氏族也没有辜负如此贵气的出身,先后建立了赵汉、齐、燕、郑、赵、前蜀、北平、闽、蜀、安阳、高丽等政权,更是前前后后出了一百多位名将,流芳千古。

3.张姓

张姓是宋朝第三大姓,也是明朝元朝的第二大姓。张姓的本意是把线绷在弓上,张姓的由来也和弓箭有关!张姓始祖是黄帝之孙张挥,作为弓箭的发明者,他无论是在自己的王朝还是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功不可没的。相传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又赐他姓氏为张。张姓以清河县东面的青阳为发源地,所以也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弓箭代表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出了名将张飞,名臣张之洞,开拓丝绸之路的张骞,发明地动仪的张横等等名人能士。

4.刘姓

刘姓始祖为尧的后裔刘累,是有着古老血脉的姓氏。相传刘累有着训龙的本事,被赐姓为御龙氏,所以刘姓可都流淌着御龙者的血脉!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有刘邦,刘备等帝王。

人口数量最少的姓氏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那些最为稀有神秘的姓氏

1.姒姓

提到姒,我们就会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冰美人褒姒一笑,但这个姓氏要比那时更久远,它是上古八大姓氏之一,有着最为古朴高贵的血统。相传夏禹之母是吞下薏苡生出禹的,在禹治水成功之后,舜就命令大禹仍继承姒作为祖姓,就此便有了姒姓。廖、夏、曾、相、鲍、欧阳等姓氏都出自姒姓。

2.贶姓

这个姓氏是极其少见的姓氏,其姓不过百人,均出一系。贶姓是况姓的一个支系,而况姓又起源于姚姓,况氏得姓祖为况烈,况烈的谥号是文简,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如此称颂,可见其伟大。

3.酱姓

这个姓氏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听起来可爱又美味的姓氏之一,也是其中人数最少的姓氏,仅有十四人,更有趣的事情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阴差阳错有两位酱姓人士的名字是一模一样的,他们的名字就是……酱豆腐!

如此美味又接地气的名字,真是再可爱不过了!

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它分为单姓(张、王、李、赵等)、复姓(皇甫、司马、欧阳等)和多字姓(爱新觉罗)等。 姓产生、发展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星象学、心理学等众多社会科学。 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望采纳,谢谢!!!
中国人的姓氏错综复杂,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何止百家姓,就是仅仅汉族 也不止这个数,有据可查的姓氏可达1万个之多。《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 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 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百家姓》以“百家”为名, 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 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说起中国的姓氏,人们最熟知的就是《百家姓》。

可是《百家姓》的排序并不是各姓氏人口数量的实际排列,《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不是因为“赵”姓是中国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皇帝的姓是赵氏,“赵”自然成为那时“天下第一姓”。《百家姓》的排序呢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中国第一大姓到底是什么?是王?是李?还张?公安部的统计是王姓,然而去年由相关专家组织的统计结果却是李姓。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据介绍,其次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同一个姓氏中人口多就是好事吗?那可未必,有时候人口多反而不是好事。元朝时,占全国人口众多的张、王、刘、李、赵等五姓,差点被全部杀掉,幸好元顺帝没有听从奏请,此即《元史·顺帝纪二》所说的:“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为什么要杀掉这五个姓氏的人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人口太对了,皇帝担心他们过于团结,集体造反。

然而就在2006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的百家姓统计研究,公布结果却是李、王、张分列前三位。如今王姓却成为第一大姓氏,李姓如果想重回第一,要加把油了。小编姓王,是第一大姓,朋友们你姓什么?有同姓的吗?可以留言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神评妙论
发表
评论列表(15条)
山东乐陵王述良
王氏家族威武
2021-02-27
回复
89
时光忆馆
我姓赵
2021-02-27
回复
6
22211东方不败
真正的第一大姓应该张姓。因为王姓和李姓不纯,有的皇帝和王爷的后裔改姓王,李姓有的是少数民族改过的姓,象皇帝李渊就是少数民族改过来的李姓,多了解历史,在往下就是张姓了。张姓没有改的比较纯正,所以张姓应该是第一大姓。
2021-03-04
回复
3
dfghjjkjnbnn
放屁
2021-09-05
回复
1
222555888qwer
姓氏的大小是一个概念而已,最主要有正能量,对人类社会有正确识和贡献!我亦姓王,大姓小姓其实都是一样的。
2021-02-28
回复
8
百度网友836aa01
谁是泰华第一大姓。如果从传统“姓氏文字”标识来说,第一大姓是李氏(一说张氏,一说王氏)。但是,从姓氏的“血缘文字标识”本质来说,还是赵氏为百家第一大姓。因为李王张刘这四大文字大姓的人口,都不具有同一血缘的本质。李刘两姓不但源头多,少数民族汉化数量最多,尤其是皇帝代赐姓也极多。平民姓氏张姓有嬴姬为主的等多源头,而王姓作为中国帝王之家平民化的姓氏,更是三皇五帝三王及战国诸王的后裔,是一个众姓合融大姓。
2021-06-28
回复
5
公正4949
十八子:李!
2021-03-01
回复
7
中国准备迁都
张李王刘陈!
2021-03-01
回复
4
李家旺
我李氏最牛
2021-08-20
回复
5
李家旺
我十八子
2021-08-20
回复
3
旧事如云如烟
我姓王,
2021-03-02
回复
2
笑对人生wxicz
小编啥也不知还到处瞎说,该收监。
2021-02-27
回复
6
英雄气概傲天健
小便吃屎
2021-02-27
回复
25
CRJN
我姓王
2021-02-28
回复
5
dfghjjkjnbnn
放屁 // @22211东方不败 : 真正的第一大姓应该张姓。因为王姓和李姓不纯,有的皇帝和王爷的后裔改姓王,李姓有的是少数民族改过的姓,象皇帝李渊就是少数民族改过来的李姓,多了解历史,在往下就是张姓了。张姓没有改的比较纯正,所以张姓应该是第一大姓。
统计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着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
统计的重要性:世界正在急速走进信息时代,已到了所有东西都可量化和分析的地步,然而数据只是知识的最原始形式,只有通过整理才有意义有了统计学,世上没有破译不了的密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加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更需要统计及时提供发展变化情况。大数据时代的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做出,必须用数据说话
拓展资料: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是属于数学的范畴。
姓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名号,其重要性在东亚社会更加凸显。先秦时期,姓氏分为颇具女性氏族色彩的姓和体现男性氏族色彩的氏。秦汉时期,合二为一,统称姓氏。先秦是我国姓氏的爆发期,秦汉以后渐趋稳定。两晋以后,许多周边民族融入汉族,并在此过程中采用汉族姓氏,减缓了新姓氏的出现频率,进一步增加了该姓氏的整体人口数量(以下简称“姓氏人口”)。随着姓氏发展趋于平稳,许多姓氏的姓氏人口逐渐增加,来源也日趋复杂;加之中古时期士族政治兴起,对姓氏本身标识族群的功能不再继续强调,而对郡望的要求日渐增重。于是,出现了许多谱牒和姓氏书,不断标榜和梳理同一姓氏的不同郡望,以示族源有别。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局面,我们需要在不断拓展文献来源的基础上,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对早期中国所有姓氏相关的数据予以统计分析。
  第一,氏族谱和姓氏书所见姓氏数量。中古世家大族之间盛行修纂谱牒,用以标识自身士族身份。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家族内部行为,隋唐时期则出现了全国范围记载姓氏和家族的跨姓氏谱牒(以下简称“氏族谱”)。最初是贞观年间(627—649)的《氏族志》,以李唐皇室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又次之。据《资治通鉴》载,该书所录“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随后,在武则天授意下,唐高宗显庆四年(659)编成《姓氏录》,共收录245姓、2287家,并分为9等,堪称《氏族志》的扩展版。这两部书的姓氏和家族排列,反映出编撰者的不同目的,但都属于全国性氏族谱。虽然两书不能完全称为姓氏书,但从其收录范围越来越广来看,已经逐渐向单纯记载姓氏的姓氏书发展,书名从“氏族”向“姓氏”的转变也体现了这一点。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以郡为单位的氏族谱,主要是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数种郡望姓氏谱。以S.2052《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为代表,可知这类氏族谱的特色在于以州郡为单位而详列该州郡的郡姓数量和姓氏。据学术界研究,此氏族谱属于李林甫等撰天宝八年(749)正月十日颁行《大唐天下郡姓氏族谱》的民间抄本,旨在使地方人士了解全国姓氏和郡望的分布情况。此类氏族谱中,最早的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BD08679号《唐贞观八年(634)五月十日高士廉等条举氏族奏抄》,以及与之类似的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本《唐天下诸郡姓氏谱》。不过,这几种氏族谱仅列郡名和姓氏,而无家族世系。
  随着安史之乱后世家大族式微,对郡望的强调不再流行,氏族谱也失去其意义。于是,出现了扩大收录范围的姓氏书——林宝《元和姓纂》。该书将所有姓氏都纳入收罗范围,以四声韵部为序,简述每个姓氏的起源。就此而言,该书已经进入姓氏书范畴。可惜该书仅得残本,收姓氏1200多个。此后,姓氏书开始盛行。自宋元以降,邵思《姓解》收姓2568个,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姓2200多个,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收姓3033个,都是姓氏书普及的体现。延续汉代《急就篇》《风俗通》等蒙学书籍的姓氏蒙书,如《百家姓》,则是姓氏书的另一种体裁。
  通过这些氏族谱和姓氏书,可以看到早期中国所有姓氏的存在及其分布。其中氏族谱的姓氏数量颇有局限,姓氏书的姓氏数量蔚为大观。当然,《元和姓纂》曾经亡佚,对我们判断当时的姓氏数量产生较多阻碍。好在目前已有岑仲勉《元和姓纂(附四校记)》聊补其缺。其他姓氏书大体完整。故我们可以继续在前人基础上,就所有氏族谱、姓氏书进行统计整理,掌握早期中国所有姓氏和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情况。
  第二,中古墓志所见姓氏人口。除了氏族谱、姓氏书以外,还有一大类材料是墓志。墓志大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因当时士人的大量文集已亡佚,墓志成为我们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新史料。五代两宋以降,随着世族的消亡、宗族的兴起,以及印刷术为文集传播所提供的便利,墓志不再重要。因此,对墓志的重视主要来自中古史学者,并陆续出版各类墓志书加以索引。比如,梶山智史《北朝隋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汲古书院2021年版)、气贺泽保规《新编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汲古书院2021年版)、高桥继男与竹内洋介《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墓志综合目录》(增订稿)(东洋大学《アジア文化研究所研究年报》第52号,2021年2月)等。
  在上述墓志书中,尤以《新编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对唐代所有墓志的梳理最为完善。该书对截至2021年出土的所有具备明确年号纪年的11845件墓志、无年号纪年的197件墓志和其余481件唐代志盖按照葬时重新编号,共计12523件。根据笔者对此书的统计,可以得到唐代所有姓氏数量和姓氏人口数量,大致为450个姓氏和16666个姓氏人口。这项统计根据该书所列墓志题名的目录,仅能包括墓主及其配偶的姓氏,无法展现墓志内容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姓氏。不过,鉴于样本量增加,对姓氏数量和姓氏人口数量的梳理也会渐趋稳定,故而这种统计依然有其价值。
  从《新编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中,我们可以得到高频姓氏85个、中频姓氏87个和低频姓氏277个。不同姓氏的出现频率所依据的数据是姓氏人口数量,即姓氏人口数量多于一定数值的属于高频,低于一定数值的属于低频,介于两者之间的属于中频。再结合上文梳理的各类氏族谱、姓氏书的整理和统计结果,可以得到唐代姓氏所代表的不同家族的活跃度,甚至可以进一步得出关陇、河北、江南等不同地域家族的活跃度,以及初唐、盛唐和中晚唐等不同时段家族的活跃度。在此基础上,再与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五代十国等时段的类似统计进行对比,更能得到早期中国姓氏与家族的整体发展情况。这比局限于对中古时期某家族、某郡望进行的统计与讨论,当更为丰富。
  第三,姓氏统计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早期中国姓氏和姓氏人口的统计与分析,自然不能局限于上述材料,需要进一步拓宽。比如,就先秦、秦汉史而言,大量金文和简牍文献是无法忽略的。学界已有相关著述关注这两类材料中的姓氏,比如张亚初《商周金文姓氏通考》(中华书局2021年版)等。期待研究不同断代的学者通力合作,进一步梳理姓氏数据,这类梳理的意义大致有三点。
  首先,通过考察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姓氏人群的时空迁徙和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姓氏人口繁衍的时空特征。比如,就俗语“张王李赵”来说,这一排列最初源于南朝范缜《神灭论》:“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这几个姓氏被用来指代任何人,究竟是因为人口太多,还是如《广韵》所引《风俗传》所载“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要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之一就是借助姓氏人口的统计来看当时张、王、李、赵四姓数量及其地域分布,以及为何发展成人口最多的姓氏。
  其次,可以进一步借助分子人类学和明清以来的宗族谱牒,进行某一姓氏人群的族群溯源研究,因为男性Y染色体之传承与姓氏在家族男性成员内部之传承颇有一致性。前些年由曹操墓发掘所引起的对曹氏家族DNA的检测,就是一种有益尝试。比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一直在从事同姓人群特别是人口较少的僻姓、少数民族背景姓氏的DNA测序工作,这有助于探究中国人口迁徙和活动的全貌。
  最后,在早期中国范围内,若对勘以《元和姓纂》为代表的姓氏书对诸多小姓的郡望书写,以及中古墓志所涉及的相关姓氏郡望,可以了解不同活跃度的姓氏和家族及其郡望变迁。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确认大部分高频姓氏郡望在氏族谱、墓志等不同材料中的真实度,而且能看到小部分低频姓氏郡望的特殊展现,并借此考察学界讨论良多的郡望成立问题。
  总而言之,笔者期待早期中国姓氏研究能够在运用大数据的便利条件下,进行深入探讨和挖掘。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讨论家族史、民族史范围的相关议题,乃至历史人类学领域的人口繁衍、人群迁徙等诸多话题。

元朝丞相伯颜姓什么?

1.蒙古巴邻氏
伯颜(Bayan,1236年—1295年),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大将。曾祖述律哥图、祖阿刺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封为八邻部左千户及断事官
伯颜(1236—1295),伯颜,是蒙古八邻部人。他曾祖父述律哥图在太祖手下当差,任八伯颜
邻部左千户职位。祖父阿刺继承了他曾祖父的职位,并兼任断事官,因为平定忽禅有功,又扩充了忽禅的地盘。父亲晓古台继任了他祖父的职位,并跟随宗王旭烈兀夺取西域。伯颜在西域长大。到元朝初期,旭烈兀派他去朝奏事,元世祖忽必烈见他长的很雄伟,说话很直爽,对他说“绝对是当诸侯王臣的好料子,让他留下给我做事吧。”于是他就留下为忽必烈处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一直没有能和他相比的。世祖越发认可他的贤能,便敕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女儿给他做老婆,并说:“做伯颜的老婆,不令你的姓氏失色。”第二年七月,伯颜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朝廷里的大小事情,有难办的,他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搞定。众人信服的说:“真正有能耐的宰相啊。”过了四年,担任中书右丞相,过了七年,搬到同知枢密院任职。第十年的时候,按皇帝的遗嘱立燕王真金为太子。 [1]
2.蒙古蔑儿乞部
伯颜(Bayan,?—1340),蔑儿乞氏,元朝权臣。 伯颜祖父称海,为领军百户,从宪宗攻宋合州钓鱼山死;父谨只儿,仁宗时总领太后兴圣宫宿卫。伯颜年十五,成宗命侍皇侄海山。大德三年(1299)至大德十一年(1307),从海山出镇北边,与西北叛王海都、都哇战,屡立战功。   大德十一年,成宗死,海山率部南还争位,大会诸王驸马于和林,赐伯颜号“拔都儿”。   海山即位,是为元武宗,授伯颜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尚服院使,又任御史中丞。至大二年(1309)十一月,任尚书平章政事,特赐蛟龙虎符,领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 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命伯颜为周王(武宗子和世琜)府常侍。其后历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陕西行台御史大夫等职。至治二年(1322),复任南台御史大夫。  泰定二年(1325),又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三年,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虎符,节制江淮诸军①。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武宗旧属燕铁木儿任佥枢密院事留守大都,谋立武宗子为帝,联结同党发动政变,拘杀异己,严控枢密诸要害,遣同党明里董阿等驰乘驿迎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并命以其谋密告伯颜,使选兵以备扈从。伯颜立即响应,筹集粮饷费用,征发民丁,增置驿马,补城浚濠,修战守之具,选募骁勇士五千遣往护卫怀王北行。同僚平章曲烈等持异议,参政脱烈台谋刺伯颜,都被伯颜处死。怀王至汴梁,伯颜劝请即速北上大都即位,并亲自披坚执锐,率军护送。同年九月,怀王即位于大都,是为元文宗。伯颜以功特加银青荣禄大夫,仍领宿卫,寻加太尉,进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御史大夫、中政院使。天历二年(1329)正月,拜太保,加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元明宗即位,任中书左丞相。明宗暴死,文宗嗣位,加伯颜储政院使。三年正月,任知枢密院事。至顺元年(1330)文宗以伯颜功大,特令凡饮宴比照诸宗王赐“喝盏”之礼,并赐怯薛歹百人,蔑儿乞百人,阿速百人为其宿卫,又命尚世祖阔阔出太子女孙卜颜的斤。二年八月,进封浚宁王,并追封其先三世为王。三年,诏建伯颜生祠于涿州、汴梁,立碑记其拥立之功。   八月,文宗死,同受顾命,立明宗次子,是为元宁宗;拜太傅,加徽政使。不久宁宗死,复依文宗皇后意,将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从静江迎入京。自文宗即位以来,朝廷大权一直掌握在右丞相燕铁木儿手中,伯颜地位虽仅居其次,但在实际国务中作用不大。次年(1333),燕铁木儿死,妥欢贴睦尔(元惠宗)即帝位,伯颜以翊戴之功拜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元统二年,进太师、奎章阁大学士,领太史院,兼领司天监、威武、阿速诸卫。十一月,进封秦王,继领太禧宗禋院、中政院、宣政院、隆祥使司、宫相诸内府,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亲军都指挥使。中书左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见伯颜独得势,耻位居其下,忿然说:“天下本我家天下也,伯颜何人而位居吾上。”遂与其叔塔里蓄谋政变,交结诸王晃火帖木儿。郯王彻彻秃告发其谋。后至元元年(1335)六月,伯颜捕杀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皇后伯牙吾氏为燕铁木儿女,庇护其兄弟,亦被逐出宫毒死。塔里举兵叛,杀朝廷使者,北奔诸王晃火帖木儿。伯颜率军讨之,执塔里处死,晃火帖木儿自杀。七月,专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罢左丞相不置。赐“答剌罕”之号,子孙世袭。自此朝令悉归伯颜。中书平章彻里帖木儿议罢科举,诸汉臣争之,卒以伯颜支持此议,科举竟罢。三年,伯颜以广东朱光卿、河南棒胡等起兵反元,奏禁汉人、南人不得执兵器,并拘刷其马匹。甚至禁农家用铁禾叉,以防造反。又,诏禁汉、南人习学蒙古、色目文字;诸中央、地方衙门幕长并用蒙古、色目人,皆出于伯颜。他还荒唐地提出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后因元惠宗不从作罢。四年,郯王入朝,伯颜为子求婚王女遭拒,极为不满,又忌郯王位尊望重,遂指使他人诬告其谋反,捕王下狱,查无实据后,竟不待诏令,擅自处决①。五年十月,诏以伯颜为大丞相。   伯颜独秉国柄,专权自恣,益无所忌,“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钞帛听其出纳”《元史·脱脱传》),势焰薰灼,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史·伯颜传》)。其官衔多达246 字。顺帝深忌之。其侄御史大夫脱脱惧祸及己,至元六年(1340)二月,与顺帝心腹世杰班筹合谋,乘伯颜出猎柳林之机,将其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三月,诏徙伯颜于南恩州阳春县(今广东阳春)安置。伯颜在途中病死于龙兴路(治今江西南昌)驿舍。
伯颜。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顺宁王马哈木孙,脱灌(代字)子。
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顺宁王马哈木孙,脱灌(代字)子。
他不是汉人,就是这个名字,没有姓氏。
性帖木儿,伯颜帖木儿

蒙古人的元朝为什么屠杀将近一亿汉人?

在中国范围内,蒙古人曾一度要杀绝中国人,让良田尽为牧场。若非耶律楚材劝说,使他们意识到中国人还有" 纳税" 这一功能,恐怕今天汉人只是少数民族,甚至早就没有中国人的痕迹。

主要原因还是粮食缺乏,杀人取食。《元.顺帝本纪》强者令充其军,弱者杀而食之。元朝蒙古人一直在内斗,整个北方没有食物来源,所以要吃人。
这也是北方红巾军抗元17年,而张士诚朱元璋从未抗元的原因,北方人不抗元也是死,没办法。朱元璋打的是北元,不是元,这还是有区别的
杀了几万人吧,大部分都是砍头。蒙古人和满洲人大概也就杀了几万人吧,大多数都是违法的人。是出于仁义道德不愿意杀了。
文章标题: 据说元朝宰相伯颜曾建议杀掉汉人五大姓氏全部人口,有据可依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0231.html
文章标签:元朝  汉人  宰相  五大  杀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