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为何很瞧不起司马相如?
先须说明,苏轼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的诗文中并不鲜见对前朝文章大家的钦佩,比如李杜韩柳,也多有对同代杰出文学手笔的赞叹,如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曾巩等;即使对于一些暂名不显扬之辈,东坡一旦发现其诗文妙句,也绝不吝惜溢美之词。然而他却独独看不上人称风流才俊的司马相如,这其中的缘故,用“文人相轻”注解,是很难说得通的。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从乡音乡情的角度讲,一对川蜀同乡,他们应当能很容易亲近起来;司马相如被后人捧作“辞宗”、“赋圣”,又所谓“西汉文章两司马”,足见其在汉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苏东坡则更无须多说,一代文豪,名传千古。苏轼自有他的理由,相如的人品加文章,统统难入东坡居士的法眼。“司马相如谄事武帝”(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人品上先给你定了性,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苏轼看来,他的这位同乡、所谓的词赋高手,骨子里就是个阿谀奉承之徒。司马相如所不具备的是为人与作文的骨气和起码道德底线,他唯一热衷的就是设法讨好汉武帝刘彻。他的辞章其创作动因皆出自在皇帝面前邀功得宠,怀着不可告人的宵小心理。苏东坡虽不敢自称一生刚正不阿,但自信向来秉持天地良心,正道而行,绝不做那盲目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所以他的官越做越小,离天子陛下越来越远,直到被放逐于天涯海角;而司马相如呢?一杆生花妙笔让不可一世的天子晕菜,朝夕呼之为伴,身价与日俱升,最终成为汉武帝最贴心的吹鼓手。“作《大人赋》,不过欲以侈言广武帝意耳,”(《东坡志林.卷二》)。专拣皇帝爱听的话讲,在苏轼这里,他认为是小人的行径。历来文人有其个性追求的精神境界,不媚俗、不唯上、不空言,见贤则仕,见佞则避,难容于世则宁特立独行于天地间,大不了隐居山林。苏轼推崇并甘愿践行这样一种传统情操,故而当他仔细品味,发现相如的《大人赋》,貌似劝谏,实则拍马溜须鼓励天子奢靡时,难掩厌恶之情,不禁拍案而起:“夫所谓大人者,相如孺子,何足以知之?!”(《东坡志林.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司马相如因《子虚赋》、《上林赋》而受汉武帝赏识,捞到了不少好处,不断地得到美差和提升。尝到了甜头,相如更加地用心起来。他发现武帝刘彻喜欢上了神仙方术,立马上杆子禀报皇帝:“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兴冲冲地对皇帝讲:子虚、上林两篇所描写的还不够壮丽华美,还有比那更奢华的呢,臣正在创作一篇《大人赋》,还没写完,等完稿后呈上给陛下御览。让苏东坡颇为愤慨的是下面这段话:“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司马相如认为传说中的那些大隐大仙,都远离繁华都市隐居山泽林莽,一个个面黄肌瘦,而作为帝王,陛下您不能去做这样毫无人生情趣的神仙。苏东坡由此看出了司马相如灵魂深处的龌龊,所以他才怒斥相如根本不懂什么是“大人”,不明白什么才是淡泊明志,只知道一味迎合取悦天子。最令苏轼不齿的是,司马相如“及病且死,犹草《封禅书》。”终生扮演奴才相。司马相如一直患有糖尿病(古人谓之“消渴疾”),眼看日重一日,人已形同枯槁,汉武帝安排他住到了茂陵——武帝准备自己百年之后长眠的地方。行将不久于人世,司马相如仍不忘向主子献媚,带病草拟《封禅书》,以期来日满足汉武帝好大喜功的虚荣心。苏东坡把相如的这种行为斥之为“此所谓死而不已者耶!”这是一个下流文人临死都在想着献媚邀宠啊!比较一下苏轼与司马相如的履历,东坡先生有充分的理由鄙视相如。东坡的官名头衔是科举场上真刀真枪考上的,而相如最早的官职是靠钱买来的(以赀为郎);苏轼的诗词文章表现的是人间真性情,大气磅礴,有感而发,相如则一直围着天子的喜好转,专做供圣上赏识的文章。关于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所写的几篇著名的赋,究竟是是劝谏还是助涨天子奢靡淫乐,他到底该属于大师级作家还是小丑式文人,这一段公案由来已久。而断言其怀揣奉承之意的,并非苏轼一人。稍稍晚生于他的西汉著名学者、与东坡和相如同为蜀中老乡的(成都郫县人)杨雄,就曾确定地指出,相如“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杨雄的意思是,司马相如所作的赋,玩弄华丽辞藻,名为讽谏实则鼓励怂恿,就好比是唱了一整天的靡靡之音,到结束时来段雅乐收尾。玩这种花招可真是太过分了啊!两个赫赫有名的同乡都不给相如叫好,可见司马相如自身真有问题。以苏东坡之旷世奇才,瞧不起相如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司马相如,或者更宜称名于风花雪月。
李白非常思念故乡 可为什么不回故乡
请参考下文:
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体
李白何以终生没有回返蜀地故乡?——中秋节后话,谈谈中国文人的面子观
几乎每年中秋,中国人在纪念中秋节的时候,都要朗诵李白的一首千古名诗,即李白的《静思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实,李白的诗歌中,关于月亮的诗句,就有700余处,且大多与他怀念故乡的情绪相联系。由此可见,每到月圆之时,李白都多少有些忧郁的惆怅,这,是文人常见的一种内心情怀,并不希罕,只是,李白将这种当事人怀念故乡又不能够回返故乡的忧郁情结,通过他的诗歌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已
但是,现在的中国各种史料,其中也包括李白故乡的蜀地的地方志中,都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李白出川以后回返过他的家乡——今四川绵阳地区下属的江油市青莲乡。这样,就给予今人留下难解之谜了。
说起李白故乡的青莲乡,今天的许多中国人当然是不熟悉的。但是,这次汶川地震中北川县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下游区域,也就是北川县境内的涧江与绵阳的涪江汇流的三角地区,就正好是李白故乡的青莲乡。青莲乡,是一个非常美丽和富饶的浅丘村野地区,这个优美的地方出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应该是在情理之中。
李白,据说祖先是陇西成纪人,但是,这样的说法,是根据范传正纪念李阳冰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的碑记所指意李阳冰的籍贯所言。因为李白生前曾经投靠过他的“族叔”的李阳冰,这样,后人就根据李阳冰的籍贯,也说李白是陇西成纪人了。这样的说法,还有个很荒诞的后说,即,李白和李阳冰,都是晋朝时代的凉武昭王李暠的后裔。而历史事实是,李暠,则几乎是唐朝时代李姓人家共同所说的祖先,也包括李唐皇族也是这样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当然不可信,这就相当于现在的绝大多数蜀人一说自己的祖先,就说自己祖先是湖北麻城孝感乡人的那样。其实,这是中国古代一种互相攀亲共同祖先以达到结缘朋党以求自保安全的习俗,所以,中国古代的家庭族谱,大多是不可靠的。
现在,关于李白身世的说法,一般有两种有一定史料支持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说他的祖先曾经到过西域的碎叶城,李白就出生在这个地方,李白五岁时候随父亲入蜀定居在现在的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一带。碎叶,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朝时期,这个地区是唐朝所属的安西四镇之一。一种说法,就是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所说的李白是“因家于绵,身既生蜀”。这就是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李白出生就是蜀地。
李白大约25岁出川,他有两女一子,儿子后来失踪,两个女儿因为父亲生前的落魄穷困,也嫁于乡间农夫为妻。这样,李白就没有后人显世了。
笔者认为,李白生前虽然非常怀念他的家乡,即现在的四川江油市青莲乡,一是因为这个地方非常美丽,同时,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李白生前曾经在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中居住过许多年,他当然也到成都旅居过。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和村野田园,不仅仅美丽,且富饶、温馨与和谐。所以,唐开元年间,即西元733年左右,当李白被排挤出朝廷,他在中原和江南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他当然就会很怀念自己故乡的日子了,因为,这样的流浪日子,对李白的美丽富饶的故乡来说,反差就实在是太大了。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李白平生诗歌中有许多怀念故乡的诗歌的缘由吧。
李白为什么终生为什么都没有回返自己的故乡呢?他有一首忧郁的诗歌,可能能够说明他的心境,他在他的《门有车马客行》中吟诵道:“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这首诗歌,大概作于西元750年代的后期,这个时候的李白大约有五十余岁,当时,正是安禄山叛乱的时刻,天下大乱,可能当时的李白已经到了江南一带避难。当故乡人来看望他的时候,他表达了自己出川以后的惆怅,“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当李白打听自己乡人的情况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昔日的许多亲友,大多已经作古了,李白这此时的心境,人们是可以想像的,他心中一定充满了物是人非的凄凉。这,可能是李白害怕回返故乡的原因之一吧。
李白还有一首怀念故乡的诗歌,也是很动人的,他在《游秋浦白笴陂二首》中吟诵道:“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由此可见,李白生前怀念故乡的情结非常浓郁。他已经达到了自己难以忍受的悲凉心态了。
安史之乱时,当时的四川,是唐朝的大后方,唐朝的皇族和许多朝廷大员,都进入四川避难,就连李白的朋友的杜甫,当时也流落到四川成都和蜀州(即现在的四川崇州市)。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李白却没有回返他的故乡,他而是扭头南下江南了。江南地区,他人生地不熟,他在此间一直是穷困潦倒到了极点,这也是他后来身体极端不好而早亡的重要原因。那么,当时的李白,为什么不随同唐朝流亡大军回返自己的故乡蜀地,却是选择了到江南一带避难呢?这之中,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李白有非常严重的面子观念,他不愿意回到故乡见到自己的乡亲,因为,此时的李白,已经落魄和潦倒了。
说起李白的这种奇特心态和面子观念,是导致他违反常理不回返四川的原因,四川历史上还有一起先例。这就是司马相如的客死他乡的历史事件。
西汉王朝汉景帝时代,成都人司马相如到出资买官为郎,为朝廷的武骑常侍,大概就是仪仗队队员的地位。这,让一向自恃才高的司马相如很伤自尊心,他后来就辞官到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门下充当了食客。梁王去世以后,他就返乡了,他勾引了临邛富家女子卓文君以后,被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百般奚落,这更让司马相如大伤自尊心。从此,司马相如一心一意想出人头地,以求取衣锦还乡。汉武帝时代,他再次进京求官,他出成都市北上的时候,就站在北门桥头上说,本人不驷马不还乡。驷马,是当时高贵的车马,是身份的象征。后来,成都市就有了“驷马桥”这个地名。如今,驷马桥这个遗址都还存在于成都市。
司马相如开始以文学取名,获得了满朝的喝彩。但是,他平生最大的功劳和荣耀,并非来自于他的文学成就,而是他在西元前129年,即汉武帝元光六年出任了宾服西南夷的大军的中郎将,中郎将,相当于国家钦差高官,是羽林军的统领,属二千石高官。这下,司马相如就真的是衣锦还乡了。史书记载了这段历史,说:“上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者王然于、壶弃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南夷。至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汉,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乃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汉书·司马相如传》)
司马相如生前说出了一段中国文人平生共同心态的铭言,他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
李白生前,一直非常崇拜蜀地的两位历史名人,一是司马相如,二是扬雄。他平生也在极力模仿这两位历史名人。因此,他可能在心态上,也与司马相如一样而募求衣锦还乡。
历史明确记载,司马相如是客死他乡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司马相如在出任宾服西南夷的中郎将期间,他有贪污工程款的嫌疑,“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余,复召为郎。”(《汉书·司马相如传》)。朝廷查实以后,考虑到他是当朝文化名人,就放了他一马,而只是贬职去当了孝文园令:“相如拜为孝文园令。”(《汉书·司马相如传》)。孝文园令,是当时长安郊区汉文帝园陵小镇的镇长职务。这下,司马相如的脸就丢大了。
后来的司马相如终生没有回返过蜀地故乡,他就死于“孝文园令”这个低级职务上。
李白之所以终生没有回返自己的蜀地故乡。很可能就是在效仿他的蜀地老前辈的司马相如的人生。由此可见,中国文人的
古时候没飞机
成都为什么成为“天府之国”,为什么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第二任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三国时的孔明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等这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是一次重大的推进。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平现象,使天府之国的名声得以传播。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秦国“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这里地形舒坦。她拥有西部最富饶的广阔平原,位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行政上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乐山、眉山等地,总面积22900平方公里,总人口2798.6万(2004年),占四川省人口的36%,核心区达到了1000人/平方公里以上。秦代就修建起来的都江古堰如巨手般呵护着她,四姑娘山是她坚强的脊梁。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给了她年均18℃的气温,以及每年10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她拥有肥沃平坦的绿野平原、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丰富绵亘的水渠河川和几千年的时空传承。
这里美景如画。风景秀丽的龙泉山如蛇亘东方,静谧清净的武侯祠满怀着思念,烟雾缭绕的青羊宫充盈着虔诚,清幽的青城山上依然可寻仙风道骨,俊秀的峨眉山前依然还闻寥寥梵音。这里的江山不仅有江南的妩媚,更有西部的豪情,贡嘎山、四姑娘山如巨人般守卫着她,长江、嘉陵江滔滔河水逝者如斯。“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诗仙李白走遍神州,他的赞叹为天府之国的山水平添了一分书卷气。
这里文明繁荣。3000年前三星堆人的浩荡迁徙揭开了这片土地萌动的序幕,金沙人盛大的祭祀昭示着这片土地文明的繁荣。自古文人多入川,浣花溪畔还流传着卓文君的逸事,薛涛笺上的诗篇还散发着芳香,杜甫久居的茅屋依然掩映于竹林,李白行吟的潇洒随锦江水涓流至今。元稹、岑参、黄庭坚、陆游来过这里,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李白、苏东坡三父子、吴玉章、李劼人、张大千、郭沫若、巴金生于斯地,他们是天府之国奉献给中华文化的杰出人物。
这里生活闲适。她的宽容与休闲被西方人目睹,送给了她“东方伊甸园”的桂冠。常常是天下饥荒四起、饿殍千里的时候,这里却是旱涝保收、衣食自足。成都人民感恩着上帝的眷顾,眷恋着一杯清茶的闲适生活。总有一天,当外面世界疲惫的眼神投向这里的时候,就会懂得什么是生活的真谛。
自从都江堰建成后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问题,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物产丰盈,所以被成为天府之国,来了就不想走这句话不知道是出自张艺谋还是余秋雨来着
成都,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只有亲自来到成都,才能体会什么叫做“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因为成都没有旱涝之灾,风调雨顺,天府之国指的是成都平原,因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成都才会没有旱涝之灾的。为什么说成都是来了不想走的城市,我个人理解,也分人,你在 外地打麻将,可以被抓说你赌博,在成都就没人管,再一个,成都色情行业发达,确实是个好耍的地方,因人而异吧!主要是为了旅游做宣传!
是的,你钱包被偷了,就不想离开了。
四川有哪些历史名人?
从古至今都可以
卓文君 西汉 西汉才女
扬雄 西汉 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严君平 西汉 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
常璩 东晋 东晋史学家
杨玉环 唐朝 后人评价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薛涛 唐朝 唐朝才女,诗人
袁天罡 唐朝 星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
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诗人,才女
欧阳炯 五代后蜀 五代后蜀词人
黄筌 五代西蜀 五代西蜀画家
王珪 北宋 北宋名臣,宰相。封歧国公
魏了翁 南宋 南宋学者,庆元五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
圆悟克勤 宋代 宋代高僧
政治方面:武则天、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刘伯承、罗瑞卿……
文学方面:苏东坡、李白、陈子昂、李商隐、扬雄、司马相如、陈寿、郭沫若……青莲诗,东坡词,相如赋,此三者独步天下!所以说“天下文章出四川”。
美术方面:张大千、石鲁、蒋兆和、王朝闻、谢无量……
体育方面:高敏、梁艳、陈龙灿、张山……简直是群星璀璨
军事上:
元帅-----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
共和国大将-----罗瑞卿
开国上将------陈伯钧、张爱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
邓小平老太爷就不用多说了吧
还有著名的民主人士---张澜、吴玉章;民国元老-------张群
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不用说了都知道
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被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的辛亥革命志士-------喻培伦,
戊戌六君子中的--------刘光第、杨锐
当代的少年英雄--------赖宁;
千古第一女皇--------武则天;
“诗仙”--------李白不用吹了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夫妻大家----------司马相如、卓文君;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这些有几个能比啊;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云亭乃西汉文学大师---------扬雄的故居哦
明代大学者-----------杨慎(状元)
古代还有:王昭君、女诗人薛涛、花蕊夫人;
西汉天文学家、创造太初历的--------落下闳;
著名记者------------范长江
晏阳初先生(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奠基人),知道的人不多,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等人一道被评为"现代世界最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王光祈
当代史学大师---------徐中舒
文艺界的左联双璧----------沙汀和艾芜
文坛泰斗----郭沫若、巴金
阿来、郭敬明也不错嘛
南张北齐中的-------张大千
现在的中国首富-----------刘永好兄弟
刘晓庆、李丹阳、王小丫、容中尔甲、彝人组合都知道吧。
1.大禹(约公元前21世纪)
夏代建立者,出生于今四川阿坝州境内。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即位。划定天下九州,铸造九鼎,第一次确立了君主世袭的政治制度。
2.李冰(约公元前3世纪)
战国时代卓越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王时期(前276—前251年)为蜀郡太守,主持设计和兴建都江堰,凿离堆(玉垒山),凿溷崖(今夹江),治洛水(今什邡),导汶井江(今邛崃),开广都盐井等全蜀重大工程。
3.落下闳(约公元前2世纪)
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属四川)人。元封年间受武帝征聘,官居太史待诏。曾与邓平、唐都创制《太初历》。测定过二十八宿赤道距离(赤经差)。首次提出交食周期,以135个月为“朔望之会”。
4.扬雄(公元前53年-后18年)
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末年经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扬雄的汉赋与司马相如齐名,位列汉赋四大家之一。他著述的《太玄》构建了以天文历法为基础,以“玄”为最高范畴,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独特哲学体系。
5.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自公元213年入川,到234年病逝,治蜀施政达二十一年之久。他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广任贤才,注重法治;多次出兵北伐曹魏,力图兴复汉室,一统天下。
6.武则天(624年-705年)
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后,她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重视农桑,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发展科举,开创殿试制度,开启了“开元之治”的唐朝盛世。
7.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出入蜀中名山,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一个站在时代顶峰的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
1.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朱德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3.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扩展资料:
四川的古代著名人物以及近现代著名人物如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川
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
2.李冰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3.落下闳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活动在公元前100年前后。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天文学家,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由故乡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和邓平、唐都等合作创制的历法,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
4.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人
5.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6.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7.李白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8.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9.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10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拓展资料:
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特别是历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格,闪烁着四川人民独特的气质风范,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
组织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对增强川人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巴蜀脉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为什么每个朝代顶尖文豪都大多出自四川?
古代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是很富裕的地方,四川地势险要就很少受战乱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古代四川教育基础好,读书人多。富裕之地才会重视教育,重视教育才能出人才。
现代,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也大多数出自富裕发达的国家,是同一个道理。
四川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养育了大批的文化人物。
这是有自豪感的四川人的一种说法。不必纠结。
四川在各朝代相对比较安定,没有太多战乱影响,另外蜀中山川清秀,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了条件
经“袁史”公众号授权发布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用一首《蜀道难》,道尽蜀国四川道路的艰难险阻,以及蜀道上旅途的辛苦。
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虽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在地势上却没有任何优势。作为占据西南不少土地的一个大盆地,四川北部紧靠秦岭,西部为横断山脉所拦,东接湘鄂西山地,南靠云贵高原,这样的地势使得进入四川的道路几乎为零,四川因此沦为一个异常封闭之地。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落后封闭之地,在历史上却涌现出了许多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艺术家。“地杰与人灵,名人难尽数”是它的真实写照。
那么,为何落后的蜀地总是能够出现大文豪呢,这和地缘有什么关系呢?
文豪辈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上交通闭塞到“难于上青天”的四川究竟出过哪些鼎鼎有名的大文豪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起四川著名的大文豪、艺术家,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诗仙李白。李白,剑南道巴西郡昌明人。
作为天才型诗人,李白一生出过无数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蜀道难》、《将进酒》以及《行路难》等绝世佳作。在风格上,李白的诗豪放洒脱大气,极富创新性,打破了诗歌创作的固定格式,达到了一种随心随性的极高境界,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强大魅力,受到后世诗人的极力推崇。
李白,以其极高的诗词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中国诗歌坛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不朽地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除李白外,苏轼也是出自四川的大文豪之一。
苏轼,眉州眉山人。作为文坛领袖,苏轼在散文、诗、词、赋等方面的建树颇多,成就显著。主要代表作有:《东坡七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而作为全能型才子,苏轼还擅长绘画以及书法,造诣颇深,被誉为北宋文学最高成就代表,与苏洵、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作为享誉盛名的“赋圣”与“辞宗”,司马相如在辞赋的成就非一般人所能及。
他的一生,作品无数,其中《上林赋》、《子虚赋》等作品流传甚广。他本人也因其极高的辞赋成就被称为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大代表,鲁迅更是给予他“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的至高评价。
地灵则人杰
那么,为何四川会涌现出这么多的文豪大家呢?其实,不过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罢了。
首先,四川地形闭塞,易守难攻,虽说里面的人不容易出去,但外面的人也不可能轻易进来。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相当于给了这里一个战争隔离罩,也为四川内部人民创造了一个接受教育的绝佳好机会;远离京都,“天高皇帝远”,受到的政治束缚很小,人们比较自由、豪放、随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
其次,作为著名的文化之城,四川自古就有深厚的文脉,鼎盛的文风,不管是生于此地,还是长于此地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此地深厚文脉的影响。
再者,因为交通闭塞,远离战乱,开发程度低,拥有众多高山,好水,好风景的四川充分满足了文人墨客们对幽静之地的幻想,成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豪们首选的隐居之地;美丽的风景,高大的山脉更是给予了文人们满满的创作灵感。
于是,就这样,地灵则人杰,得益于此地的文化蕴涵、地势特点以及自然风景,四川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大文豪。
一方水土一方人
作为“天府之国”,文化之城,四川除了地形封闭外,其余地方可以说是满足了文人墨客们隐居创作的大多数要求。
美丽风景涌现诸多创作灵感、闭塞之地避免世俗打扰、深厚文脉给予创作根基;加上文人们的自身实力与学识迸发,无数绝世佳作应运而生。地灵与人杰,名人难尽数,四川实乃宝地也。
不过,都说事物是相互作用的,四川养育了这些大文豪们,而这些大文豪们也“养育”了四川,在真正的文学创作中,环境与人物都很重要,地灵与人杰,缺一样都是不完美的!
袁载誉新书《互联网简史》已上线,各大线上商城有售,想了解互联网的可以去多多支持
参考资料:成都探寻四川为何文豪多 文脉因一人点亮 创立中国地方官学制——寻踪壮游
百科词条“四川”、“司马相如”
文章标题: 司马相如和扬雄是成都人,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李白在四川江油长大,为什么远离中原的属地出了这么多大才子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