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渭水之盟

时间: 2021-11-25 00:02: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如何看待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关于渭水之盟,唐史上的记载是夸大了李世民的功绩,突厥大军压进,李世民不为强敌,单刀赴会,把突厥吓跑了,以此证明太宗皇帝强大国君的形象,其实这带有明显的隐讳色彩,源于当年房玄龄等人为照顾李世民的光辉,第一手的史料《贞观政要》、《太宗实录》等都是“删略而成”,并且李世民亲自过目,后来的唐书等史料都源于此,并且是唐代官方的文书,都是表面现象。

初唐时期形势图。

当然,史学家们一直有疑问,突厥几十万大军倾囊而出,打到渭水之滨,都能望见长安城了,难道就被李世民带的几个人可呵住了?突厥人就如此不堪?突厥人在泾阳和尉迟敬德带领的唐军打了一仗,尉迟敬德大胜,为什么2天后突厥更进一步到了渭水?

突厥从西北而来,一日之内南侵达三百里,为什么如入无人之境?唐早在西北驻重兵,设12道行军总管,就是为了层层防御突厥,结果突厥如入无人之境,泾阳又是长安城北面重要门户,尉迟敬德所率领的精锐军队都不能抵挡突厥,北方已被突厥霍霍的不行了,可见真相是非常严峻的。

李世民画像。

所以后来有人提出所谓渭水之盟,其实是渭水之耻,李世民狼狈之下用重金委曲求全,才让突厥退兵,只是史料不敢记载罢了,李世民把仇恨记在心里,回去后发奋图兵,允许将士们在皇宫里操练,就为了早一日能打回去。

果真仅3年后,李靖率军打过阴山,活捉颉利可汗带回长安,李世民洋洋洒洒的说“自渭水曾面为盟,从此以来,未有深犯,所以录此,不相责耳”,于是赏他田宅,赐予官职,报了当年便桥之仇。

而要说当年的渭水之盟,李世民到底许诺了突厥什么,给了多少好处,估计除了李世民和颉利可汗两人,世人再无人知道,因为是撇开众人两人单聊的,李世民带的高士廉、房玄龄等人都远远站着,不知其内容。

最后的结果是剑拔弩张的突厥就此退兵了,显然是给足了条件,其实早在李渊起兵时,就一直依附着强大的突厥,年年给金给银给粮给女人,突厥想要什么,派人到唐境递个话,北方几州迅速准备,全部满足。

3年后,李靖率军出击突厥,成功剿灭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当年的李渊是如何满足突厥胃口的,史料记载“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坐受宝玩,不劳兵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什么意思,当年李渊就是,只要突厥不打长安你要什么给什么,我征伐所获财富咱俩一起分,这才获得突厥的支持,当年的毕可汗死了要办丧事,突厥派人来索取财务,仅玉帛就要了三万段,可想突厥的胃口多大。

后来李世民也清口说“对突厥遗赐玉帛多至不可计”,什么意思,多得数不过来了,个人大胆猜测,所谓“渭水之盟”估计把李世民家底都掏空了,而且年年还要上巨额的贡物,实在是顶不住了,必须速战速决,于是3年后削了颉利可汗,盟约解除。

赔了一些金银布帛,因为当时兵力不足,东突厥趁火打劫,李世民觉得这侮辱了天子国威,所以深以为耻。
渭水之盟大唐赔了很多玉和钱,虽然并不是说明大事,但是之所以被李世民称为奇耻大辱就是因为当时被打倒城门低底下,然后被迫赔偿的。
渭水之盟,大唐是非常屈辱的,对方敌人要什么,大唐就得给什么,满足他们,所以让李世民觉得是奇耻大辱。

为什么渭水之盟会被李世民视为奇耻大辱呢?

因为这场战争是让唐朝受到了一些欺凌的,他们得给别人赔付很多的东西,对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好的。
那是因为这场战争并不是特别的好,而且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对李世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为当时唐朝割地赔款,而且赔偿了大量资金,甚至把国库都搬空了。
李世民的渭水之耻永远消不掉

渭水之盟发生了什么,李世民为何认为是奇耻大辱?

公元626年8月28日,突厥的颉利可汗和其侄子突利可汗率20余万突厥主力和几万唐军对峙于渭水两岸,此时的李世民才登基两个多月,根基不稳。而突厥正是因为得知唐朝宫中发生事变,才敢直接挥师南下,打到渭水之畔,长安城下。

渭水之盟为什么是大唐的耻辱?因为是城下之盟啊!想不到吧,唐太宗李世民也和北方游牧民族签订过城下之盟。渭水流域主要在关中平原,也流经大唐的首都长安,敌军打到了这里,长安已经非常危急。



一、突厥的野心

突厥早有问鼎中原之心,虽然隋朝时期突厥就分为东西两部,但是东边的突厥还是非常强大。公元603年,启民可汗在隋朝的支持下统一了东部突厥,此后每年都向隋朝称臣纳贡,启民可汗去世之后,始力毕可汗继位。隋炀帝开始忌惮突厥,想要将其分化。

首先隋炀帝封始力毕可汗的弟弟为大汗,不过此人颇为胆小,不敢受封,分化计划失败。然后隋炀帝哄骗始力毕可汗,说要在马邑互市,始力毕可汗派了最信任的臣子史蜀胡悉前来和隋朝接洽,结果隋炀帝给他扣上一个谋反的帽子,将其斩杀。

这两件事情之后,始力毕可汗深恨隋炀帝,公元615年,他得知隋炀帝巡视雁门关,直接发兵围了雁门关,隋炀帝大惊,最后走了义成公主的门路才得以脱险。不过这一下,两国彻底撕破了脸皮。




隋朝末年,始力毕可汗支持了中原的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想要效仿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逐鹿中原,一统天下。

公元619年,唐朝刚刚建立,中原还到处都是割据势力。始力毕可汗亲率突厥主力大军,汇合刘武周、梁师道等人的军队进攻大唐的龙兴之地太原,可能是天不灭大唐,始力毕可汗半路上病死,突厥大军只好撤退。

这一次突厥撤军实属无奈,他们也坚信自己能够问鼎中原,所以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他们等到了玄武门之变,于是继位的颉利可汗果断出兵,直捣长安,兵临渭水。这就是渭水之盟签订的大背景。


二、李世民和颉力可汗谈了一场,突厥就退兵了?

两军对峙渭水,突厥有20万,唐军只有几万。如果打起来,唐军必败无疑,长安也要丢了。在这危急关头,李世民巧设疑兵,虚张声势,让突厥摸不着虚实,又仅仅带着房玄龄、高士廉等五人就去和颉力可汗谈判。

《旧唐书》说: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史书上只记载了突厥给了大唐3000匹马,一万头羊。但是大唐给了突厥多少却没有提及。乍一看是突厥屈服于大唐,实际上却不符合逻辑,人家这次来可是要灭唐的,劳师动众而来,怎么可能不得点好处就撤兵。

有史学家推测,当时李世民几乎是搬空了长安的府库,颉力可汗才同意双方握手言和。李世民也没有接受突厥的马和羊,只是让其放回俘虏。

比起财物,更不能让李世民接受的是威望受损。他本来就得位不正,刚登基两个月又和突厥签订城下之盟,对他的威望影响很大,也被他视为一生的耻辱。




三、突厥和大唐不得不说的关系

唐朝从建立以来就一直被突厥压得抬不起头来,因为李渊在起兵的时候就和突厥建立了一种名为“结盟”,实为称臣的关系,当时北方诸多割据势力都向突厥称臣,换取支援,李渊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腹背受敌,自然不能免俗。

当时李渊的条件是:“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

后来在李渊从太原出兵关中的时候,突厥出兵2000,并赠送了战马上千匹,资助其打下了长安,建立了大唐。在这种背景下,唐朝无疑是低突厥一头的。突厥使臣在长安横行霸道,无人敢管,这虽然是发生在渭水之盟之前,但一直以来李世民也是深以为耻。




四、李世民的复仇

渭水之盟对李世民的影响很大,此后他一边处理政务,一边亲自主持练兵,谓群臣曰:

“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

公元629年秋,经过三年的发展,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李世民以李靖为主将,出兵十万讨伐突厥。颉力可汗本想诈降,李世民同意了,并派出使者到了突厥大营。结果李靖抗旨突袭突厥大营,并将颉力可汗生擒活捉。至此,突厥主力覆灭,李世民也算是报了当年城下之盟的耻辱。

一时的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沉不住气,处事不够冷静。李世民不逞一时之勇,韬光养晦,壮大自己,找准机会,一击毙命,这才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帝王。



在唐太宗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里,武德九年(626)八月三十日的“渭水之盟”一幕,却是无比憋屈的时刻:是年七月起,东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破关南下,一路推进到距离大唐国都长安不远的渭水便桥畔(今陕西咸阳西南),等于“刀尖顶到大唐鼻尖子上”。登基才二十多天的唐太宗李世民,仅带六人六骑来到渭水边,与东突厥颉利可汗一番愤怒交涉,终于令东突厥大军撤退,是为“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是当时突厥看李世民刚登基,地位不稳,就挥师南下打到了渭水之畔,危机到了长安,才签下的盟约,是城下之盟,所以这是奇耻大辱。
李世民称帝后不久,突厥进攻,打到了渭水河畔,直逼长安。
这时为了妥协,李世民和突厥达成了渭水之盟。李世民被迫给了突厥人大量的金银财宝。
对于李世民大唐新登基的皇帝自然认为是奇耻大辱。

唐太宗的“渭水之盟”是怎么回事

很可能有水分。。。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 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 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渭水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听说给了突厥不少钱财哦
。以巩固这种语言与动作的联系。指鼻子、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为什么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朝代,唐朝有许多出名的皇帝,例如女皇帝武则天,例如唐高祖李世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高祖李世民的故事。在唐朝的历史上,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的父亲李渊是第一任皇帝。唐朝时期,与许多外来势力都有冲突和融合。在李世民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唐朝和突厥就已经结下了梁子了。在李世民一生的功过中,他认为渭水之盟是自己一生的耻辱,那么,为什么他会这样认为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

突厥人经常带领自己的军队去骚扰大唐的边境,甚至有一次趁着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互相提防的时候,一举率兵,差点直接打到了唐朝的大本营,因此,实力还不足的李世民就用了一些计谋,骗过了突厥人,让突厥人以为唐朝实力充足,从而畏惧开战。在计谋实施成功之后,趁此机会,李世民和突厥人在渭水旁边签订联盟,给突厥人许了一些好处,这就是渭水之盟。在许多人的眼中,突厥人已经快要打到自家人门口了,李世民力挽狂澜,成功避免了一场战争,唐朝人心里十分感激他,并且认为他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但在李世民自己的心里,他认为这就是一场败仗,一次奇耻大辱。身为唐朝人,不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胜利,反而要和敌人周旋,甚至给敌人许诺好处,安抚敌人,以取得敌人的信任。这在李世民的眼里,就是失败的。

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英明君主。即使求得暂时的和平,也只能苟且偷安,看看南宋的例子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想法还是比较有见地的。

大唐赔了很多金银宝物,还有一部分的边疆土地,所以皇帝感到特别屈辱。
渭水之盟,发生在李世民刚登基不久,当时李世民的权力还不稳定。没有十足的把握战胜北方的突厥。因此以兄弟之礼向突厥称臣,赔上了唐朝的荣誉。
先被东突厥侵略,然后被打到都城门口,最后花钱换和平。这,就是“渭水之盟”的真相。 渭水之盟这种换和平方式,属于典型的“城下之盟”。相当于是被人打得一败涂地,再在人家刀锋下咬牙签“盟约”。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渭水之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9175.html
文章标签:如何看待  渭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