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24 18:02: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4次
清朝顺治入关以后,确实曾试图以修史转移明朝旧臣的注意力,以使反清浪潮失去指引者,因此最初修明史相对可信。
但随着康熙年间吴三桂引领三藩之乱,使得各地明朝将领跟从,数年动乱平息后,康熙帝将怒火释放到文人学着的著书上,掀起了文字狱的先河。
清朝从雍正时期,到乾隆中期统治愈加稳固,但满清八旗的战斗力却呈现下降趋势,更加依仗汉人所组建的汉军绿营,所以思想上的强化是必要的手段,只有确立满清的皇朝正统,才能维持长久的统治。
因此乾隆中期以后,文字狱泛滥的同时,清朝通过修四库全书,乾隆帝也为袁崇焕,孙承宗等人翻案,通过塑造他们被冤屈,而反衬明朝帝王的昏聩!所以断断续续确实有百年之久。
四库全书使得诸多珍贵文物古籍遭到破坏,明史里将外国里直接称“我大清”等语,阿谀奉承清庭的态度下,《明史》的可信度大打折扣,需要结合其他的史料进行综合参考。
清朝正是通过这样的思想管控,使得汉人为清朝驱使,清末若不是有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勉力支持,清朝早已在太平天国的浪潮中覆灭,可见清朝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
他们不合作,修史殊为不易;第三,清朝毕竟是异族统治,对中华文化仰慕但不精通,修前朝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说太坏,坏了汉人不认同,矛盾更剧,也不能太好,好了汉人思慕旧朝,时间久了难免生变,汉人亿万,相比满人,何止百倍。所以,修《明史》时,要做手脚。综上所述,故《明史》之修撰,久矣!
清朝之所以刚建立就着手编撰《明史》是因为他想尽快把明朝的历史编撰出来,以防那些反清复明的人再扰乱清朝的统治。而且清朝编撰《明史》的时候肯定不会跟历史上的明朝一模一样,肯定是有所差别,还会贬低明朝的统治作用,抬高清朝的统治地位。清朝修《明史》就是在宣布明朝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任务退出政治舞台,明朝已经成为一段历史了。
而且清朝入关本来就是占了别人家的领土,人家都灭亡了,还不得好好善待和安抚以前的百姓,让百姓们慢慢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改朝换代。而且清朝积极向天下子民宣告自己朝代的正统地位,清朝并没有苛待明朝的后代,连崇祯皇帝去世都是清朝安葬的,这就是给天下人交代清朝是明朝的合法继承者,让那些闹事的不要白费功夫了。
而且清朝给明朝编撰《明史》用了一百年的时间,这个时间确实令人疑惑,编撰个历史这么难吗。是不是清朝在明史中添油加醋诋毁明朝呢。而且在清朝还有发生了一起文字狱事件,很多关于汉代的资料都被烧毁了,是不是清朝在毁尸灭迹呢。
而且在清朝在修改明史的时候说朱元璋是不懂文化的农民,分明是在诋毁明朝伟大领袖。试想一下,朱元璋如果不懂文字怎么能统治得了他手下的无数文武百官。另外,清朝编撰的《明史》在崇祯皇帝死亡一事上给清朝摘除嫌疑,《明史》也就参考一下就行了,不用当真。
自古后朝为前朝修史,就成了历朝历代的潜规则。新的朝代为了突然自己的合法性,就会对前朝修史。但为了突出自己的优越然后贬低前朝的黑暗,势必会对前朝进行抹黑,毕竟前朝已经覆灭了,怎么写就看自己心情了。就比如唐朝对隋炀帝的丑化。
但《明史》的抹黑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因为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人数较少,管理一个人数超过一亿的国家,他们也没有把握能否将统治延续下去,而且反对清朝的势力一直没有彻底断绝。为了使老百姓彻底对明朝彻底失去念想,也为了增加自己的正统性,明朝从顺治年间就开始修编明史了。
“欲望其国,必先亡其史”,将明朝描绘成一个黑暗混乱的朝代是最简单的方法,从而引起百姓对清朝的热爱和向往。可能刚开始修史的效果不明显,如果经历过两三代人之后,那就大不一样了。后来出生的人口对明朝时完全没有概念的,只能通过《明史》来了解前朝了,而《明史》中的明朝又是如此黑暗,对比之下还是清朝美好,这就达到了清朝皇帝想要的目的。
顺治二年,清朝刚入关就开始了编著《明史》,那时候清朝还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当时南明政权还存在,这么着急为前朝修史,也显示出顺治皇帝的不自信,他急于证明自己是正统的,否定南明政权的合法性。
由于顺治年间清朝还有很多外部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明史》的修编一直进展缓慢,顺治之后,到了康雍乾三朝,《明史》的修编才正式进入正轨。但是康雍乾这三位皇帝似乎对《明史》的编著特别“上心”,几乎是走一步三回头,每进行一部分,都需要皇帝亲自过目审阅,还要反复修改,一直到满意为止,即便皇帝日理万机,也要抽出时间来过目明史,确保书中内容没有对清朝不利的地方。
清朝编著的《二十四史》中,《宋史》修了2年半,《元史》前后只用了331天,连一年都不到,而《明史》从起稿到成书,足足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如此挖空心思的修史,也让《明史》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