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李茂贞的歧国这种在五代实力强于十国大部分政权的割据势力为什么没算进“十国”

时间: 2021-10-19 06:06:2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李茂贞的歧国这种在五代实力强于十国大部分政权的割据势力为什么没算进“十国”

分析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分裂的开始。
唐朝的藩镇势力非常大,藩镇的军长官拥有当地的军政大权,而且权力可以世袭,不听中央政府的指挥。这主要是唐朝的后期府兵制的瓦解,而采取了“募兵制”,军队归地方军事长官指挥,外重内轻,导致中央实力弱小,无法控制地方。再加上中央政治腐败,失掉了统驭全国的能力。地方还拥有经济自主权,最终导致藩镇割据的形成。
第二个原因是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大大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进一步打击了中央实力和地方门阀大族的势力,使得一批新军阀打着镇压黄巢、勤王的旗号纷纷崛起,从此开始,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这有点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形势,都是打着维护中央政权的旗号搞地方割据。
907年,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建立了“梁”政权,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正式开始。

二、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由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转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的增长,统一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正因为存在着诸多的统一因素,遂使五代十国不同于十六国,南北朝而在短时期内从分裂走向统一。正如熊德基先生所说:“这个时期正是历史辩证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一个新的阶段。”○21本文对这些统一因素不作全面论述,仅就割据形态的特征对统一所产生的客观影响谈几点看法。

首先,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中原各王朝始终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中央王朝,十国是僭伪偏霸政权,一直以正朔地位自居,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决定了统一事业势必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待以时机而已。这也是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半个世纪后而迅速走向统一的政治因素之一。后粱王朝建国后,处在三面受敌的形势,北有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及幽洲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两大割据势力;南有淮南杨行密割据势力;西有歧王李茂贞割据势力。李茂贞还曾以“兴复唐室”相号召,致书李克用、剑南王建、淮南杨渥联合讨伐朱粱,并推李克用为盟主。总之,后粱政局始终处在战争状态,特别是与山西晋王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使百姓疲于征役,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严重影响了政治安定,自无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后唐灭梁后,北方取得暂时的统一。庄宗素有统一之志,当时荆南高季兴入朝觐见,庄宗曾问他,想用兵吴、蜀,哪一个为先?不久,进军剑南、并歧,灭前蜀,尽得汉中及两川之地,此时后唐的版图为五代鼎盛时期,后唐平蜀,南方割据诸国大为震惊,高季兴得此消息后,吓得连手上的筷子都快掉下;马殷听到消息后,立刻上表,愿归老衡山之麓,上印绶以保余年。然而,庄宗没有利用平蜀所造成的有利形势进一步统一全国,却因倒行逆施遭到杀身灭族之祸。后唐明宗时,曾出现短暂的“小康”之局,但对方镇奉行姑息政策。此后,国势日衰,更无法完成统一大业。

依靠契丹支持夺得政权的后晋、后汉王朝,外部受到北方契丹人的牵制和侵扰,无暇南顾,内部政治败坏,方镇骄横,根本无力统一全国。

南方割据政权中最有条件统一全国的只有南唐。南唐不仅地域广大,经济发达,而且封建文物制度也是十国中最完备的。南唐建立后,实行“保境息民”政策,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国势日强。当时的形势,只有南唐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南唐烈祖李?是有自己一套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但过于谨慎,认为条件尚未成熟,不主张贸然出兵,对统一信心不足。中主李?改变了其父的成策,用兵闽、楚,结果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坐失了千载难逢的统一时机。此后,南唐国势一落千丈,当后周强大起来后,南唐便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只得废除帝号,改用后周正朔。

历史的发展,使统一的重任最终落到中原王朝后周柴荣和北宋赵匡胤的肩上。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时间短,只能做到政局初安,来不及进行统一活动。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进行整顿与改革,革除不少五代时期的积弊陋习,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的混乱局面,经济实力也有所恢复增强,打破了分裂割据相安的局面,为统一全国开辟了道路。于是周世宗先后进行三次统一战争,即收复西北秦、凤、成、阶四州;攻取南唐江北十四州和北伐北汉、契丹。后周统一大业虽因柴荣北伐途中报病而中止,但这三次的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全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十国对中原王朝政治关系之差异性以及南方割据政权“保境息民”政策,也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如上所云,十国与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各国本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差异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以及五代王朝的兴替治乱而采取的相对灵活的外交策略。同时,也是中原王朝为阻止南方各政权的联合而采取的外交手段。中原王朝与吴越、楚结盟,不仅可以分化瓦解南方割据政权可能形成的联合,而且形成了对南唐这一南方最具实力对手三面包围的态势,有力地牵制了南唐,使南唐统一中原的战略构想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复杂和微妙的政治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格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南方割据政权普遍采取“保境息民”政策,正是这种平衡格局在政策上的体现,而“保境息民”政策反过来更稳定了平衡格局。正因为这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使得南方各个割据政权基本上都能与五代十国历史相终始。南唐是率先打破平衡格局的南方政权,它用兵闽和楚,但很快陷入泥淖不能自拔,同时也暴露了它拓土的野心。其时,中原王朝的后周开始强大,南唐也成了后周统一南方的第一个目标。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政治、军事力量远不及北方,但整个南方总体经济实力大大超过北方,一旦南方出现统一局面,势必形成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统一的进程将大大的延缓。南方割据政权之间相互制衡的格局无疑避免了南方率先统一而再次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这样对北宋王朝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时,得以轻而易举各个击破南方政权,从而加速了北宋的统一进程,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一直对五代十国很迷惑,请高人用最简单的话科普一下,你知道吗?

我也并不是很了解这种事情的,在我的认知中是5个年代,有着10个国家。
所谓五代就是唐宋时期占据中原的五个王朝登基称帝,号称“中央政权”,且顺次继承关系,所以被后世以五代命名。
我知道,因为我非常的喜欢五代十国这个历史,所以一直都在研究当中。
大唐末日


关于五代十国的故事还得从公元881年说起,那年正月冲天将军黄巢打进了国都长安,唐僖宗出逃成都,天下变色。关于黄巢这位老兄历来争议很多,有人说他是反抗暴政的英雄,也有人说他就只是一个屠夫而已。

无论如何吧,黄巢从山东打到河南,又一路南下广州,而后再从襄阳打回关中,几乎糜烂了大半个国家。风雨飘摇的李唐王朝遭到惨重的打击,不得不依靠沙陀族将领和义军叛徒来平叛,朱温逐渐开始展露头角。

黄巢兵败身死后,藩镇再无人可制,关中附近密布三大藩镇,成为唐朝的肘腋之祸。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雄踞太原,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霸占汴州(开封),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国都以西经营得密不透风,王朝覆没已在旦夕。

五代轮替


在一系列明争暗斗后,朱温率先动手了,他先杀昭宗又逼哀宗逊位,于公元907年登上帝位,建立后梁。从此天下失去共主,分崩离析,乱世不可避免的降临,朱温的后梁雄踞中原,成为最强大的力量。


朱温残暴疯狂的个性注定了后梁的结局,他是开启乱世的枭雄,不可能成为定鼎天下的英雄,况且朱温始终没有一个好儿子来继承衣钵。偏偏北面死敌晋王李克用有一个虎子,鞭挞天下的李存勗!


李存勖用英武的前半生毁灭掉后梁,吞并了李茂贞辛苦经营的凤翔,他建立的后唐本可挥师南下统一江山,也进军北上争雄塞外。可惜年老的李存勖失去了雄心,在乐舞优伶中命丧义弟李嗣源之手,后唐虽短暂中兴,但终归难逃覆没。


后唐失国成就了石敬瑭,在向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他占据中原之地,建立后晋。但这个政权大抵天生就是被诅咒的,它成于契丹的援兵,在第二代皇帝那又被契丹灭国。全程打酱油的刘知远利用中原无主建国,弄个后汉出来。


刘知远的后汉是个坑爹朝代,一共存在了四年大将郭威就因为全家被杀而造反,鲁智深的原型自然凶猛无比,很快就打进汴京建立后周政权。郭威全家被杀,死前将国家托付给了义子柴荣,可惜的是柴荣死前把儿子托付给了那个姓赵的男人,后面自然就是黄袍加身的故事啦,五代的故事就此终结。


其实所谓五代就是唐宋之间这段日子占据中原的五个王朝,它们都登基称帝,又都号称“中央政权”,并且是顺次继承关系,所以被后世以五代命名。严格说来也就72年而已,可谓“城头变幻大王旗”了。

十国纷乱

比起中原的五代传承,当时华夏其他地区就显得纷乱不堪,割据势力乱七八糟的冒头,胆大一点的祭天称帝,胆小一点建国称王,互相攻伐不断。后世拿出其中较大的十个政权称为“十国”,事实上这十个政权并非同时存在,它们互相也有继承关系。

与朱温的后梁同时存在的有吴国、吴越国、闽、楚国、南汉,荆南、前蜀共七个政权,这七个政权又各自有不同的际遇,实力最强的吴国因为内乱被齐王李昪夺位,建立起南唐,这就是第八国。

南唐吞并了闽和楚国,甚至一度攻灭前蜀,成为江南一带首席豪强,最后被赵匡胤干掉,后主李煜为词坛增色不少。被灭的前蜀也没老实,余孽孟知祥反击成功,又在成都建立后蜀,这就是第九国。

前边五代故事里后汉不是被郭威给灭了嘛?他们其实也有余孽,这些人在太原建立起另外一个割据政权,国号依然叫“汉”。这倒霉国号坑惨了后世学历史的人,后汉都用过了,总不能叫后后汉吧?最终为了区别于南汉和后汉,这个政权我们叫北汉,这下总算凑齐了第十国,可喜可贺。

大致上所谓五代十国就是这么个情况了,从公元907年朱温篡位一直到979年北汉灭亡,华夏大地经历了足足72年战乱,打的整个北方一片狼藉,为了内战连燕云十六州都丢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缺乏战马的华夏步兵只能用天灵盖对付北方铁骑。这段历史大概可以深刻证明一个真理——内乱永远比外敌更可怕,扯淡完毕。

五代十国时,除了五个朝代十个国家外还有许多政权,为什么他们没被算进五代十国里?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个王朝,先后与之并存的十国(除北汉外)都在秦岭—淮河以南。其它并存的还有辽和西夏,但因为中国史书一般以汉族为中心,对其他民族政权常忽略。

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959年期间。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历时共53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所以前人把五代称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所以欧阳修在他写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呜呼”开头,这并不是他装腔作势,不说其他,单后来的残酷刑罚“凌迟”(即千刀万剐)就是在五代乱世出现的。

但这时期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在此期间,为后来的北宋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其他方面,如火药、印刷术的发展,词的出现,也是有所成就的。

更多更详细
http://info.datang.net/W/W1198.HTM
http://www.cycnet.com/encyclopedia/history/dynasty/991105019.htm
除了五代十国确实没什么汉人建立的政权了,即使有也是实力非常小的,根本不值得提及,没必要再列出来比较写作。
因为欧阳修《新五代史》里只把这十国列入世家
以后的史学者就沿袭称十国

当时还有李茂贞的歧国(887-824)、刘守光的燕国(897-913)
独立的节度使有:成德军(883-921)、义武军(900-922)武平军(950-963楚国后续)、清源军(945-978闽国残余势力)
同时期似乎没有别的汉族政权了。

中原以外的地区,北方是契丹(辽)、渤海国等;西面是吐蕃诸部、回鹘诸部等;南面先后有大义宁、大长兴等国,不过最后留存下来的只有大理国。
文章标题: 李茂贞的歧国这种在五代实力强于十国大部分政权的割据势力为什么没算进“十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6324.html
文章标签:十国  割据  政权  强于  势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