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湖北地区或是南方地区对村庄称呼“湾”有何历史考究或原因 湾和村有何区别

时间: 2021-08-24 05:57: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4次

湖北地区或是南方地区对村庄称呼“湾”有何历史考究或原因 湾和村有何区别

湾子和塆子哪个正确的?

作者:周文德
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2003)。随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04)。我国拥有众多的古老地名,它们大多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史的见证,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广泛通行的“塆”字地名就是这样的。在我国南方的地名书写中,“塆”与“湾”并行不悖,互不相通。
1.构字理据
“塆”字从土,弯声。字义有别于“湾”,不一定紧挨江河边,少有水源。“弯”除标示读音外,还兼表意义,表示地形弯曲低凹。这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从“塆”字的构字意图可知,义为山间或陆地上的弯曲低凹地带。“塆”字的构字理据来自对特定地势地貌环境的客观写照。
查考重庆地名中带“塆”字的地方,都不在江河边,不靠水域。如学田塆、大田塆、人和塆、谢家塆、梨树塆、文星塆等。上述诸地都处于陆地上的弯曲低凹地带。所在地形与“塆”字的构字理据契合。
除重庆外,南方方言区里也有带“塆”字的地名,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江西等省都有不少。据考查,在鄂南地区,“塆”是“山边村庄和山弯内的村庄通名”,在咸宁、阳新、通山、崇阳四县境内,有带“塆”字村庄名近300个。这些“山边村庄和山弯内的村庄”也不在江河边,而是在陆地上,也是指陆地上的弯曲低凹地带。所在地形与“塆”字的构字理据契合。
2.“塆”、“湾”互不相混,不可替换
在一些地方的地名用字中,“塆”、“湾”两字并用且互不相混,更不能替换。以重庆市和昭通市为例。昭通市的地名中,带“塆”字的地名如:三条塆、四头塆、五谷塆、七塆、八户塆、九龙塆、十二塆、水井塆、癞子塆、石硌塆、碾子塆、解锯塆、筲箕塆、大塆子、枷担塆、碑塆、鱼梁塆、大风塆、背风塆、阴山塆、苦荞塆、正塆、坟塆、土地塆、庙塆……
昭通市还有带“湾”字的地名,如:头湾、一湾、二湾、三湾、四湾、四合头湾子、五谷湾、五个湾、七埂大湾、九把湾、九龙湾、十字湾、把子湾(似拐杖的弯把)、草鞋湾、坟上湾子、鲤鱼湾、月亮湾、得卓湾、路家湾……
在昭通市,地名用字“塆”是不能写作“湾”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塆”字都改写为“湾”,那么,下面这些成组对应的地名就完全雷同而无法区分了:
A.五谷塆、九角塆、九龙塆、撮箕塆、生基塆、生地塆、马路塆、茶树塆、花椒塆、火石塆、铁匠塆。
B.五谷湾、九角湾、九龙湾、撮箕湾、生基湾、生地湾、马路湾、茶树湾、花椒湾、火石湾、铁匠湾。
A与B之间的不同,并非汉字的写法不同,在这里“塆”不是“湾”的异体字。“塆”与“湾”是字形不同、字义有别的两个汉字。A与B是两组不同的地理名称,指称的是两组不同的地理实体,有的分属不同的县、乡(镇),有的地处同一个县、乡(镇)的不同地理位置。比如大关县境内,既有九龙塆,又有九龙湾,这两个叫九龙wān的村落一个在北,一个坐南,一个在东,一个居西。九龙塆在213国道的西侧,九龙湾在213国道的东边,两地直线距离大约20千米。
上列“塆”字地名,若都被强制改写成“湾”字,书面上就无法区分A与B地名从而变成“三同地名”了。根据地名标准化的要求,“三同地名”是不允许存在的,是必须清理的。再看看重庆的“湾”、“塆”字地名。仅重庆直辖之前的11个区(县)里,《中国地址邮政编码大全》(2000)中的“湾”字地名有92处,还有不少的“湾”字地名没有出现在这本《大全》里。据王连勇(2002)统计,在重庆11个老区、县里,“湾”字地名“占都市地名总数的3.9%”。虽然“湾”字地名数量多,但是并非一开始就写作“湾”字,其中很多原本都写作“塆”字。如沙区的土湾,渝北区的大湾镇,原本都写作“塆”。《重庆市地名词典》(1990)中,“土塆”被改写成“土湾”,但“文星塆”、“学田塆”仍然保留了“塆”字。查检该《词典》,带“塆”字地名有12条,“湾”字地名6条。带“塆”字地名是“湾”字地名的两倍。
3.“塆”字难废止
尽管地名书写标准化要求将“塆”字改写为“湾”字,但当地百姓和知识分子并不十分理会这个“标准化”要求。时至今日,老百姓仍习用“塆”字,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或是查看一些地图,就可见到许多带“塆”字的重庆地名。比如:唐家塆、深基塆、兴隆塆、柿子塆、外郎塆、水井塆、庙塆、黄葛塆、小塆、隔壁塆、师娘子塆、学堂塆……
与普通民众的写法相呼应,政府机关也没能完全拒绝“塆”字,甚至又重新接纳“塆”字。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渝中区。在《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关于派出所整合的通告》(2008)里,正文全部用“湾”字无一处用”塆”字,与之相反,在《通告》的附件(《整合后的各派出所辖区地名门楼牌起止号表》)中,却无一处用“湾”字,全部写作“塆”字。附件里共有21个带“塆”字的地名。同一份文件里,为何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写法呢?我们没有向当局求证。但我们可以猜测。《通告》的正文用“湾”字,代表的是政府机关遵循着“地名书写标准化”的刚性要求;附件中的表格里用“塆”替代“湾”字,这恰恰反映了当地群众的认可程度和书写习惯(《附件》的文本是由基层单位提交上去的,上级只是原样汇总)。政府机构为什么放弃了“标准化”的地名书写要求而迁就了群众的书写习惯呢?或者说,政府机构认可了群众的书写习惯,或者说,长期以来,这些机构所书写的原本就是与群众的习惯一致的,至今也难以改过来。
答案就是:“塆”字难废止。问题不止于此:民众为何要把“湾”、”塆”这两个字区别对待?而且互不相混。“塆”字该不该保留?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4.“塆”字义蕴丰富
“湾”、“塆”是两个汉字,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地形地貌,是两个地名通名。“湾”是水流弯曲的地方,“塆”是山沟里的小块平地。一个有“水”,一个从“土”。《新华字典》的解释有一定代表性:“湾,水流弯曲的地方。”又,“塆,山沟里的小块平地。多用于地名。”这两个字都不见于《说文解字》。
“湾”字见于《广韵·删韵》:“湾,水曲。”此后的字典、词书均收此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解释都差不多。“塆”字不见于《汉语大字典》,见于《汉语大词典》:“塆,山沟;山坳。亦指山村。”
“塆”字有两个基本用法:(一)专指山地或坡地的弯曲地带,特别是坐落于该弯曲地带内的村落;(二)泛指一般的村落。泛指意义是从专指意义引申而来的。从造字理据上看,“塆”字已提示该字有两个重要信息:一是不在水里或水边,而是在陆地上(从土);二是此地不平不直但也不陡峭,是陆地上的弯曲地带(“弯”除表读音外,还兼表意义)。从土,还有一层意义,靠农耕为主的古代居民,土地是最可宝贵的,一旦安定下来,便安土重迁。土地对于百姓和统治者都是最最宝贵的,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孟子就提出土地是最根本的,他把土地列为三“宝”之首:“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孟子·尽心下》)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物质财富。这个“塆”字,是相当契合中国人传统造字理据的,也符合中国人的造字理念,特别是对非平原地区的人而言。形、音、义三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见形便知音、义。这个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字,还反映了过去人们的聚居环境和对聚居地的选择理念。
与平原地区的居民不同,在丘陵或山区地方,人们择地修房建村落时,往往有一定的择地标准和择地理念,对地势地形有一定的要求和讲究。最适宜建立村落聚居的地方,往往是弯曲形的内弯地带。这种地带背靠山丘或山坡,前面相对平坦或平缓,在这个地带上建立村落自然有他的好处,也与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原则相一致。这样的地形正面平缓,视野开阔,背后有山或山坡,两侧有缓丘相扶持。民间常称这种地形为椅子形。村落建于这个椅子形的内弯曲地带,就处于“内敛向心”的围合之中。选址如此,小到村落大到都邑。这样的选址理念颇有传统,《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样的“因天材,就地利”的选址标准,既有军事上的意义,进可攻,退能守;又符合风水学上的选址标准,背山有龙脉,左右扶持之缓丘喻青龙白虎之象。毋庸讳言,中国古代的民居、村落、都邑在选址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受风水观念的影响。
正因如此,在南方,地名中带“塆”字的特别多,几乎随处可见。住在同一个里的往往是同姓家族,所以带“塆”字的地名常常和“家”字并用,形成“某家”的地名格式,在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极为普遍,举不胜举。其他格式的如,湖北的柏树塆、岩塆;江西省的甘塘塆、上塆、油匠塆;湖南省的大塘塆、大树塆、松山塆。四川省的倒塆、梅子塆、母猪塆、干塆。以上这些地名,当地居民的传统写法都写作土旁的“塆”,没有写成水旁的“湾”字。“塆”字是一个义蕴丰富的地名专用汉字。
5.“塆”字该接纳
含“塆”字的地名,在南方不胜枚举。“塆”字在南方地名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不应该拒绝这个具有广泛性和群众基础的汉字,而应该接纳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中有“塆”字,这说明,“塆”字并非生僻字,而是一个规范汉字,是一个通用汉字。塆、湾,仅仅只是音同,这两个字的“形”不同,“义”亦有别,只是同音字而已,不是异体字。
可惜的是,在《重庆地名志》(1997)里,所有的“塆”字地名都无一例外地改写成“湾”字。尽管如此,民间乃至政府并不完全接受,仍书写着“塆”,已如4.3所述。而且,在新近的官方互联网上,我们还能看到北区“大镇”的写法。可见,带有特定内含的地名用字,仅靠一纸文件是很难撼动其历史传承写法的,对于这类汉字,处理时一定要慎重。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必须保持地名的稳定性,除生僻字、异体字以及带有侮辱性、歧视性等非改不可的地名需要更名外,其它可改可不改的地名原则上不改,这是地名作为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的必然要求。“塆”一不是生僻字,二不是异体字,三不带侮辱性、歧视性,如此看来,“塆”字不属于“非改不可”之列,应属于“原则上不改”的地名。
“塆”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文内涵,若把“塆”字改写为“湾”字,那些丰富的内涵将荡然无存。所以,在传统的实际书写中,没有混淆这两个字,也没有混用的情况。今天,我们不应该用“湾”字替代“塆”字。地名标准化不应牺牲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地名汉字。使用范围如此之广,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塆”,《新华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收录进去了,这是值得肯定的,而以收录汉字最多著称的《汉语大字典》却未见收录,不知何故。不过,相信再版修订时,一定应该收录这个”塆”字。否则,是说不过去的。由此看来,我们没有理由不接纳这个”塆”字。
6.“塆”字的电脑录入已不是问题
1981年实施的国家标准汉字编码GB2312-80字库只收录了6763个汉字,字量太少,“塆”字未被收录,在情理之中。不过,后来的GBK汉字字库收录了“塆”字,再后的GB18030—2000《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2000)收录了“塆”字。至此,“塆”字的电脑录入已完全解决。
其实,早在1988年,由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尽管收录汉字仅仅只有7000字,但其中就有“塆”字。
如此看来,“塆”字并不是一个生僻字,早被纳入了通用汉字范围。可是,后来的地名标准化却排斥这个并非生僻字的“塆”字,实在没有必要。如果说,在GBK编码和GB18030-2000字库编码应用于电脑之前,仅靠GB2312 编码无法在计算机中录入“塆”字,迫不得已才把“塆”字改成“湾”字,尚情有可原,那么,在“塆”字的计算机录入已被彻底解决之后,却借“地名标准化”之名而抛弃“塆”字不用,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总之,“湾”、“塆”是两个不同的汉字,意义各别。“塆”字并不生僻,且表义明确。“形”、“音”、“义”结合得很完美。”塆”字在地名汉字中应当保留。
通行范围如此广泛,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塆”字为何“被”标准而“化”掉了呢?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就汉语地名而言,单纯研究其得名之由和通名还不够。汉语地名是用汉字记录的,研究汉语地名不可不研究地名的用字情况,汉语地名的用字情况很值得研究。” 类似于“塆”的地名汉字还有不少,地名专用汉字是汉字大家族里的重要成员,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

《中国地名通名集解》上“弯”、“湾”、“塆”的解释

文章发表于《中国地名》2021年第4期
湾子正确.

自然村和行政村有什么区别?

在目前的中国,村有两种:自然村与行政村。自然村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自然聚落,北方平原地区的自然村通常比较大,南方丘陵水网地区的自然村通常比较小。行政村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权力机构。在许多地方,行政村与自然村是重叠的;在另外一些地方,一个行政村包括几个到几十个自然村;在个别的地方,一个自然村划分为一个以上的行政村。例如河北省霸县共有自然村324个、行政村380个,山东省招远县自然村750、行政村728,安徽省萧县自然村2124、行政村611,河北省阜平县自然村1229、行政村205,自然村数与行政村数之比分别为0.85、1.03、3.48、6.00.据1986年底统计,全国有自然村365万个,另一说在九十年代初有自然村420万个,1998年8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佟宝贵说,自然村有535万多个。自然村的规模大小悬殊,最大的村在河南省兰考县,有2720户、12337人;而湖北省江陵县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8户、33人。行政村的总数有七十几万个,行政村的人口通常在七八百至四五千之间,典型的也是平均的规模是250户左右,1000人上下。本文中所说的村,主要是指行政村。村政在这里有两个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指村子里的权力组织及其活动,狭义的解释是指村级政权组织及其活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乡政村治”,村政的提法自然有与之不同的涵义。由于笔者不是主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官员或专家,因此只能提供一些刍荛者之言。本章将简单回顾历史上村政的演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行批判,并提出村民委员会重新定位和未来村政建设的具体设想。村有两种:自然村与行政村。自然村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自然聚落,北方平原地区的自然村通常比较大,南方丘陵水网地区的自然村通常比较小。行政村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权力机构。在许多地方,行政村与自然村是重叠的;在另外一些地方,一个行政村包括几个到几十个自然村;在个别的地方,一个自然村划分为一个以上的行政村。例如河北省霸县共有自然村324个、行政村380个,山东省招远县自然村750、行政村728,安徽省萧县自然村2124、行政村611,河北省阜平县自然村1229、行政村205,自然村数与行政村数之比分别为0.85、1.03、3.48、6.00.据1986年底统计,全国有自然村365万个,另一说在九十年代初有自然村420万个,1998年8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佟宝贵说,自然村有535万多个。自然村的规模大小悬殊,最大的村在河南省兰考县,有2720户、12337人;而湖北省江陵县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8户、33人。行政村的总数有七十几万个,行政村的人口通常在七八百至四五千之间,典型的也是平均的规模是250户左右,1000人上下.
在目前的中国,村有两种:自然村与行政村。自然村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自然聚落,北方平原地区的自然村通常比较大,南方丘陵水网地区的自然村通常比较小。行政村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权力机构。在许多地方,行政村与自然村是重叠的;在另外一些地方,一个行政村包括几个到几十个自然村;在个别的地方,一个自然村划分为一个以上的行政村。例如河北省霸县共有自然村324个、行政村380个,山东省招远县自然村750、行政村728,安徽省萧县自然村2124、行政村611,河北省阜平县自然村1229、行政村205,自然村数与行政村数之比分别为0.85、1.03、3.48、6.00.据1986年底统计,全国有自然村365万个,另一说在九十年代初有自然村420万个,1998年8月,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佟宝贵说,自然村有535万多个。自然村的规模大小悬殊,最大的村在河南省兰考县,有2720户、12337人;而湖北省江陵县平均每个自然村只有8户、33人。行政村的总数有七十几万个,行政村的人口通常在七八百至四五千之间,典型的也是平均的规模是250户左右,1000人上下。本文中所说的村,主要是指行政村。村政在这里有两个解释:广义的解释是指村子里的权力组织及其活动,狭义的解释是指村级政权组织及其活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乡政村治”,村政的提法自然有与之不同的涵义。由于笔者不是主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官员或专家,因此只能提供一些刍荛者之言。本章将简单回顾历史上村政的演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进行批判,并提出村民委员会重新定位和未来村政建设的具体设想。

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而行政村是政府为了便于管理,而确定的乡下边一级的管理机构所管辖的区域。

自然村就是那种几家,十几家人家因为同姓或血缘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小村落,过去交通不发达,生产力落后,不能形成集中的居住条件,所以,往往很多小村落散落在各处。这样的村落多半是一个或几个血脉相连的十数户或数十户人家。 行政村是为了便于管理这些散落的小村庄而在划定的局域里,形成一个集中的管理机构,但这种管理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村民的自我管理,所以,人们戏称,“别把村长不当干部”,而事实上农村的行政村长就不属于国家行政编制,也自然不是干部。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自然村就是自然群居形成的小村落,而行政村是将一定区域的自然村划定起来,便于管理,是一种行政区划。 当然,这与城市里某某村不同的,比如上海市的街道办主任就是科级干部,村委主任就是处级。

籍贯与祖籍有何区别??

祖籍:一般是考究是哪里人,年代比较久远。

籍贯:一般是指你的的前几辈原来的居住的地方。

在实际应用中,在履历表的填写说明中,“出生地”指的是本人的出生地;“籍贯”指的是父亲的出生地;“祖籍”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的祖辈)的居住地。

公安部门的条例有明确说明,籍贯指的是祖辈长期生活的所在地,也就是爷爷辈们长期生活的地方。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爸爸携全家离开广西老家来到杭州生活,在杭州生下了你,这时候你的籍贯要填“广西”,而不是杭州,要以爷爷长期生活的所在地为准。同样的,如果这个情况下,等你也在杭州长大生了孩子之后,这时候你的孩子的籍贯就是杭州了,也就是他的爷爷长期生活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祖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所产生的观念,所以在祖籍的追溯和认定上,通常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而不必参考母亲或外祖父的祖籍。

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祖籍

籍贯与祖籍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2、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二、解释不同

1、机关引证解释

《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德年间,有个举人,姓杨名延和 ,表字元礼 ,原是四川 成都府籍贯。”

2、祖籍基本解释

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地。如:本人祖籍湖南。 亦称“原籍”。

扩展资料:

籍贯的填写:

“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的解释 。

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如果祖父出生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也最好填写长期居住地一致的出生地或者户籍地作为籍贯。

还是无法确认的,可以综合祖父往上直系亲属的籍贯、祖父的出生地与户籍地、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的具体情况,向管理使用该资料的单位或部门咨询,一经确认,非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以免因档案资料的矛盾冲突带来新的困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百度百科-祖籍

籍贯与祖籍的区别如下:

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

祖籍通常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而不必参考母亲或外祖父的祖籍。

1)籍贯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祖籍是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

2)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祖籍通常是以父系祖先为准。

3)籍贯的认定以本人出生时祖父的情况为准,一个家族中每个人的籍贯有可能不一致的;祖籍是一致的。

扩展资料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意义不同:籍贯是当前以及近几代所居住的地方,而祖籍则是祖辈长久居住过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祖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所产生的观念,所以在祖籍的追溯和认定上,通常是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为祖籍,而不必参考母亲或外祖父的祖籍。

扩展资料:

祖籍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可以指祖父的籍贯地,也可以指更加久远的祖先籍贯,即一个家族父系祖先曾经长期世代居住的地方。现在,祖籍的使用频率虽然不高,但作为祖籍地是籍贯地的所在地,而籍贯地在个人简历或介绍中是很重要的,

籍贯,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 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籍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祖籍

籍贯与祖籍只有一个区别。籍贯是一个户口性质,户籍证明一般应由派出所出具。而祖籍是祖辈的居住地本人出生的地方。

扩展资料:

一、籍贯

籍贯(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s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一般从父,个别从母系的,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二、祖籍

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有些地区习惯以祖父的籍贯为祖籍,而有些地区例如台湾省人民则大多数是以十多代以前祖先在大陆的居住地为祖籍,海外的华人则是以父系祖先在中国的籍贯地为祖籍。

祖籍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可以指祖父的籍贯地,也可以指更加久远的祖先籍贯,即一个家族父系祖先曾经长期世代居住的地方。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大量的人的祖籍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和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到此地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祖籍

百度百科籍贯

湖北、武汉有哪些代表性动物或传说??谢谢

或者是神话传说中的典型形象!!
九头鸟
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不仅会挑逗起我们的强烈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楚人的九凤神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quot;"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九凤"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昊,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楚人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据肖兵同志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盘利用职权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人间世》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说过"凤",再来说"九"。九,在中国古代是个神秘的数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数量大曰九钧,时间长曰九天九夜,危险大曰九死一生……就连唐僧取经也是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是九八七十二变。为什么"九"字成为这种神秘的极数呢?据有的学者研究,这乃是因为"九"的本意是"九头龙"(或九头蛇)之故。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九头龙崇拜的神话。如《山海经》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quot;的神话,"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洲共工等神话形象。九头龙既为人们所崇拜,九头鸟当然也不例外。

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很明显。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有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它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

二、从鸟神到鸟怪

《山海经》中的九凤,是一个鸟神或神鸟无疑。然而,此后,九凤却从中国文献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现的种种冠以其它名称的九头鸟,不仅完全丧失了神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成了一个道道地地的鸟怪

从汉末至唐宋,古文献中的"九头鸟"有着种种不同的称呼,主要的是:

1、鬼鸟(鬼车)

《孔子集语·博物》引《白户录》上:"鬼车,昔孔子、子夏所见,故歌之,其头九首。"

《天中记》卷五十九引《本草》:"鬼车,晦暝则飞鸣,能入人家收人魂气,一名鬼鸟。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犹言其畏狗也,亦名九头鸟。

2、鶬(奇鶬、鶬鸆等) 《广博物志》卷四十引《韩诗》:"孔子与子夏渡江,见鸟而异之,人莫能名。孔子曰:'鶬,尚闻河上人歌云:鶬兮鹄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 《昭明文选》中郭璞《江赋》:"若乃龙鲤一角,奇鶬九头。" 《正字通》:鶬鸆,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鶹,大者翼广许,昼盲夜暸虔,见火光辄堕。"

3、姑获鸟(或女鸟) 《玄中记》:"姑获鸟能收人魂气,今人一云乳母鸟……时人亦名鬼鸟。"

4、九头鸟

《三国典略》:"齐后花园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

此外,尚有苍鸆,逆鶬、夜飞游女等名称。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不同名称,可能是九头鸟形象从楚地传开后,各个地区对其的不同称呼。

后世这些九头鸟,与楚人九凤形象有渊源关系有迹可寻。例如:"九头鸟"又称"鬼鸟",据学者考证,在古代,"九""鬼"通用。例如,《史记》中的《殷本纪》与《鲁仲连邹阳列传》中,都记载商纣王以九侯、鄂侯、文王为三公。 但在《礼记》与《战国策》中,"九侯"改作"鬼侯"。《括地志》云:"相州滏阳县本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九"与"鬼"既通用,从神性的九凤,易名为妖怪的"鬼鸟"或"鬼车",显然是与九头鸟由神演化为妖的历史事实相契合的。又如"乳母鸟"、"女鸟"之名,皆以九头鸟为女性,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时期,龙为皇帝的象征,凤则被用于皇后,我国女性以"凤"为名的比比皆是,男性以"凤"为名的就较为少见了。

九凤本是吉祥神鸟,但后世文献中的九头鸟,则妖气十足,主要表现是: 基一,滴血降灾,摄人魂气。唐人刘恂《岭表录异》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摄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其二,点血儿衣,取人小儿。《天中记》说:"姑获鸟能收人魂气,今人一云乳母鸟。言产妇死化作之。能取人之子以为已子。胸前有两乳,有小子之家则血点其衣以为志,今时人小儿衣不欲露者,为此也。"

基三,形象丑陋,性情凶暴。宋人周密《齐东野语》中说它:"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头有九,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竟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脰,即脖子)。

此外,据说它还喜欢人们剪下的指甲,以便从中得知人们的祸福。谁有灾祸,它就落在谁家屋上鸣叫(《岭表录异》卷中)。传说宋代景定年间,皇帝得了病。有一天,忽然青天大白日地看见九头鸟站在门前捣衣石上,哀鸣啾啾。当天晚上,皇帝果然病死了。此外,据说它还喜欢人们剪下的指甲,以便从中得知人们的祸福。谁有灾祸,它就落在谁家屋上鸣叫(《岭表录异》卷中)。传说宋代景定年间,皇帝得了病。有一天,忽然青天大白日地看见九头鸟站在门前捣衣石上,哀鸣啾啾。当天晚上,皇帝果然病死了。 九头鸟即是大灾星,人们对它的态度自然就不友好了。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当时楚地风俗:"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周密《齐东野语》中也说:"故闻之者,必吠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

三、千年毁誉之争

受人崇拜的九凤为何消失,取而代之以九头鸟怪呢?它为什么会由神变妖,由何时何地变为妖怪的呢?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令人困惑的谜

好在古代文献上还是留有一些线索,为我们解开这个谜提供了方便。我们来看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一首《古风》: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鶹。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文学主要在口头流传,这个故事何时何地由何人记录在文献上,很大程度出自偶然。例如盘古开天辟地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记》,伏羲女娲兄妹婚最早于唐代才产生。同理,梅尧臣的这首诗,很可能是记载的一个古老传说。尤为重要的是:这个传说的内容,与历史史实甚为弥合。

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死后,其子年幼,由弟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公还政于长大成人的侄儿,是为周成王。当时有人进谗言,说周公早想篡位。年轻的国王加害于周公,吓得周公逃往楚国去了。后来周成王从周公的一份祭天祷祠上,发现周公对自己一向忠心耿耿,后悔自己的鲁莽,于是杀了进谗言者,把周公又从楚国接回。

必不给周公以"政治避难",会将他引渡回去。2、由于周公曾避难于楚,对楚人的九凤神必然熟悉。

历史上,周、楚的确是死对头。周昭王率军亲征,竟死于汉水之中,成为异乡之鬼。周人对楚人之恨可想而知。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神,在它的敌对民族那里必然会被说成妖。象埃及大神沙特(sat),在希伯来人《圣经》中就变成了撒旦(satan)。我国东夷部族之神蚩尤,在华夏族那里便成了能飞沙走石的妖怪,周人将楚人的九凤图腾说成妖怪,并编出天狗断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这条比较神话学的基本规律,至于是周公本人确有此事,还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周公身上,那倒是无关紧要的。

天狗咬断九头鸟一首的情节,更露出周人编故事的马脚。古代南方对"九"尤有神秘感,认为"九"为极数,故"九凤"本来就是九头。而北方则不同,南方是"九阳",前面已说过;北方神话中却是"十阳",象羲和生十日,羿射九日留一日的故事,都很著名。他们把楚人的九凤,说成十头而被天狗咬去一头,显然是按他们的传统习惯,在编故事时把崇"十"的心理自然融汇进去了。

长期僻居关中的秦国,最后终于扫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雄,统一了全中国。这对楚文化传统的传播当然不利,所以《山海经》后,九凤神的形象便完全消失了,而作为鸟妖的九头鸟形象,则在全国普遍流传开来。包括荆楚在内,对"鬼鸟"吠犬驱赶,已沿习成俗了。

然而,就象历史上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样,当九头鸟以妖怪形象风行全国时,一个美丽迷人的故事,却从楚地蜕变出来,并迅速流传开去。这就是从姑获鸟中变异出来的羽衣仙女故事。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有这个故事:

"姑获鸟昼飞夜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衣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鸟,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quot;

这个故事显然脱胎于九头鸟怪传说,编故事者甚至知道姑获鸟即鬼鸟或鬼车。顺便说一句,按照传说,鬼车之得名,即来源九头鸟十八翼霍霍竟进所发出来的尤如人力车般的声音。但编故事者摒弃了"九头"的怪诞形象,以避免勾起人们对滴血降灾的鸟怪的记忆。他打破了一般人心目中"鬼鸟"或"鬼车"是不祥之物的心理定势,以"衣毛为飞鸟,脱衣为女人"的奇特幻想,并以凡人与仙女配婚,男耕女织的美好愿望,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以致它超越了时空限制而升华起来,成为中国民间故事中一个十分流行的母题。几乎历代笔记小说,从敦煌石室藏书中的《田章》,到《聊斋志异》中的"竹青",都有不少这个故事的变体。它还融入其它故事,如四大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就借用了其中盗天衣成婚的情节。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羽衣仙女故事,是世界上极为流行的这类故事的东亚类型的故乡。据西方权威性的民间故事工具书AT分类法记载:这类故事遍及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与民族,已发现的异文达1200多篇,称得上是世界最流行的故事。日本学者君岛久子教授在她的《东洋的女仙们》一文中,说这个故事是由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其历史记载比日本早几百年之久。

世界上最早记载羽衣仙女故事的,是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郭璞的《玄中记》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而这些记载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楚地--湖北阳新与江西豫章。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的民族集团,中华文化是从远古以来各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积淀而成的文化,是由许多部分融铸组合的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同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心理气质等有着巨大而持久地影响。换句话说,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华文化的共性,而且还应该注意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俗话说?quot;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民俗往往是各地文化特色的一个标识。

九头鸟传说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它的演变本身就是一部活动着的文化交流史。它即是南北文化融合与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结晶,又体现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分子的楚文化的独特风格。它由神变妖,由妖变仙女的戏剧性变化,体现了楚文化在民间传承中顽强的心理定势。通过对九头鸟形象中文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随着它走进楚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

龟蛇二山的传说

龟蛇二山往往一起出现在各种文学当中,这是有来历的。相传大禹治水时候,有龟、蛇二将相助,龟将驮着神土“息壤”筑堤防、造陆地、堵决口,防止泛滥;蛇将用神尾摆动画地,开辟江河,导水泄洪。大禹把大山拦腰斩断,江水奔腾泻去,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大禹为了不让洪水再度逞凶,就令龟、蛇二将镇守大江两边,最后形成了龟蛇二山。

五百罗汉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

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
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

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

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是这样塑出来的。

塑泥胎容易变形,也容易损坏,怎能千秋百代流传?老塑匠试用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一次,他看到一件福建脱胎漆器,又打听了制作的方法,便按照那种做法,用麻绒、葛布、生漆和观音土混合成的材料,把塑好的泥胎一层一层糊起来,晾干以后,注水融泥,泥水流尽了,空心罗汉就做成了。水打不湿,火烧不坏,非常结实,而且生动、逼真,简直象真人一样。

老塑匠为塑罗汉呕尽了心血,没等塑完便死了,他儿子便子继父业,接着又塑。他的手艺也很高明,一直塑到四百九十九个,忽然心里一动,想这多的罗汉,哪一个里头没有父亲的心血?应该把他老人家也供在这里,给后人留个纪念,于是老塑匠便被塑成了第五百个罗汉。

所以人们传说,在给罗汉烧香时,一座罗汉一柱香,正好五百根;但要是一、二、三、四……数罗汉,就只有四百九十九个了,你看神不神!

黄鹤楼
武昌靠近长江有一座蛇山,山上有一栋尖顶飞檐、金碧辉煌的黄鹤楼。要问这黄鹤楼的来历,那还得从吕洞宾跨鹤飞天说起哩!
相传,吕洞宾游玩了四川的峨媚山后,一时心血来潮,打算去东海寻仙访友。他身背宝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这一天,来到了武昌城。这里的秀丽景色把他迷住了,他兴冲冲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顶上举目一望,嗬!只见对岸的那座山好象是一只伏着的大龟,正伸着头吸吮江水;自己脚下的这座山,却象一条长蛇昂首注视着大龟的动静。吕洞宾心想:要是在这蛇头上再修一座高楼,站在上面观看四周远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吗!可这山又高,坡又陡,谁能在这上面修楼呢?有了,还是请几位仙友来商量商量吧。
他把宝剑往天空划了那么一个圈,何仙姑就驾着一朵彩云来了,他连忙把自己的想法向她说了,何仙姑一听就笑了:“你让我用针描个龙绣个凤还差不多,要说修楼,你还是请别人吧!”吕洞宾又请来了铁拐李,铁拐李一听哈哈大笑:“你要是头发昏,我这里有灵丹妙药,要修楼,你另请高明吧!”吕洞宾又请来了张果老,张果老摇着头说:“我只会倒骑着毛驴看唱本。”说罢,也走了。吕洞宾想,这下完了,连八仙都不行,哪里还有能工巧匠呢?正在这时,忽然听到从空中传来一阵奇怪的鸟叫声,他连忙抬头一看,只见鲁班师傅正骑着一只木鸢朝着他呵呵地笑呢。吕洞宾急忙迎上去,把自己的想法又说了一遍。鲁班师傅走下木鸢,看了看山的高度,又打量了一下地势,随手从山坡上捡来几根树枝,在地下架了拆,拆了架,想了一会说:“咱们明天早上再商议吧。”
第二天早上,鸡刚叫头遍,吕洞宾就急急忙忙地爬上蛇山,只见一座飞檐雕栋的高楼已经立在山顶上了。他大声呼喊着鲁班的名字,登上最高一层,可连鲁班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看见鲁班留下的一只木鹤。这木鹤身上披着黄色的羽毛,正用一对又大又黑的眼睛望着他。吕洞宾非常高兴,一会儿摸模楼上的栏杆,一会儿看看楼下的江水,又取出一只洞箫对着波浪滚滚的江水吹起了曲子。他一边吹箫,一边又看看木鹤,这木鹤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呢!他骑到了木鹤身上,木鹤立时腾空,冲出了楼宙,绕着这座高楼飞了三圈,一声鹤唳,钻进白云里去了。后来,人们就给这座楼起了个名字,叫黄鹤楼。
"九头鸟"是对湖北人贬斥的评价!!!
不是啊!是半褒半贬!
说武汉人作生意头脑灵活!
反面是也很奸诈!
鹤 黄鹤楼

呀诺达和亚龙湾森林公园哪个好,有何不同?

亚龙湾森林公园更好。亚龙湾森林公园会更适合小朋友,没那么累。


这里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长期用眼过度,或看电脑的朋友,真的很适合来这样绿化覆盖率高的地区来休息眼睛,缓解疲惫,所以度假的时候真的来亚龙湾森林公园最好了,这个公园最出名的景区有玻璃观景台,去年才建成,过江龙索桥等。

种植万千多颗槟榔林海,整个景区由原始雨林谷、原住民黎村和原蚩尤苗寨三个部分组成,所以这里也有多黎族苗族的建筑,意义重大,不过三亚的温度高,特别是海南,夏天的时候会有35摄氏度的高温,就算是躺在床上都感觉在桑拿房,被碳烤一样,所以想要来海南游玩,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就算去温度稍微地一些的森林,也一样很热,不要小看海南的紫外线哦。

扩展资料

最出名的要数过江龙索桥了。这里是《非诚勿扰2》的取景地之一,过江龙索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景。也正是由于它太出名,桥上的人太多太多,好不容易找了个空子,拍了几张貌似没有人的。

山顶的最后一站便是这个小教堂和草坪。带有几份庄重及几份浪漫的婚礼教堂外观极具西方文化特色,在宽敞的绿茵广场上,可俯瞰亚龙湾迷人的南海景色及三亚周边的景象,是三亚山地度假景区一处拍摄外景婚纱和举办西式婚礼的圣地。

亚龙湾森林公园的优势在于视野好,你到达山顶以后可以纵览整个亚龙湾酒店群和海滩。而呀诺达森林公园更适合带着孩子一起游玩,娱乐项目比较丰富。

亚龙湾森林公园得以火遍大江南北,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的森林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性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植物133科1500余种。森林结构复杂,季相变化多姿多彩。

不同:价格不同、景点不同。

扩展资料

1:在三亚市区,旅客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分别选择乘坐15路、24路、25路、27路这几路公交车到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2:或可乘去三亚市东部田独镇的普通中巴车,然后再搭乘“风采车”或“摩的”抵达。

3:或包租一辆出租车,行驶25公里左右即可直接到达亚龙湾,路面全是水泥大道,车费大约60-100元。

呀诺达更好玩,两者的区别在于地理位置不同,呀诺达雨林植被更丰富,娱乐项目更多,但亚龙湾吃饭交通更方便。

1、呀诺达热带雨林
在三亚的东北边山区里,面积很大,可以逛的地方比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要多,景区里有好几条线路,树木很多空气很好,西南边还有一条沿着小溪徒步的叫做“踏瀑戏水”的路线。

从大门口可以坐电瓶车到中间,然后都是步行的栈道了,里面很大,慢慢逛完的话需要起码大半天的时间,景色不错,树木种类很多。
离您住的三亚湾比较远,公共交通过去不方便,您可以考虑报个网上的管接送的一日游,一般网上价格158元左右,您可以在淘宝上或者别的平台上按销量排序,选择一个评价比较高销量好的报。

2、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这个离您住的三亚湾比较近,在亚龙湾酒店区后面的小山上,这个森林公园里面还有一个鸟巢度假酒店,之前冯小刚拍摄《非诚勿扰2》在这里取过景,所以名气比之前大了,门票160元左右。可玩的地方比呀诺达少一些,半天时间足够。

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和呀诺达相比,热带天堂的优势是因为在山上,到山顶以后视野比较好,可以俯瞰亚龙湾酒店群和亚龙湾海滩,里面有在电影中取景的吊桥和树屋(上桥和进树屋拍照都需要额外交钱,20元每人)。

综合来说,呀诺达更大,适合时间不紧张,安排一天去慢慢逛,距离稍远交通不太方便,如果您没有租车的话建议报一日游;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离您住的地方相对比较近,可以坐公交车过去,景区视线开阔,有电影取景的地点喜欢的话可以拍照。

呀诺达和亚龙湾森林公园各有各的风景,推荐亚龙湾森林公园,区别在于地理位置不同,呀诺达雨林植被更丰富,娱乐项目更多,但亚龙湾吃饭交通更方便。

亚龙湾,可以体验非城的外景(需要二次门票),可以走非城里的长吊桥(需要二次门票,需要晚一点去,人多,桥太晃,比如说四点多,光线也柔和些,但老人不适合参与),这些虽然有些商业,但是因为全程(包括返程)可以坐观光车(车费另计),对老人的体力要求还好。徒步的里程并不多,而且休闲设备比较完善,如果老人去有参与感。

呀诺达公园,离三亚市区就比较远,参加一日游比较合适,如果是亲子游的话,给孩子上一次热带植物的课就比较合适,但老人去,徒步较多。

“呀诺达”,是形声词,在海南本土方言中表示一、二、三。景区赋予它新的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同时“呀诺达”又被意为欢迎、你好,表示友好和祝福。

亚龙湾森林公园和呀诺达都是三亚比较热门的景点。呀诺达更大,适合时间不紧张,安排一天去慢慢逛。

呀诺达在三亚的东北边山区里,面积很大,可以逛的地方比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要多,景区里有好几条线路,树木很多空气很好,西南边还有一条沿着小溪徒步的叫做“踏瀑戏水”的路线。从大门口可以坐电瓶车到中间,然后都是步行的栈道了,里面很大,慢慢逛完的话需要起码大半天的时间,景色不错,树木种类很多。

亚龙湾森林公园。这里热带雨林的层次感和树木种类虽然赶不上呀诺达,但当你登上山顶,俯瞰整个 亚龙湾 的时候你就会感叹你到了人间仙境,绝对值回票价。多少人看《非诚勿扰2》没记住剧情,就单单记住了葛优和舒淇的试婚房,没错,你在山顶就可以找到它。

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和呀诺达相比,热带天堂的优势是因为在山上,到山顶以后视野比较好,可以俯瞰海滩,里面有在电影中取景的吊桥和树屋(上桥和进树屋拍照都需要额外交钱,20元每人)。

文章标题: 湖北地区或是南方地区对村庄称呼“湾”有何历史考究或原因 湾和村有何区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20315.html
文章标签:地区  湖北  有何  考究  村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