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募兵制与征兵制是一样的吗 两者有何区别

时间: 2023-11-05 16:01: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古代募兵制与征兵制是一样的吗 两者有何区别

征兵制、世兵制、募兵制的区别是什么?历朝的兵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兵,作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担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历朝历代兵的来源是怎么样的呢?

征兵制

是国家依靠行政手段强行征集国民补充军队的制度。

根据史料记载,从夏、商、西周,当兵是“众”或“国人”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这应该是征兵制最早的雏形。

为什么只能说是雏形呢,因为从西周之彰的兵制无从稽考,后世理想的记载不足为凭。但西周若与其他民族的封建时代没有大的差别,那时一定是所有的贵族(士)男子都当兵,一般平民不当兵,即或当兵也是极少数,并且是处在不重要的地位。

只有齐国在管仲时期的军制,我们可由《国语》中得知梗概,其他各国的情形都非常模糊。按《国语》:

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

“国”的军队,是由三万家出三万人组织而成。所谓“国”是指京都与附近的地方,只占全国的一小部分。“国”中的居民除工商外,都是世袭的“士”,并无农民。工商直到齐桓公时(公元前685年—前643年)仍无当兵的义务。农民当初有否这种义务虽不可考,管仲变法之后才有了当兵的责任;但并不是全体农民当兵,而是拣择其中的优秀分子。

春秋时代虽已有平民当兵,但兵的主体仍是士族。所以春秋时代的军队仍可说是贵族阶级的军队。因为是贵族的,所以仍为传统封建贵族的侠义精神所支配。封建制度所造成的贵族,男子都以当兵为职务,为荣誉,为乐趣。不能当兵是莫大的羞耻。

到了战国时期,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秦国才是执行彻底、真正的“征兵制”,通过种种制度要求各阶层男丁入伍,通过军功获取爵位和社会地位。

情形特别严重时,甚至连童子也上阵。例如长平之战,秦王亲自到河内:

“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汉初延用战国时代流行而秦代临时间断的征兵制。当时力役与军役是同一件事。

但因汉高帝出身民间,对一般人民不肯当兵的情形恐怕知道得很清楚。所以他定制度时已默认征兵是不能实行的。就开始实行“募兵制”。

募兵制

主要以招募的形式征兵,而不是用强制手段征兵。

实际上征兵和募兵也没明显的时间断代,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诸侯执行“募兵制”如魏国的魏武卒就用通过募兵制建立的。以苛刻的筛选标准招募士兵,一旦入伍就发给他们工资,成为职业军人,而不是临时征发打完仗就回家。这些人放下手中农活去打仗,不但有军饷,还可以让全家免去徭役赋税,甚至能分得土地房屋。

但汉初实行募兵并不容易,因些两种制度都执行得不是非常彻底,处于摇摆之中,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当兵。因兵力相对较弱。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正式募兵,招募精兵维护京师。第一种称期门,次一等的称羽林。

至于期门、羽林从此就代替了当初的南北军,或与南北军并立,或与南北军混合,都不可知。

到了后面昭、宣帝时期,甚至招募胡人、囚犯充实到军队。

而募兵的高潮在唐玄宗时期,短时间之内维持了社会的安定,但同时也使藩镇的力量扩大,成为后续的军阀。

这种募兵制度一直延续到宋、辽、五代十国、元、明、清时期。甚至到了民国时期,还是采用募兵制。

世兵制

世兵制起源自汉末的质任制,当时士族为避免士兵逃散,将其家属集中管理,形成军户。由于长年战乱,最后出现专司作战的“军户”、“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而且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改为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

世兵制是相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

如我们所读过的《木兰辞》,为什么花木兰的父亲那么大年纪还得去当兵,朝廷一旦下达作战任务,他们都得出征,还得自带装备,因为他们家就是军户,花木兰的弟弟年纪太小,父亲年纪太大,都地法正常作战,这才有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在魏晋南北时期,世兵纪是主流的征兵方式。


征兵制、世兵制、募兵制的区别是征兵制是兵农合一、战时征发,世兵制是世代从军、军民分离,募兵制则是招募从军、完全脱产。战国初期募兵制出现,但数量少,秦汉时期:兵役制度演变较为明显。
征兵制是指国家要求公民义务服兵役,而募兵制是指国家出钱来雇佣公民服兵役。我国各朝代都是根据当时的国情来选择合适的兵制。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是结合当时情况而制定的适合军役制度,其主要区别便在于五者目的相同、性质不同。

征兵是指通常通过征兵或抽签制度强制征召个人服兵役。世界军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武装部队的整体组织和结构。征兵指的是寻求和吸引个人自愿加入军队的过程。

不同朝代的军事制度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古代中国,军事制度是基于征兵和征收制度,地方官员负责为中央政府提供士兵。在罗马帝国,军队由征兵和志愿兵组成,士兵往往因服役而得到土地或其他福利的奖励。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也依靠地方领主的征收来为国王提供士兵。

募兵制和征兵制的区别

募兵制依靠优厚的待遇吸引少数士兵 长期服役
征兵制是全民义务服役,人员多,待遇差
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义务兵役制度,府兵们平时在家务农,有空闲就训练下,到了要打仗或者服役的时候就自己带上武器粮食赶到集合地点去参加战争!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内实行的都是这种制度!
募兵制则是一种职业军人制度,由政府或者一些势力公开招收平民入伍,以军人为职业,长期训练,并发给军饷、军械装备!在中国古代府兵制长期盛行的时间里,募兵制也作为一种补充长期存在!

征兵与慕兵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征兵制和募兵制是有一定的区别,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参军的性质不同,征兵制是国家要求公民按照义务强制性服兵役,而募兵制是国家以出钱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服兵役。
2、驱动力不同,征兵制是每个人都有当兵的义务,具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募兵制则是国家拿出金钱等好处吸引人、鼓励人上战场。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两者的区别,征兵制是责任感驱使,募兵制是用利益去诱惑,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3、形式不同征兵制是指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为了军事战争的需要,强迫要求百姓参军已达到扩充军队的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百姓的观念中开始有了一种参军打仗实际上是一种义务的认知,扩充军队也更加容易被百姓所接受。募兵制在这一方面恰好是与征兵制是相对的,唐五代之后开始实行的募兵制,以雇佣的形式扩充军队的一种制度。
4、 条件不同,征兵制规定17岁——60岁的男子无论贵贱,都必须服兵役两年,守卫京师一年称“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戍卒”,西汉初年,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都要在官府登记,从23岁起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服役,学习骑射,称“正卒”。一年守卫京师或者戍边,称“卫士”“戍卒”。“募兵制”的选兵标准很高,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胫甲”。当时没有裤子,人们下身是裙子—对于军人来说就是裙状的皮革“股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第十一条 全国每年征集服现役的人数、要求和时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兵役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征集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征集工作。
第十二条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可以征集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十七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服现役。
第十四条 在征集期间,应征公民应当按照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的通知,按时到指定的体格检查站进行体格检查。应征公民符合服现役条件,并经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兵役机关批准的,被征集服现役。

募兵制的意思募兵制的意思是什么

募兵制的词语解释是: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
募兵制的词语解释是: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结构是:募(上下结构)兵(上下结构)制(左右结构)。注音是:ㄇㄨ_ㄅ一ㄥㄓ_。拼音是:mùbīngzhì。
募兵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以雇佣形式募集兵员的制度。与“征兵制”相对。
二、国语词典
以雇佣形式招募兵员的制度。词语翻译德语S_ldnersystem[hist.](S,Mil)_,VerfahrenzurRekrutierungvonSoldaten(S,Mil)_
三、网络解释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壮健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关于募兵制的成语
临危制变如法泡制犬牙相制后发制人筑台募士随事制宜粗制滥造
关于募兵制的词语
帷墙之制随事制宜临危制变因地制宜筑台募士如法泡制犬牙相制后发制人燕金募秀因利制权
关于募兵制的造句
1、在募兵制弥补了卫所军制的缺点,展示其优点的同时,其产生的弊端也越来越多。
2、第五部分,募兵制对俄国的影响。
3、我们现行的,既不是旧式的募兵制,也不是征兵制,而是第三种兵役制——动员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募兵制的详细信息
文章标题: 古代募兵制与征兵制是一样的吗 两者有何区别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321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