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东方优播功底测领导者单独批卷

时间: 2021-08-03 04:57: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如何看待东方优播功底测领导者单独批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测试卷

上半个学期的40分,后半个学期的50分,东南阙里的10分rnrn要有选择题、填图题、问答题rnrn附加答案rnrn好的加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殿堂!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给你乐趣,也能使你聪慧,更能告诉你
许多做人的真谛,还能给你直抒胸怀的机会。同学们,在两个多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各自的亮丽风采吧!
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
A.文王 B.伊尹 C.盘庚 D.纣
6、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班级 姓名 分数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6.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
A.舜 B.尧 C.禹 D.启
19.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3.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25.《史记》记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2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30.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A.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二、列举题(18分)
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

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6分)

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
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请在右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五、各抒己见(共14分)
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也可列其他)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实力(颁布“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3、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秦陵兵马俑
三、1、(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2、(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工;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3)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齐、楚、秦、燕、赵、魏、韩
五、秦始皇、汉武帝.
(1)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只要回答出其残暴统治即可)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55回答者: 比尔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 填空题
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 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并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后来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从此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5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
6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大败商军,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8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1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通过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4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5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16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8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商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9 相传夏朝时期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20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1 战国末期楚国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4 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6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7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府库里的铜钱多的用不完,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9 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东汉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3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前者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后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他的创始人一是张陵。
35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6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8 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40 南朝的祖冲之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1 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42 东晋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43 东晋的顾恺之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4 北朝时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艺术。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算一算,它持续了14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210年;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它持续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纪50年代;125年是2世纪20年代;1311年是14世纪初;1994年是20世纪90年代,又叫20世纪末。
47 从考古资料上看,无锡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8吴国的开创者是泰伯,发祥地是无锡梅里。
49 无锡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50 唐代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开凿了惠山泉,陆羽的《茶经》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
51无锡东林书院的著名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 连线搭配
河姆渡遗址 陕西西安 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半坡遗址 山东泰安 干栏式房屋
大汶口遗址 浙江余姚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四、填表题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爱 《论语》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德经》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 韩非 提倡法治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五、 列举题
1、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383年,淝水之战。
2、无锡的土特产(8个):答:无锡水蜜桃、清水面筋、大浮杨梅、马山芋头、太湖白鱼、惠山蚕豆、金刚肚脐、雪浪贡茶

六、 材料分析题:
1、“伐无道;诛暴秦”。
请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无道”,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②先后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的分别是哪些人?
答: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③结果如何?
答:秦朝被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2、“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现在历史上的哪一个事件之后? 答:昭君出塞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答:汉元帝
③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练习

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了,你的收获肯定很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沉着动笔,祝你旗开得胜!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表格内。)
——相信自己,成功就在眼前!
1、七年级(1)班的小华同学,在一天放学后,把教室的窗帘拆下来带回家花了近一个小时洗干净了,第二天早上又把洗干净的窗帘挂好。对此事四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赞同哪一个?( )
A.甲同学看见了淡淡地说了一声:“洗得还挺干净”
B.乙同学说:“小华同学的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C.丙同学说:“班上的窗帘何苦自己拿回家洗呢?”
D.丁同学说:“我还是刚才听某某同学说的,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2.你认为搞好中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 )
①学会自主学习 ②提高学习效率 ③做题多多益善 ④每天坚持学习到晚上12点 ⑤科学安排时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3.图中小鸡和小鸭的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才能瞧不起别人
B.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C.强调自己的优势,才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D.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
4. 对于学习中的苦与乐,我们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A.“学海无涯苦做舟”学习就是受苦
B.我们要学会忍受痛苦,享受快乐
C.我们弃苦求乐,享受学习
D.我们要体会学习的欢乐,以苦为乐,享受学习
5.人们常说:“笑比哭好”,但《儒林外史》中范进却在中举后因狂喜而发疯。这说明( )
①喜其实是一种不良情绪 ②宣泄是调控情绪的最佳办法 ③情绪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④人们应当学会调控情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一位学者曾说:“不会控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了的机器。”可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十分重要。下列同学调控情绪的做法可取的是( )
①小红与同学发生误会,用诙谐的语言打破僵局 ②小田被老师批评后,故意不认真听课,发泄自己心中不快 ③小伟与父母发生矛盾,自己感觉委屈,就乱摔东西,以泄不满 ④小刚考试遇到难题,浑身紧张,通过做深呼吸的方法放松自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人的保护意识在逐渐增强.假如你随父母去旅游,晚上住进一家宾馆,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应该是( )
A.寻找餐厅和娱乐设施 B.打开电视,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C.倒在床上睡上觉 D.查看安全通道,了解逃生路线
8.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加了“拒绝毒品”的内容。这是因为吸毒( )
①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②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③会诱发青少年犯罪 ④是最严重侵犯财产罪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生命需要呵护。珍惜生命、拥有健康,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我们应做到( )
①遵守交通秩序,服从交通管理 ②拒绝诱惑,远离毒品 ③别人有难,绝不相助 ④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讲究策略和技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派出所对网吧是否接纳未成年人的检查,体现了对未成人的 保护。( )
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财产
11.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为未成年人中严重不良行为是( )
①向父母要钱买小食品 ②吸食、注射毒品 ③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④与同学在一起打扑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不良诱惑就像病毒,需要铲除和摆脱。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
①科学的态度 ②坚强的意志 ③正确的方法 ④清醒的头脑 ⑤丰富的想像 ⑥美好的愿望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1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实现生命的价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下列能体现聪聪人生价值的是( )
①每天回家,如果父母没到家,我就为他们做好饭等他们回来 ②同学遇到困难时,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 ③路上遇到坏人欺负他人时,我会赶快走开,以免惹祸上身 ④朋友烦恼时,我会劝说他们,让他们摆脱不快的阴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国球星姚明被美国主流媒体称为“真正的巨人”,姚明在球场上可谓星光四射,但如果让他练体操或举重的话,结果会怎么样?答案可想而知( )
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②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 ③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④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功之路不尽相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学知明理,快乐生活
——凭你的智慧,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16. 进入初中后,老师常说,过去习惯于让牵着走的同学,现在应该扔掉手中的拐杖,学会自己走路。
(1)老师说的“拐杖”“自己走路”是什么意思?

(2)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17.2006年9月的一天下午,某校七年级6班举行了辩论会,甲同学认为:“人类是高级动物,是自然界的主宰”;乙同学认为“人类生命与其他生物都有生老病死,没有什么不同”。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三.探究与实践题
——积极尝试,会有新收获
18.现代社会上有些人喜欢穿着怪异,打扮另类,看下面几幅漫画,回答问题。

(1)谈谈你对三幅漫画的认识。

(2)请你谈谈什么是真正的“酷”?
四、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准确分析,展示才华
19.据《中国法制报》报道,2006年9月6日,江苏省南京市某中学学生王玲(化名),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两个不良青年抢她的自行车。王玲心想:自己不是他们俩的对手。便显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对他们说:“你们把自行车推走吧,我们交个朋友,反正家里还有一辆。如果你们能够帮我一个忙,我将重重感谢。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经常欺负我,我打不过他,如果你们能够帮我出口气,教训教训他,我将重谢!”两个青年信以为真,竟然将自己的QQ号告诉了王玲同学,以便随时联系。王玲同学回家后立即报案,公安人员根据王玲提供的QQ号,很快打掉了这个以中学生为抢劫对象的犯罪团伙。
(1) 王玲同学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2)请你就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向班上的女同学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0.下面两位同学在交友方面遇到了难题,请你为他们出出点子:
七年级(2)班的高强说:“新班级中我熟悉的人很少,每当与同学在一起或上课被老师提问时,我怕同学们笑话,总觉得心跳加速,两腿发软,结果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赵军刚上七年级,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内心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脸上却是一副高傲的表情,不肯与人主动打招呼,觉得“先同别人打招呼,好像就低人一等”,只想等着别人跟他打招呼。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精挑细选,学会生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B D B C D C B B A C A B D
二、学知明理,快乐生活
16. 答:(1)“拐杖”是指老师和家长。“自己走路”是指自主学习。
(2) 答:因为初中阶段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不同于小学阶段。(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7. 答:(1)甲同学认识到人类是高级动物是正确的,因为人类和其他生命相比具有无穷的智慧。而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则是错误的,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员。人类和其他众多生命均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生活着,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众多生命构成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人类中心主义不利于其他生命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乙同学认识到生老病死的规律是正确的,但认为生命没有区别是错误的。每一种生命都是独特的,都有独特的价值。
三.探究与实践题
18. 答:(1)漫画一中的女孩以为做个新潮的发型,穿着奇装异服就是“酷”;漫画二中的男孩以为会吐烟圈就是“酷”;漫画三中的人以为纹身等别人不敢的自虐行为才是“酷”。但是,他们都错误地理解了“酷”的真正含义。
(2)真正的“酷”不是装扮上的标新立异,人格独立也不是故作姿态。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精神。是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四、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9. (1)答: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制服,可以采用:“呼叫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王玲同学采用“周旋法”使两个不良青年说出了自己的QQ号,为公安人员侦破此案提供了有力的线索,这种凭借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学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 答:首先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避开危险的地方,尽量不要一个人夜间在偏僻的地带行走;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单独相处时,要善于保护自己等;还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如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要沉着应对,不惊慌失措,机智求救等等。(学生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0.答:高强同学所遇到的交友难题主要是怕羞心理造成的,她只要大大方方地与同学们交往,相信会有很多好朋友的。
赵军同学则是由于在交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没有投入自己的热情。其实,他只要放下架子,与同学平等相处,在与同学交往中主动热情一些,就会有好朋友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 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3.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 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士人的解放
4.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5.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比欧洲早( )
A.300多年 B.500多年 C.1000多年 D.1500多年
6.纺织业中使用提花机,发生于( )
A.春秋时期 B.商朝 C.战国时期 D.汉朝
7.董必武同志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8.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秦朝的统一 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丝绸之路的开辟
9.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10.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语出()
A.司马迁 B.曹操 C.曹丕 D曹植
12.“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这是一幅有关三国人物的联语。此处“老臣”是指()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
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1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15.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A. A. 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⒈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⒉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⒊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
⒋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
5.我国被定为世界著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的分别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 和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 。
三.成语对应(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5分)
揭竿而起 刘邦兵败垓下
草木皆兵 刘邦入咸阳,收买人心
约法三章 陈胜、吴广起义
四面楚歌 淝水之战
破釜沉舟 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

如何看待当代经济学

1、宏观经济中有两个重要内容值得关注。
第一,对于现代经济而言,仅仅包含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新古典经济学过于简单。为此,我们提出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经济模型。处于中观经济层面的金融部门和产业结构是经济创新、经济波动、商业周期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关键层次。
第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无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卢卡斯在这方面犯了两个根本性的错误。首先,他没有意识到相对价格总是成对变动的。如果平均工资下降时,大多数的工人选择了休假,那么休假的成本就会上涨,并让那些推迟休假的人们获取套利的机会,这种套利行为会抵消休假产生的跨期替代效应。因此,理性预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假说。卢卡斯(对凯恩斯的)批判应该用到他自己的理性预期理论。其次,卢卡斯在随机过程的计算时犯了一个根本错误,他不知道有N个经济人的岛屿经济模型(an island economy)与只有一名经济人的代表者模型(representative agent model)的方差是不同的。经济学家该在卢卡斯的错误中学习到重要的一点教训,就是“多人行为和个人不同”(many do not behave as one)。我们的分析基于群体模型的生灭过程,我们的证据充分说明新古典经济学常用的“代表者模型”,隐含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鲁滨逊式经济”都无法解释经济的宏观波动。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训,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需要的是更高级的数学基础,而不是简单和错误的数学神学。
(3)生灭过程与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
我们在生灭过程领域的研究重塑了金融理论的基础。研究发现,新古典金融学的资产定价模型有一个基本的缺陷。随机游走和布朗几何运动都只有一个经济人,并且本质上是不稳定的代表者模型。我们发现随机游走是衰减的,而几何布朗运动是随时间爆炸的。最恰当的模型是具有N个经济人的群体模型的生灭过程,该模型可以包容市场动荡和经济危机。在2005年,我们提出了警告:期权定价模型超出三个月的时间范围的数学解是具有爆炸性的,误差会急剧增大。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信贷违约掉期市场(CDS)的崩溃使美国国际集团(AIG)濒临破产。所有的衍生品定价都是基于几何布朗运动的代表者模型。2021年,我们在生灭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更普遍适用于的期权定价和危机诊断的模型。
(4)交易成本与还原论的制度分析
当我阅读科斯有关企业本质的文章时,对他的企业规模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这一观点感到十分困惑。从一个物理学家的角度看,交易成本类似于废热、能量耗散或者熵,它带来的结构和复杂性的信息少之又少。所谓的交易成本理论就好像物理学中没有摩擦力的世界,这是一个错误的类比。你能将生物物理学与行星物理学进行比较么?显然是不可以的!行星运动可以被视为一种无摩擦情况(我们称之为能量守恒系统)。但人的生活取决于持续的能量耗散(我们称之为时间不对称的耗散系统)。
科斯声称理想的企业和社会制度可以被理解为交易成本为零的科斯世界。其寓意很简单: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无需考虑历史或者时代的演变。这一假设引出科斯的趋同论或均衡论的信念:无论各种制度设立的初始条件存在多大的差异,最终都将趋向最优模式。这个观点是1960年他社会成本论文的中心内容。与达尔文的生物物种进化理论不同,科斯理论相当于奥斯特瓦尔德在19世纪晚期提出的唯能论,目标是代替原子结构论。两者都是极端的还原论。
科斯研究企业时,无视竞争对手的规模和利基市场的大小,简单地断言企业规模取决于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之间的内部平衡。科斯暗中假设市场竞争会降低交易成本。虽然技术进步会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和通信成本。然而,历史上工业革命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作为整体的总交易成本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因为网络复杂性和创新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科斯理论认为市场演化会降低交易成本的观点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加原理,因为在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中都会有熵的增加。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是永动机理论的另一个例子。科斯有关社会成本的文章中最具争议的观点是任何社会矛盾都可以通过双边谈判解决,而无需第三方(法律、政府或者民间社会)的干预。这一论点基于污染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对称性,更普遍的是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对称性。劳动分工的起源意味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对称,权力与冲突是工业化的代价,这也是我们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原因。如果科斯理论是有效的,那么权力、冲突、战争、政府和规则就都不会存在了,这并不符合工业化发展的历史。
科斯声称观察了真实的世界。在经过仔细检验后,我们认为科斯研究过的任何一个案例都不支持他的优化论断。降低交易成本是自由化期间支持放松金融管制的主要论据,这正是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科斯认为当交易成本很高的时候,就很难判断政府作用的有效性。显然,交易成本理论的任务是鼓吹放任自由政策。问题是,在制造业、航空业、食品和药品行业、金融业等众多现代行业领域中,哪里能找到无需监管的情形?在政策辩论中,交易成本这一概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十分有限,因为没有人知道如何将现有的调控成本与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比较。我们的研究展示出在制度设计方面,选择机制比交易成本更重要。
(5)知识积累还是代谢增长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卷第一章主要讲述的是劳动分工,也即经济体系日益复杂化的过程。在第三章中,斯密定理——这一术语在1951年由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创造——指出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理论生物学运用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中的S型增长曲线清晰地描述了生物利基(biological niche)这一现象,人口或者产出的增长总会存在资源的上限。1987年,我们推出了学习竞争模型,2021年,我们又提出了代谢增长理论。阿罗的“干中学”理论的本质是知识积累理论,而新古典的内生增长理论则意味着在穷国和富国之间存在无法消除的鸿沟。在科学史上,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旧知识不断地被新知识代替,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产业和文明的兴衰。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可以用理论生物学的“物种竞争模型”和“逻辑斯蒂小波”(logistic wavelets)描写。亚当•斯密和熊彼特的理论不需要优化理论做依据,他们可以用演化动力学理论来做新的整合。
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学研究一种可替代的范式,这一愿景在1995年由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从我们的角度看,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不是数学过多,而是过窄。正如凯恩斯所说:他们相信欧几里德几何,但却生活在一个非欧几里得的世界。复杂性科学为演化经济学提供了新的工具,这超越了熊彼特和哈耶克当年的梦想。
2. 复杂性经济学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如下方面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第一,在资源有限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一个经济人都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和获取全部信息的能力。两个非线性特征描绘了所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特点:(1)自然资源和市场规模的限制(受制于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和生态约束);(2)人的寿命和生存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能够反复试验的自由和机会都是十分有限的。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分工也需要人们的相互合作,任何一个自私的社会生物都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
第二,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社会互动是市场波动和竞争学习的主要来源,动态经济学同时存在的正反馈和负反馈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柔韧性。一般均衡优化方法是静止和僵硬的,它忽略了创新、不确定性和生命周期的存在。代表者经济人模型只在分析时间序列的短期时间窗口中起到了初级近似的作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无法理解经济学中的结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的数学框架是基于封闭系统的哈密顿力学。它的问题在于优化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对称性,这是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忽视历史信息的原因,也是均衡学派和演化学派的根本不同。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开放系统中的能量耗散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众多不切实际的概念,如完善信息、有效市场、理性预期、无摩擦世界、无限资源和长期均衡等,都违背最基本的物理定律,而复杂演化经济学提出的新观念都满足物理定律和生物学的约束条件。研究经济问题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资源约束、时间尺度、生命周期、创新、混沌、不确定性、多均衡态、变化趋势、演化史、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等。开放系统中要考虑相互作用、相关特征、和双向进化。
微观经济中不存在绝对的供需平衡,“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中不可能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我们面临的不是一种而是三种可能的情形:(1)在经济正常的情况下,增加投资;(2)在经济不确定时期,选择持有现金;(3)资本出逃(到有更好增长潜力的外国经济去)。全球化时代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不是简单可控的。它的经济政策和结构设计应当是混合经济中的应用工程,而不能依托乌托邦经济中的“黑板经济学”。经济分析不能脱离政治、社会和历史等角度。经济帝国主义的终结,也是统一科学的开端,它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3.我对经济学的观察是由知识风暴和历史潮流塑造的,不是来自主流经济学的科班训练。许多演化经济学的灵感都来自于我对不断变化的中国经济的观测与研究。
第一,历史比较是理解文明分岔的重要方式。西方劳动分工模式的特点是消耗资源节省劳力的技术,例如奶牛业和工业;中国劳动分工模式的特点则是消耗劳力节省资源的技术,如小规模的集约农业。这两个特点对理解斯密定理的生态基础至关重要。规模经济摧毁旧职业的速度远远超过它们创造新就业机会的速度,这就是为什么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并存是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混合经济的关键。要想实现可持续增长就要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平衡。
第二,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投资周期和生命周期,这才能理解价格改革过程中,为什么不同产业的价格收敛速度大不相同。阿罗-德布鲁模型(Arrow-Debreu model)的产品有无限的生命周期,因此,一般均衡理论难以理解工业经济的不稳定和周期性波动,导致了“休克疗法”和“华盛顿共识”在东欧的失败。中国的开放政策是在实践中摸索的,“价格双轨制”改革、设立经济特区等政策的实施同时确保了国家的创新和稳定。凯恩斯和奈特(Frank Knight)意识到不确定性的困难在于存在着变化,中国的改革者们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不确定性的问题,而不是在实践中盲目依靠意识形态学说。
第三,在信息经济中,市场份额竞争比价格竞争重要。我们没有实证支持边际成本定价法。中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学习竞争和技术升级中迎头赶上。因为他们做的是战略思考,目标是升级技术和扩大市场份额,而非短期利润最大化。领导力和集体精神是政府管理和公司治理的精髓。这些观察揭示出新制度经济学只重视控制代理人的局限。
第四,在新兴股市和消费行为中有明显的羊群效应。市场行为中,社会互动和公众舆论比个人理性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这些观察启发着本人研究公众舆论和金融领域的集体行为模型。在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我们用理论生物学的群体模型和化学反应中的生灭过程,替代随机游走和布朗运动的代表者模型,结果展现出新理论的强大与美丽。
第五,整体论思维植根于中国农业,还原论思维则植根于希腊的商业贸易。当控制实验能够检测竞争理论的时候,分析方法在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当整体远远超过部分之和时,分析范式在处理生命和社会系统时面临的问题多多。整体论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医学和经典思想之中,如道家和兵家的学说。我认为未来的复杂性科学将综合分析结构和演化论的视角。复杂经济学则要整合西方的方法论与东方的智慧。
4.我们生活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社会,多元化的世界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生态和文化的制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制度结构必然有多样的选择。例如,我们看到盎格鲁-撒克逊、德国、日本、斯堪的纳维亚和中国等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存在。我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和历史学等著作中学到很多知识。经济学家们可以在理工科里借用很多的工具来进行定量分析和构建数学模型。演化经济学和复杂性科学起源于美国和欧洲,但它们在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取得迅速的发展。世界经济协会的平台将会加快经济学多元化的趋势。
根椐当代需要不断更新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如何看待与理解通才教育?

一大师说:“通才的教育虽不能使人成为良医、大律师,但却能使人与良医、大律师交谈之后,知其良莠。” rn如何理解这句话,又怎样看待通才教育?
今年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逝世30周年。他一生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在
科学领域,二在教育方面。关于前者,由于知识有限,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下
面的传闻却印象很深。

早在1964年,他写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阳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
出了发展农业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后非常重视,专门把竺可桢请到中南海,对
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
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竺可桢答道:“
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但毛泽东却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
都管起来了!”(人民网《中共党史上的80位人物》第50条,转引自《北京青年报
》2001年7月2日)

第二天,远在广州的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专门打来电话,向竺可桢了解毛泽东
谈话的重点,以便在科技工作中贯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裴丽生更是详细了解这次
谈话的经过,并在党组内做了传达(《竺可桢传》第197页,1990年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几年以后,这位“管天的人”也未
能在文革中幸免于难。

一、蒋介石让他把浙江大学管起来,他提出三个条件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他1910年考取清华第二期庚款留美生,与胡适、
赵元任等人赴美留学。在美国,他与任鸿隽等人创立中国科学社,并获得哈佛大学
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
学校(东南大学前身)、南开大学任教,后来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是
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1936年初,浙江大学受“一二?九运动”影响,掀起驱逐校长郭任远的风潮,
据说当年在该校读书的地下党员胡乔木,是这次学潮的组织者之一(《浙江大学简
史》第3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郭是广东人,早年留学美国,在行为主
义心理学研究上颇有成就。他被迫辞职后,陈布雷向蒋介石推荐竺可桢。蒋认可后
,委托行政院秘书长、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去做工作。竺可桢向中央研究院院长蔡
元培征求意见,蔡认为能不去最好,“但蒋处不能不去,婉言辞之可也。”(《竺
可桢日记》第一册,第14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月21日,蒋介石在孔祥熙寓所约见竺可桢,竺推说要与蔡先生商量才能决定
。他如此推托,除了怕影响研究工作外,还有三个顾虑:一是“不善侍候部长、委
员长等,且不屑为之”;二是时局不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三是即便答应下来
,短时间内难见成效。事后,经翁文灏、陈布雷等人反复劝说,他才提出如果能满
足三个条件,可以考虑。这三个条件是:“财政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
受政党之干涉;而时间以半年为限”(同上,第17-18页)。其中第二条是教育独
立的重要前提,他敢于向当局提这样的条件,令世人玩味,也让后人惭愧。

这件事不知是否与竺可桢的一篇文章有关。文章的标题为《常识之重要》,是
他在参加南京高等师范学校20周年校庆时的演讲纪录,后来刊登在《国风月刊》第
8卷第1期(1936年1月1日)上。文章说:“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
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
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己
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之富于常识也。”竺可桢还说,科学并不神秘,
不过是有组织的常识而已;如今国事纷扰,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完全是政府和人民
缺乏常识造成的。(《竺可桢全集》第2卷,第244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
版)事实证明,竺可桢就是抱着这样一种理念走马上任的。

二、还未上任,就把“教授治校”当作主要目标

经过一番准备,竺可桢于4月25日正式来到浙江大学。完成交接手续后,他先
与教职员工座谈,然后到体育馆与学生见面并发表讲话。他说:“一个学校实施教
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
,教授人才的充实,最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
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
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的培植出来博学
敦行的学者。”(同上,第334页)

在竺可桢看来,所谓教授并不是一个头衔、一个职称、一种待遇,也不是一种
向上爬阶梯;教授是一群“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人们
。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可以看出如今的教授差距何在,现在的学风为什么败坏。

为了充实教授队伍,竺可桢多次拜访邵裴之、马一浮等学界前辈,聘请胡刚复
、梅光迪、张荫麟、王淦昌、王琎、卢守耕、周承佑等30多位著名学者前来任教,
启用一批深孚众望的学者担任院长、系主任等职务。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实现“
教授治校”的目标。这一点,从他的日记可以看出。

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已成定局后,该校工学院院长朱一成前来拜访。交谈
中竺可桢表示他一贯主张教授治校,但是朱一成却不以为然。竺坚持说:“余以为
此乃一种目标,第一步在首先觅得一群志同道合之教授也。”(《竺可桢日记》第
一册,第26页)可见竺可桢的上述讲话,也是在为这个目标做铺垫。至于朱一成,
著名科学家吴有训对竺可桢说:此人不走,“必贻后患”。竺还听说,朱某人只领
薪水却不上课,因此他决定“彻查此事”(同上,第29页)。

如果说教授应该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教书育人为无上职责的话,那么学
生又应该如何努力呢?在这次讲话中,竺可桢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提出具体要求。
他说:“我们受高等教育的人,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
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才不会害己累人,才能不负所学。(《竺可桢全集》第
2卷,第337页)

但是,如何才能养成这种习惯呢?竺可桢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让学生掌
握学习的方法,开辟求知的途径,并通过研究学问来培养他们的反省意识和批判精
神。只有这样,大学生才有能力对社会和自然进行精细的观察、慎重的考量,才不
会被传统观念束缚,不会被少数人利用。但是,如今的大学却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
,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他认为“半年来的学生运动,固然
热情可佩(少数另有作用者是另一问题),但其方式之无当,实为可怜。”讲话结
束时,他满怀期望地说:大家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就不应该盲从;只有独立思考
,才能应付艰难危险的环境。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十年廿年以后的诸君,都可成
为社会的中坚分子,而中国今后正是最需要头脑清楚善用思想的人物”。(同上,
338页)

三、在就职典礼上,严厉批评只“教”不“训”的教育制度

1936年5月18日,已经上任的竺可桢补行就职典礼。典礼于上午10点半开始,
先是新校长宣誓,其中有“决不妄费一钱,妄用一人,并决不营私舞弊,及接受贿
赂”等内容;接着是监誓员蒋梦麟致词和来宾讲话;最后是新校长致答词。

在答词中,竺可桢首先根据浙江的历史对大家说,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我们应
该学习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经验,既要“教”,又要“训”。但是
现行的教育制度却只重“教”而不重“训”,许多教师上完课以后就再也不和学生
见面了。这种只注重知识传授不重视人格熏陶的“教”而不“训”的教育制度,应
该尽快改变。

紧接着他指出,如今的大学即使在“教”的方面也有很多问题:

第一是重视学分,忽视了导师。学分制的弊病在于教师与学生很少接触,学生
只要读满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是导师制却为学生接受教授的熏陶提供了保证,这对
学生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第二是重视就业,忽视了学业。他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与学校闭门造车有
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改进大学管理,还要明确大学培养的目标。他引用美
国著名学者罗威尔的话说:“大学的目的,不在乎使大学生能赚得面包,而在乎使
他吃起面包来滋味能够特别好”。基于这个道理,他强调大学是培养领袖人材的地
方,大学生学成后不仅要自己有饭吃,还要让大家有饭吃。说到这里他解释道:“
大家有饭吃”与“有饭大家吃”不一样,前者是生产教育制度,后者是分赃制度。
由此可见,如果大学生只重视就业而忽视学业,就很可能堕落为分赃制度中的一员


强调独立思考,注重人格修养,培养领袖人材,是竺可桢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竺可桢率领浙大师生到天目山禅源寺避难。刚到这里,正好是
星期日,他看到师生们一群一伙地外出散步,感到这里真是实行“导师制之理想地
点”(《竺可桢日记》第一册,第157页)。第二天,他对一年级新生发表谈话时
说:自废科举办学校以来,我国教育在设备和师资方面,不能不算有进步,但是有
个最大缺点,就是学校并没有照顾到学生品格的修养。这样一来,教师就把传授知
识当作唯一任务,有的甚至“以授课为营业”。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浙大在全国率
先实行了导师制。如今,我们虽然被迫离开校园,但是全校师生能在这里“融融一
堂,通力合作”,却是可喜的事情。他还告诉大家,国家每年给你们花很多钱,为
的是培养社会的栋梁,时代的砥柱,而不是让你们仅仅学习一点技术,为自己谋生
找出路。这些话至今仍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四、为了让学生具有清醒的头脑,他主张实行通才教育

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究竟是重视理论还
是重视实用,是培养专才还是培养通才,就成了现代教育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浙
江大学由求是学堂、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和中等农业学堂演变而来,对实用技术教育
非常重视;再加上无论是大清王朝、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统治,都把实用技术教育
放在首位,因此要想改变这一传统,非常困难。然而竺可桢知道,如果仅仅是学习
一种专业,掌握一门技术,就不会拥有清醒的头脑,也不会融会贯通,最后的结果
是难成大器!因此他上任伊始,就把推行通才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1936年5月9日,竺可桢主持第一次校务会议时就提出要设立中国文学系、史地
系和一年级不分系等议案。最后一项议案虽然讨论最久,但还是成立以郑晓沧、胡
刚复、苏步青等人为首的公共科目分配委员会,将通才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前
些年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还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
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
,别的是学不通的。”(《学林散叶》第2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作为
数学家,他能够说这样的话,显然与竺可桢当年的主张有关。

1936年9月,是竺可桢上任后的第一个新学年,也是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建校
300周年纪念。17日晚上,他在哈佛大学同学会上发言说,哈佛大学的办学方针可
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主张思想自由,反对政党和教会干涉;二是学校的课程应该更
重视理论,而不是只注重实用。他强调,这两点主张与英国大学基本一致,但是德
国、意大利、苏联却与此大相径庭。(《竺可桢全集》第2卷,第371页)

第二天,他在新建成的教学楼出席新生谈话会,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他告
诉大家:大学生是人生最快活的时期,没有经济负担,也没有谋生的问题,因此大
家除了诚实做人、勤恳求学之外,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比单纯掌握
一门实用技术更重要。他甚至说:“我们国家到这步田地,完全靠头脑清醒的人才
有救。”(同上,第371页)

抗日战争中,竺可桢带领浙江大学师生经江西、广西最后到达遵义,途中他的
夫人张侠魂因病去世,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始终以通才教育为主,
把浙大办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正因为如此,当时来访的李约瑟博士才把
浙江大学誉为“东方的剑桥”。

抗日战争胜利后,竺可桢注意到美国教育界在反思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认
识通才教育的意义。他读了著名教育家纽曼《论大学教育范围与性质》后感受很深
,立刻为《大公报》撰写《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一文,再次提出通才教育等问题
,希望纠正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轻文、重技术轻理论以及在学生中弥漫的“谋生不谋
道”的坏风气(《竺可桢全集》第2卷,第640页)。不久,他好像从费正清夫人费
慰梅那里得到哈佛大学关于通才教育的报告,其中讲到通才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民
主国家的国民能够对选举和择业有清醒的认识,以及通才教育虽然“不能使人成为
良医、大律师,但能使人与医师、律师接谈以后,知其良诱”(《竺可桢日记》第
二册,第888页)。这就进一步加固了他坚持通才教育的信念。第二年10月,他参
加中央研究院二届三次评议会时,听到陈立夫感叹科学研究的困境,认为这是“自
食其果”,与他“当教育部长[时],竭力提倡实科”(同上,第975页)有关。

尾声:奋斗十三年,黯然离去

前面说过,当初竺可桢上任时提出只干半年,没想到却整整干了十三年。需要
特别指出的是,这十三年包括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而这八年又是浙江大学历史上
收获最大、成果最多的时候。浙大百年校庆时,苏步青回顾这段历史,曾经颇为感
慨地说:当年“师生们住古庙破祠,吃红薯干,点桐油灯,百结鹑衣。但为爱国而
教,为救国而学,弦歌不绝,其精神、气节,远远超过‘贤者回也'!古人云:‘
多难兴邦'。多难不仅兴邦,多难也兴学育才。”(《数与诗的交融》第121-122页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这不但是对浙大师生的赞扬,也是对竺可桢校长的肯
定。不幸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浙江大学却因为内战和学潮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
局面。到了1949年4月底,竺可桢不得不独自一人悄悄出走,离开这所奋斗十三年
的学校......

苏步青还回忆说:又过了几年,浙江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一分为四”,使这
所“名驰海内外”的学校“顿失光彩”,他自己和数学系也被“请出去了”(同上
,第123-124页)。正因为如此,他说竺可桢“与蔡元培先生一样,是我国近代教
育史上伟大的校长”(同上,第203页),真是恰如其分。

东方优播的补课能下载到优盘吗?

能下到优盘可以下到优盘,现在这个教育都是非常方便的。
适合了,如果想要做教学对学生负责的话还是不要来这里比较好,终于知道为啥当时大培走了那么多人了,终于明白了。
问你是否愿意推荐朋友来这里工作?原因是什么?
不推荐,赚短平快的钱,但是买不到良心,确实教学的东西不咋地,对学生也是各种保证,最后也都不一定实现的了。
问你是如何评价CEO或你的直属领导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怎么样?
很喜欢领导,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一起来的同事也都是很好很积极的年轻人,但是公司很杂乱,管理不怎么样,所以推荐不要来,毕竟做老师还是要有内涵的。

如何引导企事业单位决策领导者关注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当代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中国一项迫在眉睫的大事。传统文化仅仅传承是不够的,还要适度的开发利用它,以获取更大,有益于人民的意义:当然,既然开发了传统文化就要花大力度保护传统文化,一味的开发利用必然有很大的弊端,懂得开发利用也要懂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重要的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开发时必须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当代教育中,对待传统文化太片面,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吸收,这谁都知道,然而问题是,中国自己本身的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已经大大淡化了,绝大部分精华被一段段完整的砍掉了,根本没有教育到位,反而改革开放导致的糟粕思想在不断深化,金钱暴力色情结党,以人多欺负弱小等等.于是由于缺少精华思想的指导人生方向,才会导致各种负面问题的存在,最严重的是拜金主义泛滥,其次由于欺压,嫉妒和心胸狭窄引起的暴力也比较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起的社会责任,数千年来正是纠正这些问题,把错误引向正途,然而,由于解放后对传统文化的打压,导致良好的社会熏陶被破坏,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到今天,几乎完全被拜金主义所扭曲了方向.而教育的问题,是无法整理出有效的对策和思想,去导正人们思想的方向,即使传统文化是直接针对这些问题,然而,缺乏系统的研究,也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去遏止这些负面思想.其实,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中国古代就是一直存在的,而传统文化的作用,正是从最大限度上制止这些,而宣扬正面的,积极的高尚道德情操,以导正社会发展航向,在某个时期,一旦正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被冲击甚至打破,那么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暴力主义等负面思想就将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实际是一种思想平衡剂,缺少了这种平衡剂的社会,问题就会不断了.中国的儒家为什么历来被称为儒教,因为其本身就肩负着净化人心的作用,这种作用,正是宗教所具有的.然而,中国儒家思想只不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大分支,另外还包括了道,法,墨,兵家等学派数千年来发展的精华,正是这些精华,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净化社会空气的作用.可是,毛泽东的出现,强横的打断了它们所起的作用,他通过造神运动想要取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可惜,毛泽东虽然伟大,终究没有伟大到能与五千年的文化相媲美的程度,于是,在没有精华思想引导下的改革开放,其进行中所产生的拜金,功利与暴力思想,必然会越来越腐蚀人们的头脑.虽然我们这一代,承上启下,受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还算可以,然而再过几代,恐怕后果不堪设想.缺乏了传统文化的引导,纯正的中国人以后可能将不复存在,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人,很有可能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举个例子,传统文化教导我们,对大自然的攫取要避免杀鸡取卵式的掠夺,"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然而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快达到了涸泽而渔的程度,长江数万年来,一直存在的白暨豚据说已经找不到一只了,这是环境方面的污染;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我们国家现在依靠地大物博的资源和能源发财,然而,这些绝大部分不是可再生的物质,一旦被无限制的攫取完,中华民族的子孙再靠什么继续生存下去?丢失了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危机四伏.传统文化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是说君子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要锐意进取,用于开拓创新,跟上现实的步伐.而满清末期,却完全丢失了这一传统,不仅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世界,军队和清政府更是腐败无能.所以,满清末年的落后,决不是传统文化造成的,恰恰相反是制度违反了传统文化的精神而造成的.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力。不过,保护传统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保守与创新相辅相成,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守。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创新的目的是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创造性地使之转为现代型,使之成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高一级文明,并使之生生不息,世代绵延。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再次,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辩证关系看。世界文明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民族作用的结果,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当然,由于各方面具体条件的不同,在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各不同,但这只是作用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所以各民族的文化应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国家,作为人类世界组成的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与发展,不能不对别的国家有所影响:也不能不受到其他国家这样那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给世界文明以重大贡献。当代西方许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热,也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只有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对人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世界文明的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证。相反,一个国家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不仅不会有好的发展,甚至会走上灭亡的道路,世界史上是有这种教训的,其实,西方文化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东西,也有糟粕,不可“拣进篮里都是菜“,如”拜金主义“之类,即使在西方,也是被批判的。西方文化也并不等于世界先进文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世界先进文化是以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标志的。因此,学习与引进外国文化,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定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是全盘,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面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一面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二、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第二个衰落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衰落(这并非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没有做到“趋时更新”,饱受冲击;在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引入了竞争机制,传统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力下降,受到了更大冲击,衰败的速度加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开发时必须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开发。要使传统文化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一、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三、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个判断肯定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不能明确地回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便不能明确地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弘扬什么”以及“怎样弘扬”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上述判断便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所以,只有弄清中华传统文化的确切价值,才能谈得上“弘扬”的问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人怀疑,其实,相当多的中国人并不持肯定态度,而在那些倾向于肯定的人群中也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正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巨大价值和伟大意义的人可以说微乎其微。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敝履类、泛泛类、古董类、历史类、实用类。所谓“敝履类”,就是视中华传统文化若敝履,扔之犹恐不及,就别谈什么价值不价值了。这类人又可分为精英型和附和型。所谓“精英型”,即主张全盘西化的人;所谓“附和型”,即盲目跟着别人崇洋媚外的人。在他们的眼中,外国的什么都好,中国的什么都糟。在这一类人看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人说梦”、“荒唐可笑”。“精英型”在专家、学者中占有一定比例;“附和型”则在一般市民和小青年中占有很大比例。所谓“泛泛类”,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泛泛的人。他们嘴里念叨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若问他们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怎样弘扬?他们便只好“枉顾左右而言它”了。这类人在那些平庸的官员中几乎比比皆是。所谓“古董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古董的人。他们很清楚甚至很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收藏,经常品玩,作为传家之宝,但也仅此而已;也有的用以牟取财利,发家致富。前者主要是殷实的文化人;后者则是一般的古董商。所谓“历史类”,就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看作历史文物的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深知其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他们不仅自己搞研究,而且大声呼吁社会妥善保护之。这类人主要是国学素养很深又富有爱国激情的人。他们很值得尊敬,但可惜的是,他们只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却不大清楚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中所具有的极其重大的意义。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了“夕阳文化”,竭尽全力地加以挽留,却恨无回天之力,因而往往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壮感慨。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发挥了“保护”之力,却难以建树“弘扬”之功。所谓“实用类”,就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结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加以开发的人。他们对传统的文学、艺术、工艺、建筑、饮食、服饰、医药、养生有很深的研究,他们的开发也很有成效,并且已逐步为世界所承认。他们的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然而,其意义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所有这些都算不上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也不可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上全人类主流文化的地位。以上,便是现代中国人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如果仅止于此,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根本无从谈起(前四类),或者只能敲敲边鼓而唱不成大戏(第五类)。所以,必须弄清中华传统文化根本价值之所在,弄清它在整个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弄清应当弘扬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弘扬的问题。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在这巨流之中,那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精魂究竟是什么?那就是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于万事万物之根本的一个“和”字。“和”,乃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之谓也。这种“和”的思想,在我们儒、释、道、医、易的诸多典籍中,不仅随处可见,而且正是所有这些典籍的核心与灵魂。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商学、社会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以“和”为一贯的主流、最高的境界。所以李大钊先生有言,东方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东西文明根本之异同》)。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则要算“太极图”枣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这就是我从“太极图”内涵演绎而来的“太极和谐原理”。这个“太极和谐原理”,无论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都是广泛适用、概莫能外的。从这个“太极和谐原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哲和,则哲理圆融;医和,则医道入神;文和,则文风俊雅;武和,则武德纯正;农和,则农耕适宜;商和,则商誉隆盛;人和,则相濡以沫;事和,则相辅相成;声和,则悦耳动听;色和,则悦目赏心;身和,则血脉通畅;心和,则怡乐安祥……故人类与自然应当和,人类本身应当和,每个人的身心也应当和,唯此才是顺应自然法则之正道。这种“和”的精魂,是伟大炎黄始祖肇造的基因,是我们东方文明固有的特质。它看似柔弱而实则强劲,它具有无所不包的融合性与无所不至的渗透性。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正所谓“不拒抔土,乃成高山;不捐细流,方为大海。”正因为这“和”的精魂,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便如黄河、长江,发源于灵气氤氲的凌云高山,奔腾于气势雄浑的千仞峡谷,融合了八方来汇的千溪百川,蜿蜒而不阻,曲折而必伸,始终以其不凝不滞、磅礴浩荡的气派东流到海。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上面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于一个“和”字,那么,西方文明的特质又在于何处呢?西方文明的特质刚好与中华文化相反,在于一个“争”字。因为,西方文明强调突出个人,强调物质财富。而强调突出个人,务求一枝独秀,必然导致人与人的争斗;强调物质财富,追逐奢侈豪华,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争斗。对于这种“争”的哲学,其利弊可以用14个字来概括:获显利而伏隐患,得近利而播远忧。正是由于这种“显利”和“近利”的驱动,包含“争”的特质的西方文明得以盛行于世。经过三百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年所伏的“隐患”渐渐显化为“明患”,历年所播的“远忧”渐渐进逼为“近忧”,才造成目前这种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以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什么纷纷要求“回归自然”?不就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验到繁华的弊端,转而怀念和向往昔日横遭破坏的淳朴与安宁吗?为了对付这些危机,世界各国已经投入了巨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些危机继续恶化的势头。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没有能够从观念上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枣虽然有所“和解”的举措,但总的还是在唱着“争斗”的老调。可以断言,只要人类依旧热衷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争斗,人类就绝不可能从危机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而要想彻底地化争斗为和解,就必须高扬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和”的精义。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这同时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并非“夕阳文化”,而是生机不竭的“朝阳文化”。21世纪不仅是东西方文化合流的世纪,而且应当是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转向“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纪。惟有如此,才能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从而化解各种危机,缔造一个和平和睦、融融乐乐的人类理想社会。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历史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才能得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样的判断。所谓“以东方文化为主流”,绝非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征服”,而是意味着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汇”。因为,东方文化的特质在于“和”,是包容性的。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不等于全部的中华文化,而是指剔除了糟粕的精华部分。如何鉴别精华与糟粕?根本的一条,就看是否符合“和”的精义---凡是不具备“和”的精魂的,便是已经死亡的躯壳,便是已经腐朽的糟粕。一旦明确了弘扬什么的问题,那如何弘扬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广泛交流,透彻地阐释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当代人类各种危机的决定性意义,逐步达成“和”的共识,从而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环境保护、生态优化、发展模式、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积极地化争斗为和解,以求实现恩格斯所主张的“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最终缔造一个和睦、和谐、和祥、和乐的人类理想社会。也就是说,只要让各个国家的学术界、政界和广大民众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和”的特质及其对于化解各种危机、缔造美好前程的根本意义,人类社会的和睦、和谐、和祥、和乐,便会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般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播过程中,领导不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话,那企业文化是很难落实下去的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东方优播功底测领导者单独批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8012.html
文章标签:功底  领导者  如何看待  单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