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崇祯应不应该南逃

时间: 2021-06-12 04:57: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崇祯应不应该南逃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选择南逃,而是上吊了?

崇祯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即位后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

内因:1.崇祯累了,十数年的经营,勤于政事让他身体很累。但国家却仍旧江河日下,面对一个支离破碎、气数已尽的王朝,崇祯无力回天,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感也让他的精神更累,他不想再坚持了;同时崇祯是一个很有自尊心、自视甚高的人,对他而言走向死亡比逃跑更有尊严。

外因:无处可逃,内忧外患啊,北有清国,内又流寇四起,他根本没有还能够依托的力量,看崇祯死后那些“桂王、唐王”哪一个不是死得惨西西,在台湾那个也不过是郑成功、郑经的傀儡罢了。与其逃遁后天天胆颤心惊并免不了一死,还不如来个痛快的了断。

死亡才是他唯一的解脱。
因为明成祖规定:“君主守国门”。他做为君主没有守住江山,无颜南逃,就只有“死社稷”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皇帝最后为何不南逃呀?不知道学宋朝吗?

一、自负过头不听劝

其实根据明史记载,南迁的话题曾被多次提起:

1、当时形势恶劣,明军屡战屡败,周皇后就曾委婉的暗示过崇祯,原话是“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这话表面是说皇后在江南还有一处宅子,其实就是暗示崇祯咱们该考虑南迁自保了。只是周皇后深知崇祯要面子的性格以及后宫不能干政的原则,所以点到为止,不敢再多说。想必当时崇祯一定能听明白周皇后的意思,只是他并没有下定决心。换句话说,虽然时局不利,但是崇祯的心气还是高的。他当时依然对翻盘抱有希望,更不相信有明以来从未陷落过的北京坚城会被一群乱贼攻破。

2、在李自成打到彰德的时候,左都御史李邦华和右庶子李睿明曾奏请南迁并让太子去江南抚军。结果崇祯依然没有采纳这样正确的意见,这实在是一个不能明智地采纳谏言的皇帝,崇祯听取过许多错误的意见,却拒绝了许多正确的意见,与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是分不开的。

3、在李自成打到大同的时候,大臣李建泰再次上疏请求南迁,崇祯又没有采纳,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但相必崇祯还是在心中用各种理由给搪塞过去了。比如,李自成打不进北京城,劫掠一番也就退了,这其实是一种要不得的侥幸心理。就算估计错了,在他的心中也许最后大不了就是一死,可见这种精神可嘉却对结果不负责任的态度,从君王开始就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的存亡而言,保持生存是第一优先级的,怎么能够意气用事呢?

二、宁可死不丢面儿

崇祯皇帝的性格缺陷是太爱面子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何况是面子。总是端着拿着又怎么能打赢这末代的复杂战争。崇祯始终没有决定南迁,除了上面说的自负不听劝,就是这个死要面儿的性格了。他总想着自己不用担污名还能把事儿办了。这罪名他不担当,就只能臣子来担当。但是崇祯在前面杀臣子如杀草芥,还活着的臣子已经没有笨蛋了,没人肯吭声附和。于是崇祯就拉不下面子去亲自提出南迁,这一点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李自成剧照

三、失去主见,为奸臣所误。

崇祯下不了决定,还有他自己没有一个主见、被奸臣误导所致。每次提出南迁,下面的大臣不但不附和,还会有很多人出来反对。结果,崇祯死后,这帮反对的大臣多数都投降了,这便是奸臣没跑了。明朝末期的文官体系已经烂到了根子上,再加上崇祯寡恩刻薄,所以大多数文官都是为自己的将来盘算,心中早就没有了江山社稷。可惜,崇祯居然没有看透这点,还在意大臣们的话。按照当时的情形,就应该果断南迁。

崇祯皇帝比较好面子,所以他没有主动提出向南逃,也不想学习宋朝。
崇祯好歹是个帝王,有着属于自己的傲气,在国家覆灭的危难之时,与国家共存亡是他想做的。
因为崇祯已经无处可逃,明朝已经没有家底。宋朝是主动南迁,国家根本依然存在。

崇祯为什么不像赵构一样南逃?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侯,崇祯为什么不南逃?这样明朝也纷歧定会灭亡!你怎么看?
崇祯虽能力有限,但励志想使国家中兴,用尽努力,却事与愿违,越治越乱,感觉他最后心里可能都瓦解了、、、赵构则是被大家抬举为“临时皇帝”,最开始只有个名份,中华一片狼烟,于是就赵跑跑了~
文章标题: 崇祯应不应该南逃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9218.html
文章标签:崇祯  应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