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5-20 17:49: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在《清平乐》里,福康公主宋徽柔称呼她的母亲苗兴禾为“姐姐”。用现在“姐姐”的含义来解释,听起来好像是错了辈分。
因为现在的“姐姐”表示的,在同辈当中比自己年纪大的女性;或者某些地方对年轻女性的称呼。
但是在宋朝,“姐姐”的确是有表示母亲的意思;而称呼现代意义上的“姐姐”,叫“女兄”。
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民间称呼自己父亲为“爹爹”;嫡母为“姐姐”;庶母为“叔婆”;父妾为“妾母”,等等。总之,叫法是很丰富的。
宋朝皇室随民间,皇子皇女称呼皇帝为“爹爹”,但是由于皇后是嫡母,但皇子皇女无论嫡庶称呼皇后,称其为“娘娘(娘娘)”,称呼生母以及其他妾嫔可以随民间,称之为“姐姐”。
在古汉语中,“姐”原本就有母亲的意思,这早在汉朝就已经普遍使用了;“姐姐”在宋朝的时候的确是特指自己的生母。
赵构就曾经跟他的第二任皇后吴皇后这样说:
“极知汝相同劳苦,反与后进者齿,朕甚有愧。俟姐姐归,尔其选已。”
我知道你跟着我吃尽了苦头,但是我为宪节皇后邢氏等了16年,你由于是后来的,一直位份较低,因此我很有愧,所以等太后南归之后,就决定把你立为皇后了。这里面的“姐姐”指的就是赵构的生母,显仁皇后韦贤妃。
而“娘娘”(娘娘)一词,现在是两个词,实际上在古代这是一个词,“娘娘”只是“娘娘”的繁体罢了。
实际上也是源自于民间的叫法,只不过在宋朝而言,历史较近,是在唐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到了宋朝后,才固定下来,是对皇宫里有位份的女人的尊称,包括皇后以及妃嫔。
我来限定一下,题主想问的是古代汉人儿女对母亲的口语称呼?不然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是太大不好回答。
妈:妈,母也。——《广雅·释亲》通常来说,妈/娘是从古至今最常用的口语称呼。“Ma”发音也是人类各种语言基本共有的对母亲的称呼。
ma,ba,pa,da这几个音都是唇音,不需要任何的牙齿和舌头的发音技巧,是婴儿最容易发出的几种声音之一。而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又最为亲密,所以早期人类很可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几种音来表示爸爸和妈妈的含义。阿母、阿妈、阿娘或者娘亲、母亲都是其衍生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口语称呼。
题主在宋朝文学里看到的“妈妈”可能指母亲,也可能代指老鸨,
相烦姐姐请出妈妈来,小闲自有话说。——《水浒传》清代后演变为对年长女性的称呼,
既是如此,妈妈引路。——清·俞樾《七侠五义》
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变为现在的常用指代。
不知名的引用——
口语中,母亲有不少不同的称呼,包括妈、妈妈、妈咪(来自英语“Mummy”的粤语发音)或阿妈,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老母等称呼,满语称额娘。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要特别注意,有时候父亲或母亲的丈夫(继父)也会用儿女对母亲的称呼(妈妈或孩子他妈)代表他的妻子。
子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其母亲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幼儿及少儿时期,子女通常用一些较亲切的称呼,如妈妈等。青年之后,称呼通常为妈等。而另一些称呼,如妈咪、娘、阿妈等,可见于大多年龄阶段。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皇后所出的皇子和公主称母亲为母后,嫔御所出的子女需认皇后为嫡母,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皇子、亲王的子女亦称母亲为母妃。清代的皇子和公主则称母后作皇额娘。英语“母后”(Queen Mother)一词是指现任国王或女王的母亲,即王太后,但王太后包括并非现任君主母亲的前任王后。
在中国的一夫多妻家庭中,父亲的正妻相对于庶出子女而言是嫡母,庶出子女称嫡母为“大妈”、“大娘”。父亲的妾相对于正室或其他妾所生的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会把庶母称为“小妈”、“X妈”(X为在妻妾中的排行)、“阿姨”、“姨娘”等,“阿姨”、“姨娘”的称呼相信是源于一些地区对母亲妹妹的称呼。题主如果还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对母亲的称呼的话,
令堂、令慈,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词。称对方的母亲。
古人对别人称自己长辈时,一般先冠以“家”字,称父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 称呼别人的家人则冠以“令”字,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别人的母亲为令堂,别人的儿子为令郎,别人的女儿为令嫒。这是对别人一种尊称,相当于“你的”或“您的”。
扩展资料其他尊称:
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父亲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郎:尊称对方儿子
家严、家父:指自己的父亲
家慈、家母:指自己的母亲
舍妹弟:指自己的弟弟,妹妹
小犬:对自己儿女的谦称
拙荆贱内: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中国古代也有妈妈这一称呼。
妈是形声字,从女,马声。本义是称呼母亲,重读仍为原义。 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 《广雅·释亲》:妈,母也。 《康熙字典》“俗读若马,平声。称母曰妈。” 在历史长河中,“妈妈”这个词的含义经过变化,但是 必须强调的是:“妈妈”不是外来词,人类的各种语言中,MAMA的发音总是用来称呼母亲的,因为这是人学会的第一个音节。
另外妈妈这个称谓在宋朝是指妓院的鸨母,到清朝才转为对年长妇人的称呼,新文化运动以后才被普遍用于称呼母亲。所以在古代可以称呼母亲为娘、娘亲、妈。但是绝对不能称呼为“妈妈”。
扩展资料:
古代对母亲的称呼:
1、汉朝时候,把母亲称为“姐”和“社”。
2、 南北朝时期,母亲又称为“家家”和“阿家”。
3、唐朝的平民百姓在非正式场合,称呼母亲为“阿娘”和“娘娘”。在严肃场合,或者想要表达敬重,便可称呼“母亲”。若是王子或公主,也和百姓一样的。当然在严肃的场合,就应该毕恭毕敬的称呼“皇后殿下”。
4、宋朝时候,母亲被称为“姐姐”。称庶母为“叔婆”,称父妾(父亲的小妾)为“妾母”。至于皇家,皇子皇女称嫡母(皇后)为“娘娘”。
5、元朝时候,也是称呼“母亲”的,至少书面语是这么用的。
6、明朝时期,一般是称呼“妈妈”、“娘”或者“母亲”。这时候已有“令堂”。提到已经去世的母亲,则是“先妣”。
7、清朝时期,八旗官宦家庭,称母亲为“额娘”,有时候也用汉称母亲或娘。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