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共有多少?它们的名称和样子分别是怎样的?中国古代兵器
刀剑
本章节将介绍冷兵器中,以斩和刺为攻击方式的武器,即有着利刃的刀和剑。刀剑的杀伤力很强(如果说打兵器和长兵器的致伤是一个点,那么刀剑则是一条线),指伤后是很难愈合。尤其是对没有铠甲防御的敌人,刀剑的攻击里是最有效的。
平时,刀剑常常是作为一个单词来说的,然后“刀”和“剑”是有根本区别的。单刃的称之为“刀”,而两侧都带刃的则为“剑”。当然,有双刃的二郎刀不在此例。
对刀剑还可以进行细分类。在本书所列的范围,又将把剑、直刀、吴钩、倭刀、朴刀称为短兵器;而把大刀、二郎刀划为长兵器一类。
刀剑在兵器中的地位
在武术界,刀剑是变化和门类最多的兵器,流派很多,仅次于拳法,而且还有专一的刀剑流派。在武术界,所设想的对手或敌人都是不穿铠甲的普通人。对于这样无丝毫防御装备的敌人,锋利轻快的刀剑可发挥最大的威力,“刀如猛虎,剑似疾风”,正是刀剑对无铠甲敌人具有最大威力的真实写照。
在小说中,被颂扬的英雄好汉,也大多是使用刀剑,在人们心目中,刀剑已成为英雄和勇士的象征。例如《三国演义》中关于的偃月刀,《北游记》真武玄天上帝的七星剑,还有《封神演义》杨戬的三尖两刃刀,都是典型的代表。不仅在中国,就是世界各国,刀剑在所有兵器之中,也是最有威望,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兵器。
遗憾的是,军队中的将士官兵虽然都配备有用于近站的刀剑,但是在军事领域中刀剑的地位并不显赫。众所周知,在战场上,最得心应手和最先使用的,不是刀剑,而是弓箭和长枪这类长兵器。何况士兵都身穿铠甲,这就大大减弱了刀剑平时所特有的威力。因此,在战场上,刀剑只是作为一种非攻击性的防御兵器来装备军队的。当然,在树林、市区或战船上就不同了。长兵器往往因一些障碍无受到场地条件限制,因此,锋利灵活的刀剑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而成为在这些战场的主力兵器。
刀剑的历史
对刀剑的个别介绍,放在各章节中。这里主要从总的方面来介绍刀剑的起源和发展情况。具有很大威力的刀剑,当然是在有了金属制的兵器以后才出现的。虽然在此之前就有石刀,但是在石器时代刀剑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因为石头终究不是知道刀刃的合适材料。后来,有了青铜,并开始用它来制造各工具。由于刀剑的制造需要很多贵重的金属,而且在当时,又不具备用以生产又薄又硬的刀刃的制作技术。春秋时代以后,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刀剑这种兵器才在南方的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以及楚(今湖南就、湖北一带)这些有利于使用刀剑的诸侯国逐渐发展起来,并采用锻造工艺大量生产。
武器往往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刀剑的形状、尺寸就不会一成不变,而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从春秋时代到汉,剑的使用非常普遍,发展很快。而在汉代,由于骑兵的发展,劈斩技法得到重视,所以直刀盛行起来,而且一直持续到唐朝,久用不衰。后来,又出现了在刀身加上长柄的新型刀剑兵器,例如唐代时期的陌刀,宋代用来对抗装甲骑兵而加厚刀刃的大刀,都盛行一时。宋朝以后,由于火器的发展,铠甲的价值下降,于是刀剑再显威力,又流行起来。但是再往后,直刀便日趋少见,取而代之的是曲刀,这在现今的中国还能看到。从明朝的嘉靖年间到十七世纪,日本刀以其精良的材质和性能,传入中国,并盛极一时。
大刀
外观和用法
大刀是在长柄前端固定有宽大刀刃的刀身的一种兵器,属长兵器类。刀身重,切弯翘,主要用于劈砍。很重的刀身劈杀,除了利用锋利的刀刃,重量本身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用“劈杀”来表现大的威力更为确切。即使敌人披戴厚厚的铠甲,也能给予致命的伤害。
大刀的刀身用钢制而成,刀柄为硬木,其后端安有铁制的鐏,大刀的长度(刀身和刀柄的总和)为2-3m,重18-24kg,最重的大刀可达54kg。刀身与大刀全长的比例约2:1。
偃月刀(图1)在诸种大刀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大刀的典型和象征。由于偃月刀外观雄大,且装饰华丽,所以多用于演戏和习武训练方面,而不多用于实战。眉尖刀(图2)则和偃月刀相反,给人以一种质朴使用之感,是适用于实战的一种大刀。图中所示的两把大刀都是出自宋代。
历史与发展
长柄上安有大刀的武器,它的出现可以追溺到西汉。当时,为了抵御骑兵,出现了一种在双刃大型剑上安上长柄,称做“斩马剑”的新式兵器。其实,这种兵器和单刀、大刀以及双刃二郎刀是同出一宗的。
这种双刃斩马剑,其外观随着时间有很大变化。到了唐代,就已经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刀一模一样了。而斩马剑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在北宋的《武经总要》书中,把大刀分为屈刀、掩月刀(类似“偃月刀”)、眉尖刀、凤嘴刀和 笔刀这五个种类。
宋代,为了更有效抗击装甲骑兵的需要,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大刀。特别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为装甲步兵(重步兵)的主要装备。例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宋军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宋将岳飞就把装备有大刀、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装甲骑兵的进攻。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按照这一战术,岳飞命令士兵“不要管马上面的上的人,只瞄准马腿!”而大获全胜。
大刀的使用,在宋代可谓达到了顶点。后来,由于火器(热兵器)武器的不断发展,装甲骑兵的作用日渐减少,加之大刀因过重而不灵活,所以和笨重的大斧遭受了同样的命运,逐渐地从战场上消失了,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兵器,还部分地保留着。
到了明代,大刀之中只剩下偃月刀和钩镰刀两个种类。由于偃月刀太重,已不在实战中使用,只是在演武场上,还能显出昔日的风采。而在战场上,只是使用钩镰刀。到了清朝,在正规军中,只有汉军的绿营使用着挑刀、宽刃刀、片刀、虎牙刀这四中大刀。为了用起来灵活,这些大刀的长度都较以前缩短了许多,一般在170-240cm左右。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最善用大刀的名将。他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实重82斤。按明代的计算换算,约为41kg。据考证,偃月刀在关羽的三国时代尚未出现,因此,关羽实际使用的大刀并不是这种偃月刀。
《水浒传》中的关胜,是关羽的后代,和他的先辈一样,是梁山泊使用偃月刀首屈一指的一员猛将。可以认为,《水浒传》中的关胜,就是《三国演义》关羽的再现,是一个被典型化了的人物。历史上的关胜,是宋朝济南(在今山东省)的一名守将,因手使大刀,颇有名气,故而得“大刀”绰号。
朴刀
外观和用法
朴刀(图1)是大刀的一种,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者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
就其长度而论,不是长兵器,而属于短兵器一类。朴刀全长约60-150cm,刀刃长度在45-70cm之间。从外形看,和大刀没什么两样,但是和大刀相比,刀刃(即刀身部分)占的比例比较大,这是朴刀不同于大刀的最明显之处。由于是用两手握着使用,故又有“双手带”之称。
历史与发展
朴刀出现于宋代,到了清末前后,才被广泛使用。
因此,在《水浒传》中,有关各路英雄使用朴刀的描写随处可见。就其起源而论,与其说是把大刀的柄缩短,以适应近战的需要,莫如说是为了应付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而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更符合历史实际。这种朴刀多在民间使用,但是在清朝,却破例地把朴刀纳入军队的指定兵器之中。
朴刀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太平刀”。这是由于在清末年间,太平天国的士兵都使用朴刀而得名的。然而,当时的太平天国军不只是使用着这些传统而古老的兵器,在火器装备方面,也胜于清朝正规军。
http://games.sina.com.cn/z/ss/2003-11-05/64233.shtml 很详细的介绍
干将,莫邪,鱼肠,
朴刀是什么?为何梁山好汉喜欢用它?
朴刀是什么?为何梁山好汉喜欢用它?
阅读古代武侠小说中,经常会出现简单朴刀的概念。无论是打尖住店,还是押镖走单,遇到事情后,英雄们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简陋刀剑,随时划出一道子,表明不怕事。
比如《水浒传》:卢俊义拿出朴刀放在棍子上。
那么,这把风靡一时的朴刀到底是什么兵器呢?
说起来,这把朴刀其实大家都很熟悉了,下面就一起来聊聊吧。
朴刀有很多名称,如拨刀、太平刀、薄刀、泼刀等。
但在宋朝,这是一件不能上桌的武器。宋代《武经总要》归纳兵器时并没有朴刀,为什么?
《宋会要辑稿》 利川路转运使陈贯言: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
朴刀之所以不受重视,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制作方法很粗糙,不是按照兵器的标准制作的,而是作为一种农具存在的;二是其形窄而长,柄短。看起来极其简陋,和其他正规刀具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兵器。
如果拿着这样一把朴刀走在南宋的大街上,迎面而来的多半是官吏,而不是某些人行侠仗义的机会。
相反,它的另一个功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比如走在植被茂密的路上,需要这样一把朴刀,把荆棘砍掉再继续前进;田里石头、水蛭等虫多时,不宜耕牛的时候,爱惜耕牛的农民便把朴刀改造成短柄农具,人工耕田。
朴刀在宋代受人嫌弃的地位,在明清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
清朝更是将其列为军队的制式兵器,朴刀的质量也随之提高。
但人们之所以将其作为武器使用,显然是因为它便宜且携带方便。
朴刀作为一把短兵器,大获成功,以至于在明清小说中,行走江湖的人,似乎都不带一把刀。朴刀似乎就缺少那种气质,水浒传就很明显了。
对于朴刀这件武器,便是这样一种存在。
小说中的英雄好汉都会随身带把朴刀,朴刀究竟是种什么刀?
朴刀之中的 “朴”字念“坡”,有人觉得朴刀是关刀的迷你版本。朴刀出现在水浒传之中的次数之多,让人不得不记住这个名字。朴刀的出现源于宋朝的一项政策,因为当时宋政府对民间的兵器严格禁止,不允许普通百姓保留长兵器。宋史之中有多处记载了这项规定,宋太祖时就有规定京城士庶人家不得私藏兵器。
是因为宋朝的禁令才将大刀的长把改成了短把,在需要时再将长柄加上去。在水浒之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由此可见朴刀是可以拆卸的,上面是短刀头下面是长柄,接口有三个扣子,一起固定好了就十分坚固了。
宋仁宗时因为岭南为盗者多有博刀,所以下令广南民家不得私藏博刀,如经发现,连同锻造者一同惩治。这里的博刀就是我们所说的朴刀了,所以因为盗匪猖獗,岭南的朴刀也被严禁过一阵子。
所以在水浒传之中,朴刀成为了最为常见的一种兵器,武松、石秀、杨雄等等用的都是朴刀。但是这种兵器大多还是为游侠或者土匪所用,一直到清朝,朴刀才被纳入了军队,成为了一种正统的兵器。而说到清朝的朴刀,就不得不说到它在太平军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就是因为太平军的士兵皆用此刀,所以又有了太平刀这样的别称。
后人喜欢拿中国的朴刀和东洋的倭刀相比。中国朴刀相比于倭刀重量更大更加结实,只要是力气够大,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是比较强大的。倭刀胜在轻巧,轻巧上又不及中国的单刀,但是倭刀讲究精工细作,运用的都是精钢原料,锻造和淬火工艺都是来自于我国早已失传的唐刀技艺。
在宋朝时期,倭刀的冶炼技术还没发展好,交易到大陆之中的日本刀并不适合实战而是作为一种工艺品,那时候的倭刀根本抵不上朴刀。而随着时间发展,日本的锻造工艺逐渐成熟,明史之中记载了戚继光抗倭时倭刀的状态:锋利至极,明军长矛当之即断。因为有这种倭刀助阵,倭寇竟有以一对四个长枪兵最终还能胜利的记录。后来戚继光推出鸳鸯阵之后,战局才有所扭转。
而从朴刀的出现一直到清朝纳入军队之中,它一直被兵学家遗忘在角落里,觉得它难登大雅之堂,并不将它作为真正的兵器。所以朴刀一直流传在民间,制作工艺也是以省时省料为主。
《水浒传》中为什么好汉都用朴刀?朴刀是什么?
《三国演义》当中,名将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武器,每一种武器都有自己的名字,独一无二,然而在《水浒传》当中,却没有这种情节,人物以性格为人所知,却不是他们的武器,因为他们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同一种,那就是“朴刀”。这种朴刀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梁山好汉用的都是它?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四大名著中以《水浒传》最为笔者喜爱。
武松用的是朴刀,而另一个步军领袖刘唐用的也是朴刀。雷横雷都头,没有意外,他的兵器仍是朴刀,杨雄和拼命三郎石秀都是用的朴刀……
在大大小小的打斗场景中,出镜率最高的兵器无疑是朴刀。但朴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兵刃,直到今天学界仍存有很大争议。
1.朴刀是介于大刀与单刀之间的一种兵器,俗称双手带,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到了清末前后开始被广泛使用。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中很多人使用朴刀,又名“太平刀”。
朴刀属于组合型兵刃,《水浒传》中土豪卢俊义听信了村学究吴用的忽悠,离开家前往东南方躲避血光之灾。一路行来,卢俊义手中只是提了根棍棒,直到在梁山泊前的客店,这才取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顺手兵器—朴刀。书中详细的为读者描述了朴刀的样子:“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2.有学者认为宋代朴刀起源的原因,是当时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于是民间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战斗时再加柄。
宋朝立国之初,就严禁民间私造、私藏兵器。《宋史·兵志》中多有记载,如宋太祖开宝三年(970)诏:“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宋仁宗时因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故降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庆历八年(1048)再次降诏:“士庶之家,所藏兵器,非法所许者,限一月送官。敢匿,听人告捕。”
宋代对私造、私藏兵器一直严格禁止,诏令中“博刀”即朴刀,博、朴二字音同,最初不在严禁之列,后因岭南民间盗匪以之为武器,才被严禁。朴刀,也就成为了宋代唯一的合法民间武器。
3.就其起源而论,与其说是把大刀的柄缩短,以适应近战的需要,莫如说是为了应付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而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更符合历史实际。这种朴刀多在民间使用,但是在清朝,却破例地把朴刀纳入军队的指定兵器之中。
《清会典图录·武备图》将此刀又写作“扑刀”,其解义为“通长一尺九寸五分,刃长一尺四寸。上广下狭,木柄缠革。”如按清营造尺,一尺为32厘米,则刃长约62厘米,柄长约44厘米,全长106厘米。如按周尺计,一尺为23.1厘米,则刃长约45厘米,柄长约32厘米,全长则为77厘米。
显然,对于实战用的双手砍刀,77厘米发挥不出它的劈杀效果,106厘米更适合双手适用。
明清朴刀与日本刀在结构上哪个更合理?
两种刀结构不同,是因为各有各的用途,按各的用途肯定都是合理的,否则肯定要有一种消亡的。中国的朴刀重量大,自然就更锋利、更结实,战斗时,只要力气大,肯定占上风。日本刀精巧轻快,又是精工细作,肯定适合将军佩戴,使用时肯定是动作快如风,利于武艺的发挥。当然了,武器只是一方面,要看用在谁的手里。
在宋朝和明朝都能看到朴刀的大量使用,为什么到
军队不可能大量使用朴刀,这玩意刺不如手刀,砍不如唐刀,并非每个士兵都是关二爷,一挥手就能砍下一颗脑袋的。
至于关羽,他用的也不可能是与朴刀形状类似的“青龙偃月刀”,他也许用过槊,也许用过戟,还可能用过弓,就是不可能用这种刀。
宋朝军队的制式装备,据《武经总要》记载,刀类有以下几种: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唯独没有朴刀。
理由就是,朴刀这玩意,去掉了长柄的话,就只是一把农民常用的刀耕火种的农用刀而已,它的用法,大约与如今的镰刀差不多。
也只有到了紧急时刻,农民伯伯们才会在刀下接上一根长柄,把它变成朴刀防身用。
正因为朴刀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宋朝政府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管制较严的时候,人们就把长柄卸下来,将短刀插在裤腰里;禁令放宽的时候,老百姓在大街上扛着朴刀走来走去,衙门也懒得管。
所以,古时地痞流氓对朴刀的热爱,和九十年代香港古惑仔对西瓜刀的热爱是一样的。这种刀粗制滥造,造价低廉,官方无法禁绝,史籍记载,仁宗时期,岭南盗匪便以此为具,聚众闹事。
清朝是一座火药帝国,更无列装朴刀的必要。不过,据说太平军曾经大量使用过朴刀。但太平军乌合之众甚多,老百姓起义造反,能找到的武器也只有这玩意而已。
小说看多了,朴刀就是农具刀。打仗防身的时候安上长棒就是朴刀。宋代朴刀是非法武器,“好汉”都用。合法的,是不安把或者安装短棒。施耐庵曾参加过推翻元代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里用着刀的众多,还有武松的戒刀更逗。戒刀小的10-20cm大的40cm而且戒刀没刀尖,是平头的,和尚的刀不是用来打仗的。农民起义军缺兵器啊,有啥用啥。
其实清朝也是大量使用的
朴刀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太平刀”。这是由于在清末年间,太平天国的士兵都使用朴刀而得名的。
文章标题: 在宋朝和明朝都能看到朴刀的大量使用,为什么到了清朝却不用了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