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故事 > 文章正文

你喜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逻辑上可实现吗

时间: 2023-06-29 06:00: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你喜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逻辑上可实现吗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五方法_怎样提升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 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培养 儿童 的智力,就要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介绍儿童逻辑 思维训练 方法 。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 学习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建立时间概念

    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

   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有些两三岁的孩子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但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在背数。应该把数字具体化,如“1个苹果”、“3个人”等。父母在孩子数数时,应多点儿耐心。让孩子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

  怎样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呢

  1、给孩子讲解身边的物理现象。六七岁的孩子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玩玩具已经对电、热、磁及某些光学现象等各方面的物理知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是他们不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物理现象。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讲解这些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是发展孩子智力的大好机会。家长要有意识指导孩子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发生,弄清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比如,指导孩子观察房屋旁边一棵小树的成长过程,看看它在春、夏、秋、冬四季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如发芽长出第一片绿叶、落叶等)各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时气候有什么变化,等等。在观察小树成长变化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明白植物的生长与气候、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植物生长的特性。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注意力,而且知道了一个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如雷电、花、草、季节的变化、雪花、彩虹、各种昆虫等等)、宇宙现象(如太阳的起落、星位的变化、流星、日食、月食等等)都是增长孩子知识,训练其思维能力的活教材,家长要善于利用。

  2、对于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掌握一些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配合学校 教育 ,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训练儿童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儿童的思维敏捷性主要表现在能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灵活性主要是对一个问题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性就是能抓住事物变化的规律性,如能够独立地自编数学应用题,掌握运算规律等;独创性主要是能独立地、新颖地解决问题,能够先易后难,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到完全独立。家长可以根据思维品质的这几个指标对儿童的思维进行训练。比如,为了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可以要求孩子在正确解出数学题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做到又快又准确。为训练孩子灵活性,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语言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还可以让孩子朗读、默读、听写、复述、概括、改写一段 文章 ,以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

  3、配合教师对孩子思维的训练,为孩子提供必备的材料。

  4、查看有关思维训练方面的书籍,针对孩子的特点加以训练。

  儿童逻辑思维训练25题

  1.世界级的 马拉松 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

  (A) 跳远 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

  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

  (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

  (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作案的。

  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

  (A)甲作案。

  (B)乙作案。

  (C)丙作案。

  (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

  张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让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请根据国王的话,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

  (A)张将军射中此鹿。

  (B)王将军射中此鹿。

  (C)李将军射中此鹿。

  (D)赵将军射中此鹿。

  (E)钱将军射中此鹿。

  5.“赵科长又戒烟了。”

  由这句话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赵科长过去戒过烟,次数可能不止一次。

  (B)赵科长过去戒烟未成功,这次仍可能如此。

  (C)赵科长烟瘾很大,讲这话的人深信赵科长的烟瘾永远戒不掉。

  (D)讲这话的人是在讽刺嘲笑赵科长的戒烟行为。

  (E)讲这话的人确信赵科长这次戒烟一定会成功。

  6.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禁入”。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那么,他们

  (A)可能会被允许进入。

  (B)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E)不可能不被允许进入。

  7.所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都参加了学校的英语俱乐部,王进参加了英语俱乐部,所以他一定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以下哪项最好地指出了上述论证的逻辑错误?

  (A)部分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没有参加英语俱乐部。

  (B)王进能够参加英语俱乐部是因为它符合加入俱乐部的基本条件。

  (C)王进曾经获得过年级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D)凡愿意每学期缴纳50元会费,并且愿意积极参加俱乐部活动的学生都可以成为俱乐部的成员。

  (E)有些参加俱乐部的学生还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8.认真学习逻辑知识,加强逻辑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小林平时注重逻辑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可想而知,他的思维是有条理和逻辑性的。上面的论述犯了以下哪项错误?

  (A)转移论题。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论据和论题不相干。

  (E)推不出。

  9.如果电动剃刀中的电池用完了,剃刀就不能工作。我的剃刀不能工作,因此,电池一定是用完了。

  以下哪句与以上论证相似?

  (A)如果马拉多纳上场,阿根廷队就一定会赢。阿根廷队输了,所以马拉多纳一定没上场。

  (B)一个证据没有被破坏除非它不能被接受。这个证据不能被接受,因此,它被破坏了。

  (C)如果某甲犯罪了,他的指印可以在现场找到。某甲没有犯罪,所以,某甲的指印没有在现场找到。

  (D)老葛是我的叔叔,小菲是老葛的侄女。因此,小菲是我的姐姐。

  (E)阿森将戴太阳镜,如果海岸可被清楚地看见。海岸可被清楚地看见,因此,阿森将戴太阳镜。

  10.一家钟表店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一个人所为。审讯中,甲说:“我不是罪犯。”乙说:“丁是罪犯。”

  丙说:“乙是罪犯。”丁说:“我不是罪犯。”经调查证实四人中只有一个说的是真话。

  根据已知条件,下列哪个判断为真。

  (A)甲说的是假话,因此,甲是罪犯。

  (B)乙说的是真话,丁是罪犯。

  (C)丙说的是真话,乙是罪犯。

  (D)丁说的是假话,丁的确是罪犯。

  (E)四人中说的全是假话,丙才是罪犯。

  11.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到底哪个重要?双胞胎的研究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惟环境影响决定论者预言,如果把一对双胞胎儿完全分开抚养,同时把一对不相关的婴儿放在一起抚养,那么,待他们长大成人后,在性格等内在特征上,前两者之间决不会比后两者之间有更多的类似。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惟遗传因素决定论。

  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为了确定上述两种极端观点哪一个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B)虽然不能说环境影响对于人的发展起唯一决定作用,但实际上起重要作用。

  (C)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D)试图通过改变一个人的环境来改变一个人是徒劳无益的。

  (E)双胞胎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12.一种对许多传染病非常有效的药物,目前只能从一种叫ibora的树的皮中提取,而这种树在自然界很稀少,5

  000棵树的皮才能提取1公斤药物。因此,不断生产这种药物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该 种植 物的灭绝。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论断?

  (A)把从ibora树皮上提取的药物通过一个权威机构发放给医生。

  (B)从ibora树皮提取药物生产成本很高。

  (C)ibora的叶子在多种医学之品种都使用。

  (D)ibora可以通过插枝繁衍和在人工培育下生长。

  (E)ibora主要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区。

  13.“作为本公司的法人代表,我郑重声明:王也飞签署的任何合同都无效。王也飞不是法人代表。如他是法人代表,那我就不是,因为一个公司只能有一个法人代表。”

  以下哪句话最能代表讲话人所表明的立场观点?

  (A)公司只有一个法人代表。

  (B)王也飞不是法人代表。

  (C)王也飞没有资格签署合同。

  (D)王也飞不代表本公司。

  (E)我不承认王也飞签署的合同。

  14.有甲、乙、丙三个学生,一个出生在北京,一个出生在上海,一个出生在武汉。他们中一个是学国际金融专业的,一个是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是学外语专业的。其中:

  ①甲不是学国际金融的,乙不是学外语的。

  ②学国际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

  ③学外语的出生在北京。

  ④乙不出生在武汉。

  请根据已知的条件,判断甲的专业:

  (A)国 际金融。

  (B)工商管理。

  (C)外语。

  (D)三种专业都可能。

  (E)三种专业都不可能。

  15.如果佣人出现,他将被发现;如果他被发现,他就会受到询问;他如果受到询问,他将回答问题,他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如果未看到佣人也未听到他的声音,他一定在工作;如果他在工作,他一定会出现,但没有人听到佣人的声音。

  结合上文,以下哪一项能够成立?

  (A)佣人被问。

  (B)佣人不被问。

  (C)未看见佣人。

  (D)看到佣人。

  (E)以上全不是。

  16.只有小陈参加,小王和小张才会一起吃饭;而小陈只到她家附近的酒店吃饭,那里距市中心几里路远;只有小王去,小宋才会去酒店吃饭。

  如果上面的资料是对的,下面哪一条也一定对?

  (A)小宋不与小陈在酒店一起吃饭。

  (B)小张不与小宋、小陈一起在酒店吃饭。

  (C)小王、小宋和小张不在酒店一起吃饭。

  (D)小宋不在市中心的酒店吃饭。

  (E)小王与小张不会一起在市中心吃饭。

  17.有人认为当前的大学教育在传授基本技能上是失败的。他们对若干大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中都没有很好掌握基本的写作、数量和逻辑技能。

  如果上述论点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也为真?

  (A)现在的大学里没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了。

  (B)新上岗人员中极少有大学生。

  (C)写作、数量、逻辑方面的基本技能对胜任工作很重要。

  (D)大公司的新上岗人员基本上代表了当前的大学 毕业 生的水平。

  (E)过去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基本技能教育。

  18.在世界范围内禁止生产各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可能仅仅是一种幻想。大量这样的化学物质已经生产出来,并且以成千上万台冰箱的冷却剂的形式而存在。当这些化学物质到达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时,起作用不可能停止。因此,没有任何方式可以阻止这类化学物质进一步破坏臭氧层。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则能最严重的削弱以上论证。

  (A)不可能精确地测量冰箱里冷却剂这种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量是多少。

  (B)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避免不卫生的和潜在的威胁生命的情况发生,食物的冷藏是必要的。

  (C)不会破坏臭氧层的替代品还未开发出来,并且替代品可能会的冰箱目前使用的冷却剂昂贵。

  (D)即是人们放弃使用冷藏设备,已经存在的冰箱里的冷却剂也是对大气层的一个威胁。

  (E)当冰箱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冰箱里的冷却剂可完全回收并且重新利用。

  19.龙口开发区消防站向市政府申请购置一辆新的云梯消防车,这种云梯消防车是扑灭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设施。市政府否决了这项申请,理由是:龙口开发区现只有五幢高层建筑,消防站现有的云梯消防车足够了。

  以下哪项是市政府的决定所必须假设的?

  (A)龙口开发区至少近期内不会有新的高层建筑封顶投入使用。

  (B)市政府的财政面临困难无力购置云梯消防车。

  (C)消防站的云梯消防车中,至少有一辆近期内不会退役。

  (D)龙口开发区的高层建筑内的防火设施都符合标准。

  (E)这种云梯消防车对于扑灭高层建筑的火灾并不是不可缺少的。

  20.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调查 报告 显示,70%的肺癌患者都有吸烟史。这说明,吸烟将极大增加患肺癌的危险。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将严重削弱上述结论?

  (A)有吸烟史的人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65%。

  (B)1995年世界吸烟的人数比1994年增加了70。

  (C)被动吸烟被发现同样有致癌的危险。

  (D)没有吸烟史的人数在1995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40%。

  (E)1995年未成年吸烟者的人数有惊人的增长。

  21.有一逻辑推理单选题的四个选择答案分别是:

  (1)作案者是甲。

  (2)作案者是乙。

  (3)作案者是丙。

  (4)作案者是甲或乙。

  设该题是成立的,则该题的正确答案应是:

  (A)(1)

  (B)(2)

  (C)(3)

  (D)(4)

  (E)无法确定

  22.贾女士:本报对减肥成功者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称服用东参减肥丸,30%的称服用灵芝瘦身丹。没有被调查者服用其他减肥药。

  陈先生:这说明在被调查者中,服用东参减肥丸的人数,比服用灵芝瘦身丹的两倍还多。

  贾女士:另外,25%的被调查者称他们从不通过药物减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利于解释贾女士的断定中看来存在的矛盾?

  (A)30%的服用灵芝瘦身丹的被调查者,包括在70%的服用东参减肥丸的被调查者中。

  (B)一些被调查者服用上述两种减肥药。

  (C)被调查者的人数超过100人。

  (D)被调查者在整个减肥成功者中,只占很少的比例。

  (E)减肥成功者在整个减肥者中只占很少的比例。

  23.甲、乙、丙三人居一学生宿舍。甲报案遗失2

  000元。保安人员经过周密调查,得出结论是丙作的案。班主任说:“这是最不可能的。”保安人员说:“当所有其他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

  以下哪项如果是真的,将最为有力地动摇保安人员的结论?

  (A)保安人员事实上不可能比班主任更了解学生。

  (B)对非法行为惩处的根据,不能是逻辑推理,而只能是证据。

  (C)保安人员无法穷尽地把握所有的可能性。

  (D)丙是班上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E)乙有作案的前科。

  24.老陈:我在下 围棋 的时候,全神贯注到这种程度,以至我可以说,这时如果有人呼我的话,肯定是白费劲,因为我什么也不会听到。

  老焦:如果你什么也听不到的话,怎么会知道有人呼你呢?

  以下哪项是对老焦的反应的最恰当的评价?

  (A)老焦的话正确地指出了老陈的话中存在的逻辑矛盾。

  (B)老焦的话假设:在老陈下围棋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人呼他。

  (C)老焦的话中包含着逻辑矛盾。

  (D)老焦的话假设:老陈不可能知道有人呼他,除非他听到了呼叫。

  (E)老焦的话假设,如果有人呼老陈,他肯定能够听到

  25.在美国,本国制造的汽车的平均耗油量是每21.5英里一加仑,而进口汽车的平均耗油量是每30.5英里一加仑。显然,美国车的买主在汽油上的花费要远高于进口汽车的买主。因此,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和外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中将失去很大一部分国内市场。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美国制造的汽车和进口汽车的价格性能比大致相同。

  (B)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花费是买主在购买汽车时的主要考虑之一。

  (C)美国汽油的价格呈上涨趋势。

  (D)美国汽车的最高时速要高于进口汽车。

  (E)目前在美国国内,国产汽车的销售优于进口汽车。

  答案:

  1.E 2.D 3.B 4.E 5.E

  6.A 7.E 8.E 9.B 10.A

  11.C 12.D 13.C 14.C 15.E

  16.E 17.D 18.E 19.C 20.A

  21.C 22.B 23.C 24.D 25.

猜你喜欢:

1. 15种大脑思维训练的方法

2. 培养婴幼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3.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

4.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5. 宝宝逻辑思维训练

6. 小学生逻辑思维训练题

你喜欢什么样的人生呢?

我一直认为,阅读和思考可以不断地填补一个人的思维盲区,开拓新的认知领域,可以让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己。在持续输入的过程中,总会找到一个给予自己思考和启发的点,让你觉得,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需要一个指导我们前行的思想纲领,这种纲领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老师也没有教过,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持续性地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并且从中提炼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纲领,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成长。正文

你喜欢麦肯锡式的人生,还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这是来自于“得到”专栏的逻辑思维中罗胖推荐的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的课程中的一个问题。 引发这个问题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麦肯锡和埃森哲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麦肯锡那么牛,却进不了世界500强,而埃森哲可以?

正如刘润老师所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支点”和“杠杆”两个方面去思考。什么是支点?在商业世界中,支点,就是你的“能力内核”,我到底会什么?是不是不可替代?它可持续吗?可复制吗?能力内核,必须坚实可复制。什么是杠杆?就是你“用以撬动更大成功的资源”。你拥有什么资源?可以借助什么资源?团队吗?产品吗?资本吗?影响力吗?资源杠杆,必须充沛而有效。

麦肯锡不是世界500强,而埃森哲是,当然有很多原因。我个人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麦肯锡用的是“团队杠杆”,而埃森哲用的是“产品杠杆”。麦肯锡本质上,是把自己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变成了“服务”,用团队交付;而埃森哲,是把自己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变成了软件,用“产品”交付。也许名气不如麦肯锡,但埃森哲在复制做大的空间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世界500强里,做产品的公司,要远远多于做服务的公司?因为只有尽量脱离对人类实践的依赖,公司才有可能具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有的人一生都在用时间提供服务,有的人一生都在从时间里提取产品。你喜欢麦肯锡式的人生,还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 时间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一个人的注意力>时间>金钱,可见对时间的观念和运用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麦肯锡和埃森哲的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也折射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的人一生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而有的人用时间来做自己的产品,用产品的形式来交付给消费者,摆脱了时间的限制,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尾短短的5分钟的商学院课程,又刷新了我的认知,提供了一个碎片化的思维模式,现在看来也许不会有什么伟大的作用,久而久之,个人的思维模式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指导行动,这或许就是不断输入的意义所在。

阅读不能够让一个人实现飞跃式成长,但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一定会对一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是一种“随风潜入夜”的习惯,坚持这种由内而外的习惯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想询问有关逻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定律,法则.请帮助我好吗?谢谢

逻辑学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所谓纯粹理念就是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由亚里士多德创立。

〔说明〕在这部分初步论逻辑学的概念里,所包含对于逻辑学以及其他概念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哲学上许多基本概念。这些规定都是由于并对于全体有了综观而据以创立出来的。

我们可以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但是只有思维本身才构成使得理念成为逻辑的理念的普遍规定性或要素。理念并不是形式的思维,而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些规定和规律,乃是思维自身给予的,决不是已经存在于外面的现成的事物。

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不是直观,也不象几何学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而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熟习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与无,质与量,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一与多等等。但是,这种熟知反而加重了逻辑研究的困难。因为,一方面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习的东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观念,逻辑学去研究、去理解所采取的方式,却又与普通人所业已熟习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但是就逻辑学作为真理的绝对形式来说,尤其是就逻辑学作为纯粹真理的本身来说,它决不单纯是某种有用的东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独立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那么逻辑学也未尝不可认为是有用的,不过它的用处,却不仅是对于思维的形式练习,而必须另外加以估价。

附释一:第一问题是:什么是逻辑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明了的答复是,真理就是逻辑学的对象。真理是一个高尚的名词,而它的实质尤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则真理的追求必会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热忱。但是一说到这里立刻就会有人提出反问道:“究竟我们是否有能力认识真理呢?”在我们这些有限的人与自在自为存在着的真理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调协,自然会引起寻求有限与无限间的桥梁的问题。上帝是真理;但我们如何才能认识他呢?这种知天求真的企图似乎与谦逊和谦虚的美德相违反。但因此又有许多人发出我们是否能够认识真理的疑问,其用意在于为他们留恋于平庸的有限目的的生活作辩解。类似这种的谦卑却毫无可取之处。类似这样的说法:“象我这种尘世的可怜虫,如何能认识真理呢?”可以说是已成过去了。代之而起的另一种诞妄和虚骄,大都自诩以为直接就呼吸于真理之中,而青年人也多为这种空气所鼓舞,竟相信他们一生下来现成地便具有宗教和伦理上的真理。从同样的观点,特别又有人说,所有那些成年人大都堕落、麻木、僵化于虚妄谬误之中。青年人所见的有似朝霞的辉映,而老辈的人则陷于白日的沼泽与泥淖之中。他们承认特殊部门的科学无论如何是应该探讨的,但也单纯把它们认为是达到生活的外在目的的工具。这样一来,则妨碍对于真理的认识与研究的,却不是上面所说的那种卑谦,而是认为已经完全得到真理的自诩与自信了。老辈的人寄托其希望于青年的人,因为青年人应该能够促进这世界和科学。但老辈所属望于青年人的不是望他们停滞不前,自满自诩,而是望他们担负起精神上的严肃的艰苦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种反对真理的谦逊。这是一种贵族式的对于真理的漠视,有如我们所见得,拜拉特(Pilatus)对于基督所表示的态度。拜拉特问道: “真理是什么东西?”意思是说,一切还不是那么一回事,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他的意思颇似梭罗门所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这样一来,便只剩下主观的虚幻了。

更有一种畏缩也足以阻碍对于真理的认知。大凡心灵懒惰的人每易于这样说:不要那样想,以为我们对于哲学研究是很认真的。我们自然也乐意学一学逻辑,但是学了逻辑之后,我们还不是那样。他们以为当思维超出了日常表象的范围,便会走上魔窟;那就好像任他们自身漂浮在思想的海洋上,为思想自身的波浪所抛来抛去,末了又复回到这无常世界的沙岸,与最初离开此沙岸时一样地毫无所谓,毫无所得。

这种看法的后果如何,我们在世界中便可看得出来。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循例办公的人员,也可以养成为达到特殊目的的专门技术人员。但人们,培养自己的精神,努力从事于高尚神圣的事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我们可以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内心中似乎激励起一种对于更高尚神圣事物的渴求,而不会仅仅满足于外在知识的草芥了。

附释二:认思维为逻辑学的对象这一点,是人人所赞同的。但是我们对于思维的估价,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一方面,我们说:这不过是一个思想罢了。 ——这里的意思是说,思想只是主观的,任意的,偶然的,而并不是实质本身,并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思想,也可以有很高的估价,认为只有思想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的性质,而其感官则对上帝毫无所知。我们说,上帝是精神,我们不可离开精神和真理去崇拜上帝。但我们承认,可感觉到的或感性的东西并不是精神的,而精神的内在核心则是思想,并且只有精神才能认识精神。精神诚然也可表现其自身为感觉(例如在宗教里),但感觉的本身,或感觉的方式是一事,而感觉的内容又是另一事。感觉的本身一般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这是人类与禽兽所共有的。这种感觉的形式也许可以把握最具体的内容,但这种内容却非此种形式所能达到。感觉的形式是达到精神内容的最低级形式。精神的内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维中,或作为思维时,才有其真理性。在这种意义下,思想不仅仅是单纯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恒和绝对存在的最高方式,严格说来,是唯一方式。

对于以思想为对象的科学,也是和思想一样,有很高或很低的估价。有人以为,每个人无须学习逻辑都能思考,正如无须研究生理学,都能消化一样。即使人研究了逻辑之后,他的思想仍不过与前此一样,也许更有方法一些,但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如果逻辑除了使人仅仅熟习于形式思维的活动外,没有别的任务,则逻辑对于我们平时已经同样能够作的思维活动,将不会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其实旧日的逻辑也只有这种地位。此外,一方面,对于人来说,思维的知识即使只是单纯的主观活动也是对他很光荣而有兴趣的事。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即由于人能知道他是什么,他作什么。而且另一方面,就逻辑作为研究思维的科学来看(思想既是唯一足以体验真理和最高存在的活动),逻辑也会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逻辑科学研究思维的活动和它的产物(而思维并不是没有内容的活动,因为思维能产生思想,而且能产生它所需要的特定思想),那么逻辑科学的内容一般讲来,乃是超感官的世界,而探讨这超感官的世界亦即遨游于超感官的世界。数学研究数和空间的抽象对象。数学上的抽象还是感性的东西,虽然是没有特定存在的抽象的感性东西。思想甚至于进一步“辞别”〔或脱离〕这种最后的感性东西,自由自在,舍弃外的和内的感觉,排斥一切特殊的兴趣和倾向。对于有了这样基础的逻辑学,则我们对于它的估价,当然会较一般人通常对于逻辑的看法为高。

附释三:认识到比起那单纯形式思维的科学具有更深意义的逻辑学的需要,由于宗教、政治、法律、伦理各方面的兴趣而加强了。从前人们都以为思想是无足重轻,不能为害的,不妨放任于新鲜大胆的思想。他们思考上帝、自然和国家,他们深信只是通过思想,人们就可以认识到真理是什么,不是通过感官,或者通过偶然的表象和意见所能达到。当他们这样思想时,其结果便渐渐严重地影响到生活的最高关系。

传统的典章制度皆因思想的行使而失去了权威。国家的宪章成为思想的牺牲品,宗教受到了思想的打击;许多素来被认作天启的坚固的宗教观念也被思想摧毁了,在许多人心中,传统的宗教信仰根本动摇了。例如在希腊,哲学家起来反对旧式宗教,因而摧毁了旧式宗教的信仰。因此便有哲学家由于摧毁宗教,动摇政治,而被驱逐被处死的事,因为宗教与政治本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思维便在现实世界里成为一种力量,产生异常之大的影响。于是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思维的威力,进而仔细考察思维的权能,想要发现,思维自诩过甚,未能完成其所担负的工作。思维不但未能认识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本质,总而言之,不但未能认识真理,反而推翻了政府和宗教。因此亟须对于思维的效果或效用,加以辩护,所以考察思维的本性,维护思维的权能,便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要兴趣。

§20试从思维的表面意义看来,则(α)首先就思维的通常主观的意义来说,思维似乎是精神的许多活动或能力之一,与感觉、直观、想象、欲望、意志等并列杂陈。不过思维活动的产物,思想的形式或规定性一般是普遍的抽象的东西。思维作为能动性,因而便可称为能动的普遍。而且既然思维活动的产物是有普遍性的,则思想便可称为自身实现的普遍体。

就思维被认作主体而言,便是能思者,存在着的能思的主体的简称就叫做我。

〔说明〕这里和下面几节所提出的一些规定,决不可认为是我个人对于思想的主张或意见。但在这些初步的讨论里,既不能说是有严格的演绎或证明,只可算作事实(�Eacta)的陈述。换言之,在每个人的意识里,只要他有思想,并考察他的思想,他便可经验地发现他的思想具有普遍性和下面的种种特性。当然,要正确地观察他的意识和他的表象中的事实,就要求他事先对注意力和抽象力具有相当的训练。

在这初步的陈述里已经提到感觉、表象、与思想的区别。

这种区别对于了解认识的本性和类别最关紧要。所以这里先将这个区别提出来促使人们注意,以便有助于他们的了解。——要对感性的东西加以规定,自应首先追溯其外在的来源,感官或感觉官能。但是,只是叫出感觉官能的名称,还不能规定感官所感到的内容。感性事物与思想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特点是个别性的。既然个别之物(最抽象的个别之物是原子)也是彼此有联系的,所以凡是感性事物都是些彼此相外(Aussereinander)的个别东西,它们确切抽象的形式,是彼此并列(Nebeneinander)和彼此相续(Nacheinander)的。至于表象便以那样的感性材料为内容,但是这种内容是被设定为在我之内,具有我的东西的规定,因而也具有普遍性,自身联系性、简单性。除了以感性材料为内容而外,表象又能以出自自我意识的思维材料为内容,如关于法律的、伦理的和宗教的表象,甚至关于思维自身的表象。要划分这些表象与对于这些表象的思想之间的区别,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表象既具有思想的内容,又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而普遍性为在我之内的任何内容所必具,亦为任何表象所同具。但表象的特性,一般讲来,又必须在内容的个别性中去找。诚然,法律、正义和类似的规定,不存在于空间内彼此相外的感性事物中的。即就时间而言,这些规定虽好似彼此相续,但其内容也不受时间的影响,也不能认为会在时间中消逝和变化。

但是,这样的一些潜在的精神的规定,在一般表象之内在的抽象的普遍性的较广基地上,也同样地个别化了。在这种个别化的情形下,这些精神规定都是简单的,不相联系的;例如,权利、义务、上帝。在这种情形下的表象,不是表面上停留在权利就是权利,上帝就是上帝等说法上,就是进而提出一些规定,例如说,上帝是世界的造物主,是全知的,万能的等等。象这样,多种个别化的、简单的规定或谓词,不管其有无内在联系,勉强连缀在一起,这些谓词虽是以其主词为联系,但它们之间仍然是相互外在的。就这点而论,表象与知性相同,其唯一的区别,在于知性尚能建立普遍与特殊,原因与效果等关系,从而使表象的孤立化的表象规定有了必然性的联系。反之,表象便只能让这些孤立化的规定在模糊的意识背景里彼此挨近地排列着,仅仅凭一个又(auch)字去联系。表象和思想的区别,还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因为一般讲来,哲学除了把表象转变成思想——当然,更进一步哲学还要把单纯抽象的思想转变成概念——之外,没有别的工作。

我们在上面曾经指出,感觉事物都具有个别性和相互外在性,这里我们还可补说一句,即个别性和相互外在性也是思想,也是有普遍性的东西。在逻辑学中将指出,思想和普遍东西的性质,思想是思想的自身又是思想的对方,思想统摄其对方,绝不让对方逃出其范围。由于语言既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凡语言所说出的,也没有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凡只是我自己意谓的,便是我的,亦即属于我这个特殊个人的。但语言既只能表示共同的意谓,所以我不能说出我仅仅意谓着的。而凡不可言说的,如情绪、感觉之类,并不是最优良最真实之物,而是最无意义、最不真实之物。当我说:“这个东西”、“这一东西”、“此地”、“此时”时,我所说的这些都是普遍性的。一切东西和任何东西都是“个别的”、“这个”,而任何一切的感性事物都是“此地”、“此时”。同样,当我说“我”时,我的意思是指这个排斥一切别的事物的“我”,但是我所说的“我”,亦即是每一个排斥一切别的事物的“我”。

康德曾用很笨拙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他说,“我”伴随着一切我的表象,以及我的情感、欲望、行为等等。“我”是一个自在自为的普遍性,共同性也是一种普遍性,不过是普遍性的一种外在形式。一切别的人都和我共同地有“我”、是“我”,正如一切我的情感,我的表象,都共有着我,“伴随”是属于我的东西,就作为抽象的我来说,“我”是纯粹的自身联系。在这种的自身联系里,“我”从我的表象、情感,从每一个心理状态以及从每一性情、才能和经验的特殊性里抽离出来。“我”,在这个意义下,只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普遍性的存在,一个抽象的自由的主体。因此“我”是作为主体的思维,“我”既然同时在我的一切表象、情感、意识状态等之内,则思想也就无所不在,是一个贯串在这一切规定之中的范畴。

附释:当我们一提到思维,总觉得是指一种主观的活动,或我们所有的多种能力,如记忆力、表象力、意志力等等之一种。如果思维仅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因而便成为逻辑的对象,那么逻辑也将会与别的科学一样,有了特定的对象了。但这又未免有些武断,何以我们单将思维列为一种特殊科学的对象,而不另外成立一些专门科学来研究意志、想象等活动呢?思维之所以作为特殊科学研究的对象的权利,其理由也许是基于这一件事实,即我们承认思维有某种权威,承认思维可以表示人的真实本性,为划分人与禽兽的区别的关键。而且即使单纯把作为主观活动的思维,加以认识、研究,也并不是毫无兴趣的事。对思维的细密研究,将会揭示其规律与规则,而对其规律与规则的知识,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得来。从这种观点来研究思维的规律,曾构成往常所谓逻辑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就是这门科学的创始人。他把他认为思维所具有的那种力量,都揭示出来了。我们的思维本来是很具体的,但是在思维的复杂的内容里,我们必须划分出什么是属于思维本身的或属于思维的抽象作用的。思维的作用,一种微妙的理智的联系,综合其思维所有的内容,亚氏把这种理智的联系,这种思维形式的本身,特别突出起来加以规定。亚里士多德这种逻辑一直到现在还是大家所公认的逻辑,经过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虽有所推衍,却没有增加什么材料,只是对于原有材料上更加细致的发挥罢了。近代人关于逻辑的工作,可以说主要地一方面是放弃了一些自亚里士多德及经院哲学家所传袭下来的许多逻辑规定,一方面又掺进去许多心理学的材料。这门科学的主旨在于认识有限思维的运用过程,只要这门科学所采取的方法能够适合于处理其所设定的题材,这门科学就算是正确的。从事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有其用处,可以借此使人头脑清楚,有如一般人所常说,也可以教人练习集中思想,练习作抽象的思考,而在日常的意识里,我们所应付的大都是些混淆错综的感觉的表象。但是在作抽象思考时,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于一点,借以养成一种从事于考察内心活动的习惯。人们可以利用关于有限思维的形式的知识,把它作为研究经验科学的工具,由于经验科学是依照这些形式进行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下,也有人称形式逻辑为工具逻辑。诚然,我们尚可超出狭隘的实用观点说:研究逻辑并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这门科学的本身,因为探索最优良的东西,并不是为了单纯实用的目的。这话一方面固然不错,但从另一方面看来,最优良的东西,也就是最有用的东西。因为实体性的东西,坚定不移的东西,才是特殊目的的负荷者,并可以促进和实现这些特殊目的。人们必不可将特殊目的放在第一位,但是那最优良的东西却能促进特殊目的的实现。譬如,宗教自有其本身的绝对价值,但同时许多别的目的也通过宗教而得到促进和支持。基督说过:“首先要寻求天国,别的东西也会加上给你们。”只有当达到了自它自为的存在时,才可以达到特殊的目的。

§21(β)在前面我们既认思维和对象的关系是主动的,是对于某物的反思,因此思维活动的产物、普遍概念,就包含有事情的价值,亦即本质、内在实质、真理。〔说明〕在§5里曾提及一种旧信念认为所有对象、性质、事变的真实性,内在性,本质及一切事物所依据的实质,都不是直接地呈现在意识的前面,也不是随对象的最初外貌或偶然发生的印象所提供给意识的那个样子,反之,要获得对象的真实性质,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反思。惟有通过反思才能达到这种知识。

附释:甚至儿童也已经多少学到一些反思的能力。例如,儿童首先须学习如何把形容词和实物名词联接起来。这里他必须注意观察并区别异同。他必须紧记一条规则,并把它应用于特殊事物。这规则不是别的,即是一普遍的东西。儿童也会使特殊东西遵循这个普遍规则。再如在生活中我们有了目的。于是我们便反复思索达到这个目的的种种方法。在这里目的便是普遍,或指导原则。按照目的,我们便决定达到这目的的手段或工具。同样,反思在道德生活里也在起作用。

在这里反思是回忆正义观念或义务观念,亦即回忆我们须要当作固定的规则去遵循以指导我们在当前特殊情形下的行为的普遍。这个普遍规定必须包含在我们特殊行为里,而且是通过特殊行为可以认识的。又如在我们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里,也有反思作用在活动。例如我们观察雷和电。这是我们所极熟习的现象,也是我们常常知觉到的事实。但人们对于单纯表面上的熟习,只是感性的现象,总是不能满意,而是要进一步追寻到它的后面,要知道那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要把握它的本质。因此我们便加以反思,想要知道有以异于单纯现象的原因所在,并且想要知道有以异于单纯外面的内面所在。这样一来,我们便把现象分析成两面(entzwei),内面与外面,力量与表现,原因与结果。在这里,内面、力量,也仍然是普遍的、有永久性的,非这一电闪或那一电闪,非这一植物或那一植物,而是在一切特殊现象中持存着的普遍。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是变灭的;而对于其中的永久性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自然所表现给我们的是个别形态和个别现象的无限量的杂多体,我们有在此杂多中寻求统一的要求。因此,我们加以比较研究,力求认识每一事物的普遍。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自然律也是这样,例如关于星球运行的规律。天上的星球,今夜我们看见在这里,明夜我们看见在那里,这种不规则的情形,我们心中总觉得不敢于信赖,因为我们的心灵总相信一种秩序,一种简单恒常而有普遍性的规定。心中有了这种信念,于是对这种凌乱的现象加以反思,而认识其规律,确定星球运动的普遍方式,依据这个规律,可以了解并测算星球位置的每一变动。同样的方式,可以用来研究支配复杂万分的人类行为的种种力量。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同样相信有一普遍性的支配原则。从上面所有这些例子里,可以看出反思作用总是去寻求那固定的、长住的、自身规定的、统摄特殊的普遍原则。这种普遍原则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理,不是感官所能把握的。例如义务或正义就是行为的本质,而道德行为所以成为真正道德行为,即在于能符合这些有普遍性的规定。

当我们这样规定普遍时,我们便发现普遍与它的对方形成对立。它的对方就是单纯直接的、外在的和个别的东西,与间接的、内在的和普遍的东西相对立。须知普遍作为普遍并不是存在于外面的。类作为类是不能被知觉的,星球运动的规律并不是写在天上的。所以普遍是人所不见不闻,而只是对精神而存在的。宗教指引我们达到一个普遍,这普遍广包一切,为一切其他的东西所由以产生的绝对,此绝对也不是感官的对象,而只是精神和思想的对象。
逻辑学很深的其实
可以分为古典的逻辑和现代的逻辑
特别是现代的符号逻辑 很深很深 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说清的
古典的逻辑主要是由亚里士多德建立
主要有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如果想要了解 建议看看 《逻辑学导论》张晓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或者北大出版社出的一本也不错

如果想深入看 符号逻辑 建议看看北大陈波的《逻辑哲学》和北大赵敦华教授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文章标题: 你喜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逻辑上可实现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gushi/173844.html
文章标签:你喜欢  是什么样子  逻辑  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