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5-05 14:01:4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刘邦一生写了两首诗,却力压乾隆的四万首,其中一首大家都背过
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迸发出了许多精致优美的文学文化。诗词,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也是中华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出现的最早的形式之一。甚至有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统称为“诗的文化”,因为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都在诗歌的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帝王钟爱诗词吟
在固有的印象中,诗人或如李白那样洒脱不羁,或如杜甫那样经历重重,或如陆游那样心系天下。很少有人将诗词与皇帝联想在一起,然而许多古代皇帝也好作诗吟唱。令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清高宗弘历和汉高祖刘邦了,两个帝皇不仅在人生经历上大相径庭,在诗歌的造诣上也截然不同。
我国古代皇位继承讲究世袭制。清高宗弘历,我们常称为乾隆帝,他二十五岁就即位了,皇位就是从自己的先辈手中一代一代继承的。然而刘邦的皇位并不是继承来的,而是自己在中年时一步一步打下的江山,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称之为汉高祖。刘邦可以称之为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撇开出身的天壤之别,两人在文学造诣及文学成果上的截然不同在于乾隆一生酷爱创作诗词,有人统计过,乾隆帝在其一生中创作的诗有四万多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甚至在八十岁高龄时,仍然写作不停,笔耕不息。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在文学创作上能保持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佩服。
刘邦也对诗词有着别样的情感与喜爱,但他一生中也仅仅只创作了两首诗,数量上和乾隆帝比起来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乾隆写了高达四万首诗词,流传甚广的却寥寥无几,而刘邦此生仅创作了两首诗词,我们却耳熟能详。最典型的莫过于只有短短三句的《大风歌》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揭竿起义终成王
在秦朝皇帝当政时,刘邦本是沛县泗水亭长,后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年过四十的刘邦就顺势揭竿而起,占领了沛县。而后经历了数场战争克服了重重困难,刘邦终于建立了西汉王朝。当上皇帝后并不代表拥有平静的生活了,韩王信陈豨、燕王臧荼和淮南王英布又叛乱谋反。淮南王英布在当时名声显赫,他骁勇善战,被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之首,他排兵布阵样样在行,智勇双全,当时刘邦身边也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武将,在刘邦的慎重考虑后,决定自己亲自带兵迎战,才平息了淮南王英布发起的战乱。
战胜后刘邦率领汉军班师回朝时路过了他的家乡沛县,刘邦的心里感慨重重,当即决定在沛县歇下,并召集了当时一直陪他过五关斩六将的密友和长辈一起班荆道旧、倾心吐胆。
刘邦环顾围绕在他四周的新面孔,不禁想到了最初跟自己一同揭竿起义的兄弟旧友,有的人渐渐疏远,有的人在战乱途中背叛了自己。现如今自己大业已成,身居帝王之位,经历了那么多,西汉王朝却仍处于动荡不安中。凡此种种,刘邦心内百感交集,即兴吟唱出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
人们常常因为衍生的影视作品或道听途说的野史内容对刘邦怀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他只是个地皮,才识也远远不及汉初三杰。但历史上的刘邦实际上是个豪爽大气,从谏如流的人。从他所创作的《大风歌》就可窥见一二,尽管《大风歌》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三句,但读来却让人深感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除此之外,第三句也让人感到了刘邦对当时局势不定、前途未卜的惆怅与焦灼。
年迈之时不轻狂
刘邦的年龄在当时本来就算大了,在与淮南王英布对战中又受了箭伤,到达长安时病情也恶化了。当时的刘邦还动了罢黜太子另立储君的打算,因为吕后过于霸道,且刘邦觉得长子刘盈的性格方方面面都不随他,难免少了些亲近。当时在刘邦身边风头最盛的是宠妾戚夫人,戚夫人也为刘邦生了个儿子,名为刘如意。爱屋及乌,出于戚姬的关系,刘邦深觉刘如意就和他很亲近,三番几次暗示要将刘如意立为储君,但遭到了全朝反对,刘邦只好偃旗息鼓。
刘邦虽然打消了罢黜太子的念头,可为了巩固皇权,绞尽脑汁耗尽心思的刘邦始终对这件事事耿耿于怀。在病重,长时间卧榻,加上晚年虽贵为天子但遇事仍不能拍板决定的这种情形下,他创作出了《鸿鹄歌》这首诗来表达自己郁闷的心情:“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鸿鹄歌》这首诗巧用比喻,充分体现了刘邦当时的心理活动。虽贵为天子,也了解吕后的性格,面对戚夫人楚楚可怜的哭诉却爱莫能助,太子刘盈也羽翼渐丰,为了不引起朝中动荡,只好不再执着于易太子这件事。
诗歌记载历史样
汉高祖刘邦仅存的两首诗,《大风歌》和《鸿鹄歌》均被收录于司马迁的《史记》中。乾隆帝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诗词,绝大多数都被收藏在了《四库全书》中。对比刘邦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乾隆帝的诗歌就略显乏味单调了。虽然数量众多,但质量上却显得参差不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好诗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等,也有“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诗句。经典的句子少之又少,所以说,尽管乾隆写诗的数量完胜了刘邦,但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却是远不及刘邦的。
结语
同为帝王,他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喜爱诗词,只不过刘邦的两首诗读来波澜壮阔、大气磅礴,让人觉得半生经历的风风雨雨都被蕴含在其中,尽显开国皇帝所独有的恢弘大气的气概,而相较之下,康熙的诗词就多多少少显得凑合了。单从诗歌作品方面来说,两者一经对比,孰胜孰负一目了然。不过想来也能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刘邦那样的诗词,是一辈子囿于皇宫的乾隆帝创作不来的。
文盲皇帝刘邦的一首大风歌,流传千古,而康熙的几千首诗却让人少有流传。
说起写诗大家都知道,其实古代帝王是有很多事擅长作诗的,比如说是乾隆,比如说千古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但是呢,作为皇帝不仅仅只是要有文学修养,因为李煜最终还是亡了国。和他们相比,刘邦简直就是一个文盲皇帝。他仅仅写了两首诗,但是却力压乾隆成为了千古绝唱。
我们都知道刘邦其实是泗水亭长出身的,所以他游学的经历比较少。在很多人心中刘邦就是一个文盲皇帝,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子。实际上刘邦实际的文化水平是比世人想象中的要高。因为刘邦有需之后是有一点文化的,所以他就去做了游侠。
他很钦佩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所以他是从楚国跑到了魏国的时候,想要进入为信陵君的门下。但是那时候信陵君已经去世了,所以才只能退而求次,拜到了信陵君门客栈二的门下,而且在魏国彻底灭亡了之后,刘邦才回了楚国去做一个亭长去娶妻生子,跟樊哙他们一起过日子。
而刘邦写诗是因为英布。因为在汉高祖12年英布起兵反刘邦,而且他的军势是比较强大,来势汹汹的,刘邦不得不亲自出手解决,在这场胜利结束之后刘邦是获胜了,所以她也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了一首诗来抒发情怀。刘邦在班师回朝的时候,他又有一种衣锦还将物是人非的感觉,而且受到了沛县起群众的热烈欢迎,所以他在那里住了一阵子,而且他又在喝酒的时候吟出了《大风歌》。因为这一首歌是真情实感流露,而且是比较大气磅礴,情感比较丰富的,所以成为了千古绝唱。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