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诗·品》: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人的天真

时间: 2021-09-17 09:40:32 | 作者:秋刀鱼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诗·品》: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人的天真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人的天真

文/秋刀鱼

1955年3月,年仅二十一岁的傅聪在波兰首都华沙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不但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而且还荣获了《玛祖卡》演奏最优奖。多年之后,他回忆说,比赛前夕,他每天练琴十一二个小时。有时晚上睡不着,他就会经常发现乐谱的某个地方与另外一个地方相关联。艺术是相通的。我读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一诗,也有相似的感觉。其诗曰: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因为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先是被贬为永州刺史,尚未到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最终死于任所。这首诗就是他在柳州所作。

“海畔山似剑铓”中于“山”字前著一“尖”字,可见海畔山峰之高。王之涣《登鹳雀楼》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日依山尽”中于“日”字前著一“白”字,也可见山之高。而且就因为海畔尖山很高,所以诗人才想“散向峰头望故乡”。诗人将“海畔尖山”比作“剑铓”,又为下文“秋来处处愁肠”埋下伏笔。“秋来处处割愁肠”中著“处处”二字,可见海畔尖山之多。故而才让诗人兴起“若为化作身千亿”的念头。同时,从“处处割愁肠”又可见诗人对“京华亲故”思念之殷切。全诗虽仅有四句,却彼此勾连,简直如同一张网。著实让人佩服!

一身可化千亿之说,出自佛经。据《观无量寿经》记载,“无量寿佛化身无数”。柳宗元熟悉佛教典籍。其《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一诗中,有云:“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陆游《梅花绝句》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两句,似乎即从柳宗元“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变化而来。

诗人往往是天真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拿柳宗元这首诗来说,即便他真能“化作身千亿”且“散向峰头”,不但限于目力,而且有崇山阻隔,他无论如何也望不到故乡。可是,他不管这些,仿佛只要能“散向峰头”,他就能望到故乡似的。王之涣《登鹳雀楼》所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有同样的天真。

胡兰成《禅是一枝花·自序》:“禅宗所传灵山会上捻花微笑,是与庄子里所说黄帝的事,尧与许由的事一般,这里没有真不真的问题,只有好不好的问题,如同年青人的说假话。年青人爱向人捏造理想的事实,若要说真,亦可说是没有比这更真。”柳宗元这首诗也同样“没有真不真的问题”,只有“好不好的问题”。诗人固然是天真的,可是在这天真之中却满是真情。

文章标题: 《诗·品》: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人的天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22806.html
文章标签:诗人  词人  诗歌赏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