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读书心得

时间: 2020-03-03 09:44:23 | 作者:不是我吧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2次

读书心得

  我自己有一套看书的方法,但是我反对它。

  曾经读过一套江献珠的食谱《家馔》,里面介绍了猪肉的不同切法,于是我明白世人对烹饪存在绝大误解。烹饪是一种家学,需要有积淀和传承,并不是因为你天天吃饭,天天烧菜,你就真会烹饪。读书也是一样,认识4000个汉字就足以应付大多数书籍,但那不过是看书罢了,和读书并没有多大关系。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不过是偷懒的说法。别人入书山如果有路引,有罗盘,有地图,你再怎么勤奋也追不上。

  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大人给你的阅读建议往往是”从名著开始“。所以,你会去看《荷马史诗》,会去看《西游记》,会去看《悲惨世界》。于是你知道了一堆故事,明白了小说就是讲故事,大人也就从每天讲睡前故事的苦役里解放了出来。你真读了这些书吗?并没有,你只是看了些故事。我也知道,长久以来在你心底里一定有一个问题:凭什么是名著?我觉得故事很一般啊?不就是……

  以《堂吉诃德》为例,讲述一个疯疯癫癫的骑士和他蠢笨仆从的历险故事。许多人把它当做笑话来看,少部分人看完流着泪说自己看到了理想主义、骑士精神。无论是笑话,还是理想主义的隐喻,何以解释它能够成为世界名著?何以解释如此之多的文学名家对它推崇备至?是因为他们写不好笑话,还是因为他们没有恰当的方法表达理想主义?

  这就是没有路引,没有罗盘,没有地图的坏处。你异常勤奋地翻完厚厚一本《堂吉诃德》,却像一头马蜂面对一头犀牛那样束手无策,无下嘴处。如果你希望得到上述问题的解答,我个人建议你上网搜索一篇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在这篇长文里,昆德拉解释了为什么《堂吉诃德》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他认为《堂吉诃德》是所有现代欧洲小说的开启者。

  不出意外的话,你会非常沮丧地回来,告诉我说看不懂昆德拉在说什么。他没有谈《唐吉坷德》的中心思想,也没有谈塞万提斯的写作手法,而是写了一大堆和故事全无关系的东西,看起来像是哲学或者是心理学,总之是貌似高深却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

  世界名著犹如人类文明史上的山峰,那么,让你爬上各个山峰是为了看什么?看下一座山?看更多山峰?不,爬山是为了看大地。地理学上说,高山是因为大陆板块挤压而成。换成中国人惯常的说法,高山是地脉汇聚所至。所以爬上山顶,是为了观看地脉走向,理解何以此处有这样一座山峰。一本所谓的世界名著,并非凭空而降,而是文明发展到某一阶段,自然生出来的结果。文明如同地脉一般发育涌动碰撞,名著如同山峰一般耸立大地。

  人们推崇《荷马史诗》,并非单纯因为它的文学水准。而是因为在其中,可以窥见古希腊人兴建的文明有什么特质。他们如何组织,又如何行事,其中不同的人的人生追求什么,社会推崇什么,以及他们对世界和神灵的理解。也就是说,虽然古希腊文明早已消逝,但透过《荷马史诗》我们今人可以试着理解古希腊人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看待自身的。否则,纯粹按照故事来理解,《伊利亚特》不过是神仙挑唆凡人打了十年醋架,《奥德赛》无非是古希腊版的薛平贵试探王宝钗。而凡人英雄为了荣誉而战,即便因为被神谕的力量所摧毁,命运一早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他也依然选择越过特洛伊的城垣直面毁灭,就失去了那种夺人心魄的力量,和对于凡人的深深敬意。

  再回到米兰·昆德拉和《堂吉诃德》。人们无法理解昆德拉所说,并不是因为才智上的差别,而是因为根本不会从心里升起类似的问题。我们在100年时间里,急速从封建文明进入了网络时代。前一分钟还在堂屋里给太师椅上的爷爷磕头气不敢出,后一分钟已经在社交网络上自拍展示自我了。我们没有塞万提斯的那种从容,慢慢感受到神权旁落,大一统的世界观分崩离析,得以用小说讲述这种变化,讲述一个人在破裂成无数个不同的世界里进出的隐喻。所以,我们不会去问当神消失之后,人何以自处,将会面对怎样一个世界的这种问题。别人有几百年的时间慢慢感受,而我们这里只是一瞬间就进入了新世界。那么,也就只能把《堂吉诃德》当做一本故事书来看,甚至把它理解为理想主义的末路悲歌或者骑士精神的最后余晖。哪里有这样的事呢?堂吉诃德最大的问题,是面对着一个他本来非常确定的世界,却突然发现它变得模糊不清。

  而堂吉诃德当年所面对的世界,和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世界又不一样。如同翁贝托·艾柯所说,以往的人们无论是在旷野还是牢狱,矿井还是沙漠,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并非一个人,没有人见证自己的存在。上帝或者上天又或者什么至少存在始终作为观众在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也清晰地知道这一点,因此不会感到特别的孤独。而在今天,这唯一的观众彻底消失了,世间再没有任何观众目睹自己的存在,于是人们开始热衷于自拍和直播,努力让其他人类得知自己的确存在于这个世上,为自己的存在争取必要的观众。从堂吉诃德枪挑风车,到人人高举自拍杆,故事的形态会有很大的改变,但在所有的故事后面,在所有的行为背后,揭示的都是同样的三个问题:

  1、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3、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

  如果说书山里真有什么路引,有什么罗盘,有什么地图的话,我觉得就是以上三个问题。在不同的文明里,在同一文明的不同阶段,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理解都不相同。或者我们应该反过来说,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发生了变化,就会把人带入下一个阶段,带来新的发明创造,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社会形态,以及新的作品。因此,读书和看书的区别也在于此。看书是看书山,看得越多可能越是障碍;读书是看文明脉动,看得越多书变越少,如掌观纹。

  这些年来我看过许多书,从欣然漫步变成了茫然迷路。过四十岁之后才又慢慢清醒过来,重新在书中获得了教益。希望你不用重蹈覆辙,追求书山文海,却根本不关心来处,那样读再多书也不过是散装知识,还很可能变成一个容易生气的人。

文章标题: 读书心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66237.html
文章标签:心得  读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