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30 19:23:34 | 作者:婵琴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2019的变化,把每天用于手机的时间控制到了1小时以内。长期以来,电脑只用作书写和收发邮件。偶尔看几部电影。剔除可看可不看的信息。推掉可有可无的交际。太多可说不可说的话,尽量保持沉默。诸多外界人事,也逐渐被自然所沉淀、发酵,指明了不同的目标与方向。
生命好像越发进入一个静寂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我感知到饱满与真实。也不会觉得浪费而内疚与空洞。
每天固定时间早起,写一定要求的文字。完成大礼拜。处理好当天必要的事情。仿佛一天才算没白过。以前我不曾理解自己,为什么傍晚太阳西下,月光倾泻的时候,内心总是深感荒凉与无助。现在想来,大抵是因为生命过一天也就少了一天。
以前我还不曾理解,为什么挚亲的人会在工作本中记录,“我觉得这个周末浪费了。”
“怎么不浪费?”
“只是我自己觉得过得没有意义。”
当我再次读完这些语言时,心似乎又在瞬间被堵住。所有的痛苦与思念,如同汪洋中漂流的船只,无处靠岸。你的生命已去往另一个世界十余有年。还有诸多未尽的人事要完成。巨大的唏嘘与缺口,让时间被终止。而我的心也一并进入到了另一个时空与纬度。
有作家写过一句印象非常深刻的话:一个作家,不经历死亡,不会真正成熟,不深思死亡,才会被世俗的东西所迷惑。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写作者,而历经无常与死亡后,才开始真正的自修之路。在人间剧场,生命的大电影中,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在此阶段。我相信命运。但更相信努力和心态的重要。每一个日常,我尽可能保守觉知生命真相的能量。在静谧与琐碎中超越。这样的要求,看似一种苛刻和不合时宜。于我而言,是某种宽慰。这样的宽慰,让人心安。
是的,静谧并不是让生活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是让每一个日常都能在灵动与舒缓中,放下万缘。低头劳作,心无旁骛。
这样的发心,并不会因为外界的赞美与敬重,多一份尽力;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贬低与嘲笑,少一种敷衍。
这样的日子,我从26岁开始,持续十多年的光景。仿佛一夜之间,对俗世物质、交际热闹、信息大量信息攫取,全然失去心量。
从此之后,我对心的容量学会了适当的取舍,让它尽可能容纳下有意义的事、人、万物。
所有因盲从欲望带来的快感,终究短暂;而内心的清洁和有序,是长久需要修持的功课。
我想以一个真正写作者的态度,渡过此生的漫长与虚空。让心属于虚空,但不执着于虚空。设定了不同阶段的起点与追求。
有了它们作为支撑与观照,心也变得更加敏感、具有温度。它不再飘逸恍惚,患得患失。名利、权势、阶层、财富、物质、宇宙,这个世界有什么是可以不朽的呢。当我们把心匍匐在地上、把灵魂放在更为高远的天际瞭望,你会发现时空与纬度不同,肉眼所见世事也不尽相同。你还会确定,人类也不过是宇宙尘埃。只是我们在不断自我放大过程中,产生了膨胀、虚荣、傲娇、苦痛、烦恼,它让我们深陷于轮回,心识也有如蒙上纱帘。
如今人近中年,这种感受更加明显。日子也越发在沉静中显现新的觉知与体悟。消失与过滤,筛选与清洁,都由时间去沉淀。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般专指爱情。于我的日常也是如此。既然有所取,必定也会舍去很多。但从不曾因为舍去,而有所遗憾;也不会因为在此期间遭受的委屈与无助,心怀不甘。
这是生命的韧性,也是人终其一生要完成的功课。尽管写于虚空中的这些文字,有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海水,分量毫无;哪怕历经与付出,都是徒劳。但是被大脑中长期占据、无以忘却的种种,唯有用黑底白字去记录完,人才感到片刻愉悦与轻松。
重要的是,当心不再游离于明空之外,是对前生的逝去与得到,显现出来的仅有的敬畏与恩典。
你离开之后,我活成了现在的模样。珍惜时间,宽悯人事万物。保守心智。依旧珍惜与感恩每一种微小得到。
我终究明了,人生就像猫打哈欠一样短暂,无常随时都潜伏于双肩。突破虚假繁荣,窥探真实的存在,肩负当下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才不枉余生所行。让一切尽可能简洁、干脆、明净,不失柔和。我所信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生命变得更加精炼和有效。
因为年岁倏忽,有如电光火石;而前路未必漫长,一切都变得非常有限。唯有每一个当下,呼吸最真实。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