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18 11:00:17 | 作者:晓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读《民国的底气》,对傅斯年先生当年的事情很有感慨。
傅斯年出生在山东聊城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小聪慧,非同一般。到北大上学期间,他经常向老师提问题,弄得很多学问不精的老师很是尴尬。当时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上《文心雕龙》,错误频出。有好事者将朱老师的讲课文稿转交给傅斯年,没想到他从中轻轻松松找出三十几条错误。全班于是联名上书校长蔡元培先生,要求更换老师。蔡校长甚为谨慎,他准备突然召见上书的同学,现场考考,一辩真伪。没想到,傅斯年和同学们分头背过,一一过关,最终该科由黄侃来教。
这个故事里从侧面表现了傅斯年的博学与聪慧,也让我看到蔡元培校长的管理智慧。傅斯年对于学问不委曲求全,敢于直言,甚至发动同学一起更换老师。这样的学生有胆魄,也有能力。蔡校长恐冤枉朱教授,亲自过问,一探究竟。当了解了朱教授的真实水平之后,也毫不客气地作出调整。在北京大学里,这也足以看到起了不起的包容与民主。校长与学生都以尊重事实的态度来做学问,着实令人感佩。
傅斯年作为五四学生运动的领袖,在遭遇诸多事情之后,离开北京回到故乡山东聊城。同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入选官费留学生。主考方以傅斯年是五四运动中的“激烈分子,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为由拒绝录取。紧要关头,山东省教育厅一位以行侠仗义著称的科长陈豫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成绩这么优秀的学生,尚且不让他留学,山东还办什么教育!”使他涉险过关,最终有机会到欧洲留学。
陈豫先生无疑是傅斯年的贵人,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他的命运。一个有才华的人有伯乐相识,才能走得更远。陈豫先生的担当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所谓的仗义执言,无非是爱才若渴,为国育才。今日之青年,明日之希望。教育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为国家培育人才。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整顿北京大学,坚决不录用伪北大教员。他说:“人才缺乏是事实,从别的方面考虑征用未尝不可,但学校是陶冶培植后一代青年的地方,必须要能正是非、辨忠奸。否则下一代的青年不知所取……”其言大义凛然,立意高远。也难怪,在重庆期间,他听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欣喜若狂。冲出寓所,飞奔到大街上狂呼大叫,直到声嘶力竭。回到住处,帽子没有了,鞋子也没有了……爱国在傅斯年先生这里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发于内心的真实。
关于傅先生最有名的或许是与蒋介石曾经的一段针锋相对地交往。傅先生掌握了孔祥熙的一些贪腐证据,蒋介石颇为紧张。为平息此事,他请傅斯年吃饭。席间,蒋问傅斯年:“你信任我吗?”傅斯年说:“我绝对信任。”蒋介石又说:“既然你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任用的人。”一听这话,傅斯年马上回答:“您说这话,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最终蒋换掉了孔祥熙,后来宋子文接任,劣迹斑斑又成了傅斯年的攻击对象。
傅先生是有政治情结的文人,他不单纯地死读书,而是努力改变社会现状。虽然四处碰壁,他依然倔强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当年李宗仁来台湾,在松山飞机场会客厅,坐在蒋介石身边的傅斯年翘着二郎腿,拿着烟斗,指手划脚地讲话,丝毫没有谄媚之态。
为给台湾大学争取大量的办学经费,他可谓操劳过度。在质询会上有人问:“为什么要这么多经费?”“我要盖房子给学生住!”又问:“为什么一个房间里只住6个人?为什么不能白天晚上分两班教?”傅先生回答:“你们能不能把学生当人看!”说完他倒下了,最终因脑溢血弃世。读到这个故事,傅先生的那番慷慨仿佛就在眼前。“把学生当人看!”这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条底线。所有的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都不能轻易忘掉这样的告诫,眼里有人,教育才能有魂。
在台湾大学有傅园亦有傅钟。傅斯年先生曾说:“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个小时是用来沉思的。”我们的每一天该怎样度过?何曾这样清晰地面对过时光呢?读傅先生的故事,还有一个体会:融入时代,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才无愧于生命的美好。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