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人给殷纣、隋炀等翻案,说他们不是暴君昏君,那历史上其他昏君呢

时间: 2023-11-21 16:01:0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有人给殷纣、隋炀等翻案,说他们不是暴君昏君,那历史上其他昏君呢

为商纣王说句公道话:他并非顶级暴君

商纣王与妲己

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他的名字并不叫纣,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纣”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丑恶谥号,“残义损善曰纣”,也就是指凶恶不义的意思。

在中国历史上,商纣王和夏朝的亡国之君桀一直都是暴君的代名词,我们多数人也都传承着这个观点。然而,历史上为纣王翻案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过。孔子的弟子之一子贡就为纣王平过反,他说纣王的罪行不像史书所言那样夸张。清朝李慈铭也说,纣王的罪行比起后世的暴君,算不得什么。此外, *** 也为商纣王翻过案,他曾多次说过:“殷纣王很有本事,是个能文能武的人,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甚至有一位教授偏激地称:商纣王是一位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被冠以“暴君”称号两千多年,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冤案”。

的确,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纣王虽称不上功勋卓著,但将纣王的昏庸和残暴说成是史上之“最”,也是不合理的。

纣王的六宗罪

《尚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有两篇檄文式的誓言,即《尚书》中的《秦誓》和《牧誓》,其中开列了纣王的六条罪状: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

纣王喜欢的美女,其中最有名的是妲己。史料和传说都认为,纣王对妲己言听计从,后来的恶事都是在妲己的撺掇下做的。在《封神榜》之类的神话小说中,妲己被描述成狐狸精附体,是一个陷害忠良、搅乱江山、荒淫 *** 的“祸水”。

纣王的荒淫表现在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然后让男女裸体在肉林之间穿梭,他在旁边看着取乐。“酒池肉林”这个典故就来自于商纣王。

纣王还极度残忍,有两件事情为他留下千古恶名。

第一个,发明了炮烙之刑,即在一个空心(或不空的)铜柱底下架上柴火烧,令犯人行走在铜柱上,然后堕入火中活活烧死。这个酷刑是怎么来的呢?相传纣王和妲己在森林里郊游,恰逢阵雨过后,有一棵树被雷劈倒还在燃烧,但奇怪的是,却有很多蚂蚁从树的一端爬到另一端,受不了烫的蚂蚁便从树干上掉入火中。纣王只觉得蚂蚁笨,没什么好看的,妲己却从这一现象里想出了惨绝人寰的炮烙之刑。所以也有妲己发明这一酷刑的说法。

第二个,剖心杀比干。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忠直敢言,屡屡劝谏纣王。次数多了,商纣王动了杀机,有一次,比干又一次劝谏时,纣王说:“你自以为是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把他的心掏出来,让我看看是不是真的。”于是活剖比干,比干大骂而死。由于纣王昏庸至此,他身边很多大臣纷纷离开他。

不敬鬼神,这一罪名在今天看起来似乎不足以为罪名,但在当时,商人颇重迷信,敬鬼神是道德问题,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纣王的一个太师带着祭器投奔了周。古人看来,祭祀的礼器是神圣的,礼器丢了,这个国家也差不多完了。

在《封神榜》中,纣王不敬鬼神的事件更具体。有一次纣王去女娲娘娘庙祭祀,见娘娘的塑像美貌非常,于是在墙上提了一首轻薄之诗,结果惹恼了娘娘。于是,娘娘派出以狐狸精为首的三个妖精迷惑纣王,断了商朝的江山。

为纣王说句公道话

直到20世纪初,关于纣王的历史多数都是根据《尚书》中的记载编写的。后来,随着殷墟中大量文物的出土,人们对纣王有了接近真实面貌的评估。

首先,妲己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妲己是有苏氏之女,而有苏氏一族在商朝并未得势。纣王晚年热衷色、食是实,虐杀比干也确有记载,但把这些归因于妲己,明显不实。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加上去的,目的是坐实纣王“唯妇人之言是听”的罪名。

其次,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可以徒手和野兽搏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或许正是由于他的智慧超群,而且能言善辩,所以他不愿意听取臣子的忠言。这一点与隋朝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有些相似。荀子在《非相篇》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明确表示,世间对纣王残暴的传说有夸大之嫌。

更奇怪的是,纣王的罪状跟夏王朝亡国之君桀的罪状如出一辙。当然也可能真是如此巧合,不过,炮烙酷刑是夏桀发明的,这在史书中已登记在案,后世的人又把他安在纣王身上,显然是宣传家们一时情急,忘了六百年前的往事。由这一漏洞推论,纣王的“罪行”会不会很大一部分是后人硬加给他的?说不准。中国向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痛打落水狗”的说法和做法,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朝之君与前朝之君不共戴天,后朝之君不会给前朝之君太好的褒扬,皆在理情之中。即便是英明大度如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颜面也篡改了历史。能够不给前朝之君抹黑,已经十分难得,客观公正的评价更是庶几难求。

况且,中国直到周王朝的第十任国王姬胡时期,才进入信史时代(即文字记载获得妥善的保存的时期),那么,处于半信史时代的周初,史料可信度有多高,实在难以估计。

纵使纣王的罪行都是事实,跟后代的君王比起来,似乎也称不上暴虐荒淫”得后无来者。远的不说,就说被后世视为仁德之君的周武王,在商纣王已自焚身亡之后,还要砍下他的脑袋悬挂在白旗上,同时还割下纣王的两个妃子苏妲己和有莘氏的脑袋示众,其手段之残忍已不输于纣王。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在《论语》第十九章“子张篇”里,提出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意见:“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说,纣王的不好,并不像后世所说的那么严重。子贡是公认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他的话明白地载在儒家经典中,应该不是随便乱说的。

子贡以后的数千年间,虽然“大一统”的文化氛围使得真知不能广为世人所知,但也不乏后来者。宋朝的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纣王建宫室,营酒池肉林,近女色,害忠良等罪恶,与夏桀的罪行如出一辙,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史学家的恶意模仿。

另一个宋朝学者李慈铭也认为,仅就史料而言,纣王的主要罪行不过是杀比干、囚箕子、宠妲己、偏信崇侯、拘押文王而已,与后世的暴君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韩非在《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有过一段关于费仲劝告纣王的记载。费仲对纣王说:“西伯昌贤良,百姓都拥戴他,诸侯都依附他,必须把他杀掉,否则一定会成为殷商的祸害。”商纣王说:“你既然说他是一个贤良的诸侯,怎么可以杀呢?”费仲说:“帽子虽然破旧,必定是戴在头上;鞋子虽然华美,一定踩在地上。现在西伯昌是您的臣下,他实行仁政,人们都归向他。终究会成为天下祸患的,难道不是西伯昌吗?臣下如果不用他的贤能为君主效忠,这样的臣子就非杀不可。况且君主诛杀臣下哪用得着那么多理由?”商纣王说:“仁义,是君上用来劝勉下面的人的。现在西伯昌是个好行仁义的人,杀他不合适。”费仲三次劝说,商纣王都不采用。

西伯昌即周文王。据《史记》记载,他继任西伯以后,遵循西周祖上贤者遗留下来的法度,敬老慈少,礼敬贤者,常常是忙到正午了也来不及吃上一顿饭,很得当时人的爱戴。作为一个新生代中的翘楚,自然吸引了许多贤人,当时一些对商王朝心怀不满的人如伯夷、叔齐、散宜生等都去投奔他。后来,一个名叫崇侯虎的人向纣王进谗,骗得纣王下令把西伯昌囚禁起来。上面所引韩非子的这段记载,当是发生在西伯被囚以后。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纣王尽管听取了崇侯虎的进言,但在大事上还是有分寸的,至少他没有听信费仲的建议,像夏桀杀关龙逄那样杀了西伯昌。仅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暴君。

客观地来看商纣王,这个帝王当然荒淫、暴虐、残酷,但也做了一点利在千秋的事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当时这些地区生产力低下,小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正向中原地区伸展,纣王的祖父、父亲都在步步退让。直到纣王时期,组织大规模军队与之对抗,最终平定东夷,打到长江下游,中原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这为后来中国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先决条件。然而,开疆拓土就要用兵,用兵就要消耗国力,就要征兵,就会导致民怨沸腾,这是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朝灭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大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无法消化,结果被周武王乘虚而入,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国。由此可见,纣王在历史上是个暴君、昏君,但有过也有功。

“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书还是多提几个疑问,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比较好。过去,将纣王说得“暴虐荒淫”是一种极端,如若只看见其功勋卓著,将是另一个极端。

不过,不管是否全面真实地看待这些帝王将相,都不能完全洗脱他们的罪恶,在极权统治之下,帝王将相之间的差别只在罪恶的多少,而不是有无罪恶。

历史上商纣王到底是不是昏君啊

商纣王不是昏君,其罪名是后人加上去的。

历史上的商纣王不仅是一个容貌俊美、力大无穷的帅哥 *** ,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明天子。

而 *** 同志和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都曾为商纣王翻案说:“商纣王文武双全,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史记·殷本纪》记载说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大无穷,可以徒手和野兽搏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其它史料中也有“形容俊美”和“帝辛受德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的记述。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沫(前1082年),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

他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商朝国力逐渐强盛。

在位期间继续对人方(周人称之为东夷)、林方、虎方等用兵,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

征伐的同时,他还不失时机的把中原文化向四海传播,进一步巩固了王朝的统治。

河南北部的淇县(即朝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

客观地来看商纣王,这个帝王虽然荒淫、暴虐、残酷,但也做了一点利在千秋的事情。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

然而,开疆拓土就要用兵,用兵就要消耗国力,就要征兵,就会导致民怨沸腾,这是商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常年的战争导致了商朝国内空虚,另外经常打大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无法消化,结果被周武王乘虚而入,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国。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曾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之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篇》)意思是说:“商纣王虽坏,但决不象传说中那样历害,他之所以名声不好,是因为人们把天下所有恶事都算到他的头上了

至于妲己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妲己是有苏氏之女,而有苏氏一族在商朝并未得势。

纣王晚年热衷色、食是实,但把这些归因于妲己,明显不实。

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加上去的,目的是坐实纣王“唯妇人之言是听”的罪名。

扩展资料:

英明神武的商纣王会遭遇身败名裂的厄运与周文王阳奉阴违、伺机篡权地苦心经营,以及周武王处心积虑地制造“舆论”攻势、恶语中伤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牧野之战,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的决定性战役,那么战前誓师,则是吹响商纣王身败名裂的号角。

为了解决自己以臣伐君、不合礼法的篡逆问题,煞费心机的周武王多次信口雌黄,无中生有,恶语中伤商纣王,使商纣王的名声扫地。

在与各路诸侯会师后,周武王庄严誓师,发布讨伐纣王的战斗檄文《泰誓》,历数了商纣王执政以来,像“用妇人之言”、“毁坏三正”以及“离逖王父母弟,断弃先祖之乐”等“自绝于天”的种种“劣迹”和“罪恶”。

周武王的这一招无疑是毒辣的,但确实是奏效的。

他那怒发冲冠、激烈愤慨般的煽动演讲,一下子就把以下犯上的谋反之战,变成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正义之举。

牧野之战后,周军随即攻至朝歌。

帝辛登上鹿台,穿上宝玉衣,投于火中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死后头颅被周武王斩下,悬在白旗,两位妻妾的头颅悬在红旗上,被送入周太庙祭拜周人祖先。

商纣王死后,被周朝恶谥为“纣”(按:马 *** 后面的革带,有损贬之意),历代史书中也不分青红皂白,人云亦云,使其蒙受了几千年的不白之冤。

后人尊崇为“史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进一步的对商纣王丑化,像“好酒淫乐,嬖於妇人”、“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慢於鬼神”、“以酒为池,以肉为林”、“重刑辟,有炮格”的劣迹却比比皆是。

不过,真正把商纣王推向罪恶深渊、万劫不复境地的,却是流行于明、清年间的那部虚构人物情节、诬蔑丑化帝王、内容荒诞糟粕、附和封建迷信、愚弄劳动人民的《封神演义》。

在这部神话小说中,作者不惜歪曲历史、扭曲人性,在美化周武王的同时,狂贬商纣王,其残暴无道、罪大恶极的形象,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

至此商纣王暴君的形象就此坐实,后人很难改变刻板印象。

杨广的真实历史,真实的杨广是史书上记载的昏君吗

真实的杨广是史书上记载的昏君吗

真实的杨广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只是没有处理好建功立业与民生的关系。

杨广在位期间、修京杭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科举、重开丝绸之路等都是影响中国千年发展历史的大事件,但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

杨广是隋朝的末代皇帝,被唐代史官和后世演绎抹黑的程度较多。中国封建社会一般继任王朝都会抹黑前朝皇帝统治残暴、无能、昏庸等,以衬托继任的合法性和笼络民心。

扩展资料:

中央名族大学历史学教授蒙曼对隋炀帝的评价: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确实,隋炀帝有功,但是无德。

所谓无德,就是不识人君之大体,不知道君、臣、民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关系。也就是内圣不足吧。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滥用民力的行为,才会有最终的失败。

帝王这种形式的纵欲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追求个人享乐所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广

历史上杨广真的干过弑父夺位的事吗?

历史有胜利者书写,所以杨广是除了商纣王之外被黑的最惨的皇帝。杨广之败和商纣王有点像,自身实力不怎么样,商纣王由于释放奴隶,不用奴隶祭祀祖先,还听女人讲话(古代女生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地位高低,地位再高的女人也只是生孩子的工具而已,秦汉也是)。被西祁看不起,当然他们俩共同的特点就是轻视对手,或者说无视对手。杨广实习科举制度,任人唯贤,这种做法对继承者来说,威胁很大,无聊是大官小官还是核心官员,明明是躺着赚钱,有权有钱的工作,被杨广搞成任人唯贤有能者上位,得罪了几乎全部的官员,唐朝全部制度都是复制杨广的,这就好比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样,这些变法的人因为得罪了权贵势力都惨死了,君主惨死也是很正常的,不过秦王只杀商鞅,不恢复他变的法,非常聪明,而唐朝也一样,依靠权贵势力打败杨广,然后一直伪造杨广的坏话,让权贵势力高高兴兴的,但就是不恢复杨广得罪权贵势力的改革。

历史上的杨广真是昏君吗

杨广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杨广在历史上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 历史上的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广,历史评价。

聪明有能力的君主,又是残暴的君主。

对于隋炀帝,史学界长期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以与商纣王、秦始皇相提并论。他在14年位期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特别是他营建东都(今洛阳)、三游江都(今扬州)、三征高丽(今朝鲜半岛),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王朝的寿终正寝。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

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暴君,在其统治期间,同样成就了大事业,同样也有大作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评价这位帝王。郭志坤《隋炀帝大传》一书中曾评价他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其罪可彰,其功也卓。

若论其功业,则不下于秦始皇,决非“秦二世”者流所可比拟。对于隋炀帝短短一生来说,这样的评价是比较中肯、公正的。

利用教材,我们不难发现,隋炀帝有两大功业:

一是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和交流。大运河的开凿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在千秋万代。

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创科举制,促进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隋炀帝杨广可谓功劳盖世!他还亲自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也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综观隋炀帝的功与过,隋炀帝虽“暴”但大有作为。作为现代人,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物,以理性的思维对待人物,我们的历史和生活将会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充满智慧!

扩展资料:

郑振铎:“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胡戟:“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武则天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武则天。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蒙曼:“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

换言之,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他是个暴君。

为了征讨高句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中,所以叫暴君……他是昏君……在这第三时期,他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也不想履行什么责任了,只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所叫昏君。”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龙舟选美

杨广下江南时,在龙舟选有1000名美女,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杨广在船上观赏时,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杨广曾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言秀色若可餐,如绛仙,真可疗饥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广

隋炀帝杨广功和过是什么?杨广弑父这历史是不是真的?

可能很多人对于隋炀帝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在很多的史书的描述中,隋炀帝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昏君,特别是对于隋炀帝弑父这一段,很多的人们都大肆的批评。都说隋炀帝是历史上不忠不孝,并且非常好色的一个皇帝,其实,对于隋炀帝弑父这一段,我们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隋炀帝杀了自己的父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种说法是,隋炀帝杨广的父亲,也就是杨坚。在快要死去的时候,因为杨广调戏自己的庶母也就是陈氏,和杨广闹翻了,再加上这个时候,杨广又急着要坐上皇位,于是就让人把杨坚给隔离了,在被隔离之后,没多久,杨坚就去世了,于是人们就纷纷猜测,都觉得杨坚肯定是被杨广给谋杀了。

但是也有人说,隋炀帝弑父的事情是不真实的。这都是后来杨玄感兵变的时候,给自己找的借口。在杨玄感失败了之后不久,杨玄感的部下兵变用的也是这个借口,也说隋炀帝弑父,要替杨坚报仇。但是在早期的野史笔记中,却没有提到隋炀帝弑父这件事情,说法都是不一样的。

事实是什么样子已经是无证可查了,毕竟历史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我们只能从史书上来找一些证据。但是因为说隋炀帝弑父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后来慢慢的在历史上遗留下来,就有了隋炀帝弑父这么一件事了,都说隋炀帝杨广为了早日登上皇位而毒杀了父亲杨坚。

隋炀帝是昏君吗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604年,杨广即位,成为隋朝政权的第二位统治者。在与隋唐历史有关的电视剧中,杨广总是以一副荒淫无道、昏君的形象示人。所以,隋炀帝也成为了昏君的代名词。其实,评判一个人的功劳与过错,不能单独从他的过失和成功来评判,还需要兼顾多方面来客观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某些方面来说,隋炀帝杨广并不是一位昏君。文化上,隋炀帝下令官员们号召当地文人编著地方志,隋炀帝这一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隋炀帝还派遣朝廷官员去张掖,收集与西域相关的书籍和作品。随后,根据搜集著有《西域图记》一书,里面讲述了各民族的风俗文化、衣服习俗等,是一本著名的地理学作品。除此之外,隋炀帝下令在全国修建大量的学校,方便学子的求学,并且注重对古典书籍的收集与整理。隋炀帝让官员们寻找遗散的文著,然后进行整理与保护。隋炀帝时期的藏书量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时期。隋炀帝还开创了科举制度,虽然科举制度到唐代时期才逐步完善起来。隋炀帝登基后,他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设立了进士科。隋炀帝实行的进士科,不仅考察了人才的文辞,还注重考察了学子的人品。隋炀帝为政期间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说隋炀帝是昏君在于,隋炀帝太过于急功好利。登基之后,他不断地发动对吐谷浑、高句丽等国家的战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此之外,隋炀帝贪图享乐,追求享奢的生活,他命人在洛阳东都重新修建了宫殿,浩大的工程费用都由百姓们支付。隋炀帝在后宫中网罗了大量美色,以至于后来,他无心兼顾朝政,只知和妃嫔们玩乐。

隋炀帝的功与过

要想对隋炀帝的功与过有一个公正的评价,那必须要正确了解隋炀帝的历史。对于隋炀帝,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荒淫无度,残暴至极了。尽管他当时修建了至今还存在的大运河,但因为他的种种劣迹,对他的的评价还是否定的多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仔细查阅隋炀帝的生平资料以后,对他的功与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在批判他的过失的同时,还需要用理性的思维来看待他的一些功绩,而不能因为他的劣迹就把他定为一个历史罪人。如果把他的挥霍无淫和隋文帝的勤俭节约同他修建的大运河来对比的话,这两个范畴的差距未免有些大了。他修建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多少好处,这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尽管隋炀帝痴迷于女色,但在他的心中皇后始终在他心中排第一位,任何人不能够来替代,他并没有因为其他妃子而不待见皇后,他对她的宠爱依旧和原来一样。

对于隋炀帝的过失也要公正的认识,因为他的雄心日益膨胀,让他背负上了暴君的名字不足为过,他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他就会不顾一切,人民的生死在他的眼里都不算事,因此他让人民群众承受了许许多多的苦难,这不是一位爱惜民众的黄帝可以做出来的。他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便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于是他无所事事,沉迷于各种荒淫无度的生活,这也不是一位黄帝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因此让他背负昏君的称号也十分正确。

历史上杨广有没有弑父杀兄?

历史上杨广有杀兄,弑父没有描述。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文帝召皇太子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

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太子。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所逼迫。陈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

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我!”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

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

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隋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杨广继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

扩展资料

直到文帝卧病于仁寿宫时,皇太子与文帝姬妾皆随侍在侧,《资治通鉴》、《隋书》载宣华夫人被太子杨广“无礼”之事。 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文帝后,文帝始知冤枉了杨勇,并大骂独孤皇后与杨广,派人召杨勇进宫,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事被杨广拦截。

随即文帝便暴崩,杨广即位,立即假拟文帝诏书,赐死杨勇。炀帝后来追封杨勇为房陵王,但是子嗣不得继承其位 ,全部流放济南,后来多数都被杨广杀死。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他的人生轨迹究竟是怎样的?

隋炀帝肯定不是昏君,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特别会打仗,隋炀帝的父亲杨坚因为特别喜欢这个儿子的勇猛和政治眼光,而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他。据说李世民的打仗风格和隋炀帝是非常像的,而且都属于那种年少英雄,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

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本名杨英,杨坚次子,公元581年册立为晋王,参与灭陈朝,人、勇猛无比,一时风头无二。公元600年册立为皇太子。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做了三件利国不利隋朝百姓的三件大事:

1迁都洛阳:史书记载,隋炀帝下迁都诏书的时候,决心异常坚定,他说“自隋朝树立之初,便欲以河、洛之地为创业之地,先帝持久思虑顾虑此事,一讲起来,就令人激动呜咽!朕必先完结先帝之智!”从当时隋朝的版图上来说,长安偏西,洛阳居中,有利于对整个国家的掌控,迁都洛阳,隋炀帝可以更加轻松的接管之前由北方贵族天高皇帝远,朝廷无法很好统治的地块。很好的完成南粮北运,解决由于战时运输难的问题。

2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一项非常伟大名垂千古的伟绩,和堪比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但是隋炀帝太着急了,国家当时内忧外患,外有强敌伺机而动,内有刚刚登基政权不稳,且迁都洛阳。国家的负担太重了,人民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也需要过度,他几乎是迁都的同时就开始着手修建大运河,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修建大运河劳民伤财,政权并非铁注般稳固,隋炀帝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远见都高于一般人,但是缺少对国家管理的经验。以及高估了出现战争国家和部队负荷的程度,把最致命的弱点暴露给了李治,所以李渊一直很喜欢李世民,但觉得李世民和杨广性格非常相似,没有他哥哥稳重。

3北征塞外讨伐高丽:隋炀帝一生三次远征高丽,第一次和第二次因为征线拉的非常远,所以士兵都是因为粮草等原因死于征战途中。第三次隋炀帝下定决心拿下高丽,没想到国家后院起火,内部爆发了农民起义,撤退的途中遭到高丽士兵负隅顽抗,随时惨重,国内元气大伤,再去镇压农民起义时兵力和全胜时期的隋朝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公元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杨广被宇文化及及其叛军所杀,庙号世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后被追封为闵皇帝。

隋炀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虽贵为帝王,拥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想要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超越祖辈的宏图霸业,隋炀帝是一位好战,勇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虽说苛捐杂税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他的政治眼光穿越历史长河从现在来看,都是非常独到且精准的,只能说生不逢时,若是在国力兴盛时期,他所作的这些事情如果成功,那他的千古功绩更是无人可比。唐朝背靠大树好乘凉,利用大运河优势发展了沿河十几个城市繁荣经济,为唐朝鼎盛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是一个昏君,出生于皇家,在前期的时候取得了独孤迦罗的喜爱,皇帝死后登上皇位,然后修建了大运河,频繁的发动战争,导致了百姓的生活非常的困苦。
我觉得隋炀帝应该是昏君。他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贪恋美色的,并且也很早就去世了,主要是因为不畏朝政,而且做了很多违背道德的事情。
都不是。因为他非常的有政治眼光,而且也有一定的功绩。也非常的勇猛,但是他也做错了一些事情。也让他的名气不是很好。

作为千古暴君商纣王,为何一直都有人为他翻案,历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样的?

为何一直都有人为他翻案,历史上的他究竟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商纣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至今为止都没有确切的定论,而且有关商纣王到底是不是暴君在当今的历史学界也分为两派,有一派认为纣王是无恶不作的暴君,另一派认为他是与天下,与社稷有功的明君,并且两派都有各自的论据和观点,可以说一直争执不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派的观点,反纣王派最主要的论据是从封神演义里面提出来的,就比如说纣王为了妲己挖了比干的心,然后杀死了一众大臣,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的私心,劳民伤财的建造了摘星楼,使得天下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然后这才有了姬昌的起义。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论点就是,在西伯侯的军队和纣王的军队进行最后大决战的时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牧野之战,纣王的军队是临时反戈的,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推测,这些士兵在纣王的统治下过得并不是很好,同样老百姓过得也不是很好,要不然两军决战的时刻,他们怎么可能会反戈,必定要捍卫大王的尊严。


支持纣王派的论点是因为纣王建立了伟大的功业,其中郭沫若就把纣王捧上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原话是“统一神州肇此人”,可以说给予了纣王极大的肯定,还有一些论点是后续的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的功绩,刻意的抹黑纣王,换句话说就是做完,并没有像封神演义里面所说的那么坏。

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君王,而且为了开拓自己的疆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他的军事能力和管理层的能力都是非常高的,而电视上那些事非常不靠谱的。
历史太过久远,想翻也很难翻了,历史上他残暴。
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不是一直都是昏君。
文章标题: 有人给殷纣、隋炀等翻案,说他们不是暴君昏君,那历史上其他昏君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394.html
文章标签:昏君  翻案  暴君  有人  历史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