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有人说《南陵别儿童入京》讲的是李白被老婆休的故事

时间: 2023-11-25 11: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有人说《南陵别儿童入京》讲的是李白被老婆休的故事

李白诗词《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译文赏析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西去长安,只愿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注释】


  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嬉笑:欢笑;戏乐。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赏析】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开头两句是说,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这两句是说,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这两句是说,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诗人接着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为了欢庆奉诏,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显然,诗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所以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两句是说,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欢乐的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诗人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写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诗人自负甚高,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点,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有正面描写,又有烘托。通过匠心独运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


  扩展阅读:李白身世之谜


  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当代,才有《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综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们主要引据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同时,其中的身世内容当出自李白口授,范传正作《序》时有李白孙女陪范主持其祖父迁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说:“李白作为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剧是命定的,是谁也无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脉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为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间首鼠两端。他的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枷锁中度过的。他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而这镣铐世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知道。”

李白最狂的诗是哪一首?解读《南陵别儿童入京》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自古狂人多才俊。而真正能够称得上是狂人的才俊,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醉草蛮书。这难道不狂吗?要说这狂人,这李白绝对算得上是其中一个。一说起李白那就不得不说说他那些狂狷的诗句了。那么李白最狂的一首诗是哪一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创作的歌行体作品,天宝元年(742),唐玄宗诏李白进京,而李白心怀抱负,长时间不能入仕途发挥才能,时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一抒自己踌躇满志的心情。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正值秋熟季节,我回到家中,一进门,新酿制的白酒香气扑鼻而来。正在啄食黍粒的黄鸡,长得又肥又嫩。于是,我呼唤童仆杀鸡斟酒。儿女们见到我,变得热闹快活,嬉闹着扯着我的衣衫。高歌欢唱,痛饮求醉,快慰至极。我禁不住拔剑起舞,容光焕发,似与落日争辉。
期望向皇帝陈述政见实现抱负的理想,经过苦苦追寻,终于快要实现了,恨不得扬鞭跨马立即启程赶赴京城。我本一介布衣,原来像朱买臣一样曾受到嘲笑与轻视,现在我的命运也如同朱买臣一样,终于有了转机。今天,我即将辞家别子,西去帝京长安。我仰天大笑,步出家门,感到扬眉吐气,我岂是那种甘于草野生活的平庸之徒!
这首诗诗人采用侧面烘托、正面表达或运用典故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同时,诗文由原来的寄情于景,委婉表达感情,到最后直抒胸臆,表达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随着层层感情的积累,最后达到高潮,一吐为快。
尤其最后最后两句用以形容自信前程远大,很有作为,决非等闲之辈。仰天大笑走出家门赴京应诏,我岂是那种长居民间的平头百姓!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小楷: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竟是忍受不了老婆的不屑而写的休书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婚姻生活充满坎坷,一生中经历了四次婚姻,其中第二次婚姻中,时间很短,而且给李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当和李白在一起生活了十年的许氏不幸病故后,云游到在绍兴的李白认识了刘氏,并与她结了婚。而刘氏是一个很现实的女子,刘氏渐渐地发现,李白的诗和浪漫不能给她锦衣玉食的荣华,所以她对李白的讥讽和不满写在脸上。言语之中常常不满和对李白的不屑。

应该说,李白已经算是最有自由精神的文人之一了。更多的文人其行径远比李白丑陋,吃相远比李白难看。但是,我们他的从这些经历来看到,他其实说不上有多洒脱。也许,极权之下,无法洒脱是所有看重功名的文人的必然命运。

面对妻子刘氏的看不起,李白羞愧万分,双方隔阂越来越大。公元742年,唐玄宗终于召李白进宫。李白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于是扬眉吐气地写了一首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其中“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是针对刘氏对自己的看不起而作,其实是给刘氏写下的诀别诗。所以,李白入京后,再也没有见过刘氏。

自古文人多潦倒,婚姻现实很残酷,没几个伴侣愿意跟你一起过光吟风弄月而没有柴米油盐的苦日子,浪漫撑不起现实的困顿。微信里曾有一图,一个诗人要跳楼,旁边贴出一条横幅:“恭喜你,不用跳楼了,老婆同意你继续写诗。”

李白最霸气的诗是哪一首?赏析《南陵别儿童入京》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唐朝,这是一个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最绚丽登峰造极的时代,其中被后世尊称为诗仙的李白更是傲视群雄,独领风骚,霸据着浪漫主义诗歌一派的最高宝座。李白作为诗人,成就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要论他作为政客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令人不胜感慨了。半生求仕不得,直至年过四十,才得到玄宗一纸诏书,命其入长安,此时正是公元742年。得知这一喜讯,诗仙内心狂澜顿起,乐极忘形,挥笔写下了这首: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全诗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诗人高歌纵酒,豪情万丈,直欲青云而上,一飞冲天的情感与抱负。诗歌直陈其事,兼采比兴,节奏跌宕有致,气势行云流水,正是诗仙一贯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体现。

这首诗是七言古体,共十二句,用了三韵。开篇两句,诗人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片秋季丰收,喜庆祥和的田园风光里。

前半部分这六句,诗人用自然天成游刃有余的笔力,将几个有声有色的画面拼接组合,形成完整流畅一气呵成的动态,构筑起全篇热烈奔放的喜剧基调,浓墨重彩,酣畅淋漓。这里并没有直言奉诏这一喜讯,而是极力铺陈欢快喜庆的生活场景,侧面来渲染表达了自己正面临人生里最重大的事件,命运的转折点。

紧接下来,诗歌就开始正面来描述这个重大事件,同样是六句。皇帝的诏书已经送达,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是怎样一种欣喜若狂,踌躇满志,一扫前半生郁郁不得志的豪情万丈的形象。在内心里既感慨人生易老,不能更早地向君王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主张,为社稷出力,又觉皇天终不负,从此自己就要扬鞭策马入长安,一展半生抱负,走上人生巅峰。此情此感,曾经轻视自己的那些俗人们都渺小得如齑粉,自己胸中一口郁气扫荡而空,遥想光明的未来,心底里喷薄而出的烈焰化为仰天狂笑和轰轰烈烈的宣言,诗仙岂是蓬蒿人。

这六句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渲染,一步步把情感推向了最高潮。先是苦不早一句表述了此刻感叹过往人生,恨不能及早得见君王一展抱负的拳拳之心,转而想及眼前诏书已至大喜过望,又恨不能立即身上马,跋山涉水奔长安而去。这种时而自怜时而自负,百感交缠,喜不自胜心情可谓活灵活现。接着朱买臣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进一步推进情绪,自己半生漂泊,一腔怨愤,受人白眼,而今就要如鸿鹄破云直上,从此登上天子堂,仕途风流,人生得意,这是何等的畅快恣意,在这样的人生巅峰时刻,尾句一声狂放长吼,在情绪最高潮划下休止符,整个情感连续贯通酣畅淋漓地奔腾宣泄,回音不绝。诗仙就此凌云去,燕雀安能知鸿鹄。

这首诗歌记述的是李白一生里最关键的一个转折性事件,由此李白开始了他的起起落落的坎坷政治生涯。写此诗之时,诗人还是一片踌躇满志的热肠,并不能知道自己以后的仕途不会一帆风顺,得偿所愿。而后人再来读这首一时豪情奔涌之作,终难免在心底为诗仙一声感叹吧。
文章标题: 有人说《南陵别儿童入京》讲的是李白被老婆休的故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4641.html
文章标签:南陵  人说  李白  讲的是  入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