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1 13:01: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李世民 ,李家老二。 唐太宗 ,成就“ 贞观之治 ”!
朱棣 ,朱家老四。明成祖(原本是“ 明太宗 ”),成就“ 永乐盛世 ”!
一个杀死兄弟,霸占弟媳;一个抢侄子的江山,诛灭方孝孺十族。
评价却截然不同。究竟为何?
贞观之治、永乐盛世,哪个盛世更璀璨??
两个帝王的相同点:
1.同样生于乱世之中。
2.父亲都是开国的国君。
3.自身军功显赫,武力值高。
4.都是篡位夺权,手段血腥。
5.都开创了盛世:贞观之治、永乐盛世。
6.都有一个贤惠的媳妇:长孙皇后、徐皇后。
这俩帝王经常被拿在一起对比。可朱棣毁誉参半,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
何也?
请仔细看:
身世而言李世民出身名门之后,是富二代、官二代。
还是要优于朱棣这个农二代的。
李世民乃为将门之后,祖上是关陇的贵族世家。包括其父亲在内,甚至出现了两位开国国君,显赫程度,可见一斑。他的父亲李渊,很早就袭封为唐国公。
而朱棣的家世,其祖上八代可都是穷苦的农民。到了父亲朱元璋这一辈,一开始为农民,后来甚至连农民都做不得了,沦为了乞丐,然后出家做了和尚。只是风云际会,趁着大元朝的衰落,造反成功,最后成为大明的开国皇帝。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我们得承认: 还是有的!
李世民抢了哥哥的皇位,但最终还是从他父亲李渊手里接手了江山。
朱棣抢了他侄子的皇位,即使把建文的年号废除改成洪武年号,但实际上也不是从父亲朱元璋手里继承来的。
既然是篡位,肯定不是合法的!
所以只能看是否稍微显得“合情合理”一点。
1) 从晋阳起兵开始, 李世民就全程参与了大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为李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唐朝实际的开国皇帝并非唐高祖李渊,而是太宗李世民。从这个角度上说,李世民肯定算得上是大唐的开创者之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持有原始股的股东"!
而且,李渊在整个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也曾承诺过要立李世民为太子。虽然最终选择了长子李建成,但李世民的心中却一直认为这个位置自己也有份。而李渊一次又一次的食言和和稀泥,终于也让李世民与李建成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最终酿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悲剧。
2) 而朱棣就大不同了,他造反时,明朝已经非常稳定。继承体系也已经非常完善了。他的哥哥朱标,更是有口皆碑的完美太子。
“我四弟对我很恭敬,我对他也极好。即便是我借给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造我的反!”
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朱标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而此时是朱棣唯一正当的做太子、当皇帝的机会。
可朱元璋在各种势力的羁绊下,最终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并没有选择朱棣。
再之后,朱棣如果要当皇帝,只能实实在在的造反!
同时,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战火洗礼,整个 社会 本来就崇尚强者,没有太多儒家思想的束缚。所以李世民的上位虽然没有那么的名正言顺,但是大家也基本都能接受。
而朱棣的时代就不同了。经过宋明理学对 社会 思想体系的改造,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明朝这个汉人政权也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根本。而政变在文人眼里就是不合礼法的,就是大逆不道的。弑君篡权,自然被叫做“乱臣贼子”。这也是方孝孺那些腐儒们为何如此反对朱棣、如此的一根筋,却又如此被一些人尊崇的原因。
毛主席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简单来说,李世民是超越朱元璋的,何况朱棣!
没有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大唐江山。
但是没有朱老四,一样有大明王朝。
1) 李世民的硬实力太强大了,半个大唐江山都是由他打下来的。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在雁门关解救过自己的姨表叔隋炀帝(后来也可以算是岳父:)。而且他首倡晋阳起兵、拜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破长安,拜尚书令,受封秦国公。在唐王朝建立以后,又继续大杀四方,领兵平定薛仁杲、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绝对为唐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 破天荒地封了一个“天策上将”,位列王公之上。
“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
在登基后,李世民也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了突厥、回纥、吐谷浑等各部,唐王朝一时疆域无二,声威远播。西方和北方各部都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全天下共同的君王!
2) 反观朱棣, 虽然自小便在军营中长大,跟随父亲和徐达等名将,也在沙场中经历了一些磨练。但大明的天下完全是朱元璋带着手下兄弟打下来的。朱棣在10岁被封燕王,20岁到达封地。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功劳极其有限。
当然 朱棣的军事才能还是很出色的,他不亚于明朝开国的任何一位开国大将。首次出征北元,就大获全胜。朱元璋更是高兴地夸奖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登上皇位后,他不断的北征蒙古,南征安南,均取得不错战绩。而且迁都北京,以天子守国门,进一步巩固了大明边疆的安稳。后来派遣郑和下西洋,让大明声望远播海内外,开创万国来朝的局面。也着实厉害 , 成了汉族皇帝最后的辉煌 。
简单来说: 李世民是政变,一夜之间、风云变幻;
朱棣是内战,靖难四年,生灵涂炭。
再形象地说一点,两个人都是犯罪。但犯罪程度朱棣上是个强盗,李世民只是个小偷!
唐太宗通过发动“宣武门之变”,夺取了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位,然后逼迫高祖李渊退位。明成祖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艰苦卓绝的血与火的战争,最终打下南京,荣登九五之尊。朱棣是我国帝制时代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
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别的。
李世民是政变,宫廷政变。
朱棣是内战,国家内战。
李世民从玄武门杀到太极殿,广大百姓,没有伤亡!
朱棣一路 从北京杀到南京,百姓遭殃,生灵涂炭!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没有影响到唐朝大部分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只是“城头变了大王旗”,何况都姓李。
而朱棣则是发动了一场范围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血腥内战,“靖难之役”造成的巨大损失和 社会 影响,在永乐年间好多年并没有完全的恢复过来。
唐太宗在位:23年;
明成祖在位:22年。
唐太宗年间:国土面积约1500~1600万平方公里。
明成祖年间:国土面积约 997万平方公里。
中国 历史 上,最为典型的几个盛世: 汉武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永乐盛世 ,康乾盛世。 这其中每一个都可以彪炳史册。
1)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营造出了政治清明的氛围。还整顿吏治,铲除了贪污的 社会 根源,使得贞观时期基本上没有贪污,为人所称道。
“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的盛世局面。同时也奠定了之后唐高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基础。而且,唐朝对 历史 的影响极为深远,直至当代。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至今仍在努力追赶。
2) 永乐盛世是明初的三大盛世之一,上承洪武之治,下衔仁宣之治。朱棣在政治上完善了文官管理,形成了内阁制度,后来这种制度也一直被西方国家所效仿。同时也将首都迁至到了北京, 编纂了《永乐大典》,万古流芳。郑和下南洋、西洋,壮大了国威,增加了贸易。
永乐盛世在经济、文化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个也为大明国祚能延续200余年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之后:唐朝还有258年;
明成祖之后:明朝还有220年。
文人一支笔,真的得罪不起!
1) 唐太宗:虚怀纳谏,留下千古佳话。
而魏征最开始还是来自于对方阵营:李建成的谋臣。
污点: 霸占弟媳。
唐朝的皇室关系混乱,自李世民起。
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后,将李元吉的夫人杨氏纳入宫中。结果他的儿子有样学样,李治迎娶了李世民的昭仪武则天当老婆,而唐玄宗李隆基直接抢了儿子的媳妇杨玉环当老婆。
2) 明太祖:诛十族,留下百世骂名。
方孝孺恰好也是来自于对方阵营:建文帝的大臣。
这样的对比,确实高下立现。
-----------------
最后,还有一个方面,也是需要提及的:
唐太宗有篡改 历史 美化自己之嫌;
朱皇帝有被满清篡改 历史 丑化之嫌。
本来就有巨大的鸿沟,再这样的一正一反之间, 朱棣想追赶李世民,就彻底不可能的了。
彻底的不可望其项背了!
虽然我很喜欢朱棣,但是朱棣的功绩真没法和李世民相比,两人的确都是被逼起事,最后都坐上了皇位,但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李世民弄死的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李建成只是太子并非是皇帝,而朱棣弄死的朱允炆是皇帝,性质可要恶劣多了,至于说朱棣在政绩上毁誉参半,如果让我选择在一个年代生活,我也不愿意活在朱棣统治之下。
首先是关于对这两人谋反的看法,因为古代的封建王朝,受到礼制,传统思想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以下犯上被看做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实际上,我跟赞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观点,谁有实力,谁说了算,这才是自然法则,就算朱棣篡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后世的史书顶多骂他们两无耻,难道还能撼动他们的统治吗?
不过放到李世民和朱棣所处的时空里,他们这样的做法的确会对自己产生一些影响,李世民也不乏有人斥责他杀兄逼父,冷血无情,他自己也十分在乎后世史书对自己的评价,逼着史官把玄武门之变写成了为国家着想的正当性事件,朱棣登基后,修建紫禁城,紫禁城接连遭遇大火,朱棣以为是上天惩罚自己得位不正,忙下了罪己诏,不过影响也仅限于此。
李世民搞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这个时候李建成只不过是太子,李世民的做法顶多只是算夺嫡之争,后世也顶多说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虽然在李渊退位这事上,是受到了李世民的胁迫,但是李世民始终没有做出弑父之举,李渊也一直安安稳稳的活到了贞观九年,李世民顶多就是有些失德而已。
朱棣就不一样了,他是在朱允炆登基后造反的,清君侧这个造反口号,在历史上屡试不爽,但是成功的几率并不大,朱棣是以藩王的身份起兵的,明显构成了犯上作乱的事实背景,最后攻破了北京城后,朱允炆大概率死在了北京城,朱允炆的政权是实实在在被朱棣推翻了,朱棣这种行为叫做造反。
在古代夺嫡行为不属于谋逆,不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是帝王默认允许存在的,而造反这种行为,直接威胁到帝王的统治地位,属于大逆不道的罪行,是要诛九族的,就这一点来说,朱棣的名声肯定要烂一些。
我们再来看两位皇帝的政绩,李世民执政时期,选贤任能,广开言路,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灭东突厥,威震西域,远征高句丽,灭薛延陀,设立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开疆扩土,古今之帝王没有几人能成就如此伟业。
在国内轻劳薄赋,让百姓修养生息,实施均田制,促进了经济农业发展,减轻了百姓生活负担,鼓励商业贸易发展,中国境内出现了长安,洛阳,广州,福州等多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城市,对外交往也异常频繁,虽然此时的大唐还未达到最鼎盛,最繁荣的时期,但是李世民无疑为大唐后世的君王做好了榜样。
朱棣登基后,因为得位不正,加上有建文帝的经验教训,所以首先是加强中央集权,这个过程是他被诟病对多的地方,因为不少建文旧臣都被他搞死了,不过站在朱棣的位置来思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朱棣设置了内阁,完善文官制度,这也是进一步加强皇权的措施,类似的行为还有设置东厂,恢复锦衣卫,通过降爵位,迁封地,多给岁俸等方式削弱藩王的力量,朱棣迁都北京,北京成了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
朱棣五次北征蒙古,削弱了大明北方的威胁,远征安南,越南被并入大明疆域,讨伐倭寇确保东北海疆安全,在朱棣统治时期,因为战乱持续不断,为了能够维持战争的进行,对百姓征收的税赋也是比较高的,在文化上《永乐大典》的问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宝藏。
在朱棣统治期间,和大明关系最密切无疑是蒙古,除此之外,交流最多的是西藏和满洲的女真部落,传统中国文化圈的日本和朝鲜在朱棣统治时期和大明的来往也较为密切,在朱棣执政期间最重要的举措便是郑和七下西洋了,也因为这一伟大的壮举,和大明产生外交往来的国家多达上百个,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朱棣执政晚期,向大明朝贡的国家最多时超过了六十余个。
所以通过对比我们也不难发现,李世民统治时期,不论是对外或是对内政策都是很有建树的,对外大唐威震四方,开疆扩土,和各国外交,商贸往来不断,对内又能确保百姓安居内业,朝政清明;而朱棣对外政策上虽然颇有建树,内部却高度集权,打击威胁自己统治政敌,对外连年征战,百姓也要承担高额的税赋,就内部而言对这样的统治者自然是会有意见的,也就不难理解李世民是明君,朱棣毁誉参半这种评价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