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中国古代名画中少有“狂躁”“矛盾”“郁结”之类的气质

时间: 2023-10-27 03:02:2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为什么中国古代名画中少有“狂躁”“矛盾”“郁结”之类的气质

总有些时光,当你独自一人的时候,你想自己静下来看看哪些电影?

独自一人的时光需要看一些经典的影片慢慢回味,那么我推荐日本纯爱电影《情书》与英美合拍的小众文艺电影《查林十字街84号》。

《情书》是1995年3月于日本上映纯爱系列影片 。影片由导演岩井俊二自编自导,讲述了由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所延伸出深埋多年的暗恋故事。

在神户飘雪冬日的下午,渡边博子在参加前未婚夫藤井树的祭日祭奠后,无意间在其中学同学录里发现了“藤井树” 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博子难以控制对于昔日恋人的思念,依循着地址寄发了一封本以为是发往“天国”的情书。

然而,不久后博子竟然意外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博子一度误认为这是男友藤井树来自天堂的回信,然而随着来信往来密切,她得知回信的藤井树是一位在少年时代与男友同名的同班同学。

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恋人在中学时代的情况,渡边博子开始与女性藤井树书信往来。与此同时,在女性藤井树的不断回忆中渐渐发现,少年时代与她同名同姓的那个藤井树,曾对自己隐藏着的满满柔情。

《情书》是一部典型基于时空分离叙事之上的影片,重名的两个“藤井树”很容易产生困惑,而女演员中山美穗一人分别饰演“渡边博子”与女性“藤井树”两个角色,现实与过去的不断交叠,使得平行蒙太奇在片中得以充分表现。

同时得益于片中现在时与过去时的平行交错,使得中山美穗一人饰两角的痕迹得以减淡,也为影片基调奠定一种神秘而含蓄的色彩。

位于伦敦的查林十字街(Charing Cross Road),本是市中心的一条并不起眼的小街道。周围游人如织的特拉法加广场、莱斯特广场、伦敦唐人街似乎都可以将其淹没。然而对于喜欢淘书的人而言,查令十字路上的几十家二手书店最为他们所钟爱。在诸多二手书店中,最出名的却是早已关张的 马克斯与科恩书店(Marks & Co) ,它位于查令十字路的84号。而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查令十字路的84号”,是因为在这里曾有过一段长达20年的美国读者与伦敦书店的真实交往故事。

来自美国纽约的海莲·汉芙是一位穷困潦倒的女作家,生活拮据却热爱文学。在1949年10月的一天,汉芙偶然间从杂志上看到马科斯与科恩书店的广告,开始尝试写信购买一些绝版的旧书,而书店老板弗兰克则总是有办法来满足汉芙的需求。

一来二往,温暖的相知借助娓娓道来的书信, 二人成为了徜徉在文学作品里的“灵魂伴侣”。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 一晃二十年间,书信成为他们平静流淌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的旁白。在此期间,海莲多次想过去“查林十字街84号”探望弗兰克,但奈何昂贵的机票与日常的生活开支使得她的伦敦之旅相形见绌。弗兰克最终没能等到海莲,在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后,他死于术后感染。时间已经翻页,在多少次充满思念的深夜回信中,弗兰克甚至没能亲笔告诉海莲,自己可能等不到她来了...

随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也倒闭不复存在。最终在出版商的赞助下,海莲第一次踏上了伦敦的旅程,然而这一切却也都物是人非。

海伦也许还有时间再攒钱,然而时间却不再会等她。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情,常常让我们学会了「珍惜」。

在经弗兰克家人同意后,1970年海莲将20年间与“查令十字街84号”的来往书信出版,这一质朴平淡得几乎毫无高潮的故事却感动了世界上无数爱书的人。《查令十字街84号》被译为数十种文字流传,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其故事情节数次被改编为戏剧搬上舞台。

1987年,美国导演大卫·休·琼斯将这段温情脉脉的故事翻拍为电影,影片名称取自同名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

距离故事结束40年后的今日,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也已不复存在。查林十字街84号换成了一家人来人往的麦当劳快餐店,而在店面旁边留有着一块铜铸圆盘,上面写着“查令十字街 84 号,因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想必每一位路过此处的爱书之人,都会缅想起海莲的那句话— 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

闲暇的时光总是美好的,尤其是独自一人的时候,更显珍贵。不论是电影《情书》亦或是影片《查林十字街84号》,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看待“时间”或是利用“时间”,值得细细品味。

大话西游(周星驰版的)这么说是不是暴露年龄了[捂脸][捂脸][捂脸]

一个人静心看电影时总有幻想的感觉,看个地道战或地雷战或疯狂的石头。

一个人静下来看一些电影,会出现幻觉。

一个人…永远静不下心。

在安静一个人的时候,我总爱思考一些事情,当我解决不了我的疑惑时,我会选择看一部电影来刺激丰富我的大脑,分享我看过的三部好看励志电影。

第一部:《毕业生》

达斯汀.霍夫曼对未知世界的彷徨和向往,以及那个洋溢着激情和冲动的结尾,都一丝不差地契合了毕业生的心情。从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正是摆脱彷徨,挥发激情的康庄大道。

有网友说:第一次看《毕业生》我上大一。看的是爱情。看本驾驶车 汽车 在公路.上~飞驰去追寻他那的爱情。看本的执著最终让他在教堂抢走了自己的新娘。成就了那永恒的经典。

第二次看《毕业生》我上大二。看的是表演。那时正是我崇拜达斯汀霍夫曼的时候,看了他的几部电影之后,再回过头来重看《毕业生》,对他的演技由衷地赞叹。

第三次看《毕业生》我上大四。看的是心情。“毕业生"这三个字对我来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了,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这部电影叫《毕业生》

终于明白了那个暂时离开生活正轨的本为什么是一个“毕业生”,终于明白了本的心情,“毕业生”的心情。

第二部:《穿普拉达的女王》

安德丽娅刚刚离开校园便找到了一份万千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 时尚 杂志主编助理。虽能近距离接触名流和 时尚 ,但被老板压迫的滋味同样让其饱受折磨。或许,只有创业才是离梦想最近的状态.....《 时尚 女魔头》并不是一部很深刻的电影。作者过于理想化的情节设置或多或少让人觉得幼稚和不真实。不过它所反映的确实是现代生活的常态,相信每一一个曾经在梦想和现实中徘徊过的人对安迪在牺牲与追求之间的犹豫都感同身受,也经历过在心灵的挣扎中因为一个逗号的转折在一念之间做出抉择的过程,就此舍弃最初的梦想把自己的生命一再填充下去。梦想被一丝丝抽离、若有若无失落的时候,也许成就了其他?但是最终这些所获得是否自己真正所缺乏所需要的?我们值不值得为这样一个逗号心甘情愿让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死去?

如今这个年代倘若到了安迪那个年龄你还在谈梦想谈追求是很难被人理解的。你明明生活在原本被定义为风华正茂、穷狂极傲的阶段,现在却身不由己、理所当然地必须做出一脸沧桑、满目风云的姿态。不谈幸福,你觉得那是少男少女们要斟酌的形容词;不说梦想,如今这样的词眼较之于一个逗号:来说显得过于臃肿和矫情。你甚至还会满含自嘲地反省,曾经未泯人世沧桑,年少轻狂地追求风花秋月的自己多么傻。想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小小一个逗号的强大?它不是哲学,却是不存在的存在;至于梦想,你怕它无力负载那些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梦想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可以因为一个逗号而去死”。

第三部:《阿甘正传》

在踏上这个充满竞争与排挤的 社会 之前,《阿甘正传》教给你处世方的不是与世无争、息事宁人,而是为目标默默奋斗、乐天知命。看了《阿甘正传》,创业者内心能多份平静,少份浮躁,就已经很宝贵了。

对上帝不公的怨恨,也许是人类精神痛苦的一大来源。而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你爸爸是当局长的而我爸爸是扫大街的;你让你朋友陪你去试镜结果你朋友被导演看中成了大名星而你却落榜了;单位里要干部年轻化了划了47岁年龄线我因为早生了三天被“咔嚓”关在门外;买房子比邻居晚三年就要多花几十万元人民币... .碰到这样的事,世间几人能真正豁达超脱?就像被截去下肢的丹上尉,为何要用最粗鲁的语言辱骂上帝,为何宣称要"吸取政府的奶水,直到吸光为止”?因为当时的他没有认识到,自己必须“承认自己是个残疾”,就像阿甘“承认自己是个傻子”。

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明白自己必须正视这些既成定局的事实时,怎么办?阿甘的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别让别人说他们比你强,如果上帝要让人平等,他就应该给所有人都戴上脚箍。”

朋友说,烦躁的时候看《阿甘正传》,能让他安静下来。我想,如果把不同的电影比成不同的植物,《阿甘正传》 就是一株不怎么引人注目却给人带来清凉的薄荷吧

我想看彼得•西格尔的电影《初恋50次》。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该片男主人公亨利,追求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的女主人公露茜的故事。女主角露茜每天醒来都会忘记昨天以及以前的事和人。亨利在明白自己的心后,向露茜的父亲表明自己对露茜的爱,在朋友尤拉的帮助下,开始了既疯狂又令人感动的追求计划——务求在太阳升起,每一个新的一天来临之时,让露茜再一次爱上他。

这是我在十八岁生日时,一个人在电影院看的。从来没想过,亨利会对女主角如此执着,并且每天都会让露茜爱上他。

露茜虽然每次都会爱上他,但是也会忘了他;虽然每天忘了他,但是亨利的影子其实已经印在了露茜的记忆。电影给了个大团圆结局,露露茜在阳光中醒来了,身边有一张DVD, 里面记录着关于那场车祸,关于他们相爱,甚至结婚生下女儿的故事。露茜走出船舱,一家人近在眼前,爱人、女儿、老爸,而他们正在海上航行。

这部电影其实剧情有些俗套,但我就是那么奇怪,相信了这一场恋爱,相信了这个故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可爱的,有些情节看得很是心酸。

我还想再去电影院看一次《初恋50次》。

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想静下来看关于狗狗的一些电影,比如《一条狗的使命》、《营救汪星人》、《忠爱无言》、《军犬瑞克斯》、《狗狗的疯狂假期》等。

 《一条狗的使命》 该片根据W·布鲁斯·卡梅伦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条狗贝利经历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的故事。

  《营救汪星人》由星汇天姬影视集团出品的萌宠营救喜剧电影,由梁婷执导,成毅、阿拉蕾、文松、唐本、林雪、球球、吴云飞、赵宇彤、蓝博等人主演。

  《忠爱无言》是由安徽一八九五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谈宜之执导,于月仙、高强主演的影片。该片于2021年6月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人一犬由格格不入的相互争斗,到最后相依为命、互为依靠的故事

  《战犬瑞克斯》是由加芙列拉·考珀斯维特执导,凯特·玛拉主演的美国传记电影,讲述了在伊拉克战争背景下,海军陆战队下士梅根·利维和军犬瑞克斯一起拯救了多人生命的故事。

Paz联合执导,Guillermo Romero、达尼·罗维拉等担任主要配音。

  《狗狗的疯狂假期》该片讲述了萌犬Ozzy和它的小伙伴们在新的环境中共同度过一段疯狂的假期,并最终重回主人身边的故事。

  

《天水围的日与夜》 。 英文名译为THE WAY WE ARE,意思为我们一直的方式,我们一直走的道路,我们一直的样子。由许鞍华导演。鲍起静,陈丽云,梁进龙主演。

这算是一部小众电影。演员说不上十分有名气。本片描述一个小区域三代人的数个日日夜夜。简单极致又温暖动人。港片最具有讲故事的能力。音乐,场景,言语会让本来很纯粹的故事变得动人。特别是以下片段,可以反复观看。

一是独居老人的生活。几颗青菜,十元牛肉,构成梁阿婆的一日两餐。 阿婆每日回家,煲水,洗菜,切肉,热锅,下油等等。这个场景我看了十几次。配合如水的音乐,不但不会觉得沉闷,反倒让人悲从中来,再反思现实中营营役役,到底最终目的为何。

二是 单亲妈妈的一日。 贵姐和儿子相依为命,每日起早摸黑,搭巴士去超市上班,到公司后锁好挎包,换上工作服,带上帽子和手套把蔬菜瓜果从冷柜搬出来,刮开纸箱,放到菜架,张贴标签。熟练的招呼顾客,帮顾客切榴莲,再用保鲜膜包装好。辛劳一日,收工挑选鸡蛋,买菜和生活用品回家,做饭给儿子吃。日日如此。真实反映普通劳苦大众平淡的生活。

三是母子两的菜式。 就如她本人,朴实简单,一日姜葱蒸水蛋,炒小塘菜,一日煎蛋,炒芽菜,一日炒白菜,炒鸡蛋,一日墨豆炒蛋,番茄汤,偶尔吃上阿婆送的大冬菇就喜滋滋地夹给吃得津津有味的儿子。

其实,拥有广厦万间,栖身只用三尺,拥有家财万贯,吃饭仍是一日三餐。 他们是如此热爱生活,尊重当下,让浮躁焦虑的我们心也安静下来。学会在平淡中感知美好,在生活琐碎中感知幸福。这部电影就那样安静从容,又精致温暖,推荐给你,不妨看看。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大家好我是老猫。独自一人的时候,要么会 回忆往事 ,要么会 畅想未来 ,亦或者是 寻找一些 刺激和安慰 !

所以今天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挑出我喜欢独自一人看的电影。毕竟电影也是精神的寄托!

回忆当然是要看老片的。发哥的老江湖、华仔的初出茅庐、万梓良的年轻气盛。在这个系列的两部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早期的香港鱼龙混杂,充斥着1大量的难民。而也正是处在这个大环境下,香港遍地是黄金。行走江湖阿华(刘德华)重情重义、勇敢果断,而他的哥哥阿良(万梓良)不学无术、为人轻浮。也正应为他俩性格的截然不同,阿华得到季哥(周润发)的重要,而阿良却被一再冷落。复仇的火焰在阿良的心中不断燃烧,也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江湖情,讲江湖。是一部非常值得怀念的电影。一个人静静观看的时候,会应为华仔的重情重义而激动、会因为阿良的背信弃义而愤怒、会因为发哥的成熟稳重而频频点头。片中的经典港片枪战镜头也值得观看!

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容易畅想未来,会对人生做出自己的判断。而这个时候,电影也会成为很好的寄托,奋斗、知己、勉励等等。成为我们最渴望的东西!

谁还没有个出国梦?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好基友“土鳖”、“海归”、“愤青”的奋斗 历史 。他们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从多次出国被拒到因事业被紧紧捆绑。他们曾一起创办英语培训学校,一点一滴走向成功。深深的感染者我!

一个人的时候,会默默的想起兄弟朋友,会偶尔想起曾经的梦想,不是我们心变凉了,而是生活他真的太残酷了!《中国合伙人》在我落寞的时候,在我独自一人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了我太多的力量和动力,人生本就艰苦、创业总是曲折,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这部电影值得静静观看,令人深思!

独自一人时,想要追求刺激?追求视觉的满足、心灵的刺激?那必然是范·迪塞尔

,保罗·沃克等主演的《速度与激情》!

这个系列的电影,目前一共八集,因为每一集都有其自己的故事线和剧情,所以老猫就不一一讲述。老猫之所以要把它列为独自一人时适合看的电影,主要就是他的激情。而这个系列的电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主打 速度、激情。 能够让人心潮澎湃。同时他也是很多爱车人士的爱看电影,值得推荐!

你好!

我是@格子剪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独自一人的时候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电影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该片主要讲述了至尊宝为了救白晶晶而穿越回到五百年前,遇见紫霞仙子之后发生一段感情并最终成长为孙悟空的故事。

以前我一直不懂为什么别人看大话西游的时候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在我自己看到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时候,我又知道了,这不过又是一个时间和经历教会你的事情。

最好的喜剧,究竟是什么样子?放大所有的悲伤,夸张所有的 情感 ,然后变成一出闹剧的故事是否就能是最好的喜剧?

《无间道》

该片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 社会 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

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东成西就 》

该片主要讲述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周伯通等人在年轻时候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故事。

集合那么大牌演一部喜剧的确是很难得,无厘头拜年片的经典,射雕英雄传最另类的解构吧。实在是太搞太搞太搞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剧情简单主题明确就是 搞笑 ,众大牌挤在一起 搞笑 ,真是绝了,想吐槽又无从下口,实在是无从下口,每一分钟都是槽点,大概这就是恶搞的精髓吧。各种大牌明星的戏谑 搞笑 ,真的很难想象这些逗逼大牌边拍东邪西毒边拍东成西就的状态。梁家辉的双飞燕,张学友告白的那首I LOVE YOU,还有“难道天字二号房不是应该在天字一号房隔壁么”,大海无量神功,蛤蟆神功第X式,情意绵绵刀,眉来眼去剑,在这部电影里,好人无辜可爱,坏人也不会让人痛恨的牙痒痒,反倒是忍俊不禁,看梁朝伟的眼神多 搞笑 ,杀洪七不成反被自己弄的惨兮兮,刘嘉玲的反串很优秀。现在的古装戏,完全感受不到浓厚的古代气氛,哪像上一代的演员,举手投足的气质,连眉眼间都有说不出的味道,那时候的香港电影还真是令人怀念。

《英雄本色》

该片讲述了宋子豪、Mark、宋子杰三人之间的江湖情以及三个主人公各自的挫折、失败、忏悔和报复。

经典的英雄本色,再看也不会觉得老套,发哥饰演的小马哥可谓精彩帅气,深入人心。但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还是情谊。 小马哥受伤时说:我也不想让人一辈子踩在脚下,活的有出息才行,不能窝囊的白活一世,但是我绝对不会为了出人头地而逼朋友为我做一些为难的事情。这句话实在是太激励人。“亲情爱情之外,我们还有友情,这个 社会 真正够兄弟的没几个,但不是一个没有,有些东西不一定多多益善,而要至真至诚。” 但小马哥做到了,发哥也做到了,剧中发哥展现了他优秀的表演魅力,片子成功地将江湖兄弟情与亲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结在一起,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挫折、失败、忏悔和报复,通过这些人际关系的冲突,影片通过成功的煽情手法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纵横四海》

该片讲述了阿海、阿占和红豆在养父的安排下盗得一幅名画,之后三人因被人设下陷阱追杀而失散的故事

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三人成就的经典,爱情、亲情、道义等港片中的精髓由三人得心应手得诠释。动人的兄弟情谊、惊险的偷盗场面以及火爆的枪战对战,九十年代初的动作犯罪喜剧,三位演员的出色演出无疑是最大亮点.盗宝题材犯罪类型片,却将逗比气质发挥到极致。看多了发哥银幕上各种英武霸气角色形象,没想到一旦 搞笑 起来这么有喜剧天赋。铁三角生死相托的无敌情义,那个时代电影的风格及类型片的特质不能以这个时代的审美为基础。

《东邪西毒》

电影讲述了西毒欧阳锋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和黄药师、大嫂、剑客洪七等人的故事。

《东邪西毒》被称为华语武侠电影的另类高峰。电影巧妙而颇具黑色幽默的情节把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进行了颠覆,使得该片成为了经典。影片错落的人物和故事相互交错发展,优美的摄影展示出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 《东邪西毒》成功的开辟了香港新武侠电影。这部影片很好的说明了以往香港武侠电影的弊端,把那种超越的人性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上,让武侠电影中的人物具有了个性和灵魂。这是一部极具人性色彩的电影,错落的人物和故事相互交错发展,优美的摄影展示出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张扬的个性表演与优美的摄影,是影片的突出之处。

《倩女幽魂 》

电影讲述了书生宁采臣和女鬼聂小倩之间发生的一段人鬼恋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经得住时间和观众的层层考量,本片从音乐摄影到选角和对白都是港产奇幻电影中的翘楚,时隔30年,除了某些笑点有些过时之外,无论是美术,气氛、选角和节奏都堪称经典,张王两人的水中一吻、燕赤霞的酒后独舞以及和黑山老妖的Boss战都令人难忘!故事虽然是改编,但是改编的比原著要丰富,整个结构很圆润。特别是在爱情戏上,层次感特别强,那种循序渐进的感觉,带着大家慢慢走进小倩喝宁采臣的爱情中。影片的结尾,小倩终于入土为安,宁采臣亦重新上路。这样的结局不能说不好,但有情人最终不能成眷属,相信很多人观后心中多少会有些遗憾。

《新龙门客栈》

影片讲述的是武林侠士救助忠良之后,跟东厂高手在大漠龙门客栈发生尔虞我诈的遭遇战故事。影片以高亢大气的西北风述说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

老电影真的值得无数次的回味,不管看几遍都能有不一样的感觉,金镶玉的风骚,邱莫言的高冷,周淮安的侠情,里面的每个演员所塑造的角色都那个风格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新龙门客栈拍出了每个演员最完美的一面,本片在刀光剑影中对人物 情感 的拿捏细致,与粗犷的打斗形成对比,很有画面感。《龙门客栈》武侠片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伯虎点秋香》

影片讲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对华太师府上的丫鬟秋香一见钟情,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秋香拜堂成婚。

星爷的这部经典堪称史无前例,本片的台词堪称无厘头式的华丽,多少经典语段流传至今,成为人们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笑梗。不光是这些无厘头 搞笑 台词,本片也出现了许多的文言诗句,比如和对穿肠的华丽对诗,影片更是用对穿肠喷血十尺来酣畅淋漓的表现唐寅的才华,让人捧腹大笑。 在这部影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无论是行为艺术绘画、现代打击乐表演、时装模特步态以及充满广告词汇的毒药介绍,原本斯斯文文的才子佳人戏被全面篡改,令人既兴奋又目瞪口呆。把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风流英俊、才华横溢的江南四大才子刻画成好色庸俗的市井之徒,陈百祥扮演的祝枝山更是有喜欢“人妖”的嗜好, 这场电影非常幽默 老少皆宜。

《喜剧之王》

影片讲述对喜剧情有独钟的尹天仇与舞女柳飘飘逐渐产生感情,之后在杜娟儿的帮助下,尹天仇终于获得机会演主角,但又陷入与柳飘飘、杜娟儿的三角恋漩涡之中。

有人说,《喜剧之王》这部电影,小时候看觉得是喜剧,现在看来是悲剧。周星驰曾说:“我以为我拍了很多悲剧,可是拍出来你们都觉得那是喜剧。”是啊,如果有一天小丑哭了,你会不会觉得他在 搞笑 。

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时候就想找些轻松的能让人舒舒服服的清爽电视或者动漫。

平时为我解压释放的莫过于下面这部连载二十年的动漫《海贼王》

里面的故事情节,真的让人记忆犹新,时而带给你欢笑时而带给你一点点忧伤。

航海时代,最纯真的友谊!

不知从何时起,有这样一群人,闯入了我的世界里。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感动。他们每个人都怀揣梦想,或坚强,或倔强...

有拿着三把剑,冷俊孤傲的路痴,索隆。有大侠气质,爱打抱不平,不拘小节的船长,路飞。有骑士精神,善用腿法攻击,做饭一流的帅厨子,香吉士。还有机智灵敏,对金钱向往的航海士,娜美。以及灵活多变,兼修船工,神射手的骗人布,乌索普。和善良可爱,不畏牺牲的船医,小鹿乔巴...

这部让我时而欢笑,时而落泪的动漫,那讲述青春热血的梦想,以及每个人的感人遭遇,都让我感触颇深,反复去观看它。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四大名妓??是谁??

这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以外的四大
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美女:西 施、王昭君、貂 婵、杨玉环

董小宛:一字青莲,名白。
她美冶动人,娇柔百媚,打动青楼里外多少过客心,醉语缠绵,风情万种,留下终身记忆梦。
她名扬江南,技压群芳,看过多少人世间悲欢离合,清秀灵气,知书达礼,引无数才子侧目。
她心底善良,厌恶权势,冷眼旁观多少场假情真戏,留下的却是串串心酸与怀念的泪水,是一个重情有义的哀怨女。 (金陵十二钗之一)

李师师:北宋末年名妓,才貌双全,能词曲,善歌舞,王公贵族词客骚人竞相与她交往,名噪对京,她的一生是曲折的,有着欢笑与泪水,交往中豪客有梁山泊首领宋江,宋徽宗,吕将相。

陈圆圆:字畹芬,名沅。自小聪慧过人,多才多艺,稍加点拨,便成为享誉秦晋。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恬静、秀淡,浑身上下,抖落着与青春的气息;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知,理性与智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断与反映能。传说乃吴三桂情妇......(秦淮八艳之一)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丰神秀媚,情态幽闲,秉性机敏,颇有胆识。豪岩自负,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慨。知书善诗,作诗填词,千言立就,倚马可待。四方名士,无不争相唱酬。钱谦益曾说: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叔与河东君鼎足而三。(秦淮八艳之一)
编者语:有人说女人有才情本身就是一部悲剧作品,她们用自己的经历深深的诠释着这句话,是环境的
过错还是才情的过错......
四大美女:西 施、王昭君、貂 婵、杨玉环

貂 婵:.闭月.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

杨玉环:.羞花.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另有搞笑传说,“环肥燕瘦”偏肥的女人大多有狐臭,之所以羞花是她狐臭太圣把花熏羞

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另有搞笑传说,她唯一的缺陷就是肩削,大雁贪恋她的美貌想在她肩膀逗留,结果可想而知

西 施:.沉鱼.四大美女之首。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另有搞笑传说,她脚大,河边浣纱时......,不知道中国古代缠足风俗和这有没联系。
编者语:全都涉及到政治,杨贵妃造就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明显暗喻古往今
来不改变的政治。貂婵被成中国第一个女间谍,王昭君是名副其实的
和平使者,西施的性质和貂婵,王昭君各有相同。历史记住了她们,
那是在使她们不坑回首的痕迹深深刻在骨子里,徒增伤悲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蔡文姬:汉末魏初,是一个充满血与泪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愤和痛苦的时代,诗人们把这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坚忍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憎恨悲凉的时代悲歌。曹操、曹丕、王粲……都是这个时代里产生的优秀男歌唱家,就在这雄浑、高亢、悲凉的时代合唱队伍里,一个激情澎湃的女高音格外地引人注目,她便是一生饱尝战乱别离之苦的女文学家--蔡文姬。
孤芳续汉史,血泪写春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再现了蔡文姬凄楚的生活经历与悲愤的思想感情,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爱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继承了祖父上官仪的全部才华,擅长诗文,天分极高。女皇武则天连连惊呼:"此女绝非凡骨!"婉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左冲右突,成为盛唐时期的"无冕女皇"。智慧、肉体、灵气、才华……婉儿凭借这些法宝,穿梭于朝中重臣之间,谱写了一篇美丽、凄婉的人生华章。

卓文君:卓文君天生丽质,容貌姣好,自幼聪明信任,博闻雅识,诗歌词赋,无一不精,更兼擅长音律,琴技无双。
编者语:她们不是出身显赫就是靠近历史边缘,自身的才华,这些都是她们让历史记住的资本,才情又使她们是个悲剧。
古代四大丑女:嫫母、钟离春、孟光、阮德慰的女儿
古代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
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美女:西 施、王昭君、貂 婵、杨玉环
四大名妓: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
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
四大美女:西 施、王昭君、貂 婵、杨玉环
四大才女:

千载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卓王孙之女,丧夫后家居。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和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惶茫�懿偬�挡涛募�蠹��栽谧�乃担骸安滩�芍��谕猓�罹�陆苑缥潘�牟琶��裎�罹��� ?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千古才女----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假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专门派人到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佳树、珍玩运到京都,供他观赏。运送这些花石树木的车船,便称为“花石纲”。“花石纲”所经之处,民夫猬集,钱谷一空。徽宗又在都城内兴建祭祀用的“明堂”,安放九鼎用的“九成宫”和供游赏的,“延福宫”,穷极奢丽,激起各地起义,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赵构成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定国号“建炎”。

已是建炎三年,赵明诚被朝廷罢去江宁太守的职务,夫妻两人乘船决定到洪州暂住,一路行来,两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李清照说道:“皇皇华夏,自古不乏英雄豪杰。

就说我们大宋吧,这几年,出了多少忠肝义胆之士!李纲李枢相以文臣而兼武事,受命于危难之际;宗泽宗留守以孤军扼守危城、弥留之际高呼渡河;就拿那位年轻的太学生陈东来说,以书生而赴国难,几次伏阙上书,终至被朝廷斩首。丹心碧血,浩气长存。”

赵明诚续道:“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

船队已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向西的一道水流对赵明诚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得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就是那漫山遍野的杜鹃,也变作了他的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苟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击打船上的桅杆,放声吟道: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再赴建康任职的赵明诚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李清照赶到建康,为赵明诚营葬,终于支持不住,猝然病倒。赵明诚死了,李清照的爱情与希望跟着死去,她多么渴望在九泉之下追到赵明诚,然而她还必须活着。她把哀怨而失神的目光投射在床头一卷卷书册上,一个意念愈来愈鲜明地在心头升起,为赵明诚整理他所写的有关为金石彝器考证文章,因为这些金石彝器是夫妇两人二十九年来共同欢乐的源泉。

又是五年过去了,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

又是两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的笛声,夹杂着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这些使李清照豁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邻家的笛声停了,传来几个少女的说笑,李清照来到窗前向那边望去,只见三四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插着满头珠饰儿,戴着铺翠小冠儿,红妆艳裹,立在残雪的院子里,准备去看上元的花灯。三十多年前,中州盛日,汴京街头,在她们这样年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的,李清照想得呆了。李清照转过身来,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了赵明诚的手稿,放在书案上,恋恋地抚摸着那经自己补充誊录的赵明诚手稿,闭上眼睛,流下两行清泪。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僻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夜已深沉,李清照取出一幅素笺,反复沉思吟咏,写出:

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翠,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
秋风瑟瑟,秋雨潇潇,又是八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李清照将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一一校正誊录,又作了些增补,全文用细宣工楷誊写,全部竣工。这天下午,李清照亲手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

金石录(三十卷)

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写完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死于哪年已不可考,她的传世之作是漱玉词,基本属婉约派,由于她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加上她在艺术上的力求专精和在文艺上的多方面才能,词的成就超过了他们,她后期的词还兼有豪放之长。她的思项羽诗和“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馄。”的诗句反映出她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代女文豪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前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班固,字孟坚,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博览众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前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前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的,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给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表达出一种浓郁的叶落归根的思想,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后,三年后朝廷仍不加理会。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对年已七十,客居异乡的哥哥班超,产生一股强烈的的依恋、怜悯心情,于是不顾一切地给皇帝上书:

妄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赏,爵列通候,任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固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询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蛮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好究之原,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感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身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禄。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人扣,汉和帝览奏,也为之戚然动容。特别是文中的最后两句,引用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两则故事明讽暗示,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宜有以海之。”希望班超对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语重心长地说:“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疏勒时本已有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打动汉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

《西厢记》的大概剧情都是什么?

王实甫的《西厢记》、元稹的《全真记》、董解元的《西厢记》的大概剧情都是什么?最好有比较,答得好再加30分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故事流变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西厢记》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 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

,并赋诗二章寄意。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还说,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善补过者”。这是颠倒是非。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 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 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她的形象真实可信。但是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张生的“补过”,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是“补过”,莺莺也有“自献之羞”,这里美变成了丑,对此,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他们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我想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西厢》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莺莺传》是一个沾有泥淖的珍珠。因为它是珍珠,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若是土块,早就没人理了。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佚 。宋杂剧有《莺莺六幺 �佚,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南戏有《西厢记》一目�佚 �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令畤 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什么“尤物”啊,“补过”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和高度才华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的眼光很尖锐,他看出要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讴歌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地。这是要有足够胆识的,因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锐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要思想的批判。还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正形象进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说服力。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原来的轻薄文人变成了“情种”,一个新的张生形象由此诞生。

改变张生性格是关涉到变更原作主题思想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动,它引起情节的连锁变化:既然张生

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这,再次闪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即《莺莺传》中不曾揭破的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原作《莺莺传》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原作崔张的矛盾一变而为崔张为争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原来崔张的矛盾带有更多的伦理道德性质——张生品德太坏。现在的矛盾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它实际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愿望。它所触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莺莺传》。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

诸宫调中莺莺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了,对爱情的追求更为真挚炽烈了。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

作者的胆识还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把崔张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写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

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写情节而在塑造真实可信的活人。所以他的情节安排是以真实的性格冲突为基础的,我们不单看到好人一边、坏人一边,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可以用手触摸的立体形象。这就使董《西厢》足以流传千载了。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本来这类才子佳人的题材,很容易写成陈词滥套,它没有那些动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没有争奇斗胜的巧妙情节,它主要是写人物的细腻感情,作者如果没有精湛的语言技巧,那就会使听众昏昏欲睡。可是,你认真读来,就像美酒醇醪那样深厚有味,如写张生思念莺莺:“待不寻思,怎奈心肠软,告天,天不应,奈何天。”只一个“天”字就有三层转折,形象地写出相思的九曲回肠。再如:“没一个日头儿心放闲,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先说一整天,再说天中之时,继说时中之夜。在自然的语言中寄寓着作者的辛苦匠心。还有些语言新奇巧丽,诗意盎然。如“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画。又如:“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的奇花红间紫,垂柳已成丝。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艳丽脱俗。董《西厢》又是一首充满警句美词的长篇抒情诗,写景绘情,两穷其妙。

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构成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长期的滋育蜕变出来的。尤其是董《西厢》,它直接给杂剧《西厢记》以深刻的影响。这又一次证明,任何伟大艺术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传统,就会像瓶花一样,取艳一时,很快就会抱香而死的。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故事流变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西厢记》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 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

,并赋诗二章寄意。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还说,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善补过者”。这是颠倒是非。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 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 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她的形象真实可信。但是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张生的“补过”,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是“补过”,莺莺也有“自献之羞”,这里美变成了丑,对此,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他们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我想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西厢》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莺莺传》是一个沾有泥淖的珍珠。因为它是珍珠,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若是土块,早就没人理了。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佚 。宋杂剧有《莺莺六幺 �佚,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南戏有《西厢记》一目�佚 �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令畤 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什么“尤物”啊,“补过”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和高度才华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的眼光很尖锐,他看出要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讴歌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地。这是要有足够胆识的,因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锐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要思想的批判。还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正形象进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说服力。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原来的轻薄文人变成了“情种”,一个新的张生形象由此诞生。

改变张生性格是关涉到变更原作主题思想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动,它引起情节的连锁变化:既然张生

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这,再次闪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即《莺莺传》中不曾揭破的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原作《莺莺传》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原作崔张的矛盾一变而为崔张为争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原来崔张的矛盾带有更多的伦理道德性质——张生品德太坏。现在的矛盾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它实际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愿望。它所触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莺莺传》。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

诸宫调中莺莺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了,对爱情的追求更为真挚炽烈了。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

作者的胆识还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把崔张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写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

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写情节而在塑造真实可信的活人。所以他的情节安排是以真实的性格冲突为基础的,我们不单看到好人一边、坏人一边,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可以用手触摸的立体形象。这就使董《西厢》足以流传千载了。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本来这类才子佳人的题材,很容易写成陈词滥套,它没有那些动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没有争奇斗胜的巧妙情节,它主要是写人物的细腻感情,作者如果没有精湛的语言技巧,那就会使听众昏昏欲睡。可是,你认真读来,就像美酒醇醪那样深厚有味,如写张生思念莺莺:“待不寻思,怎奈心肠软,告天,天不应,奈何天。”只一个“天”字就有三层转折,形象地写出相思的九曲回肠。再如:“没一个日头儿心放闲,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先说一整天,再说天中之时,继说时中之夜。在自然的语言中寄寓着作者的辛苦匠心。还有些语言新奇巧丽,诗意盎然。如“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画。又如:“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的奇花红间紫,垂柳已成丝。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艳丽脱俗。董《西厢》又是一首充满警句美词的长篇抒情诗,写景绘情,两穷其妙。

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构成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长期的滋育蜕变出来的。尤其是董《西厢》,它直接给杂剧《西厢记》以深刻的影响。这又一次证明,任何伟大艺术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传统,就会像瓶花一样,取艳一时,很快就会抱香而死的。
回答者:誉妹妹 - 举人 四级 9-1 22:10

这种故事放在现在看就一般了
回答者:中流砥柱dagong - 试用期 一级 9-2 01:34

《西厢记》:张生,进京赶考,借宿普救寺,可在考大学期间不专心学习,爱上相府小姐莺莺,莺莺父丧期间不衷心哀悼,也对张生一往情深。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最终互通心曲,张生金榜题名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元稹《会真记》董解元《西厢记》前半部分情节类似,不过《会真记》最后是张生为了前途,另娶显赫官员之女,对莺莺始乱终弃;董解元《西厢记》结局也是皆大欢喜,不过里面的红娘比较龌龊,以牵线为名,向张生勒索资财。
西厢记》故事梗概: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追求莺莺,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张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莺莺嫁与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生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让红娘前去看望张生。张生托红娘传书,表达想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跳墙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假装生气,训斥张生莽撞,张生从此一病不起。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都写过莺莺故事〔调笑转踏〕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莺莺传》的窠臼,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
《董西厢》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白马将军的战斗,不免偏离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题。至于对张生、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虽已扭转了《莺莺传》的思想偏颇,但有些地方为了耸动听众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着力描摹书中人物的情态时,不免有过火的地方。唱词说白的生动、泼辣,是说唱家的长技,但通俗有余,优雅不足,未能充分显示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张生和莺莺的性格特征。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戏曲作家王实甫手里才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从而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宫调到杂剧的重新创造。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西厢记》故事流变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西厢记》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 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 《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

,并赋诗二章寄意。

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还说,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善补过者”。这是颠倒是非。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 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 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无杜丽娘的浪漫气质,也没有林黛玉的单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作者的重大创造,她的形象真实可信。但是她的遭遇却给人们留下心灵上的遗恨,张生的“补过”,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他们两人都自认为他们的爱情是错误的,张生是“补过”,莺莺也有“自献之羞”,这里美变成了丑,对此,凡正直的人们都不能接受。他们要为这场爱情公案辨明是非。我想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们不惜花费大量心血改写《西厢》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莺莺传》是一个沾有泥淖的珍珠。因为它是珍珠,所以人们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净;若是土块,早就没人理了。

《西厢》故事在南北两宋已广为流传。文人如秦观、毛滂都写有《调笑转踏》歌舞词。民间艺人有讲说《西厢》,“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莺莺传》的话本�佚 。宋杂剧有《莺莺六幺 �佚,见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南戏有《西厢记》一目�佚 �见《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赵德麟�令畤 用说唱形式写有《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他主要用《莺莺传》的文字作为说白,中间插进他写的十二首《蝶恋花》唱词,曲白相间,说唱《西厢》故事。最值得称道的是,他隐含地批判了张生的薄情,对莺莺的被遗弃寄予同情,这在毛滂的《调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飞絮。”鼓子词开头说得更显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张生把莺莺的离怨等闲视之,含有指责张生之意。结尾处又说:“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明确指出张生是“弃掷”莺莺,使她遗恨无穷。原来被元稹视为错误的爱情,在鼓子词中开始被纠正并获得美的价值。什么“尤物”啊,“补过”呀之类的调调没有了。张生的丑恶行为开始受道德的检验。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洞悉这一悲剧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仍然袭用了张生背盟的结尾。这样就不能充分赞颂他们的具有反封建性的爱情行为。至少,莺莺是认错了人。错误的爱情被“矫正”为令人遗憾的爱情,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见和高度才华的作者出现了,他就是写《西厢记》诸宫调的董解元。“诸宫调”是北宋形成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形式。一个宫调统辖若干曲牌,构成一“套”,把许多“套”联接起来,插入说白,讲唱长篇故事。这种民间艺术从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这种形式第一次以《西厢》故事为题材,写出宏篇巨制的艺术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在当时是对文人的尊称。这位无名作者多才多艺,最可贵的是他冲破封建阶级对待爱情的传统观念,大胆地赞美了男女自愿结合的爱情。他的眼光很尖锐,他看出要全面歌颂莺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张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讴歌的爱情升华到真善美的境地。这是要有足够胆识的,因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锐对立。这是对《莺莺传》主要思想的批判。还因为这种批判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真正形象进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说服力。张生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风流倜傥、朴质钟情、乐观又带几分幽默气质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衬照出《莺莺传》中张生的卑鄙灵魂。原来的轻薄文人变成了“情种”,一个新的张生形象由此诞生。

改变张生性格是关涉到变更原作主题思想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动,它引起情节的连锁变化:既然张生

是忠于爱情的,那么拆散他们婚姻的又是谁呢�这,再次闪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剧的一个隐秘因素,即《莺莺传》中不曾揭破的一个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张的美满姻缘。她是罪魁祸首。作者决然地把她推到前台,指给观众们说:看哪�她是个背信弃义、破坏良缘的“封建顽固派”�应该鸣鼓攻之。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厢》故事具有了鲜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大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个重要的连锁变化:它使原作《莺莺传》的矛盾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原作崔张的矛盾一变而为崔张为争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原来崔张的矛盾带有更多的伦理道德性质——张生品德太坏。现在的矛盾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它实际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反封建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愿望。它所触及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莺莺传》。赋予作品以高度的艺术生命力。

诸宫调中莺莺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却富有叛逆性了,对爱情的追求更为真挚炽烈了。作者还出色地塑造出一个聪明天真、泼辣大胆的红娘形象,作者用灵巧俏皮的笔墨写她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时还创造了见义勇为的法聪和尚。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创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势力大为增强。

作者的胆识还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他把崔张作为正义的一方,用同情的笔触写他们和庞大的封建势力展开尖锐的冲突,为了这个,作者设计安排了一连串的新的情节,如赖婚、闹简、赖简、拷红、长亭等,这些情节都写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个“冷淡清虚”的爱情故事写得热闹诱人。后来杂剧《西厢记》的情节规模、结构布局,就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奠定的。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绩。没有董《西厢》就没有后来的王《西厢》。

这位作者的艺术造诣相当精深,在他重新改写《西厢》故事的时候,没有为了加强反封建的主题而把人物关系简单化,他没有离开具体的生活现实,凭主观臆想去摆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写情节而在塑造真实可信的活人。所以他的情节安排是以真实的性格冲突为基础的,我们不单看到好人一边、坏人一边,我们看到的几乎是可以用手触摸的立体形象。这就使董《西厢》足以流传千载了。

诸宫调的语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语言把所有人物都写得惟妙惟肖,顾盼多姿。本来这类才子佳人的题材,很容易写成陈词滥套,它没有那些动人心弦的激烈场面,没有争奇斗胜的巧妙情节,它主要是写人物的细腻感情,作者如果没有精湛的语言技巧,那就会使听众昏昏欲睡。可是,你认真读来,就像美酒醇醪那样深厚有味,如写张生思念莺莺:“待不寻思,怎奈心肠软,告天,天不应,奈何天。”只一个“天”字就有三层转折,形象地写出相思的九曲回肠。再如:“没一个日头儿心放闲,没一个时辰儿不挂念,没一个夜儿不梦见。”先说一整天,再说天中之时,继说时中之夜。在自然的语言中寄寓着作者的辛苦匠心。还有些语言新奇巧丽,诗意盎然。如“碧天涯几缕儿残霞,渐听得珰珰地昏钟儿打,钟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画。又如:“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的奇花红间紫,垂柳已成丝。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艳丽脱俗。董《西厢》又是一首充满警句美词的长篇抒情诗,写景绘情,两穷其妙。

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构成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实甫一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是植根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长期的滋育蜕变出来的。尤其是董《西厢》,它直接给杂剧《西厢记》以深刻的影响。这又一次证明,任何伟大艺术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脱离了自己的传统,就会像瓶花一样,取艳一时,很快就会抱香而死的。
《西厢记》元代杂剧,王实甫撰。故事发生在唐代,张生人京赶考,路过河中府,想顺便探望一下小时的同学、现在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听说普救寺是当地的名胜古刹,闲中便往一游。游玩之时,蓦然间遇到一位绝色佳人,惹得他“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原来这位佳人乃是崔相国府的小姐莺莺,身边陪着的是丫鬟红娘。此刻她正与母亲崔老夫人护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为乱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厢暂住,并写信人京,叫侄儿郑恒前来迎接。
为了能够接近莺莺,张生也在普救寺住下,当他听说崔家要为老相国做斋超渡时,便也要求老和尚带一份斋追荐自己的父母。红娘接洽好做斋之事从方丈室走出,迎面撞见早已守候在门外的张生。张生连忙深深一揖,说道:“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娘又好气又好恼,回去告诉莺莺,莺莺暗暗把此事记在心上。晚上,莺莺在花园中焚香祝祷,诉述一腔悲绪。这时张生隔墙听到莺莺长叹,便高吟一绝,表达情思。莺莺和韵一首,两人的感情得到了交流。

点击阅读
《西厢记》连环画

崔莺莺与张君瑞在十里长亭依依惜别。

做斋的日子中,莺莺素服出现,好似玉天仙离了碧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慌乱中,莺莺与张生偷偷地眉目传情。
此时忽然发生了河桥兵变。贼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做压寨夫人。出于无奈,老夫人声称:“但有退得贼兵的,将小姐与他为妻。”此时张生应声而出,修书一封,着人送给镇守蒲关的白马将军杜确,请他派兵解围。杜确接信,立即率兵,打败了孙飞虎,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俗。
贼兵一退,张生等待着好事的到来。莺莺满心喜欢,红娘也逗趣逗乐。老夫人安排下酒宴,派红娘去请张生。张生喜不自禁,“‘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想不到刚一见面,老夫人人却叫莺莺“近前拜了哥哥”。一听说兄妹相称,莺莺芳心欲碎,张生愤然告辞,急坏了一旁的红娘。红娘悄悄与张生说:今晚小姐后花园烧香,先生可用琴音拨动她的心弦。晚上,张生听到红娘一声咳嗽,弹了一曲“风求凰”。莺莺闻之,不觉泪下,遂命红娘传话,不管母亲从中间阻,我们俩一定要好歹相随。
相思人骨,张生染病卧床。莺莺派红娘前去探望,带回张生情书一封。红娘暗自把信放在妆盒儿上。莺莺梳妆时见信,“颠来倒去不害心烦”。一见红娘在旁察颜观色,马上羞红了脸,并狠狠地斥责她不应拿这简来。红娘深知小姐心里所想,假意说拿这简帖到老夫人面前出首。莺莺赶忙拦住。莺莺说要以简相酬,不过是为了兄妹之礼,叫红娘送给张生。张生拆简一看,顿时喜出望外,原来那是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o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分明是约他夜间跳墙相会。红娘此时方知莺莺简帖的内容,但愿意成全他们。
晚间,张生跳过粉墙,一把搂住莺莺。却不料莺莺又变脸说:“你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夤夜来此何干?”并扬言把他送到老夫人那里严办。张生受此刺激,相思病日益沉重。莺莺内疚,又写了一简,假托药方,央求红娘送去。张生接简细看,方知莺莺诗致歉,并认真表示:“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就是说她要效法巫山神女会襄王的故事,真的和他幽会。当天晚上,红娘携了衾枕,果然把小姐送进了张生的房内。
过了几天,老夫人发觉莺莺语言恍惚,体态异常,情知不妙。唤来红娘,问她是否知罪,并欲施行家法。红娘一狠心说出了真情。老夫人说这都是你这小贱人的不是,红娘抢白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红娘接着数落老夫人悔却前言,失信于人,又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成全,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久后得官,惊动官司,还要落个治家不严之罪。”一番话说得老夫人哑口无言,只得允下这门婚事,但又提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叫张生明日上朝赶考,得官后再来娶亲,否则休来相见。张生唯唯而退。
千里长亭,碧云漫天,黄叶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一片萧瑟景象。莺莺和泪相送,叫他无论得官与否,早早回来,千万不要停妻再娶。张生依依不舍,告别亲人,行至草桥歇宿,情思郁结,忽然梦见莺莺渡河前来,一起私奔,途中遭遇一群贼兵,将莺莺抢走,鸳梦惊破,不免又增一番怅惘。
再说郑恒接到老夫人的信,从京城赶到河中,闻得表姐已嫁与张生,不胜帐恨,遂编造张生已被卫尚书家招赘的谎言,欲使莺莺改嫁给他。这时恰好张生状元及第,回来迎娶,白马将军同时赉旨前来,为崔、张二入主婚。郑恒自知有罪难赦,触树自尽。云开雾散,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爱情颂歌。《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内容最丰富、情节最曲折、艺术水平很高且对后世戏剧影响最大的作品。它的作者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不是山西人;但是,它所描写的故事却是发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有一座莺莺塔的普救寺。因此,作为《中国文学与山西》一书,以专章来介绍《西厢记》,是应当的。另外,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前身之一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其中使用了许多晋南方言;而董解元的生平和籍贯不详,有不少研究者认为董解元是山西人。

从体例上看,《西厢记》相当于一部通常的四折元杂剧的五倍,也就是说,是五个杂剧的容量,这就使得它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正如钟嗣成在《录鬼簿》里转引贾仲明的“凌波仙”吊词所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它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在情节上大致相同,但在各个方面都作了进一步的加工、发展和提高,堵塞了不少漏洞,删减了蔓生的枝干,使人物性格的发展更为合情合理;同时,充分发挥了戏剧的长处,使矛盾冲突更为激烈,人物心理更为细致,语言更为精炼,把元代杂剧创作推向一个高水平。

《西厢记》取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会真记》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讲述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地点在河中府(山西永济)的普救寺里。前朝崔相国去世后,其夫人崔氏携女儿莺莺扶丈夫灵柩回原籍安葬,因路途不畅,暂时将灵柩寄放在普救寺,母女及丫环红娘等住在了寺院的西厢房里。青年书生张君瑞(张生)父母双亡,四处飘游,路过普救寺,恰遇莺莺由红娘陪伴在佛殿游玩,张生惊异于莺莺的貌美,遂借口读书向寺主租得僧房半间住下。张生与莺莺隔墙吟诗,互相爱慕,却无法接近。武将孙飞虎听说莺莺貌美,带领五千人马来抢夺,全寺惊恐万分。崔夫人无奈,传令如有能退围寺兵马者,不论何人,把莺莺许配于他。张生写信给故交白马将军杜确,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崔夫人变了卦,以莺莺已经许配内侄郑恒为由诲婚,并设宴让莺莺向张生敬酒,以兄妹相称。莺莺不从命,掷杯以示反抗;张生也因此而生病。莺莺让红娘去探病,张生以书简相托;莺莺回信,以“明月三五夜”诗相约;张生夜间前来应约,莺莺却责怪张生无礼。张生病况愈重,卧床不起;莺莺去探病,两人结了百年之好。不久,崔夫人得知此情,拷问红娘;红娘只得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并且指责老夫人言而无信的过错。崔夫人理屈词穷,只好应允他们成为夫妻,但提出张生必须考中状元的条件,否则还是不行。张生因此被迫上京应试,莺莺送于十里长亭。张生一举中了状元,并被朝廷授予河南府尹官职。此时,崔夫人的内侄郑恒却要破坏二人的婚事,造谣说张生已被卫尚书召为女婿。幸亏张生及时赶到,在杜确将军的帮助下,澄清了事实,郑恒羞惭触树而死,张生终于同莺莺结为美满夫妻。

《西厢记》的生命历久而不衰,一直为读者所喜爱,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精心塑造了张生、莺莺和红娘等几位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深刻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准确地把它们表现了出来。通过矛盾和冲突来刻划人物的性格,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变化都很合情合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此剧流传版本甚多,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文章标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名画中少有“狂躁”“矛盾”“郁结”之类的气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2544.html
文章标签:郁结  狂躁  中国古代  少有  画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