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何大清没能像日本一样“明治维新”

时间: 2023-07-12 23:00:2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为何大清没能像日本一样“明治维新”

为什么晚清政府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这样成功的近代史改

李鸿章的身后,人们常以他所主导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作比较,有说制度不如人的,也有说社会结构、思想意识不如人的,然而,大众在看到甲午战争结局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日本人的“维新”是将本国人民压榨到如何的地步才赢得豪赌,更没有看到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于今天你我生活变化的开创之功。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经济和军事尽管发展迅猛,欧美列强为牵制中国也逐渐解除了不平等条约,可日本国内矛盾依然尖锐。农业税捐沉重,农民全部收获的60%~70%被迫上交;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或流落城市。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薪资微薄。可以说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强兵而民疲的军国主义。假设没有甲午战争的话,也许现在对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评价就会完全两样了。
甲午战争失败给中国知识精英阶层的自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甚至导致他们在未来100多年间对文化本体价值的迷失。这种情况,说到底仍不过是成王败寇观念的延续罢了。毫无疑问,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李鸿章个人的最大挫折,不过,这种挫折并没有终结洋务运动的步伐,袁世凯接手北洋集团之后的一系列举措,无不继承自李鸿章,只不过是世道变迁,令李鸿章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得以实现罢了。这是李鸿章个人的悲哀,但也同样值得他自豪,这说明他的眼光早已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所选择的道路本质上并没有错。

清朝为什么不能像日本一样发动明治维新?

近代社会中国遭遇百年屈辱,人们在痛斥西方列强残暴之余,却又充满了疑问:从1840年到1912年清帝逊位,中间经历了漫长的72年,为何清朝只能洋务运动,却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明治维新?

其实,即便始于1861年的洋务运动,一度轰轰烈烈,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又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至于之后的百日维新和立宪运动,只是一个荒唐的游戏罢了。

因此,这就让人难以理解,难道是中国人不行,还是中国文化不行,或者是其他什么问题?

然而,1949年至今才70周年,新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强国,显然不是中国人不行。而且,继承中国文化的日本能够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说明也非文化不行。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清朝沉沦72年呢?曾国藩的一段话解开了真相!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署,代表第二次鸦片战争落幕,英法联军从北京撤军。随后,作为帝国重臣的恭亲王奕欣上书咸丰:

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

从恭亲王奕欣的这一句话中,除了“自图振兴”有道理之外,其他三点都可谓缺乏基本认知:一“不利我土地人民”,并不代表没有丧权辱国,比如关税、鸦片贸易合法化等,二“信义笼络”,以利益为根本的西方列强,岂是信义笼络的了?三“驯服其性”,靠仁义道德驯服吗?

显然,恭亲王奕欣的认知极为可怕,对国家主权和西方列强的了解浅薄的令人发指。然而,恭亲王奕欣的认知,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当时一个普遍现象呢?



1862年5月7日,在倡导洋务运动时,曾国藩写下了一段话。

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锯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处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显然,曾国藩看来,关税、礼节等争论,都是一些小事情,根本不值得与英法争执,比如关税多给一些于洋人何妨?与恭亲王奕欣一样,对国家主权和西方列强缺乏最基本认识。

关键在于“洋人十年八月(咸丰十年,1860年)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没有攻占紫禁城和太庙,不影响朝廷和侮辱清朝皇帝的列祖列宗,这与英法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一样,“二者皆有德”于大清,因此我们中国不能忘了英法之大德,而怨恨其火烧圆明园、在北京烧杀抢掠、或争论关税的事情。

如果浓缩一下,差不多就是“保大清不保中国”的意思,只要西方列强不颠覆清政府的统治,其他一些不平等条约都只是小事。



无论是恭亲王奕欣,还是曾国藩,都是领袖式人物,他们言行影响力极大,几乎代表了官员和文人阶层的普遍想法。

由于恭亲王奕欣是满人,屁股决定脑袋,他最基本的出发点只能是“保大清不保中国”。因此,这两人都有“保大清不保中国”的思想。而且,从这两人言行来看,都跟不上时代,对国家主权和西方列强缺乏最基本认识。

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或许可以慢慢弥补,但最基本的“保大清不保中国”思想,却根本无法扭转。在这一思想之下,又如何进行深度改革?而不进行深度改革,只是外科手术式的洋务运动,又如何能够真正强大?

另外,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让清廷掌握先进武器,实现国富兵强(没有用人制度、财税制度等改革,这一点最终也实现不了,甲午战争结果就是明证),而不是社会进步的民富,清朝政治制度并未有什么改革。



令人感慨的是,另一个历史名人左宗棠,在听闻英法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之后,与曾国藩泰然处之、甚至认为英法“有德于我”不同,左宗棠却是忧心忡忡,积愤忧心,北望中原,悲愤不已,常常辗转反侧,不得安眠。

从《北京条约》内容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有志之士都该谴责、反省,天下应该物议汹汹才对。然而,当时除了左宗棠等少数派之外,其他社会精英都表现极为平静,依然沉浸在梦乡之中,感谢列强“不伤毁我宗庙社稷”之恩,相反黑船事件之后的日本社会却在沸腾。

可见,对于近代中华文明而言,真正的栋梁不是曾国藩,而是左宗棠。如果晚清多一些左宗棠,或许中国近代史会被改写吧。

因为清朝人口庞大,思想封锁严重,所以清朝很难从思想上做出改变。
因为清朝的皇帝其实是个傀儡皇帝。真正掌权的是慈禧太后。所以就算皇帝他想发动明治维新,也没有那个能力。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统治者软弱无能,还有就是他们的政治手腕不强硬,最主要的是他们手中没有权力等等所造成的结果。
因为当时清朝已经闭关锁国很多年了,思想受到严重的封锁,没有这个意识。

为什么满清不能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朝的中央权力严重下移,形成了清朝中央政府和江南督抚的二元权力格局。这两方势力在国家政策上往往存在分歧,不能统一意见。慈禧在世时凭借个人威望和手段还能压制江南督抚,但其死后,继承人载沣没有能力控制江南督抚。中国这种人口众多、领土广袤的国家,国情的复杂程度远远不是日本能比的,尤其是维新变法这种翻天覆地的大事,在中国的推行难度更大。推行变法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晚晴的这种政治格局,最高掌权者的政策失误(皇族内阁),让幻想通过立宪分享权力的江南督抚和士绅势力深感失望,辛亥革命实际上就是这帮人对清朝中央政府不满的反抗。

中国的洋务运动及百日维新为什么不像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

一中国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
1.根本原因是只变革军事而不变革政治.
2.洋务派的更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列强并没有传授的先进科技,他们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戊戌变法;
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没有发动广大任人命群众.
4.封建顽固派的阻牢.

二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日本的封建统治基本比较薄弱.(政治)
2.日本的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拥有中下级武士的广泛支持.(革命力量)
3.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后采取了教为有力的措施摆脱了民族压迫实现.(措施)
4.列强忙于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客观环境)
文章标题: 为何大清没能像日本一样“明治维新”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890.html
文章标签:明治维新  日本  能像  大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