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09 01:01: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杨国忠是唐朝宰相,原名杨钊,早年生性放荡,不务正业,喝酒赌博虚度光阴,名声极差,人到中年后,前去四川从军,成绩优异但是没有被重用,之后与宫中权贵有些许来往,后来进入宫中当内援,靠着杨贵妃及杨氏姐妹,哄着唐玄宗,在宫中地位直线上升,最后官至宰相,身兼40多职位,成为了朝廷的一把手。
杨贵妃秘史杨国忠剧照杨国忠任职期间独揽大权,把持着朝政,专权误国,因为与安禄山积怨过深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盛唐开始急剧衰败,安禄山发动叛乱之时,打的旗帜就是讨伐杨国忠。杨国忠曾多次与唐玄宗说起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但是都被唐玄宗视为权贵间的明争暗斗所忽略,终于于756年,叛军攻破潼关,直指长安,唐玄宗跑路,跑到马嵬驿之时,太子李亨便暗下杀心,两人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在太子的煽动下,各将士将安史之乱的罪责都推在杨国忠身上,最终被一群人用乱刀砍死。这就是著名的马嵬驿之变。
杨国忠死后杨贵妃也死了,杨国忠的儿子,杨国忠的老婆等纷纷被杀。
杨国忠和杨贵妃什么关系杨国忠杨贵妃两人是祖兄妹关系,两人同曾祖兄,关系很疏远,不属于直系亲属,杨国忠之前是一个市井无赖,品行不端,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样样来,30岁的时候发愤图强,从军混前途,但是没有受到重要,后来被人举荐进宫,那时候的杨贵妃已经深得皇宠了,同时还有几位杨氏姐妹也受到了宠爱,杨国忠溜须拍马将杨氏姊妹们伺候的服服帖帖,还沾亲带故。
杨贵妃范冰冰版杨国忠在杨氏姊妹的帮助下,可谓是顺风顺水,女人的枕边风比任何表现都好用,加上杨国忠把唐玄宗吃的死死的,这在朝廷中还有能抵抗他的人。巴结还来不及呢,于此同时杨国忠与朝中权贵互相勾结,这也奠定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关于杨国忠是怎么死的?杨国忠和杨贵妃什么关系?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杨国忠是唐朝奸相,他与安禄山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但是这是一个朝代的必然,杨国忠是一个导火索。
公元756年7月15日,唐玄宗一行人来到马嵬驿,当时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十分怨恨愤怒,期间经过不知名的原因,随军士兵发生叛乱,在乱中,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勒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出逃蜀中,太子李亨出逃陇右。
其实,事实的真相是杨国忠及其杨贵妃历来都反对太子李亨继承皇位,为此李亨当了十多年朝不保夕的生活,而杨国忠想要铲除安禄山正好是其发动叛乱的主要诱因,就当时唐玄宗出行的队伍中有将士3000多人,其中太子李亨的人马就有2000多,其中包括当时禁军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马嵬驿地处荒郊野外,良好的地势,再加上天时正好,唐玄宗的亲信大将陈玄礼经过李辅国的拉拢已经倒戈,政变稳操胜券。
杨国忠被布置周密的禁军追到马嵬驿的西门内乱刀砍死,他的儿子杨暄及韩国夫人也被乱军杀死。接着,乱军继续逼死了唐玄宗心爱的宠妃杨玉环。
依照李隆基数十年的政治斗争经验来判断,不可能不发现兵变背后的太子身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李亨终于痛下决心与父亲翻脸。
不过,李亨意想不到的是,陈玄礼身为禁军首领,尽管在诛杨一事上与李亨意见一致,但是他仍然忠于玄宗,不肯同意李亨的进一步计划。
事已至此,父子二人只能分道扬镳,唐玄宗继续选择亡命蜀地,李亨则以民众挽留为借口,选择留在当地,并规划下一步行动。
六月十一日,皇帝召集百官商议,会议开得很无聊,没有任何成果,而且朝廷上已有人心惶惶的局面。当天长安市井萧条,百姓已经有开始逃难的。六月十二日,玄宗上朝时,官员只到了一两成。玄宗皇帝对待臣僚也没有多少诚意,早就打算逃亡蜀地,但却不告诉百官,反而驾临勤政楼,做出要亲征的姿态。
当然,百官不是傻子,也不相信皇帝会玩命。当天,“上移仗北内。既夕,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徐匹,外人皆莫之知”。这段史料引自《资治通鉴》,“外人皆莫之知”就意味着这是密室政治的决策,而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也应该是玄宗亲信之臣。
李亨与父亲分道扬镳,大体有三点原因。一是担心入蜀被害;二是为了提前即位;三是为了唐朝复兴大业。这三条真的都有,如果仅仅说他为了称帝,太片面太狭隘了。稍后一条条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分道扬镳的始末。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后,玄宗率少数嫔妃、皇族、官员西逃入蜀。行至马嵬士兵发生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玉环后才再次出发。玄宗一行人离开时出现了一个“父老遮留”事件。一群百姓拦住玄宗车驾,求皇上、太子不要放弃江山。李亨留下安抚百姓,玄宗先行。不久,李亨派人向玄宗报信,称百姓坚持要随他一同抗敌,希望玄宗准他留下,玄宗无奈应允。不久,李亨率亲信等前往朔方镇治所灵武,在朔方军将领的拥护下即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很多人都认为,“父老遮留”是李亨自导自演,用来脱离玄宗的一场戏。
下面就来看看我所说的三条理由:
第一,李亨担心入蜀遇害。
这要从李亨与杨国忠的关系说起。早年,玄宗专宠武惠妃,奸相李林甫讨好武惠妃,又觊觎“定策之功”,于是帮助武惠妃企图扶保其子寿王李瑁登上太子之位。他们联手让玄宗听信谗言误以为原太子李瑛谋反,将其与两个弟弟废为庶人后处死。但原太子虽死,新太子却不是李瑁。一来是武惠妃因三个皇子被自己诬告所杀心中恐惧,竟常见冤魂索命,不久就病死,二来李瑁年纪实在太小,立为太子恐朝臣不服。最终玄宗定第三子李亨为新太子。
但李林甫已经多次诋毁诬告李亨,梁子已经结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自此,李林甫及其党羽不顾一切对李亨栽赃陷害,李隆基虽没有听信但也不想太子权力过大所以对他一直有所限制。李亨惶惶不可终日。而杨国忠正是靠着巴结李林甫上位,所以也没少参与对李亨的迫害,李林甫死后,杨国忠虽与李林甫划清了界限但仍保持与李亨的敌对关系。二人在朝堂势同水火。
而玄宗逃离长安,之所以选择入蜀,正是听了杨国忠的建议。因为杨国忠一直兼任剑南节度使,蜀中的文武官员都是他派遣的属下亲信,朝廷迁入蜀中,他便更可以呼风唤雨,只手遮天。而马嵬之变,杨国忠被杀,虽然没有充足证据证明李亨是主谋,但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主管禁军的陈玄礼事先曾向李亨通报此事,李亨至少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故而,李亨会担心入蜀后被杨国忠的亲信复仇,自己有性命之忧。即使没有把杨国忠之死善待自己头上,也难保他们不像杨国忠继承李林甫那样,继承杨国忠的衣钵,继续跟自己敌对,到时候,四周都是杨国忠的人,自己根本无力抵抗。
第二,李亨为了提前即位。
虽然安史之乱爆发时玄宗已经七十二岁,但是身体硬朗,精力充沛。如果不与玄宗分开,而是跟着玄宗入蜀,那真不知道自己多久才能即位,甚至能不能即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担忧不是多余。李隆基比李亨只早死半个月,而且那还是在宦官李辅国对李隆基百般刁难,强行将其从皇城外的兴庆宫迁居皇城内失去自由,又把高力士等亲信故人从玄宗身边遣散,这才让李隆基了无生趣,“辟谷”求死。如果没有这事,说不定玄宗能比李亨死得更晚。
更何况,玄宗一向对皇子一直多有防范。原太子李瑛和另两个皇子都能因为诬告被玄宗废杀,自己也一直如坐针毡,万一在蜀中玄宗又受身边人蛊惑,李亨的下场真的难说。
第三,李亨为了唐朝复兴大业。
前两天说的是私心,但这事情也真不完全是私心。玄宗之所以选择入蜀,一来是杨国忠的建议,二来蜀中也有一个天然优势,蜀道难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入蜀后不用担心叛军能轻易攻入。但是优势也同样是劣势,叛军不容易打进来,唐军也就不容易打出去。加上蜀地与外面几乎隔绝,如果朝廷完全入蜀,则很难指挥全国平叛战局。所以,这时候对江山有利的决定,就是从玄宗身边独立出来,扛起大旗,号召全国官员坚持平定叛军。
而李亨之所以选择前往朔方灵武,也是深思熟虑的。首先,李亨曾经遥领朔方节度使。虽然从未到朔方坐镇,但毕竟是朔方将领名义上的长官,朔方将领进京也要拜会李亨,所以相对熟悉。此外,自从安禄山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叛乱之后,全国最强的战斗力就是朔方、河西、陇右三镇。而河西、陇右的精锐都随哥舒翰镇守潼关后被叛军击败投降。
所以,朔方已经是唐朝手中最强的王牌了。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名将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都是朔方将领。这时候,李亨要重整旗鼓,必须获得朔方军支持。就这样,李亨抵达灵武,在朔方将领拥护下称帝。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也纷纷归来,唐朝真正打响反击安禄山的第一枪。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