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红色高棉算不算一个反乌托邦

时间: 2023-10-09 01:01: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红色高棉算不算一个反乌托邦

什么是乌托邦?什么是反乌托邦?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一个理想的群体和社会的构想,名字由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中所写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国“乌托邦”而来。意指理想完美的境界,特别是用于表示法律、政府及社会情况。

反乌托邦(Dystopia),又译作"反靠乌托邦"、"敌托邦"或 "废托邦",又作anti-utopia或cacotopia、kakotopia,根据后两者的音译,又可译作坎坷邦。与乌托邦相对,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

这种社会表面上充满和平,但内在却充斥着无法控制的各种弊病,如阶级矛盾、资源紧缺、犯罪、迫害等,刻画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

某些作品描述的反乌托邦社会中,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精神依赖极受控于物质,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并没有真正的自由。

形态:

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有很大联系。这是一个理想、完美的共和国(社会平等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的观点),虽然他的子民们也要为此而工作而奋斗。但是社会上的一切丑恶现象,如贫穷和苦难,都远离这个世外桃源。这里只有几条法律规定,没有律师。并且没有城民愿意发动战争。

但是他们从周边的好战国家雇来雇佣兵(他们让这些雇佣兵面对威胁,是因为他们希望所有好战的人都在战争中灭亡,最终只留下爱好和平的人)。这样的社会也以包容的心态迎接各种宗教流派。一些读者认为摩尔想以此来作为国家建设的蓝本,而其他一些人认为摩尔其实没有这样的打算。

《一出好戏》的彩蛋跟剧情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出好戏》中的三个彩蛋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个:经历了岛上的“好戏”之后所有人都重返人类社会,生活重回正轨。然而小兴却住进了精神病院,患上了选择性失忆症,忘记了自己黑化的历史。并且精神病院里有很多病人在跳舞,这些人可都是大导演在客串,比如管虎导演和宁浩导演。这个彩蛋的最后,给了一个马进走向珊珊的镜头。

第二个:张总斥资将故事里的孤岛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原来的司机小王现在担任导游,向游客们介绍小岛上曾经发生的大事件,而且其中的关键人物还被做成了雕塑。

第三个:小兴和马进在地铁上讨论中彩之后要干点啥,这时徐峥客串的人物在后面打了个电话,要叫500号人剁这俩的嘴。

其实,这三个彩蛋中的后面两个就是纯彩蛋,和剧情关系并不大,特别是最后一个,就是为了给光头峥补个镜头(因为他在正片中的镜头都被黄导剪掉了)。第一个彩蛋才是最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个客串性质的彩蛋,它更像是一种开放式结局。

第一个彩蛋中,精神病人们都穿着条纹衣服,而且都喜欢转圈跳舞,这和正片中的人物非常类似,我们可以大胆猜测,正片中的这些人,全部是某个精神病患者想象出来的。那么这个精神病患者是谁呢?从彩蛋来看,马进和小兴都出现在精神病院,所以他俩都有可能。但是结合全片,我们可以猜测,这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小兴是马进分裂出来的一个独立人格。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马进在彩蛋中对珊珊说了一句:一切都是假的。 

再结合之前的剧情,不难发现小兴几乎一直和马进在一起,并且小兴的意志和马进的意志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的趋势可以概括为:前者的意志增强之后,后者的意志就衰弱了。

小兴在剧情中是马进的表弟,所以一直跟他形影不离(这一点也很符合现实,很多人格分裂患者的独立人格都和自己有亲缘关系),一开始两人都被岛上的人欺负,然后小兴告诉马进:要狠,要比他们还狠。这个时候他作为主角的独立人格,已经开始觉醒了,并且初具雏形。

之后,小兴给马进设计了一出“救世主演讲”,在神圣的灯光下发表了“新大陆演说”,此举让马进获得了很多信徒,但实际上这是小兴的主意,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兴这个人格就已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了。

然后,小兴利用张总的女儿威胁他,要他交出全部财产和房产,这个时候的小兴人格已经完全成型,而且反客为主成为了主人格,因为马进来劝阻的时候,小兴听不进去,马进的人格已经被边缘化了,成为了小兴的附属人格。

当马进在彩蛋中幡然醒悟的时候,已经晚了,他那句“一切都是假的”如此无力,大家都不信任他,已经把他当做疯子。并且大家在精神病院里看望的人是小兴,说明这个时候的他已完完全全做主了。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确实很深邃,它本身就是一部荒诞的电影,在影片最后的彩蛋又留出了开放式的结局,这一点上使这部电影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黄渤这部作品,确实回味无穷。

电影彩蛋和剧情不一定有关系,具体还是要看这是什么电影。

一般来说彩蛋有2个功能:一是在片尾给大家一个惊喜,增加一点趣味性;二是为下一部续集铺垫。如果是别人拍的电影,还不好说彩蛋是干嘛用,但因为是黄渤,所以我肯定这个彩蛋和剧情有很大关系。

因为黄渤这个电影真的是花了很大心血。从2021年开始就筹划剧本故事了,这一点在后来回应抄袭事件的时候专门讲过。

据说为了剧本故事,黄渤和其他6个编剧前后想了改,改了写,不停地讨论啊,辩论啊,写了好几年。

费这么多心思,黄渤到底想干嘛呢?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黄渤说了他拍这个电影的初衷。

黄渤说:“这部片子其实就像一个过家家,我们把它变真了一点——大人的过家家。更深一点看,它又等于是一个小小的人类发展简史,上了岛以后,我把有关于欲望的,有关于爱情的,有关于生存权力的这些东西都放在里头了。”

看完电影大家应该可以发现,这个电影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在这个寓言里,黄渤讲了关于人性的,生存权力、爱情等等几个方面,他自己的一些看法。

应该说,电影本身是具有一定深度的。

但是有深度的玩意不一定合群。

拍电影,尤其是第一次拍电影,不能搞得亏本,这是大忌。否则以后人家就不带你玩了。黄渤是有电影理想的人,但也不能拍个亏本电影。

所以在这个电影里面,又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就是为了尽可能照顾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性。

故事有很多搞笑的细节,大家也都看到了。

除了用这些搞笑细节消解剧情的严肃和深刻之外,黄渤还用另外一种方式,尽量让故事显得不那么高高在上。

我的理解就是在片尾出现的精神病院这个戏份,以及片尾彩蛋。它的作用就是消解整部电影的严肃性,告诉大家我这个电影就是一个过家家,你们不要太当真。

片尾就不多说了。

这个彩蛋其实就是用一个搞笑细节来消解。马进和马小兴一本正经在讨论中了几千万的彩票怎么花。这个细节就很反常。

换了是你,扪心自问,你要是真的中了6000万,你会和别人瞎嚷嚷嘛?还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中了几千万?

然后再通过徐峥说出,这就是俩二逼,傻子,说的话不要当真。

如果扩大到全片来说,黄渤的意思就是我这个电影前面讲的故事,也不要太当真。看过有点触动有点思考就好,我也做到了我想表达的东西。但是呢,这个事情咱们不要太当真,看过就算。

我的理解,这个彩蛋就是起到这么一个作用。


黄渤身为导演的处女座《一出好戏》片尾有四颗彩蛋。

彩蛋一:小兴回来后失忆,进入了精神病院,有“沙文丽”精神病医生看护,对大家说:“他是选择性失忆”。而众人问小兴想吃什么下次带给他,他说“有鱼吗?”众人倾倒。

在这个地方,增加了全片的喜剧效果,并且暗示了一个因素——第一次见到船的三个人,王宝强、黄渤、张艺兴,都“疯“了一个遍。但只有小兴,最后才真的“疯了”。突出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增加了喜剧因素。

彩蛋二:在大家走出精神病院的时候,有一个年轻小帅哥搭讪了黄渤“听说你中了6000万”,黄渤一笑而之“没有,中了我怎么还在这”。

这部分展现出主角内心的一个变化,和片头盼望着一夜暴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主角终于开始正视生活,脚踏实地,安分幸福生活。

彩蛋三:原来众人落难的那个小岛,成为了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王宝强继续当导游,而且连王迅也开始当了导游。

这部分是一个很荒诞的剧情,并且对于前期大家占山为王,进入原始社会的种种纷争,进行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讽刺了人性的黑暗。

彩蛋四:小兴和黄渤在地铁上讨论这钱怎么花,徐峥在后面一直听着,然后打电话叫人来砍“吹牛X”的他们。

其实这个部分就是一个纯喜剧性的一个情节植入,增加整部电影的喜剧感。毕竟作为一部商业片,前期喜剧感不足,后期需要补充出来,讨好观众。

欢迎大家对答主:@浮生南  进行点赞和评论。

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公映至今收获了将近14亿票房和良好口碑。

可谓跨界“开门红”,名利双收。

电影《一出好戏》,讲述了一个在荒岛上求生的故事,类似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

影片结尾的“彩蛋”不同于一般娱乐类型片的“NG花絮”,显得意味深长、分外值得深思回味。

“彩蛋”内容看似简单,无非是经历“荒岛余生”的众人全部生还、恢复正常人格回到了文明社会秩序中,以及,众人历经磨难的“荒岛”变成了一处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

想要了解“彩蛋”蕴含的深意,首先需要了解正片的剧情设计:

《一出好戏》的故事设定非常简单。一家要上市的公司搞团建,于是一行众人去海上游玩,结果遭遇天灾被困岛上,他们为了生存纷纷用尽自己的本领,但是也面临着弱肉强食的选择,众人开始面临了严峻的人性考验。

ok,我们先来简单看下影片所设置的、不同寓意的“反转”阶段,便于理解片尾“彩蛋”的社会隐喻层面的意义。

1.“关于荒岛”的剧本设计

“荒岛”的设定是有特殊意味的,因为任何涉及到孤岛求生的作品,岛上都有着“混吃等死”一切条件:几乎取之不尽的食物和淡水。

这比李安作品《少年派》被困在一艘船上,让人性在缺少生存条件的面前的表现更具有代表性。最起码在岛上大家都能活下去,考验到人性的,是长期的与世隔绝,剥离文明和秩序束缚之后的表现,或许会演变成荒蛮,特权甚至奴隶世界。

这正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之处。

为了达到这样的“乌托邦”效果,黄渤一开始就设定了“世界上最后一撮人”的假象,阻隔了外界的所有文明和人们的希望。让所有人从文明时代顿时进入到原始社会。

与世孤绝的荒岛群像,物竞天择的社会缩影。

很多人都没想到,导演黄渤真的拍了一个“蝇王”式的反乌托邦寓言。这种集体荒诞魔幻式的故事体验,在华语影坛至今为止还算是独一份儿,难能可贵。

2.“原始社会”阶段的设定

面对大自然怎样活下去?

电气文明之下全球断电,人类到了野外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没有。猎不到食物,找不到水源,更何况是身处“世界末日”背景下一座荒岛。故事的戏剧冲突和悬疑色彩,天然被激发出来,引人入胜。

在《一出好戏》里,有王宝强这样一个角色,以前当过兵有野外生存技能,还在动物园养过猴子,他懂得野外求生,所以在生存的面前,他成为了第一个首领。

这是最基础的生存本能所需,在他的指挥下,形成了一种原始的社会制度。

出门劳作,上缴食物,最后分配,还有体罚制度,此时看不到任何文明迹象,反而产生了高高在上的“王”,这帮人跟猴子没什么区别,给他一个香蕉,他就听你的。

3.“资本社会”阶段的设定

当人们逐渐掌握了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可以填饱肚子的时候,往往会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比如:等价交换、资源置换、通行货币、等级设置、权力意识。

于和伟饰演的角色,发现了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工具,当我们解决了最基础的生存问题,物质需求成为第二阶段的动力,于和伟也成了第二阶段的首领,“王”的味道淡化,不再高高在上,却成为贵族一般的特权阶级。

在这里生存环境大大提高,有生产工具,也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扑克),甚至到了后期,还有“通货膨胀”。

特权阶级于和伟还出现了“超发货币”的现象,这是资本社会的典型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阶段。所以王宝强那边的人不断跑了过来。

4.“空想社会”阶段的设定

《一出好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以前的我们就算是坨屎,冻上了,只要没人咬破,那特么就是冰淇淋!”

有了一定的生存和物质需求,追求更高一阶的生活,自然就是精神生活了。

黄渤和张艺兴饰演的角色,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背景下,进入了自己剧情的高光时刻。

影片进展到这个阶段,黄渤和张艺兴饰演的角色,用修好的电力系统和手机中亲人的视频,成为所有人精神生活的动力,黄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最后一个阶段的首领。

在这里,“文明”的回归代表了大众理性的回归,有了情感上的索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从“按劳分配”变成了“按需分配”,就连黄渤的“领袖特权”也变得很模糊了,这里似乎人人平等大家欢声笑语,这里仿佛变成了伊甸园。

这就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寓言的精髓所在。

以上三个“场景”阶段所蕴含的,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人类发展的一副长卷简史,也可以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至于人类文明是否会发展成最后一个阶段,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最后大家都用废弃的船员服,改成了自己的衣服穿,故意将横条纹竖过来,将海员服“变成”病号服,消失的真相,换来的是欢笑声天下太平。

在这样一副人性长卷临摹和人类发展简史的故事背景下,影片中的众人经历了生死磨难、权力更迭、人性善恶交锋、欲望膨胀异化、人格黑化极端。

所谓《一出好戏》,本来是一出喜剧之余的人性悲剧和人类闹剧,但偏偏在影片结尾处,导演黄渤刻意安排了“众人生还”和“荒岛变景点”的戏码。

简单来讲,影片收尾设置“画龙点睛”,反讽意味强烈,在无情揭示和嘲讽人性复杂面之余,更重要的是,还同时刻画出了人类几千年历史以来的一个共性,即“善于遗忘”。

本文原创,侵权必究,作者:剑神弹棉花(百度知道认证行家)

彩蛋升华了故事,或者说间接解答了为什么观影过程中会有觉得设定有漏洞的感受,给了观众更多暇想的空间。

其中精神病院这一彩蛋最具发展性思考价值,众人在岛上生活中的东西被当成”文物“展览,王迅提到”张总的大船“带大家团建,但是实际上他们乘坐的是个小黄船,而影片中海里放烟火的大船反而更像是公司包船旅游用的。那么,会不会是他们乘坐大船出的事?小船都是幻想呢?

影片中众人在荒岛废船中找到的衣服跟彩蛋中小兴所在的精神病院的病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为什么船中会有精神患者的服装?而这一服装又几乎成为他们的统一队服?会不会是主角本身就是精神病患者,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幻想出来的呢?这些有太多地方让人细思极恐了,彩蛋一几乎把影片中许多无法解释的情节都对应给了线索。

至于徐峥与孙红雷参演有彩蛋,个人觉得更多的是增加幽默效果吧,实在没有看出这两个环节与剧情的关联。

红楼梦算是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吗?

说不好,既可以说是,从大观园中可以看出来;又可以说不是,因为越到后来越现实。

准确地说,乌托邦就是理想的世界,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世外桃源。

而《红楼梦》中,其中大观园里的景色怡人,可以相当于一个乌托邦环境。

首先,由于大观园里处处是景,甚至到了移步换景的地步了,所以从硬件上来说,大观园是绝对有资格成为理想世界的环境的。

同时,大观园里的人都是美轮美奂的。红楼梦里的第一男主角是贾宝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雪芹是把自己融入这个人物在写红楼梦的。别的不说,一个男人的理想境界里必须是被美女围绕的。而大观园里的个个都是美人儿,并且个个对宝玉都如众星捧月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观园绝对是作者极力营造的一个唯美世界。

其次,大观园里宝玉是“唯我独尊”无人管束的。前面说过了,作者是把自己融入宝玉这个人物在写红楼梦的。他非常反感封建社会家长制的,他不喜欢被封建礼数教义束缚着。而在大观园里是没人管他的,所以大观园肯定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

另外,大观园里的生活是在相对程度上与世隔绝的。宝玉最不喜欢的就是“满嘴的仕途经济”,他不屑于功名,在那个世界里他是另类的。要知道人要在一个处处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社会生活不仅仅是不愉快的概念了,那应该被形容为恐怖。试想,一个只懂得吟诗作画的性情中人,你要他身处在到处都是觊觎、陷阱的政治氛围里,他有可能快乐吗?所以,相对与世隔绝的大观园,绝对是宝玉的乌托邦。

最后,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大观园里的生活是衣食无忧的。任何人、任何生活,想要幸福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先吃饱穿暖。这是人在社会上生活最基本的需求。而大观园里的生活不但能吃饱穿暖,而且锦衣玉食,用林黛玉的诗来说就是:“玉粒金莼噎满喉”。所以大观园具备乌托邦在基础的条件上的最高层次的标准。

综合的来讲,对于曹雪芹来说,大观园其实就是他心中的一个完美境界。因为那里有他概念里所有的理想元素。他营造的这么一个“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红楼梦”必须在大观园这样一个曹雪芹自己概念里最理想的世外桃源里展开了。

实际上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

真正意义上,大观园是一个把女儿们和外面世界隔绝的一所园子,希望女儿们在里面,过无忧无虑的逍遥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龌龊气味。最好女儿们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不要嫁出去。大观园在这一意义上说来,可以说是保护女儿们的堡垒,只存在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  

当然,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自然也是作者苦心经营的虚构世界。在书中主角贾宝玉的心中,它更可以说是唯一有意义的世界。对宝玉和他周围的一群女孩子来说,大观园外面的世界是等于不存在的,或即使偶然存在。也只有负面的意义。因为大观园以外的世界只代表肮脏和堕落。甚至一般《红楼梦》读者的眼光也往往过分为大观园这个突出的乌托邦所吸引,而不免忽略了大观园以外的现实世界。但是曹雪芹自己却同样地非常重视这个肮脏和堕落的现实世界。他对现实世界的刻划也一样的费尽了心机的。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主角和读者之间,是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的。“自传说”之混曹雪芹和贾宝玉为一人,其最根本的困难便在于无法解决这个重要的观点的问题。

总结地说,《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是描写一个理想世界的兴起、发展及其最后的幻灭。但这个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现实世界是分不开的:大观园的干净本来就建筑在会芳园的肮脏基础之上。并且在大观园的整个发展和破败的过程之中,它也无时不在承受着园外一切肮脏力量的冲击。干净既从肮脏而来,最后又无可奈何地要回到肮脏去。在我看来,这是《红楼梦》的悲剧的中心意义,也是曹雪芹所见到的人世间的最大的悲剧!
这跟乌托邦不一样,前半部分曹雪芹写的是贾府里的贾家人和其他大家族的大爷、公子、小姐的欢乐生活,和刘姥姥一类人的苦难,还有黛玉的病、晴雯的死。高鄂绪写的就更惨。红楼梦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反乌托邦,是以小看大,反映社会的书
不是
不算,看饥饿游戏吧
算是吧?现实主义文学不是天生反乌托邦?
文章标题: 红色高棉算不算一个反乌托邦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171.html
文章标签:乌托邦  红色高棉  算不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