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14 08:59: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在如今众多宫斗剧当中,清朝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成为了人们乐此不疲地讨论对象,阿哥们为了争夺皇储,在康熙门下明争暗斗,展开了激烈交锋,最终还是四阿哥胤禩笑到了最后。而在雍正上位后,为了避免再让同胞相争,最终清朝皇帝开始了秘密建储,在皇位继承前,除去皇帝本人之外,没有人知道继承人的真实身份。
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好奇,同样是嫡长子继承皇位,为何清朝会出现九子夺嫡,然而明朝却没有发生过呢?不妨让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
作为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明清在后宫和立储上的争端,其实还是要比前人少,最至关重要的原因,主要还是减除了外戚干政的后患,明代放弃了门第的偏见,引平民女子入宫,而清朝秀女制度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稳固了皇室的权力。
但是在管理皇室子弟的时候,明清却采取了十分不同的做法,在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看来,大臣们并不能信任,最好的办法还是将儿子们分散到各地来管理自己的江山,因此朱元璋下诏:“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自以为这是长治久安的计策。
相比之下,满清采取了相反的做法,从皇太极到顺治,他们的上位其实都并不容易,好不容易才将八旗中的三旗收于皇家,对于子女的管教则是更加的严格。在他们看来,如果让子女分散到全国各地,反而不利于朝廷的统治,因此王爷都只能居住在北京城府,而且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更不能私自出城。
朱元璋和清朝皇室,究竟哪种做法更加正确呢?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属于清朝了。
虽然明朝没有类似的情况,然而因为王室子弟发生的动乱,带来的损失显然比清朝更加严重,毕竟朱元璋去世后没有多久,有着大量兵权的儿子燕王,就匆匆的发动了叛乱,经数年,就将建文帝逼进了大火中。朱元璋苦心孤诣设置的局面化为了泡影。
虽然在明成祖朱元璋上台后,开始想尽办法削弱各地藩王的势力,明朝除去靖难之役之外,依然发生了两次规模比较大的藩王起义。
第一个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煦叛乱,最终被继位的侄子明宣宗成功的挫败了阴谋,而第二个造反的宁王起兵叛乱,结果也是被从来没有带过兵的地方官王守仁剿灭。不管怎么说,得益于明廷的削藩政策,虽然藩王有过动乱,但是掀起的阵仗并不算大,也没有造成过晋朝八王之乱那样的现象。
除此之外,明朝的藩王制度,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同样也有优点,比如在明朝覆灭的时候,虽然农民军处决了大量的宗室,然而清军入关,明代皇室依然能够保持很大数量的成员,确保了政权的延续性,如果不是因为内斗,南明依然有着和清朝分庭抗礼的机会。
总的来说,明代皇帝子嗣没有清朝多,有几个因为英年早逝,还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嘉靖和崇祯都是弟继兄位,更不用担心九子夺嫡的问题了。
明末时期,很多战争爆发于北方,而在江南地区却很少受到战乱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当时北方发生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收成不好,再加上当时的朝廷不仅不给百姓补贴,反而大力压榨剥削,所以百姓都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到处都是导火索,主要一个人竖起起义都大旗,很多人都会前去响应。而南方则不同,基本上没有受过较大的自然灾害,而且相对于北方,南方的经济也更加富裕。江南的百姓衣食无忧,他们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起义反抗。
二、和起义的最终目的有关。明朝时期,人们起义斗争最终就是为了能够推翻大明王朝的统治。而当时明朝的首都在北京,所以当时的主要火力在北方,在加上明末的农民起义大都是从北方发源的,所以江南地区相对来说,就安稳一些。
三、明朝君主早有防范。南京,作为明朝的另设的一个副都,战略很重要,再加上当时江南地区为明朝的经济做了很大的贡献,也是全国性的产量基地,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重兵把守。为了避免受到农民起义战争的波及,明朝统治者很早就派重兵驻守,农民军势力被排除在外。
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们目光短浅。因为古代农民受教育不多,整体认知水平低,所以他们只考虑杀进明朝的都城,然后将皇帝取而代之。不懂得变通 只是一味朝着北京城前进,如果他们灵活一点,集中火力攻打江南,斩断明王朝的经济和粮食来源,我想,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