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钟会出身世家大族,深得司马师兄弟宠信,为什么到死也没有结婚

时间: 2023-09-07 19:00: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2次

钟会出身世家大族,深得司马师兄弟宠信,为什么到死也没有结婚

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详细资料大全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出仕魏国,官居要职,累拜中书侍郎,封关内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随平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拜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迁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设计杀害嵇康。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画,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钟会精通文赋和玄学,著有《魏钟司徒集》。工于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评为“妙品”,仅次于“神品”。

( 概述内图片来源:叶雄《三国演义人物谱》 )

基本介绍 本名 :钟会 字号 :字士季 所处时代 :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 出生时间 :225年 去世时间 :264年 主要作品 :《四本论》《移蜀将吏士民檄》  主要成就 :平诸葛诞之叛、与邓艾分兵灭蜀  书法成就 :隶行草章草并入妙品、逸致飘然 职业 :将领、谋士、书法家 官位 :秘书郎、中郎、司隶校尉、司徒 封爵 :关内侯、东武亭侯、万户侯、陈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精炼策数,兴兵伐蜀,居功自傲,人物评价,书法造诣,善效人书,刻写碑记,个人作品,玄学,小赋,论文,其他,轶事典故,汗不敢出,偷酒不拜,妙语连珠,慧眼识人,交夏侯玄,拜访嵇康,亲近山涛,哭祭许允,试问阮籍,才艺比拼,亲属成员,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钟会出身颍川士族钟氏,为太傅钟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幼弟。母亲是钟繇之妾张昌蒲。 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非常人也”。等钟会长大后,有才数技艺,博学多闻,尤其精通玄学。弱冠时,与名士、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并知名。 正始五年(245年),起家担任秘书郎的职务。正始八年(247年),迁尚书郎。嘉平元年(249年),任中书侍郎。 高平陵之变(249年)后,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相继成为曹魏政权幕后执掌者。钟会早年受到司马懿父子的赏识,成为司马氏重要幕僚之一。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同为名门公子的钟会与司马师兄弟很可能在年轻时就有所交往。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时,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钟会私下对司马师评价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精炼策数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起兵谋反。当时大将军司马师新割目瘤,身体还未恢复。朝廷大多数人认为:让太尉司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只有傅嘏、王肃和钟会力劝司马师亲征。司马师东征毌丘俭时,钟会随军主管机密事宜,卫将军司马昭率领大军的后继部队。后来,司马师骤亡于许昌后,司马昭统领大军,令钟会运运筹帷幄。当时,朝廷发诏书给尚书傅嘏,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理由,让司马昭留在许昌,负责内外接应,由傅嘏率领军队回朝。魏帝曹髦此举是想夺回司马昭的兵权。钟会与傅嘏密谋,让傅嘏上表,和司马昭一同出发,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驻守。于是,朝廷不得已,以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以钟会为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事邑三百户。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招其回京。当时钟会母亲去世,正守丧在家,他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于是驰马报告司马昭。司马昭认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后来诸葛诞谋反,并向东吴寻求援兵。司马昭带着魏帝统帅二十六万大军亲征,圣驾停驻在项县。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再次随行。 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三万大军来救援诸葛诞。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二人因为惹上官司,带着母亲和数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马昭。钟会设计,秘密替全辉、全仪写信,派遣全仪、全辉的家人进城送信给全怿,说吴主因全怿等人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要杀尽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全怿等人闻讯 内心恐惧,于是开城投降。投降的人都受到礼遇,从此城中的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出谋划策最多,因此越来越得到司马昭的宠信。时人都将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大军撤还后,朝廷欲升钟会为太仆,但他坚决拒绝。以中郎官在大将军府任记室,为司马昭的心腹。因为讨平诸葛诞有功,钟会被封为陈侯,他亦反复辞让。曹髦下诏,表彰他功成不居的处事态度。 景元二年(261年)前后,钟会升迁为司隶校尉。虽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务和官吏任免权,钟会无不插手。嵇康等人被杀,或许出于钟会的谋划。 兴兵伐蜀 主词条: 魏灭蜀之战 景元年间,司马昭以为蜀汉大将姜维屡屡骚扰边疆,料想他们国土狭小,百姓疲惫,财力将尽,想要派大军伐蜀。群臣皆以不可行,唯独钟会说蜀汉可以攻取。于是,预先与司马昭共同策划谋略,勘察地形,纵论形势。 景元三年(262年),钟会受封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国举兵攻打蜀汉,命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钟会为主将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钟会命牙门将许仪(许褚之子)为在前修路,自己率领大军在其后。过桥时,战马蹄陷入坑中,钟会不顾及许仪之父许褚立下的汗马功劳,将许仪斩首。诸军闻之,无不惊恐畏惧。 当时,蜀汉命令各个防守据点都不要交战,退回汉、乐二城固守。钟会让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领万人,分别包围汉城和乐城。钟会西出阳安口,派遣人祭拜诸葛亮之墓,下令军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马砍柴。钟会又派护军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关城,得到那里的储藏的粮食。姜维从沓中撤回,行军至阴平,晃点欲断蜀军后路的诸葛绪,纠集兵力,想杀回关城,未到便听说关城陷落,于是退向白水,与张翼、廖化一起防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发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 邓艾追剿姜维直至阴平,想绕过剑阁,从汉德阳进入江油、左儋道,到达绵竹,趋近成都。便邀诸葛绪一同走阴平道。诸葛绪以没有收到向西进发的命令为由拒绝了邓艾,进军白水,与钟会会师。钟会派遣田章等人从剑阁西南方 直出江油。行军不到百里,田章首先攻破蜀汉伏兵三个营垒,邓艾让田章为前锋,长驱直入。钟会与诸葛绪的部队直奔剑阁。不过,钟会想独揽军权,密报说诸葛绪畏缩不进,于是将他押进囚车运回京城。这样一来,大军都由钟会统领了。 蜀汉的军队占据天险地势,死守剑阁。钟会大军进攻剑阁,没有攻下来。冬十月,司马昭已经因各路战线频繁报捷,受封晋公、加九锡。魏军攻关不克,运粮路程遥远,钟会便开始商量退兵事宜。 这时,邓艾奇袭得手,率军攻破绵竹,击杀诸葛瞻父子。姜维等听说诸葛瞻已被打败,率部下向东到巴西郡。钟会率兵到达涪县,同时派遣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邓艾率兵逼向成都,刘禅率众投降,蜀汉正式灭亡。刘禅派人命姜维向钟会投降。姜维行至广汉郪县,将自己的符节送给胡烈,又从东道向钟会投降。 钟会下令禁止将士抢掠,礼贤下士,用以安抚蜀地官吏。又结交蒋斌和蒋显,和姜维情好欢甚。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以伐蜀之功劳,册封钟会为司徒,并封县侯,食邑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封邑千户。 居功自傲 主词条: 钟会之乱 平蜀后,钟会有谋反之心,因为邓艾承制专事,于是上书说邓艾有反状。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上书指正邓艾所作悖逆。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司马昭怕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 钟会像 钟会忌惮的只有邓艾。邓艾被押后,钟会马上赶到成都,统率大军,威震西土。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举兵反叛。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钟会收到司马昭的书信说:“我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护军贾充率步兵和骑兵万余人入斜谷,驻扎在乐城。我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我们不久就可以相见了。”钟会得信后大惊,对亲信说:“仅仅抓获邓艾,相国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领大军而来,必是发现异状,我们应当迅速出发。如果顺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顺,还可以退回蜀地学刘备偏安一隅。自以淮南之战以来,我从未失策,已远近闻名。我这样功高名盛的情况,哪能有好的归宿呢?” 钟会于正月十五到成都,先送走邓艾。十六日,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国的旧官,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并假借郭太后遗命,起兵废掉司马昭。钟会让众将士在版上写下同意作为凭证,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而手下的将士并不跟从。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旧属,他对钟会说:应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牙门将也应按例备一员侍从。胡烈趁机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想把将官一个个打死,埋在坑中。”众牙门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一夜之间大家都有所耳闻,人心浮动。有人对钟会建议:“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钟会犹豫不决。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与胡烈的儿子出门敲鼓,各路军士也没人统领,都涌向城门。当时钟会刚给姜维铠甲兵器,听外面有兵作乱,钟会惊问姜维如何是好。姜维说:“但当击之耳。”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死于兵变,终年四十岁。 钟会死后,魏军无人约束。数日里,蜀中军众钞略,死丧狼藉,钟会帐下将士数百人被杀。姜维妻子儿女皆被杀。原蜀汉太子刘璿、左车骑将军张翼、汉城护军蒋斌、太子仆蒋显、大尚书卫继等也被乱兵所杀。关羽家被庞德子庞会灭门。邓艾部下追上囚车,欲迎回邓艾。卫瓘指使田续杀掉邓艾父子,师纂等也被杀。因邓艾被定有谋反之罪,邓艾在洛阳的诸子也都被杀,其妻和诸孙流放西城。卫瓘约束诸将,成都之乱方平。 钟会未娶妻,养兄二子。钟邕随钟会作乱,一同被杀。钟会养子钟毅和侄子钟峻、钟辿也都下狱,应论死罪。司马昭代表魏帝曹奂下诏,说念及钟繇、钟毓的功劳,仅处死钟毅和钟邕诸子,赦免了钟峻、钟辿,有官爵者如故。司马昭默认向雄给钟会收尸。 人物评价 陈寿: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乾,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蒋济:非常人也。 司马师:此真王佐材也! 傅嘏: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曹髦: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 夏侯霸:①有钟士季,其人管朝政,吴、蜀之忧也。②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王元姬: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辛宪英: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 钟毓: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 姜维: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 裴楷:钟会如观武库森森,但见矛戟在前。 荀勖:钟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 李石:自献而至会,朔历斗杓转。会初入蜀时,意不止弱禅。有如猿猱系,百巧欲伺便。杀女不作难,机锋剧刀箭。会书固出繇,家法素所善。至学艾笔迹,暮夜走邮传。老昭岂易欺,真伪猝难辨。欺昭尔尚可,蜀士多秀彦。当其下笔时,宁不愧颜面。虽蒙黼藻文,不揜粪土贱。 陈普:①身在成都已孟津,霎时飞首过函秦。子房智勇裁如此,不悟诛秦灭项人。②诸葛风流尚未休,山川为斩邓锺头。至今青史忧吴蜀,莫把知人责夏侯。 罗贯中:汉时良将后,幼作秘书郎。当世夸英俊,时人号子房。寿春多赞画,蜀郡逞轩昂。不学陶朱法,游魂返故乡。 王夫之:(评郭崇韬)蹑钟会之已迹而益以贪,则必罹卫瓘之网罗而弗能辩,诛死在眉睫而不悟,其工也,正其愚矣。 余嘉锡:观其赏誉人者,如钟会、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马越、桓温、郗超、王恭、司马道子、殷仲堪之徒,并典午之罪人。被赏誉者,若乐广、郭象、刘舆、祖约、杨朗、王应之类,亦金行之乱贼。则其高下是非,又恶可尽信哉! 吕思勉: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的,不是什么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魏朝,是极合情理的。所以钟会可说和王凌,毌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而他的谋略,还在这三人之上,亦且兵权在手,设使没有北兵的叛变,竟从长安而下,直指洛阳,这时候司马氏的大势如何,倒是很可担忧的了。②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 书法造诣 钟会之父为著名书法家钟繇,而钟会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唐朝时尚有作品传世。 南齐王僧虔《论书》曰:“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杜工部草堂诗笺》注引袁昂《论书》云:“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实亦多奇。” 梁庾肩吾《书品论》,分书法家上中下品,有十七人为上品、另有四十八人为中品,五十六人为下品。取三人为上品之上(张芝、钟繇、王羲之),五人为上品之中(崔瑗、杜度、师宜官、张昶、王献之),······索靖(幼安)、梁鹄(孟皇)、韦诞(仲将)、皇象(休明)、胡昭(孔明)、钟会(士季)、卫瓘(伯玉)、荀舆(长胤)、阮研(文几)此九人为上品之下。 “士季之范元常,犹子敬之禀逸少。而功拙兼效,真草皆成。” 唐李嗣真《书后品》载:“始于秦氏,终唐世,凡八十一人,分为十等。上中品七人。蔡邕、索靖、梁鹄、钟会、卫瓘、韦诞、皇象……钟、索迹虽少,吾家有小钟正书《洛神赋》,河南长孙氏雅所珍好,用子敬草书数纸易之。”可见,唐朝之时还有钟会书法作品《洛神赋》,今不可见也。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将钟会的隶书、行书、章草和草书置于妙品中,仅次于神品。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唐张怀瓘《书估》:“蔡邕、张昶、荀勖、皇象、韦诞、钟会。度德比义,崔、张之亚也,可微劣右军(王羲之)行书之价。——以上六人第二等。” 唐张怀瓘《书议》评价钟会的书法为“真书第五”,“章书第六”,“草书第七”。 唐窦臮《述书赋》赞钟会之书法“观士季之轨辙,审钟家之超越。将遗古而偕能,与象贤而蹈拙。如后生之可畏,实气盖于前哲。” 唐韦续《墨薮》曰:“上古创意制字,务在形质。自夏禹之后,乃精妙间生,体操屡移,实难具美。今继真约古,晶藻录其长,分为三等,皆旁通上中下,总一百九人,列之于后。”钟会八分被归为上下类。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引梁庾元威《论书》目钟会为九品中的“上品之下”。 唐卢元卿《法书录》云:“贞元十一年正月,于都官郎中窦众兴化宅见王廙书、钟会书各一卷。”钟会书法作品此时仍存于世。 但有人认为钟会的书法离钟繇的书法还有很大距离。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日:“先贤所评,子敬之比逸少,犹士季之比元常,言去之远矣。” 善效人书 钟会又擅长效仿他人笔迹。 裴子语林:钟会年少时仿作一纸书,别人以为是阮籍所写,都说字字生义。知道是钟会作后,都不说了。 世说新语:钟会仿外甥荀勖笔迹,骗取荀勖的宝剑。 志曰:淮南第三叛,钟会伪为全辉、全仪作书,致使全怿投降司马昭,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 志·引世语曰:钟会在剑阁拦截邓艾书信,把言辞改的傲慢无礼,又伪造司马昭书信离间邓艾。 刻写碑记 据洪适《隶释》卷二十七载:“汉《周公礼殿石楹记》,在成都府,初平五年,钟会书。”且“六行,行三十八字。”初平五年(公元194年)是钟会伐蜀的咸熙元年(公元264年)的70年前,因此王象之认为:“《殿柱记》,先儒谓钟会书,非也。”洪适也有相似看法,“《天下碑录》以《周公礼殿记》为钟会书,按此碑以初平五年立……谓之会所书者,非也。” 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一据李知几《十咏》诗对钟会书写《周公礼殿石楹记》提出合理解释,“会与邓艾同入蜀,在咸熙元年甲申,距汉献兴平元年甲戌,凡七十一年矣,会盖追文翁高君之美而书也”。 个人作品 钟会亦是活跃于曹魏末年的玄学家、理论家和文学家。张溥在《魏钟司徒集》题词评价道:“览其遗篇,彬彬儒雅,有建安七子的余泽。” 玄学 钟会弱冠时与王弼并知名。著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周易尽神论》一卷、《周易无互体论》三卷。 钟会撰《四本论》对魏晋之际思想界的重要议题“才性之辩”作出分析研究。 小赋 王芑孙《渊雅堂全集》将钟会赋归为小赋:“……魏则一钟会以外,高允、杜挚俱兴。”他的赋以咏物者居多,有《孔雀赋》、《菊花赋》、与荀勖并作《蒲萄赋》等等,《遗荣赋》《怀士赋》亦可见残章。从今存大抵已颇残缺的文本看去,作风略近于建安辞赋。 论文 钟会死后,从他家获得一部书,共有二十篇,名叫《道论》,实际所论却是法家刑名之学,文章像是钟会所写的。 《刍荛论》五卷,钟会撰。隋唐时将其归入杂家著作,约在宋元亡佚,现可见残章。 其他 《移蜀将吏士民檄》《母夫人张氏传》《与吴主书》《与蒋斌书》《与姜维书》《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论》等。 五字客。司马师不满意虞松的作表,虞松苦思冥想也不知道怎么更改。钟会只在表文上改动了五个字,司马师看后极为赞赏。 轶事典故 《世说新语》中,有几段说钟会的故事。另两段出自晋书。 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年时就名声在外。钟繇引见他们两个去见魏文帝曹丕,钟毓紧张地全身是汗,钟会呢好像没事儿一样,从容的很。曹丕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钟毓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哈哈大笑。 *历史上曹丕驾崩时钟会仅一岁,故此轶事当为小说家所杜撰。 偷酒不拜 钟毓、钟会小时候趁钟繇午睡时,一起偷药酒喝。钟繇刚巧醒来,故意装睡观察儿子们怎样行事。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钟繇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以成礼,不敢不拜(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非礼,所以不拜(偷,本来就不是行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钟繇去世时钟会五岁,钟毓又比钟会大十几岁,故真实性存疑。 妙语连珠 钟会 司马昭和陈骞、陈泰一起乘车,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随即驾车离开。等钟会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钟会赶到后,司马昭借机嘲笑说:“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 遥遥 不至(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 矫 然 懿实 ,何必同 群 (矫然出众、懿德实才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司马昭又问钟会:“皋 繇 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 懿 德之士。” 按:钟会的父亲是 钟繇 (音遥) 。 陈骞的父亲名 陈矫 ,司马昭的父亲是 司马懿 ,陈泰的父亲名 陈群 ,曾祖父名陈寔(音实) 。 钟会在回答时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来报复他们三人 。 慧眼识人 王戎、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会,一会儿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问钟会说:“刚才那两个小孩怎么样?”钟会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简约扼要。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才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的人才。” 钟会评论安丰侯王戎说:“阿戎聪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评论说:“裴公善谈,一整天也谈不完。”吏部郎的职位空出来了,司马昭问钟会有什么人可以担任,钟会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都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委任裴楷。 交夏侯玄 夏侯玄被逮捕了,当时钟毓任廷尉,钟会先前不与夏侯玄相知,这时想和他结交,态度亲近而不庄重。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还不敢遵命。 拜访嵇康 钟会撰写《四本论》,刚写完。很想让嵇康看看,揣在怀里,决定要去见嵇康时,害怕他刁难自己,揣在怀里不敢拿出来,就在嵇康家门外隔墙扔进去,然后一溜烟跑了。 钟会精明有才思,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便邀约了当时一些贤能杰出的人士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向秀帮他拉风箱。嵇康挥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过了很久也不和钟会他们说一句话。钟会起身离开,嵇康说:“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你们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钟会说:“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我们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离开。)” *魏氏春秋曰:钟会拜访嵇康时“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依之前钟会投书和其交友之况,不太可能不识嵇康。 *志,晋书曰:因此事钟会忌恨嵇康 。 数年后嵇康因吕安案入狱,因嵇康之前对司马氏政权表达过不满,司马昭欲借此除去嵇康,但顾及舆论而犹豫 。 而钟会趁此机会进馋,使司马昭下决心杀掉嵇康 。 亲近山涛 山涛晚年与钟会、裴秀亲近。因钟、裴二人争权夺利,山涛不偏不倚,处于中间,二人都从山涛那里得到好处而对他无恨。 *山涛交好钟会,同时又是嵇康的至交好友及托孤对象 ; 裴秀之堂弟裴楷被钟会两次推荐 。 可见魏晋时期人际关系颇为复杂 。 哭祭许允 司马师杀掉许允后,许妻和儿子一家搬到许允墓地居住。司马师派钟会去探视他们,交代说:如果许允儿子的才能比得上许允,就收捕他们。许允妻对儿子说:“你们虽然不错,可是才能不大。坦率与钟会作答就可以。也不必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又可以稍为问及朝廷的事。”许允子听从。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司马师,许允二子免祸。 *不过许允二子后来一为司隶校尉,一为幽州刺史。 试问阮籍 司马昭最初想为司马炎向阮籍家提亲,阮籍一连六十天酩酊大醉,亲事没法说,就算了。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借他的回答给他定罪。阮籍都因为酒醉而获免。 才艺比拼 钟会是济北公荀勖的从舅,两人感情不和。荀勖有把宝剑,约一百万,经常放在他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模仿荀勖笔迹向他母亲要来宝剑,不还回来。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事儿,就想法报复他。后来钟家兄弟花千万建起一所住宅,刚落成,非常精美,还没有搬进去。荀勖很擅长绘画,就偷偷地到钟会的新居去,画上钟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样。钟毓和钟会进门看见画像,就大为感伤哀痛,房子于是空置废弃。 亲属成员 父亲:钟繇,曹魏太傅 母亲:张氏,字昌蒲,钟繇之妾,太原兹氏人 兄长:钟毓,曹魏青州刺史,后将军 养子:钟邕、钟毅,二人原为钟会兄子 从外甥:荀勖 侄孙女:钟琰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钟会生平与正史略有出入。少有异才,客群人赏识,夏侯霸降蜀后预言其终究成为吴蜀之大患。毌丘俭叛乱时,钟会说服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病死后,钟会又帮助司马昭保住兵权。 诸葛诞叛乱其间,钟会多次献策助司马昭平叛。又料定司马昭欲伐蜀,预先画好蜀汉地图,遂被拜为镇西将军,假节钺。又造大船假装伐吴以迷惑蜀汉。伐蜀其间,钟会为严明军法,处死许褚的儿子许仪,又攻下阳安关,因为在阳安城中受诸葛亮托梦,于是对百姓秋毫无犯。追击姜维时与邓艾交恶,欲杀诸葛绪时他说“便是邓艾有罪,亦当斩之!”钟会非常欣赏姜维,灭蜀后,与之结为兄弟,数次向其问计。钟会本有反心,姜维又加以挑唆,于是决定谋反。钟会陷害邓艾入囚车,又与姜维策划诛杀魏将,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管越饰演钟会; 2021年电视剧《军师联盟》:刘岳饰演钟会。

钟会深得司马昭信任,为什么在灭蜀之后要冒险叛变?

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三路大军,讨伐蜀汉政权,最终将其灭掉。 蜀汉灭亡几个月后,成都就发生了一场动乱,魏国大将钟会妄图谋反叛乱,结果引起了一场血雨腥风。许多人不明白,钟会是司马昭的亲信,又有了灭蜀的战功,绝对可以出将入相,但他为何却要造反呢?

钟会出身士族名门颍川钟氏,他的父亲是曹魏重臣钟繇。钟会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别看当时钟会年纪不大,却与王弼齐名。二十几岁时,钟会就成为司马师的幕僚,司马师说他有王佐之才。钟会为司马师、司马昭出谋划策,平定淮南的叛乱,深得信赖。

由于钟会算无遗策,人们称赞他是当时的子房(即张良)。261年,钟会被封为司隶校尉,虽然在外朝做官,“时政损益,当世与夺,无不综典”。夏侯霸投奔蜀汉后,就曾经说过“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后来,司马昭策划伐蜀时,只有钟会坚决支持,他还与司马昭“筹度地形,考论事势”。

之后,钟会奉命率领十几万大军伐蜀,最终将蜀汉灭掉。可是蜀汉灭亡后,钟会却谋反了,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内幕呢?关于钟会谋反的原因,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认为,钟会“心存魏室”,想帮助曹魏除掉权臣司马昭。毕竟钟会叛乱时,打出的旗号是奉郭太后的遗旨。

第二种说法是钟会怀有野心。按照《三国志》的记载,钟会灭蜀后居功自傲,特别是在邓艾被捕后,他“独统大众,威震西土”。 钟会觉得自己“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率皆在己手,遂谋反”。另外,姜维还在旁边不断的挑唆,钟会这才举兵谋反的。

上面的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还有第三种说法,本人也更倾向这种说法。钟会谋反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迫不得已的,由于他聪慧过人,善于谋划,引起了司马昭身边人的不满,他们不断攻击钟会,才最终引发了这场叛乱。具体而言,司马昭的亲信贾充、羊祜就对钟会表示质疑。

甚至连司马昭的夫人王元姬都认为,“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特别是在钟会灭掉蜀国后,这些人的攻击更加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给钟会写了一封信,“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钟会看完信后大惊失色,他明白了司马昭并不信任他,“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其实钟会原本没想谋反,以他的才智,如果打算叛乱,肯定会第一时间派重兵守住汉中的要塞。当他得知司马昭派兵时,才意识到了危险。此外还有一个因素,钟会灭蜀有功,引起了钟会政敌的嫉妒,功高震主加深了司马昭的猜疑,才引发钟会之乱。

古今奸人传-------魏晋谋士奇才钟会

他,虚伪狡诈,上下钻营,挑拨离间。

他,侍上不忠,侍亲不孝,待友无信。

他,制造事端,隔岸观火,落井下石,渔翁得利,唯利是图。

他,像蜷居于衣服内的臭虫,营营苟苟,摸上一手臭,不杀吸人血。

他,是古今中外的小人。

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人人都遇到过小人,人人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小人。

他们也算丰富了这个世界(作者汗~~)。

今日,特立古今奸人传,专门给小人们著书立传,把他们的手段与下场尽公之于众。

用以分辨,用以避祸,用以压制。

用以伸张公平与正义。

用以警世。

那,就还是从魏晋开始吧。

先讲讲钟会。

看过我文的人,可能在《于乱世刀刃中,拼得的自主与自由---阮籍》中看到过钟会的出场。是的,没错,就是同一个钟会。

但是,各位真的不要以为,小人钟会,就仅仅只会挑拨离间而已。

奸诈小人是一种道德的瑕疵,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才华,相反,很多小人,也是才华横溢的。

本来,在钟会面前,有一条阳关大道可以走的。

钟会是钟繇的老来子。

钟繇,三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在书法上与东晋王羲之并驾骑驱。

虽然是小妾张昌蒲所生,钟繇对这个儿子却是宠爱有加。从才识上看,钟会,也确实当得起这种宠爱。

钟会少年时就非常聪明,钟繇在钟会五岁时帯他去见曹操心腹,曹氏四代元老蒋济,蒋济称赞他:“非常人也”

钟会的母亲张昌蒲,虽然是一个小妾,但是确是个极为聪明的女人。钟会《母亲张氏传》,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钟繇作为当世名世,妻妾成群。但是张昌蒲在这些人中“修身正行”,有贤良的美名。

有一个家族有身份的“贵妾”孙氏,嫉妒张昌蒲怀孕了,因此给她下药。她觉察出来,把药吐了,但是还是眩晕了几天。有人问:为什么不告诉钟繇?她说:妻妾互相残害,是王家灭国的行为,古今都以此为借鉴。再说是非曲直,又有谁能说明白。于是称病不见钟繇。钟繇问起来,只说是自己想得男孩子,吃错了药。钟繇觉得可以,私下审讯仆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将孙氏休了。从此更宠爱张昌蒲。

千年以后,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事情的真相,但是,从中世家大家内的明争暗斗,可见一斑。

在这样一个聪明的母亲的教导下,钟会长大了。

出色的家庭教育下,钟会是多才多艺,博闻强识,尤其是擅长玄学,年轻时与名士王弼齐名,擅长玄学,足智多谋。

245年,弱冠之年的钟会担任秘书郎的职务。

三年后,升迁做了尚书郎。

又过两年,升职为中书侍郎。

254年,刚满三十岁的钟会封关内侯。

251年司马懿去世后,智勇双全的司马师掌了权。

司马师与钟会早有渊源,曾盛赞钟会:真佐王之才也。

一条阳关大道,在钟会面前展开。

时至今日,纵观历史,我早已明白,人与人为了宏图,野心和利益的争斗,可以是多么凶猛。

甚至在某些黑白难辨的瞬间,我也曾思索过,小人行径和那些明谋阴谋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反观对比之后,我发现,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历代枭雄与小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有底线,有人最基本的敬畏,在厮杀争权阴谋诡计之后,他们还有一颗没有完全泯灭感恩或者善意的心。他们的刀剑,不会愿意劈向人世间真正的高贵。也不愿劈向无辜与无碍之人。

同在魏晋的曹操说过:“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却也曾因敬其人格,放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奔向结义大哥---自己的宿敌刘备;也因顾念师徒之情,接回远嫁匈奴的蔡文姬。

司马懿一生奸诈,至死也没有杀死曹氏后人自己称帝,很难说,不是感念曹操托孤之义。

而真正的小人,他不懂得感念知遇之恩,不会因良善而做出有悖利益的事情,他们有一颗扭曲了的铁石之心,罔顾世间所有的道义与底线,可以为了利益伤害任何人,甚至没有利益,也会起害人之心。

他们有一颗捂不热的狗狼之心。(其实很多狗狗的心地是不错的,内疚)

钟会,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很难过,我真的很难过。

著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周易尽神论》一卷,《周易无互体论》三卷,《四本论》的钟会。

你为什么要走上这样一条灭人毁己的歪路?

不按常理出牌却左右逢源的钟会

钟会的为人,从小就有端倪。

钟会小时候和哥哥钟毓,在读书时间一起偷着喝酒。哥哥每次喝酒都符合礼法的对钟会行礼,而钟会却是没有行礼,直接喝酒。这件事被老头子钟繇发现了,钟繇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钟毓说:喝酒本来就是礼仪的一种,怎么可以不行礼。

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而钟会的回答是:酒是偷的,本来就不符合礼数,又何必行礼。

钟繇只是哈哈大笑,觉得小儿子回答的妙。

完全想不到,从小不按常理出牌的钟会,长大后搅了很多浑水,成了那个时代的多少贤良的灾难。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钟会和司马师这段,该怎么描述给大家看。或者连我也看得不是很分明。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掌权,事实上,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掌权。不过司马师是老大,司马昭是老二。

司马师掌权时,皇帝是曹操的孙子,曹芳。

254年,皇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密谋除掉专权的司马师,事情败露,曹芳被废,司马师扶曹髦上台做了傀儡皇帝。

巧的是,同年,钟会封了侯。关内侯。

用脚趾头想,也大体猜得出,钟会在其中,做怎么样的角色。

不过,这算不了什么。政治本来就是拉帮结派的游戏,站队,并没有什么错。

之后,发生了毋由俭之乱,“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那时候司马师的眼睛得了瘤。本来想派个大将去平乱。钟会等人劝司马师亲自出征。

我们知道,司马师是很器重钟会的。于是他剜了眼中的瘤,带兵出征。据说,钟会在这过程中作为谋士,帮司马师出谋划策,非常得司马师的器重和赏识。

司马师的军队势如破竹,打破毋由俭,又打败了叛乱的文钦。

然而,就在这一年,文钦的儿子文盘突袭司马师,司马师“惊吓过度”,眼睛震出眼眶,“痛死”于许昌。

历史的真相淹没在无尽的时间里,让人辨不清它的面目。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司马师怎么胆子那么小,会被“惊吓”过度,又怎么会被“痛死”。

我们只知道,钟会是劝说司马师出征的主力,是司马师最信任的谋臣,而在司马师死后,他,成了司马昭的心腹。

是了,司马师与司马昭当时同时掌权,司马师死了,就是司马昭专权了。

受宠的钟会,也一并如日中天。

不管在当时,钟会真正效忠的人是谁,这都没有多少可鄙薄的,至此,我们都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任凭多少领导换届,他都是铁打的营盘,大大的宠臣,这实在也是一种本领。

我们可以想象权利的争夺下明争暗斗之中,钟会用谋用策,杀伐屠戮,才能保得住他的宠臣之位。这,也并没有什么可诟病的。

万万不该的,他进谗言,杀害了嵇康。

嵇康是谁?

他是这世上真正的高贵

高贵,并不是说他的出身,而是指他的风骨。

生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是曹操的谋军祭酒,他的哥哥做过太守。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但这些,都无碍他追求自由与自然。

心若无碍,世间哪有障碍?

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去吊唁,阮籍给了他个大白眼。嵇康知道了这件事,深觉阮籍是性情中人,于是带了酒和琴去吊唁,阮籍深感其坦率真透,与他做了一辈子的朋友。

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山阳县竹林下喝酒弹琴,纵情欢恣,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名缰利锁,汲汲所求,哪有青山绿水间的一汪清泉,十里竹林来的沁人心脾。

生于乱世之间,人心不古,嵇康没有悲哀感叹,没有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委委屈屈的与世俗苟且,他选择一刀斩断,留取皓然之身,隐居起来。

当时有个孙登大师,是个有名的隐士,素来慎言。

阮籍曾去拜会孙登,孙登三日不语,后只与阮籍,用啸声进行了一次仅有的沟通。啸,只发生,不吐字。

嵇康在汲俊山与孙登同游,孙登不说话,嵇康也就不说话,两人就这样,谁都不说话,同游多日。嵇康要走了,孙登才第一次开口说话:“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如何能免除灾祸啊。”

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如何能免除灾祸啊?

嵇康,并没有考虑过这些。

他在洛阳城外开了一家打铁铺子,叮叮当当在里面打铁。

他是魏晋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著书《养生论》;其《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其草书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为世人惊叹;还善绘画,有名作《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等,然而,这不过是他业余生活的调剂而已。

嵇康,在洛阳城外,抡起大锤,阳光照到他古铜色的背部,肌肉轮廓分明,当,当,当,汗水外溅,被阳光染成金色,这才是他要的本真的生活。

乱世纷争,兵火连天,一群营营苟苟的好事之徒在中国的版图上,为了私欲互相嘶咬纠缠。

而惊才绝艳的嵇康,从山中引来了清泉,在洛阳城外打铁,真是想一想,就让人忍俊不禁。

嵇康打铁,也不用来易换金银,不过如果谁带来酒和他共饮,他会非常开心。

而且,他也不缺少同道的朋友,比如阮籍,再比如吕安。

吕安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倒不爱打铁,他喜欢种菜。每日都守着自己的菜园,除草,去虫,浇水。春天的时候,在一渠一渠的田垄中,撒下菜籽,夏天便收获各种小花和新鲜的蔬食。

吕安和嵇康交情好。有一次想见嵇康了,便驱车千里来找嵇康。

正巧嵇康不在家,他为官的哥哥嵇喜在家,就迎他进去。吕安却不进门。嵇喜屡次邀请,吕安就让人拿来笔墨,在嵇喜大门上提了个“凤”字,扬长而去。嵇喜开始还很开心,以为吕安在夸他。后来他才知道,凤,拆开就是凡鸟两字,吕安说嵇喜是只凡鸟,所以不进门。

吕安孤狷清高的性格可见一斑。

就是这样,嵇康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他在那个时代一点都不孤单,他的朋友圈在黯赃乱世,形成一股清流,滋润着当时名士学子对高贵的最后一点幻想。

钟会只比嵇康小一岁,几乎可以说是同龄人。然而在钟会年轻时,嵇康却是他仰望的人。早年他的《四本论》写成,想让嵇康看一看,却连当面送到他面前的勇气都没有。

然而,现在的钟会不一样了,他是掌权者司马昭面前最大的宠臣,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隐忍又奋发,他用他的书生之手杀人,用他的头脑在刀刃上添血。两任前主都死去了,可是他踏着他们的尸骨活着,不但活着,更是位极人臣。

他急于显示一些什么,可是身边尽是低头伏耳庸碌的官吏。

他也曾经常以“朋友”拜访为名暗自探查阮籍,可是阮籍总是装醉,让他没有空隙可以下手。

突然有那么一天,他想到了嵇康。那个他幼年时的偶像,他欢欣鼓舞的想:我现在可以和你并肩了,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出现在你面前。

于是,他仔细装扮,锦衣华服,从者如云,带着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的奔着洛阳东郊那个简陋的打铁铺子而去。

那时,嵇康正在打铁。

金色的火苗,将铁剑一段烧的通红,他借着水舀含着一口水,喷在通红的铁器上,铁器发出滋滋声响,冒出一小股白烟。

同为竹林七贤的向秀来了,他没有声张,脱下官服扔给侍从拿回家,然后,蹲在嵇康的炉火边,拉风箱,添柴。

嵇康打铁,向秀添柴,两人沉默不语,却默契十足,画面和谐而美满,充满了生活气息。

就像以往的很多年一样。

就在此时,钟会来了。

他锦衣华服,骑着高头骏马,在他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仆从。

就这样一大伙人,停在了嵇康的打铁铺前。

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钟会等着嵇康的反应。

嵇康没有反应,他甚至连头也没有抬。那些世俗追求的成功,影响不到他。世俗所谓成功的炫耀,是这世上最普通的存在,就像空气中飘着的尘埃,地上踩着的泥土那么普通,没有必要多看一眼。

嵇康继续打铁,向秀也依然在拉风箱。

钟会看了一会,忽然觉得挺没意思的,于是,他带人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嵇康微微叹了一口气,问他:你这次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钟会答道:听到了所听到的,看到了所看到的。

然后,带着人离开。

几千年后的我,写到此处,不禁联想,若是嵇康不是一个如此清高刚烈的嵇康,钟会又不是一个世俗的钟会,同样站在文化的顶端,他们该是好朋友的。

若是一个性情中人的钟会,幼年时,他可能不会那么自卑,成年后,也不会那么虚荣。他可能不会摆着谱而来,而是从府里拿上一瓶酒过来,或者,他侍者如云的来了,看到面前的情形,忽而明白了生命的本真,明白他费尽心机手段努力锻造的人生,和嵇康锤炼的铁器,并没有什么不同。

那么,他可能会下马,帮嵇康添一块柴。

或者,他会给嵇康另一个回答。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人只能看到他心里有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钟会心里具体有什么,漠视,妒嫉,仇恨?

那一定不是什么美好的东西。

他用最世俗的想法,去理解高贵。

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那一年,种菜的吕安,蒙了冤。他的妻子貌美,哥哥吕巽趁吕安不在家,奸污了他。干出这样禽兽不如的事,吕巽也很焦虑。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上书朝廷,告吕安不孝。在古代,不孝是很严重的罪名。告了弟弟不孝的吕巽,可谓名利兼收。而吕安,则是有苦难言。

他如何在世人面前申辩,哥哥强奸了自己的妻子?

于是,吕安被判流放。

嵇康知道了这件事,他拍案而起。给吕巽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绝交书。

吕安将嵇康的绝交书作为佐证,为自己伸冤,结果,吕安与嵇康都被关押了起来。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没有非常严重。

然而,炫耀不成的钟会,隐忍成恨,于是在司马昭面前进了谗言。

司马昭,本是不想杀嵇康的,嵇康是当世文化的领袖之一,是曹操的曾孙女婿,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在朝为官,而且,世人都知道,嵇康,是个与世无争的人。司马昭再是多疑嗜血,他的江山,还容不下一个打铁隐居的名士吗?

然而,钟会绕过了这个案子,对司马昭说:嵇康,是个卧龙诸葛亮一样的旷世奇才,您的江山已经很稳固,但是这样的人一旦有了反心,就容易闹出大乱子。他有才,却不来朝廷为官,难道,图的不是哪天与朝廷作对吗?

在进谗方面,钟会真是个天才,他直通统治者最介意的部分,对于可能起反心,又有能力起反心的人,统治者,一向是宁愿误杀一千,不愿放过一个的。

就这样,嵇康和吕安被判了死刑。

行刑那天,太学三千学生为嵇康请愿,希望免了他的死刑,让他到太学做师傅。

这个举动,更加激怒了司马昭,他下令,依旧行刑。

嵇康看着刑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心里,有一些感动。嵇康突然想起来,广陵散这个曲目,当世只有他会弹。他有点遗憾,没有将这首曲子传世。

他让哥哥嵇喜拿来琴,给大家弹了一首广陵散。微叹:广陵散就此绝矣。

而后,从容就义。

同年,他最好的朋友阮籍,病逝。

嵇康死了,一个美好的时代结束了。

司马昭很快醒悟过来,后悔不已,却为时已晚。

在那日黑暗的洛阳城上空,钟会露出奸诈得意的微笑,他的生活还将继续,这一次,他将黑手,伸向了邓艾。

邓艾是草根崛起的新贵。他幼年时,曾是个放牛娃。后被司马懿赏识,封过关内侯,做过太守,又被封为安西将军。

一生戎马,邓艾在军事上远见卓识,为了司马家的江山东征西讨。

那时钟会位极人臣,却从心里忌惮邓艾。

邓艾身经百战,军功卓越,富有战争谋略,同时还手握重兵。

但是钟会可以等,他像黑暗中的一条蛇,静静的,等待着一个时机。

真的让他等来了机会。邓艾在外带兵打仗,司马昭的指挥,有一个地方他觉得不可以这样施行。于是,他上书司马昭:为了大局,不可以这样做,应该如何云云。

黑暗中的蛇等到了时机,他张开血盆大口,用尖利的毒牙咬住猎物,再也不松口。

钟会再次进谗司马昭,说邓艾有反心。

于是司马昭下令赐死邓艾,其后代都沦为奴隶。

钟会的行为,并不是没有人知道,只是有人阻止不了,有人不想阻止。

钟会的哥哥钟毓是一个正直的人,有济世之念,14岁就做了散骑侍郎,为朝廷,提了不少好的建议。

钟毓曾谏言司马昭,说自己的弟弟钟会,其心不正,不堪重用。

司马昭哈哈大笑:好吧,万一钟会真的做了坏事,我一定不牵罪于你们。

邓艾死后,钟会自以为当世再无敌手。

贪婪的蛇,再次张开血盆大口,伸向他新的猎物。

他新的猎物,是一直提拔他,赏识他,给他高管厚爵的司马昭。

可能,在后世的眼中,司马昭不过就是一个篡权夺位的狼子。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甚至被收录入成语大全。

但这并不妨碍,司马昭对钟会曾有过的宠爱与信任。

不过,司马昭并不孤单,大家还记得吧,他趁皇帝想除掉司马师的档口,投靠司马师,升了关中侯。后又借司马师之死,成为了司马昭的心腹。

对于钟会来说,再背叛一次司马昭,并不需要太多的心理挣扎。

只要时机到了,任何走在他前面的人,都是用来祭刀的。可惜,司马昭比钟会要聪明。

263年,钟会假传太后的诏谕,讨伐司马昭。后全军混乱,钟会死于乱军之中。

司马昭念钟会的父亲钟繇和哥哥钟毓的功业品格,准许钟毓将钟会带回家安葬。

钟会,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的报应。

一代奸臣钟会的故事,终于走到了尽头。

钟会的故事,本可以成为一个励志故事,然而,小人心底的黑暗毁了他。

他前程似锦,却一生活在黑暗之中。

在毁了这世间的美好之后,小人钟会,奇人钟会,背信弃义的钟会,我愿你的坟上也能生花长草。

也许这样,在地狱受尽烈火之苦后。来生,你可以心向光明。

司马昭的同路人为何最终还是反了司马昭?

文/ 丽敬天

三国后期的才俊中,邓艾、钟会都是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们直接改变了蜀汉的命运,是三国归于一统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邓艾、钟会有相同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们都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新一代才俊,在司马家控制了魏国朝廷后都成了魏国杰出的将领;然而邓艾低调沉稳,钟会却是锋芒毕露,在灭属后公然谋反欲当刘备第二。可惜人心思归,功败垂成,钟会永远留在了蜀地。

钟会其人

钟会,字士季,汉末颍川名门钟氏一族,魏太傅钟繇之子,司马懿的得意门生,司马昭的心腹死党,官至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在司马氏控制魏国朝政期间,钟会为巩固司马氏的执政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在蜀汉灭亡后,钟会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据蜀自立,矫诏起兵以郭太后遗命之名讨伐权臣司马昭。却因部下的不服从和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

司马懿的得意门生、司马昭的心腹死党

钟会出身颍川名门,父亲是魏国太傅钟繇,哥哥是青州刺史钟毓,早年投入司马懿门下,是魏文帝曹丕时代司马懿、陈群推行新政的重要马仔,因钟会足智多谋深得皇帝和司马系大臣的赏识。

钟会的才干在司马师执政时代开始表现得淋漓尽致:司马师东征毌丘俭,钟会随军参谋,运筹帷幄;司马师暴毙后,魏帝曹髦想以东南刚刚平定为由把司马昭留在许昌并夺回兵权,钟会献计司马昭直接将兵雒水南屯兵驻守。曹髦无奈,只好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昭顺利继承了司马师的权位;司马昭东征诸葛诞期间,钟会奇谋百出,被人称为当代的张良,深受司马昭宠信;司马昭欲伐蜀,满朝文武认为不可,唯钟会和司马昭同声同气主张伐蜀。钟会因此成为伐蜀的主将。

现在更多的推断,钟会之所以受到司马昭的宠信,不仅因为自小与司马兄弟相交,而是同为野心家早年就与司马昭惺惺相惜。在司马昭被司马懿“打压”屯田洛阳时,担任朝官的钟会一次次到田里拜访、鼓励司马昭;在司马师成为大将军后,钟会在引导司马师带病出征、文鸯劫营和司马昭顺利继承司马师权位的过程中都起了关键性作用。乃至司马昭执政后,投桃报李,钟会的官运亨通,成为节制一方的封疆大吏。

野心膨胀玩火自焚

官要做到什么才算大?官要做到哪一级才算头?对于司马昭、钟会等野心家而言,目标当然是皇帝了。钟会可能有张良的战术智谋,可是却没有张良的战略眼光。张良在刘邦统一天下后,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而钟会在立下灭蜀大功后,不满足三公的封赏,倒是打起割据自立的主意。你说钟会看不出姜维假意投诚背后的密谋吗?以钟会的智谋岂会看不出姜维的雕虫小技呢?只不过蜀汉初定,钟会还需要姜维笼络人心才能成大事罢了。

钟会最大的失策是看不到天下出现统一的趋势,人心思定,从汉末至今战乱了80年,谁愿意再跟他割据西蜀,再陷入征战呢?况且钟会充其量只是一个军区的司令员,和曹操、刘备相比威望还差得远,要逆历史潮流当时代的弄潮儿,钟会还不够格。

昔日死党今日讨逆

司马昭继承权力之路,钟会是功不可没。无论是青梅竹马的交情,还是野心家的惺惺相惜,钟会在伐蜀之前都是司马昭的心腹死党。可是,当一个人的野心被点燃后,对权力的追逐就会把自己变得目空一切。令人讽刺的是,钟会起兵反对司马昭的大义名分居然是奉郭太后的遗命。这对于一直追随司马兄弟胁迫郭太后的钟会来说,这个起兵的理由也太奇葩,太令人不信服了。

三国:邓艾、钟会为什么都没有善终?

邓艾、钟会自视过高,缺乏私家势力。

钟会在军中基本没有根基,攻蜀之前他一直在京任文职,做过司隶校尉等职务,临攻蜀才被任命为镇西将军。他的父亲钟繇虽然位居三公,但从未管过军事,在军中也无根系。因此钟会在军中基本没有私家势力。

而且,钟会在出兵汉中的路上,居然因为道路没有铺好,就杀了先锋官许仪(许褚的儿子)。虽然有杀将立威的效果,但在军官群体中肯定也有反作用,认为钟会不近人情。钟会的主要助手胡烈(车骑将军胡遵之子)显然和他关系不佳,最后带头反抗。

邓艾也有类似情况。雍州刺史诸葛绪,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时,就和邓艾合作过(诸葛绪时任泰山郡太守)。但在攻蜀之战中,邓艾曾经希望中路军诸葛绪,和自己并肩行动,遭到了诸葛绪的拒绝。

扩展资料:

司马懿高平陵兵变之后,淮南连续发生三次叛乱,分别是王凌叛乱,毌丘俭、文钦叛乱,诸葛诞叛乱。所以到司马昭掌权之时,对于任何拥有重兵的大臣本质上都是不信任的。

司马昭发动灭蜀战争,分三路进兵,邓艾、钟会、诸葛绪各领一路。非常诡异的是,这次攻蜀战争,并没有明确总指挥。官衔是邓艾最高(征西将军,西线战区司令),但主力是钟会(镇西将军,西线战区副司令),诸葛绪(雍州刺史)既不听邓艾的,也不听钟会的,最后被钟会诽谤失去兵权。

《三国志》记载,“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从字面看,是司马昭亲自担任总指挥,三路兵马都分别听命于他。

由于邓艾在战前曾屡次反对攻蜀,司马昭还派了自己的近臣师纂(大将军司马,即大将军府的军事主管,和管行政的长史平级)到邓艾军中,担任司马,实际上是监视邓艾。后来当邓艾有不臣之举时,师纂也确实向司马昭进行了举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钟会

邓艾是魏国后期的杰出人物,放在刘备那时代,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谈邓支自然不能不提他的那个大对头:姜维,诸葛亮的接班人。原本是曹魏降将,继承诸葛亮遗志,带着蜀国那么点可怜的残兵狂伐中原。

让国力雄厚的曹魏不得不采取守势。尽管姜维也没能争夺半寸土地,但那一的胆气、正气、豪气、连他的大对头司马昭都肃然起敬。最后不得不连用反间计,让这难缠的心腹之患退兵。姜维栽跟头不光是在反间计上,还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邓艾一出场,姜维就处处不顺,小说《三国演义》中姜邓斗智是颇为精彩而戏剧性的情节,表面看是姜维赢了,其实输了,祁山最后两战,邓艾都种了姜维的连环计伏击,遭至惨败,自身还挨了四箭、为保住性命甚至弃盔甲混入步兵狼狈逃跑)但姜维也因为反间计,得罪了皇帝和宦官黄浩被迫汉中避祸。这样,邓艾和钟会才有了机会,起兵蜀汉,遂使姜维无用武之地,一举消灭了为患四十年的蜀汉。

邓艾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个超一流的特种兵“兰搏”,先看看他如何进攻成都的吧:只带2000个骁勇之士潜进人际罕至的阴平小道,邓艾身先士卒;砍刀开路,手下各个轻装便甲,身上缠着绳子,攀悬崖跳峭壁,靠着非凡的胆气,在密林中急行军;

在崇山峻岭间送阁造桥(2000年后四川大地震,解放军一架救援直升飞机正是在此处失事,山高林密,到处都是七八十度大峭壁,依靠先进设备的救援队搜索了十天才找到飞机残骸,你可以想象邓支当年要克服多大的困难)费尽千辛万苦,他征服了蜀汉的天险:占领江油、绵竹,奇袭成都,难怪每天还在吃喝完玩乐皇帝刘禅看见城下的魏军士兵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在做梦,绑起双手投降,邓艾还挺有风度,亲自替他解开绳子……这拍成电影多感人啊,可竟然没有一个有眼光的导演.……

成都被攻占的时候,钟会正带着另一只军队和姜维甜战呢。钟会:魏国大臣著名书法家钟察的儿子,少年颖异,五岁时蒋济即称其为“非常人也”。这位军事天才上演的第一个好戏就是造船,让所有人都以为他的进攻目标是吴国。尽管他没有能活到进攻东吴的那一天,可他造的船为后来魏晋过长江立下汗马功劳,不是说北方的水军不行吗?

此一时彼一时了,别以为司马炎会犯曹操相同的错误,让吴帝孙浩再来个火烧赤壁什么的,东吴的水军只一露面,就被强大的晋国水军消灭殆尽,烧得连根毛都没剩下…….扯远了,钟会故意造船让吴国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真正进攻目标是西蜀。

他比老前辈曹操做的准备工夫足多了,亲自勘测、绘制进攻蜀国的路线图,详细到雨说军事设施,连成都皇言的“洗手间”都标明了,又派出大量“间谍",了解蜀国连年文害,姜维和刘禅那傻皇帝还闹矛盾,此时不打更待何时,20万大军正面进攻,一鼓作气占领汉中,在剑阁为姜维所阻,虽不得前进,却牵制了姜维的主力。让邓艾有机会占了姜维粗心的便宜,过了剑阁。

成都投降那一刻,故事也该结束了,钟会和邓艾已经改造了历史。可历史充满悬念,两个将军统全国精兵猛将,建不世之功,封万户侯,两位不凡的人物真可谓志得意满了。他们头脑开始发烧,自我膨胀了。成都投降之后,邓艾自作主张给蜀主及降臣封官,安排部下担任益州及诸郡的刺史太守,并在绵竹筑台纪念自己的战功。

他在安抚大会上向蜀汉的降将们吹嘘道:“诸位幸亏碰到我,才得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早已完蛋了。”又说:“姜维也是个有本事的雄儿,不过遇到了我这个对手,所以才旁迫了。”在司马昭降诏封他为太尉,并增邑二万户之后,他进一步膨胀,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上表,对善后及伐吴等重大国事,提出指令性的意见。

更过分的是竟然叫司马昭给刘禅封侯,这不是等同老虎屁股上拔毛吗,但司马昭都忍了,还让监军卫罐提醒他,重大问题,要请示,不能独断专行。他竟抗表声辩,说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支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终于使司马昭下决心解决他。钟会自从他统率着伐蜀的主力,一鼓而下汉中,志得意满,同样不可一世。邓艾表示自己愿意冒险奇袭时,他表面赞许,背后却给以刻薄的嘲笑,断定邓艾是有去无回,不料邓艾却成功了,他便妒火中烧。对于邓艾的独断专行,他幸文乐祸。

后来竟玩弄阴谋手段,截获邓的表章和朝廷给邓的诏敕,挑拨邓艾与朝廷的关系,终于促成了邓艾被收的悲剧。邓支被抓后,他以为自己“独统大众,威震西土”,“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猛将锐卒皆在己手”不反白不反!

更令他喜得发疯的是姜维投降,人家姜维何等人物,这下真是如虎添翼,姜维其实心里自有算盘,想利用钟会的反心,来个最后一搏,恢复汉室。两人结拜兄弟,同吃同住,钟会飘飘然地编织着自己的霸业梦,以为马上可以旌毫所指,席卷长安,浮渭入河,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天下可定也。

待发现司马昭准备征讨他时,还自信地说:“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做刘备也。”遗憾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奸巨滑的司马昭算定了,早在出征时,就有人告发钟会这家伙会造反,司马昭冷笑说:“西蜀必灭,魏人打了胜仗,都想回家,谁想跟他呢?”

果然,等他想召集部下造反的时候,手下将军各个犹豫不决,钟会都忘了自己是谁了,竟将他们全部逮捕,关进牢房,准备处死…他胆大心却不细,未及正式发难,消息泄露,监军卫罐带着忠于魏晋的士兵,释放囚禁的的将领、包围了钟会的居所,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想活命就要杀了钟会和姜维,尽管时间早已过千年,史书上也只是寥寥数语记载,但我们完全能想象这场生死混战有何等惨烈:院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洪水一样涌入,钟会的军队拼死抵挡,双方展开混战,毫不留情,将对手砍倒刺死,森林一样的矛枪乱獗,雪花一样刺眼的刀剑狂砍,喊杀震天,分不清谁是将军谁是士兵,只比谁的刀狠剑快,狂风暴雨、血肉横飞,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绝望的惨叫;

钟会的人越来越少,卫罐的军队却越来越多,实在顶不住了钟会又令军士爬上屋顶“以瓦击之”,待瓦片也丢光了,像困兽一样冲向敌人….杀到最后钟会发现就剩下姜维还活着,而且已经完完全全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了,他衣甲不整,威风不再,身上鲜血淋淋,大吼一声掣剑乱挥立杀数人,终于被一阵飞蝗般的乱箭射倒。

众将恨之入骨,扑上去枭其首,割其肉.…….钟会一死,姜维被乱兵团团围住,往来冲突,又砍杀十五六人,家不敌众遂自剑而死。被杀红了眼的士兵剖腹,惊其胆大如鸡卵……

如果说钟会的死起码有点悲壮,那邓艾的死就是轻如鸿毛了,就在他被押送回国的途中,他原来的部下见钟会、姜维已死,遂连夜去营救邓艾。被监军卫璀知道了,担心是自己抓的邓艾,恐日后会被报复,便赶紧派军队追过去,邓艾那时侯刚被放出囚车,还没回过神来,已身首级异处。可怜啊,回望他出征前的风流潇洒,比之最后的悲惨下场多大的反差。想成就一翻霸业,终成南柯一梦。

拓展资料:

《三国》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的电视剧,该剧由高希希执导,朱苏进编剧,陈建斌、陆毅、于和伟、张博、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等主演的大型史诗电视剧。

该剧以《三国演义》原著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该剧荣获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亚洲电视剧大奖以及东京电视节最佳海外片奖等十余项大奖。

因为他们像白起、韩信、周亚夫那样居功自傲,必定身败名裂,下场凄惨。

邓艾擅行专断之权,未经司马昭同意便安排蜀地官员。而钟会早因邓艾抢了自己的功劳而心怀不满,于是利用自己善于模仿笔迹的特长,把邓艾写给司马昭的回信进行篡改,语气改的愈加傲慢无礼。司马昭看邓艾根本不理解自己的用意,便只能让他步白起、韩信、周亚夫的后尘了。

而钟会行反间计,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打压同僚邓艾,欲据蜀自立,图谋反叛,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因部下发生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扩展资料: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 魏国官居要职,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司马师征讨毋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废帝曹髦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钟会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累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务无不插手,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景元年间,钟会大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

邓艾死于自我膨胀,钟会死于谋反。

1、邓艾

成都投降之后,邓艾自作主张给蜀主及降臣封官,安排部下担任益州及诸郡的刺史太守,并在绵竹筑台纪念自己的战功。他在安抚大会上向蜀汉的降将们各种吹嘘。

在司马昭降诏封他为太尉,并增邑二万户之后,他进一步膨胀,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上表,对善后及伐吴等重大国事,提出指令性的意见。司马昭让监军卫瓘提醒他:"重大问题,要请示,不能独断专行。"他竟抗表声辩,说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终于使司马昭下决心解决他。 

2、钟会

攻占成都之后,钟会的态度开始出现傲慢狂妄的样子。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不在屈居于他人之下,而受到身边人的背叛。深受钟会厚待的姜维暗中联络刘禅,计划诱使钟会作乱,来削弱魏军的战斗力,然后再将钟会杀害,重新夺取政权。然而,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钟会并没有发觉什么,当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成功的掉入了自己部下设计的陷阱里。景元五年的时候,钟会和姜维一起死在了兵变之中,年仅40岁。

拓展资料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他被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钟会(225-264年),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 魏国官居要职,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司马师征讨毌丘俭期间,钟会典知机密,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废帝曹髦夺权企图。平定诸葛诞叛乱,钟会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累迁司隶校尉,朝廷大小事务无不插手,献策杀害名士嵇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邓艾       百度百科  钟会

  邓艾被说功高盖主,钟会说他谋反,被杀
  钟会就是要谋反,被镇压

  一直想写一下钟会和邓艾的,比起三国里诸多名人: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刘备等等来说,他们的名字似乎不被后人关注,甚至有某电影导演不客气地说"没意思",可偏偏是二人改造了历史,公元263年,邓艾和钟会率魏军攻占成都一举灭了蜀国。这可是当年曹操他老人家死活都完不成的千秋霸业啊,结果一下子就被两个无名后辈搞掂了。

  事实上,他们可不是无名之辈。邓艾是魏国后期的杰出人物,放在刘备那时代,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谈邓艾自然不能不提他的那个大对头:姜维,诸葛亮的接班人。原本是曹魏降将,继承诸葛亮遗志,带着蜀国那么点可怜的残兵狂伐中原。让国力雄厚的曹魏不得不采取守势。尽管姜维也没能争夺半寸土地,但那一的胆气、正气、豪气、连他的大对头司马昭都肃然起敬。最后不得不连用反间计,让这难缠的心腹之患退兵。姜维栽跟头不光是在反间计上,还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邓艾一出场,姜维就处处不顺,小说《三国演义》中姜邓斗智是颇为精彩而戏剧性的情节,表面看是姜维赢了,其实输了,祁山最后两战,邓艾都种了姜维的连环计伏击,遭至惨败,自身还挨了四箭、为保住性命甚至弃盔甲混入步兵狼狈逃跑)但姜维也因为反间计,得罪了皇帝和宦官黄浩被迫汉中避祸。这样,邓艾和钟会才有了机会,起兵蜀汉,遂使姜维无用武之地,一举消灭了为患四十年的蜀汉。

  邓艾如果活在今天,一定是个超一流的特种兵“兰搏”,先看看他如何进攻成都的吧:只带2000个骁勇之士潜进人际罕至的阴平小道,邓艾身先士卒;砍刀开路,手下各个轻装便甲,身上缠着绳子,攀悬崖跳峭壁,靠着非凡的胆气,在密林中急行军;在崇山峻岭间迭阁造桥(2000年后四川大地震,解放军一架救援直升飞机正是在此处失事,山高林密,到处都是七八十度大峭壁,依靠先进设备的救援队搜索了十天才找到飞机残骸,你可以想象邓艾当年要克服多大的困难)费尽千辛万苦,他征服了蜀汉的天险:占领江油、绵竹,奇袭成都,难怪每天还在吃喝完玩乐皇帝刘禅看见城下的魏军士兵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在做梦,绑起双手投降,邓艾还挺有风度,亲自替他解开绳子......这拍成电影多感人啊,可竟然没有一个有眼光的导演.......

  成都被攻占的时候,钟会正带着另一只军队和姜维酣战呢。钟会:魏国大臣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儿子,少年颖异,五岁时蒋济即称其为“非常人也”。这位军事天才上演的第一个好戏就是造船,让所有人都以为他的进攻目标是吴国。尽管他没有能活到进攻东吴的那一天,可他造的船为后来魏晋过长江立下汗马功劳,不是说北方的水军不行吗?此一时彼一时了,别以为司马炎会犯曹操相同的错误,让吴帝孙浩再来个火烧赤壁什么的,东吴的水军只一露面,就被强大的晋国水军消灭殆尽,烧得连根毛都没剩下........扯远了,钟会故意造船让吴国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真正进攻目标是西蜀。他比老前辈曹操做的准备工夫足多了,亲自勘测、绘制进攻蜀国的路线图,详细到甭说军事设施,连成都皇宫的“洗手间”都标明了,又派出大量“间谍”,了解蜀国连年灾害,姜维和刘禅那傻皇帝还闹矛盾,此时不打更待何时,20万大军正面进攻,一鼓作气占领汉中,在剑阁为姜维所阻,虽不得前进,却牵制了姜维的主力。让邓艾有机会占了姜维粗心的便宜,过了剑阁。

  成都投降那一刻,故事也该结束了,钟会和邓艾已经改造了历史。可历史充满悬念,两个将军统全国精兵猛将,建不世之功,封万户侯,两位不凡的人物真可谓志得意满了。他们头脑开始发烧,自我膨胀了。成都投降之后,邓艾自作主张给蜀主及降臣封官,安排部下担任益州及诸郡的刺史太守,并在绵竹筑台纪念自己的战功。他在安抚大会上向蜀汉的降将们吹嘘道:“诸位幸亏碰到我,才得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早已完蛋了。”又说:“姜维也是个有本事的雄儿,不过遇到了我这个对手,所以才穷迫了。”在司马昭降诏封他为太尉,并增邑二万户之后,他进一步膨胀,用不容置疑的口吻上表,对善后及伐吴等重大国事,提出指令性的意见。更过分的是竟然叫司马昭给刘禅封侯,这不是等同老虎屁股上拔毛吗,但司马昭都忍了,还让监军卫瓘提醒他,重大问题,要请示,不能独断专行。他竟抗表声辩,说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终于使司马昭下决心解决他。

  钟会自从他统率着伐蜀的主力,一鼓而下汉中,志得意满,同样不可一世。邓艾表示自己愿意冒险奇袭时,他表面赞许,背后却给以刻薄的嘲笑,断定邓艾是有去无回,不料邓艾却成功了,他便妒火中烧。对于邓艾的独断专行,他幸灾乐祸。后来竟玩弄阴谋手段,截获邓的表章和朝廷给邓的诏敕,挑拨邓艾与朝廷的关系,终于促成了邓艾被收的悲剧。邓艾被抓后,他以为自己“独统大众,威震西土”,“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猛将锐卒皆在己手”不反白不反!更令他喜得发疯的是姜维投降,人家姜维何等人物,这下真是如虎添翼,姜维其实心里自有算盘,想利用钟会的反心,来个最后一搏,恢复汉室。两人结拜兄弟,同吃同住,钟会飘飘然地编织着自己的霸业梦,以为马上可以旌麾所指,席卷长安,浮渭入河,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天下可定也。待发现司马昭准备征讨他时,还自信地说:“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做刘备也。”遗憾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奸巨滑的司马昭算定了,早在出征时,就有人告发钟会这家伙会造反,司马昭冷笑说:“西蜀必灭,魏人打了胜仗,都想回家,谁想跟他呢?”果然,等他想召集部下造反的时候,手下将军各个犹豫不决,钟会都忘了自己是谁了,竟将他们全部逮捕,关进牢房,准备处死.....他胆大心却不细,未及正式发难,消息泄露,监军卫瓘带着忠于魏晋的士兵,释放囚禁的的将领、包围了钟会的居所,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想活命就要杀了钟会和姜维,尽管时间早已过千年,史书上也只是寥寥数语记载,但我们完全能想象这场生死混战有何等惨烈:院外四面火起,外兵砍开殿门洪水一样涌入,钟会的军队拼死抵挡,双方展开混战,毫不留情,将对手砍倒刺死,森林一样的矛枪乱镢,雪花一样刺眼的刀剑狂砍,喊杀震天,分不清谁是将军谁是士兵,只比谁的刀狠剑快,狂风暴雨、血肉横飞,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绝望的惨叫;钟会的人越来越少,卫瓘的军队却越来越多,实在顶不住了钟会又令军士爬上屋顶“以瓦击之”,待瓦片也丢光了,像困兽一样冲向敌人......杀到最后钟会发现就剩下姜维还活着,而且已经完完全全被黑压压的人群包围了,他衣甲不整,威风不再,身上鲜血淋淋,大吼一声掣剑乱挥立杀数人,终于被一阵飞蝗般的乱箭射倒。众将恨之入骨,扑上去枭其首,割其肉.........钟会一死,姜维被乱兵团团围住,往来冲突,又砍杀十五六人,寡不敌众遂自刎而死。被杀红了眼的士兵剖腹,惊其胆大如鸡卵.......

  如果说钟会的死起码有点悲壮,那邓艾的死就是轻如鸿毛了,就在他被押送回国的途中,他原来的部下见钟会、姜维已死,遂连夜去营救邓艾。被监军卫瓘知道了,担心是自己抓的邓艾,恐日后会被报复,便赶紧派军队追过去,邓艾那时侯刚被放出囚车,还没回过神来,已身首级异处。可怜啊,回望他出征前的风流潇洒,比之最后的悲惨下场多大的反差。想成就一翻霸业,终成南柯一梦。

  邓艾和钟会的失败引证了中国的古话:“骄兵必败”他们的确改造了历史,也造就了自己的悲剧.....
文章标题: 钟会出身世家大族,深得司马师兄弟宠信,为什么到死也没有结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8941.html
文章标签:司马  宠信  大族  也没  师兄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