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孩子叛逆期,不和大人沟通,应该怎么办?
17岁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这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问题,不是直接嗯嗯哦哦,就是一言不发。
就我经手的案例的话,这种情况,总结起来就3个原因:
1. 不再信任父母
父母屡屡失信,又或者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时“按我说的做”而不是“按我做的做”。
身教>言传。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孩子会不断的失望,而后进入放弃的状态。他在拒绝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这种失去信任感,是点滴积累的。在孩子幼年时期,他最重视的就是父母,当父母屡屡失信,孩子就会积累失望情绪,到最后“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不可信的人”这种观点,就会深深的根植在孩子的心里。
2. 沟通无效
这种情况是在过去,孩子有用沟通的方式向家长反映过自己的需求,但是所沟通的结果,并没有让孩子满意。让孩子满意不等于迁就孩子的一切意见,而是拒绝得有理有据,让孩子心服口服。
既然说了也白说,为什么我不省点口水呢?我爸我妈就是那样的人。
本质上,就是没有尊重过孩子,没有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失去了他应有的权利。
3. 对父母的教育方式采用无声的抗议
三种情况,这种是最危险的。这是因为,无声的抗议可能引起家长更高压的反应,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孩子并不是单单不认同家长的理念,而是不认同家长。“你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残害我!”,大概就是这样的心理。即便是为他好。
在这情况下,同一句话,从其他人嘴里说出来孩子会听,但是从家长嘴里说出来的孩子本能的拒绝。即便是“吃饭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从爷爷奶奶嘴里说出来孩子会好好吃饭,而从家长嘴里说出来,孩子可能第一反应就是:“真烦!”
青春期的问题,夹杂着非常多的家庭问题,甚至还包括社交问题,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能讲清楚。这里提醒题主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解决方式的思考:
1. 是否平等的对待过孩子?(请理解好“平等”的定义,具体可以百度)
2. 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3. 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尽可能的回忆起来,是不是一些无心之失或者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所导致,找到这个转变的契机,以此为切入口。
4. 向孩子的朋友求助,孩子此时肯定不愿意和家长开口,但是他会向好朋友开口。间接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的孩子也是17岁,也是这样,事情发生后,我也在不断的找原因,在这里不能给您支招,一起探讨一下可以。
一是之前父子关系是不是不好。我老公是单亲家庭出来,在教育孩子上不知道怎么陪伴,小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出去,他们父子关系不是很融洽。青春期后,本来需要父子关系更进一步的,可是因为基础不好,孩子有问题又不太会和父亲交流(青春期中女儿会和母亲交流多点,儿子则相反)导致有些问题无法解决,他觉得没人理解他,内心动力不足。
二是今天我有一个朋友提醒我,会不会因为爱的转移。以前我儿子跟我关心不错,他会什么时候都会和我说点,这段时间也不说了。朋友提醒是不是他恋爱了,把本该和我交流的东西和别人说了。
三是之前家庭给他的感觉不好,因为我对我丈夫不带娃的事情多有抱怨,孩子也能感觉到。在青春期,他就会感觉自己的家庭给予他的内动力不足,容易遇到事情自暴自弃。
这段时间我也学习了很多东西 也建议你去看看,学习青春期心理学。
孩子很迷茫,父母少说教。如果您的丈夫愿意出手的话,可以考虑带着孩子出去走走,不要问学习的事情。我觉得有句话很赞同,父母有多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和你说多少。
还有就是孩子不主动找妈妈,妈妈最好不要主动找他说话,尽量减少唠叨。
以上建议不知道对不对,我也在实践中,希望我们能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十七岁,仍然没有度过叛逆期,说什么他都知道,就是不和大人沟通。那么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要明确一点,孩子都十七岁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该是最需要一些有经验的人来指引人生道路之时,却选择不与家长沟通,这是因为这个孩子早已对父母关闭了心门,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孩子心里形成了巨大的坚冰,在这个坚冰没有融化之前,孩子是不会跟家长沟通交流的。
那么如何跟不愿和父母交流的孩子,重新建立正常的沟通行为呢?
一、改变“爱”孩子的方式: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用孩子能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来爱孩子。
中国的很多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但却不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来爱孩子,对孩子缺乏尊重、理解、宽容、鼓励和信任,总是站在一个成年人的高度去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这些做的不行,那里做的不对,不断的给孩子提高要求,孩子但凡有一点放松和懈怠,家长就如临大敌,指责、责骂孩子成了家常使饭。而家长还以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爱孩子”才这样。
其实,真正的“爱”是温暖的,是令人舒畅的,是接纳,不是否定;是帮助,不是约束;是赞赏,不是贬低;是被尊重,不是被指责……试想,任何一个叛逆期长的孩子不是因为父母长期以来,对孩子的否定,指责和不尊重?而这些就会最终形成孩子心中的“坚冰”,只有融化掉,才会建立正常交流的关系。
因此,从今天起,家长要真正理解什么是“爱”,爱孩子真正想要的“爱”来融化孩子内心已经形成的“坚冰”。而这个“爱”,就是要停止指责,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的一切行为,作孩子的知心朋友,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二、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认真倾听孩子,变自己说为孩子说。
很多家长跟外人交流时,都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言语,而却从没有耐心听过自己孩子的话,每次总是孩子没说完,家长就会认为,孩子说的太幼稚了,然后自己接过话茬,一通教育。而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源自耐心的倾听,而不是多么高大上的教育。
无论孩子是7岁,还是17岁,都需要被尊重和信任,而认真倾听孩子,是让孩子感受自己的重要性的最好途径,当孩子跟父母沟通时,请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务,认真的倾听孩子,无论孩子说多么幼稚无聊的事情,请家长充满爱意的面带微笑的、眼神专注的看着孩子,让孩子说完,不要去打断孩子,更不要居高临下表明自己的看法试图去教育孩子,只需要当孩子说到兴奋处,跟孩子一起去兴奋,当孩子说到难过时,跟孩子一起去难过就可以了,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孩子的知心人,孩子才乐意与你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虽然有时孩子的想法幼稚,说的事情有些无聊,但是我都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家长要做好陪伴,就要融入孩子的生活,陪孩子去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才能帮得上忙,而不是另孩子叛逆,一意孤行。
三、找到父母和孩子冲突的根源,在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寻找一条双方都可以接受道路来走。
很多不和家长交流的孩子,都是因为长期以来,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的学习成绩,行为方式,着装打扮,交友、未来目标等都不能达到家长的满意,如果孩子内心的“坚冰”已成,家长的任何言行,孩子都采取漠视的方式,那么就意味着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完全破裂,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打开心结,因此,家长要想改善亲子关系的话,就要反思和孩子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到底因为什么,找到问题所在以后,再转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在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基础上,提出中肯的建议,寻找一条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道路来。
小徐老师同事的孩子上高中时,要求家长给他买一部手机,原因是学校其他孩子大多数都有手机了,但是同事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玩 游戏 ,不但坚决不给孩子买,还讽刺孩子,就知道买手机玩 游戏 ,一点出息也没有。结果从此以后,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几乎不与家长交流。
后来,他到我家来玩,我问他,为什么和父母关系弄得这么僵?他说:“我从小到大,妈妈就知道让我学习、学习,我的任何要求不被满足,他们根本就不爱我,不信任我,他凭什么认为我有了手机就会变坏,凭什么认为我玩一会儿就会从此不爱学习了,我是傻瓜吗,我真的受够了。”
由此可见,任何隔阂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多年来矛盾的积累,一旦孩子不再对父母抱有希望,那么他不不再和父母沟通,更不会听取父母的建议。
后来,在我的建议,这个妈妈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并给孩子写了一张纸条:孩子,妈妈不该怀疑你的自制力,你已经长大了,完成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行为,相信这部手机给你带给方便的同时,也让你学会平衡学习和 娱乐 的时间。妈妈之前之所以不同意给你买手机,是因为妈妈知道有些诱惑连我也控制不住,所以总想让你远离这些诱惑,请原谅妈妈对你的不信任,不过,宝贝,你也要答应妈妈,不带手机去学校,自觉拒绝手机中的不良诱惑,不要浪费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宝贝加油!
让家长惊讶的是,孩子并没有陷入手机 游戏 中不能自拔,反而更加努力的学习,用孩子的话说:“我不能辜负了妈妈对我的信任。”从此,这个孩子在家长的信任中找到了责任感,同时也与父母也建立起了平等交流的亲子关系。
综上所述,和孩子相处是每个家长必学的一门课程,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倾听孩子,要在爱和倾听中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和信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寻找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来缓解矛盾,而不是让矛盾升级。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而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下,家长所做的一切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帮助并指导孩子成长。
从你的提问当中能够感觉到你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任的家长。是希望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家长。
有一个前提:想和孩子有效沟通,需要先了解孩子,懂孩子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确实是在沟通上需要下一些功夫的。 两个方面:一是家长了解了孩子特点,就能理解孩子的行为了。 二是如何引导孩子和家长合作(听话)
一、青春期孩子一般特性作为参考。
1.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孩子想搞清楚自己究竟是谁?
2.青春期第二个特点,孩子个性化,往往看起来像叛逆。
3.青春期孩子的第三个特点, 对身体的巨大变化,既好奇,又困惑。
4.第四个特点就是 与“朋友的关系”优于与家庭的关系
5.青春期的第五个特点是,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 探索 ,渴望独立自主。
6.第六个特点,就是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对父母保密隐私。
7.第七个特点是,既渴望被当做大人来尊重,又希望被当做孩子来迁就,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和压力。
8.第八个特点是,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 所以,家长做好了以上八个方面的准备,孩子就会 健康 快乐成长。
总结:要接纳孩子。
一句话(家长要对孩子说)要记住:
妈妈或者爸爸特别理解你,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一种感觉,我是在自强和自卑的感觉交织中艰难前行。
二、沟通技巧
建议家长从三明治回应的第一层开始。
孩子需要鼓励,家长也同样需要肯定和鼓励。 亲子沟通中的爱的二种语言:
一是 三明治回应
二是 非暴力沟通
爱的语言之一:
1.三明治回应:
第一层 哪里做到了,哪里做好了。(孩子的闪光点)
第二层 哪里期望下次做得更好,怎么做?(总结成功经验)
第三层 做一个正面总结。(给孩子一个肯定)
2.爱的语言之二:
非暴力沟通:
1.说事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2.说感受:身体感受、内心感受
3.说出期望或需求:正面感受背后,往往是期望和需求满足了(或是正面经验被激活了); 负面感受背后往往是期望或需求没有满足(或是负面情绪被激活了)
4.行动:为自己的期望或需求采取行动,为自己的需求负责。
总结:
一个前提,青春期是孩子觉醒期,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了。
一个了解,了解孩子特点。
一个接纳,接纳孩子言行和想法。
一种语言,爱的语言。(掌握爱的语言,才能有效沟通)。
您好,您的孩子现在十七岁,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又极其珍贵的年纪,在这个阶段,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的“叛逆”,首先都是会很着急,也很焦虑。家长往往都是带着想要为孩子好的心,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指导,但是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争执和冲突,接下来我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原因做一系统的分析,之后还会给您解决的方案:
孩子方面 :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活上仍然依赖着父母,但在其 社会 性人格的逐步完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需要独立思考的机会、需要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需要话语权和独自 探索 人生未知领域的权利。
父母方面:
父母这方呢,一方面由于惯性使然,仍旧习惯照顾孩子的生活、干涉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呢,出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孩子越叛逆父母,父母就越依恋孩子。
那么为什么亲子之间会在这一时期产生这种相互依恋而又相互对抗的局面呢?
此时,亲代——由强到弱,生存力和监管力是强的,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力渐行渐弱;子代——由弱到强,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力是强的,但生存力还是弱的。这一时期很特殊,它不同于幼年和老年。幼年时自己弱小父母强大,那么自然是婴幼儿从父母那里寻求亲近;而老年时子女强大自己弱小,那么自然是老人从儿女那里寻求亲近。唯独这一时期亲子双方都各有强也各有弱,这就需要双方都学会接纳对方的强和体谅对方的弱才能顺利平缓地渡过此阶段。
了解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就可以真多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协助。比如在父母方面: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
①不说教,用心陪伴:不用大道理来压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心陪伴孩子(接纳他并做到有效陪伴);
②怜惜心:爱惜、爱护、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变化,及时沟通并了解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遇到了困难,父母可以尝试着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和建议。对孩子,要多一些体贴和体谅。透过孩子“对立、对抗、自甘堕落、不努力的状态”看到孩子内心真实的状态。我们多心疼孩子,多一些支持和温暖。
③肯定的心:多肯定孩子勇于面对困难的心,多肯定孩子行为背后对父母的爱和体谅。
重点提示:
青少年阶段,孩子的内心非常敏感,是父母走进孩子内心的契机。 孩子内心有强大的想好的心,也有强大的可以变好的能力。 我们需要给孩子的就是相信、支持。
看问题描述虽然简单,但是我深深理解这个家长的心情,有这种焦虑和家长不是你一个,和你有同感的家长很多。
1,十七岁孩子处于一个青春独立成长时期,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对于一些观念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立观念。
十七岁可以说已经不能用孩子来称呼他,而是要用成年人的平等眼光甚至要用欣赏的眼光的来看待他的成人化。
所以题主在问题中所说的“说他什么他都知道”,他当然都知道,因为他“都知道”,所以不需要家长苦口婆心地说教,孩子能在家长说教的过程中,不说话表示,这是孩子的性格和以往与父母之间相处所形成的一种相处方式。
2,从这个问题中,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
十七岁,不是一个需要家长说教教育的年龄,一是“他都知道”;二是他有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说教基本上失去了意义,如果说有意义,也就只是家长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反正我说过了,听不听在你!”意思可以理解为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上了年纪的父母对我们苦口婆心地说教,我们为怎么做呢?不理他、和他岔开话题、给他平心静气地解释,如果他们还是不懂怎么办呢?估计没有人愿意听父母自以为对的(也许对也许不对)说教吧?十七岁,正当自我个性张扬的开始,他又怎么会愿意听呢?
所以现在家长说,十七岁的年轻人不听,家长感觉到不舒服了,那么家长就一定要自我改变了! 谁不舒服谁改变这是人与人相处中的一个事实原则,亲子之间亦然。
3,对于家长的说教,十七岁的年轻人不和家长沟通,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则是嫌你烦,叨叨叨,和你沟通太麻烦;二是不说话,还省的争执吵架,年轻人也是采取了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不过他心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好。
介于以上的分析,建议家长做出调整,说调整容易,可如何做到真的不容易!不过也不是做不到,按照以下三点,家长可以努力去试一试:
1,家长不再把孩子做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找到自己的兴趣或事情,让自己"忙起来"。
有的家长没有工作也没有自己的兴趣,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全部,所以对儿女就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从生活到思想,这是对儿女独立、成长的限制。 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
2, 遇到事情家长要学会闭上嘴巴,耐性等待儿女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没有对或者错,就是说的和自己的认识不一致,也不要轻易就否定或者阻止、打压,他只有说了,你才能得知他内心的想法,才形成沟通。 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
我遇到这么一位家长,对子女总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还自以为自己很民主,一旦儿女对自己的意见不服从,就生气发火,指责儿女不听话、不懂事,渐渐地小儿女也就对她如对客人,表明恭敬,却拒绝和她做进一步沟通。她也感到孤单,却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儿女拒绝和家长沟通时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
3,家长要学会抓大放小,试着让儿女对自己的事情或者让儿女为自己或者家庭做一点事情。
先是征询他的意见:“你能不能如何?”或者“我有个事情不明白,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再者,家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如果看到儿女有哪个方面认识或者做点不好,就要想办法聊新闻、聊热点、聊他人之事,或者聊书等更多内容在家庭共处的时候聊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对儿女直接说出他的不对。
这样的聊天,一般年轻人能表达自己同时也很容易思考家长的意见。这种 听话 ,不需要直接地用语言表示“我听你们的”,能否听进去是通过行动可以看出来或者感觉到。
对于题主的问题,基本上能如此做到,亲子之间经过几个月或者半年左右的时间也就会有变化的,上述内容也同样适用于所有青春期类似亲子关系的相处!
直接说结论:
1、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朋友能做啥,不能做啥,家长先琢磨看看。
2、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中来,有参与才有沟通。
3、先完成第一步。
说说理由:
1、青春期孩子本身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一方面可能是有代沟,而另一方面主要是孩子觉得大人不了解和理解他们。
2、那什么人孩子最愿意相处和沟通呢,当然是聊得来,有共同话题,且对方值得信任,比如说朋友。
3、成为朋友很简单,朋友不会去控制对方,更不会批评指责羞辱对方,会的只有默默地支持,关心,以及谈天说地。
4、做到以上说难不难,说简单还真不简单,因为父母很难转换自己的角色。
5、这需要你去修炼自己的境界,该跑步跑步,该 旅游 旅游 ,该学习学习......
6、第五点做不到,坦白讲,前面的基本实现不了。
7、加油!
你要跟他沟通什么呢?
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愿意跟父母多沟通的。因为极有可能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你们是极其不赞同的。所以当你跟孩子沟通时,孩子说了你不认同的观点和想法时,你就会认为他不对,否认他想要改造他,所以孩子就完全不跟你沟通了。
所以你想要孩子跟你沟通,那他在表达他的观点和想法时,尽管有可能很幼稚,有可能有点离谱,甚至有可能那个观点偏激到吓到你,但是你是如果能够接纳他这些观点和你不同,那么你们就有讨论下去的可能了。
还有一点,我想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你是想要说服孩子按照你说的办,而不是想要听孩子的意见。所以孩子也知道这一点,他也就不愿意和你沟通了。并且如果你只是让孩子听你的,那这不叫沟通叫做告知,通知。因为沟通是你来我往的,就像商务谈判中一样,我们要互相听对方怎么说,然后达成一致。
还有就是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不愿意跟家长沟通,所以家长要允许孩子不想要跟你沟通,因为他觉得跟你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你如果是这样,你就要来安抚一下你自己,因为有可能你会很失落。但是这是孩子人生发展的必经阶段。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
这个时期是要高度重视的。孩子大都在高中期间如此,也许是大人们过于宠爱,平时没有真正与孩子保持沟通,这个时候只能够战战兢兢尽最大努力去做到尽可能地与孩子沟通,避免顶牛。上大学后也许就好了。
这个问题当真是所有人都知道答案,就是要和孩子做朋友,要好好沟通,少说教,多倾听。但是我窃以为说这些话的人,都自己没经历过和叛逆期的子女打交道的实际经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那种敏感真的让人意想不到,你认真谦虚的和他沟通,往往会让他觉得你不安好心,哈哈。 我给题主说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吧。
关于叛逆期的那些理论名词和学术言辞,已经有很多人说的够详细了,我就不赘述了。直接说重点。
一,不要尝试自己去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家人说什么都不以为然,但是对外人说的话却会认真考虑,至少不会特别排斥。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家人,尤其是家长,不要去尝试什么好好沟通了,对于叛逆有点极端的孩子来说,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你需要找一个孩子不排斥的外人,最好是不要让孩子叫叔叔阿姨的这种长辈,在校大学生之类的最好。
二,统一家长和这个沟通者的思维
做为家长,你先要让自己的思维逻辑合理,不能偏激。然后和你找的这个人沟通一下,因为你要确定这个人的思维方式是符合家长思维逻辑的。如果这个人也很叛逆,那就真火上添油了。这里面家长要把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先整理清楚逻辑,要得到这个沟通者的认同和补充。因为很多家长自己其实认知是有偏差的,比如过强的控制欲,或者是偏激的价值观。如果你找的几个沟通者都不能认同你的思维,那你最好自己反省一下,你的孩子可能不是叛逆,而是他不认同你的价值观。
三,不要期望一次沟通就解决问题
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让这个人和孩子产生交集。比如家里吃顿饭什么的。事先不要和孩子做什么铺垫。有这个人去和孩子沟通,最好是单独沟通。并且定期的和孩子交流一些思想和行为。这样不能保证把孩子的叛逆期完全纠正,但是能做到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综上所述,这是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我自己带过几个超叛逆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极度排斥父母,用这个方式让孩子能够理性的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成熟且理性了。
孩子13岁,正是叛逆期,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谢邀。13岁,按照某种规定划分,恰逢少年末年以及青年初年,也是由少先队到共青团的年龄。可以认为,贴标签为叛逆期须慎之又慎,有那么些许更年期的叫法,倒是更为合适。
原因种种,关键在于:叛逆期者为专门反方向作为和使劲儿,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更年期者则与之不同,是分歧、争执、急躁、偏颇,但无逆向表现,不至于超乎一般想像。
把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诸如生理或心理的众多表现,直接定性为叛逆期,多少有些过早、过分、过激的预先设定,将疏导、引导、开导变防御、防止、防范,会使正常变为异常。
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是讲环境的重要和年龄的优势。13岁,可以厌学和有所偏好,但是绝不可以毫无禁忌而行为不端。区别儿少和青壮的尺度,只在于人格独立和责任担当。
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还是那句老话,就是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我的意思是说,习惯成自然的“惯”,也是骄惯和纵惯的“惯”,只要毛病不在于此,“期”的早来会更好办。
谢邀!我是我9527灵灵狗,关注灵灵狗,都有女朋友!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看法和大家分享
为什么孩子会有叛逆期!
这点不用多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意识的不断健全,独立意识的不断完善,从孩童变成少年阶段都会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期,这就叫叛逆期
作为家长,你会突然发现,孩子有的时候突然变得很烦躁,对你你们的教导会显得很不耐烦,甚至顶嘴或者还手的情况发生;这个阶段是孩子们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叛逆期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该如何处理与孩子得相处方式呢?
首先,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怪
当发现孩子处于叛逆期时,要多去理解,不要一味地责怪要允许他们犯错(情理之中的事情)并且可以和他们多讲讲自己年轻的故事,转移一下他们的注意力,让她们侧面的理解你们的故事,并从中受教;不要孩子一犯错就一顿骂甚至伸手去打,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只对一部分孩子有效
其次,多给他们空间,有些事情让他们自己去体会领悟
这点主要是能够和孩子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让他们能够得到心理安慰的需要,比如个人隐私等等,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处对象去翻阅他们的书包等等,我建议还是通过家人合适的人和他们讲故事的方式开导
最后,还是作为父母的要身体力行,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就是说好的家庭教育和素养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成长,作为父母更要以身作则,来为孩子做榜样
还有就是一些孩子真的做的很过分的话那我建议还是找一个家里最有权威的人出面教育,苦肉计也可以适当的用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很乖,风平浪静,无所作为……你倒应该担心!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成型。
生活中,不理大人,不说话,还常顶嘴,与大人对着干;学习上两极分化开始严重……这些都是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主要特征,也是多数家长和老师心中最大的“痛”!
此时他们正处于心理的“大变频”时段:有人开始“不按常理出牌”,成绩越来越差;有人动不动就顶嘴、逃学、吸烟、爱打扮、好面子……同时也对很多事有个人的观点、认识、见解,很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妈妈、爷爷奶奶等)的指导和批评。
诚然,现实中也有另一种学生,如那些自小就家教还好,父母都能公平公正处理问题,更能以身作则……那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基本能稳住心态,越来越会学习、自觉思考人生,愿与优秀的人或事看齐,成绩往往就越来越好,看上去一下成熟了许多。
而另类者,却总会很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等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表现为:染头发、男生养长发、女生化妆、结交陌生朋友、抽烟、早恋……注意了,这往往是某些学生学坏的第一步。
十三岁的中学生,是非观模糊,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男生有时变得很小气,容易计较;女生相对较为成熟,但过于独立。
这时多数人喜欢出风头,却在长期低分数、不受待见的双重压力下,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其实,这种孩子也具有可塑性强、勇于追求独立等特征,也是教育的关键期。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关心他们,注意方式方法,最好单独找他们约谈,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对抗情形,并防止他们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有责任心的父母应常和孩子交心,密切和老师联系,加强与学校配合。即使发现孩子在“制造麻烦、困惑”也不必慌张,这个时期的孩子犯错、叛逆、躁动是自然现象,也是他们在走向成熟途中需付出的代价。
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能陪读尽量陪读,从安排同时准时作息时间开始,每天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至少每天和孩子共进一餐;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背诵、错题订正情况;陪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散步聊天,每周争取一起锻炼身体2~4个小时。
一个好家长胜过无数好老师,但好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不断学习并进步:并非穿了西服就能变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
13岁叛逆特别强烈,我就在想“特别强烈”是有多强烈?
我更欣赏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叛逆”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力强,感情丰富,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换言之就是非常有个性。我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会非常兴奋,对这样孩子非常感兴趣,如果塑造孩子得当一定一定是个“人物”!
所谓叛逆的孩子往往是遭遇了较强势的父母,小时候特别乖顺,父母没来得及适应孩子青春期的快速变化。有的孩子叛逆了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因为父母太强大了!有的孩子仍然能量充沛,和父母对抗着,以至于彼此进入“你死我活”的痛苦死缠烂打模式。
如果是这样的“特别强烈”,建议家长寻找专业的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协助你们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各自进退,让孩子顺利成长快速退出“叛逆期”吧!
其实,越纠缠处理得当,未来亲子关系就越亲密和谐,所谓“不打不相识”嘛!
顺祝提问者早日解决此劫!家庭幸福!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叛逆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十三四岁的初中阶段,正是人生叛逆期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逆反心理的出现使他们容易产生一系列的思想道德问题。
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时有逃课现象,对学校提倡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
对待叛逆期的孩子一般我会主动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发现闪光点,给予信任和鼓励,用其所长,启迪其自爱自强,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 健康 向上的班风学风。在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切忌偏颇讲道理,既要讲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讲有害或坏的一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作为家长,要理解、信任和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学生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容易疏远,这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开始,作为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强迫子女改变兴趣,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与初中生交往。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到鼓舞,缩小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
总之,初中生叛逆期作为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此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一生的 健康 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初中生叛逆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恰当的教育时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内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叛逆期,这不是什么“猛虎”,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关于理论上的阐述很多,在此,我就不多说了,但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我一定要对我们的家长说上几句:
第一,这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系统升级”,“不能强行关机,不能植入病毒”,耐心等待他的升级成功。那家长的什么行为是强行关机呢?那就是孩子燥,家长更燥,最后是家长专制,孩子面上谦让,或是背后发泄,或是出走,或是采取极端行径;不能植入的病毒,就是孩子学习家长的处事风格,当别人没有顺从自己的意愿时,是可以采取高压的,那他以后就知道,别人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提高声音强压对方答应。
第二,我们说,我跟谁纠缠不休就是把自己的智商、身份与那个谁相当了。正如有一个正常人与一个疯子争执1+1等于几的问题,谁更弱智呢?那就是“正常人”,因此,我们的家长切记,孩子在系统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低智商的表现,但我们的家长不能,因为我们的家长是成人,是孩子的典范,更不能因为我们家长的不理智,把孩子推向家外,如孩子的早恋,其中就有家庭的原因,家人给孩子只有恨的感觉,那他就只有寻找外面有爱的世界了。
第三,跟孩子多互动吧,一起运动,特别是运动能够促进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爬山、骑车、打篮球都可以,就像夫妻之间也是一样的道理,运动能够融洽夫妻之间的关系。
切记:家,一定是任何人的港湾,而不是战场,无论家里多穷,但是,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建议学习一下爱的五种语言。
13岁孩子叛逆期现象特别强烈,表明家长对孩子管束很严。我一般从不把青春期定义为叛逆期,因为这是孩子一个正常生长的过程,他没有想叛逆谁,他的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
在青春期,孩子第一件事就是反思,思考自己和他人的区别,自己究竟是谁,有什么特点。他为了确立自我,需要不断尝试,挑战权威、规则来对这个世界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在青春期,孩子会经历剧烈的情绪冲突,因为他们的身体形象、角色定位和同伴的关系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会有恐惧、愤怒、焦虑等等各种情绪。
因此, 在这个时期,一方面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波动要稍微忽视一些,要给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间,尊重孩子,鼓励他各种尝试。 另一方面,青春期其实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危险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不良行为可能会持续终生, 因此父母要警惕孩子这时的行为,对有些不好苗头的事情要坚决制止,因为过后就没有办法再来管教青春期后的他了。
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了,与大人的意见相左,所以首先要看到,孩子是长大了,大人应该用一种惊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这个成长。然后心平气和地换个口吻和他(她)多沟通,相信会很快度过叛逆期的。
13岁叛逆期的孩子,已经由儿童过渡到大人了,这时的孩子已经独立了,有自己的思想,不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束,而父母没有发现孩子的变化,还是安照儿童期的教育,严加管理,造成孩子与父母格格不入,父母认为孩子突然不听话了,经常和自己对着干,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了。其实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要改变的是父母,父母要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该怎样与13岁叛逆期的孩子相处,怎样教育他呢?
侯妈从事家庭教育十几年,现总结几点给各位家长,让你更好地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1. 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当大人来看,父母要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青春期的孩子。
2. 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并帮助孩子一起实现它,从而取得孩子的信任,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也会对家长敞开心扉,孩子有事就会告诉父母。
3. 要尊重孩子,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父母不要打骂孩子,给孩子面子,特别在外人面前更不能打骂孩子。
4. 对孩子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孩子,对孩子多作正面的评价,避免与孩子造成冲突。
先认同他,站在他的立场,成为他的朋友,和他一起来分析!
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他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针对初中生特点教师应该怎么教育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关于这一点,我们今后将具体叙述)。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同时,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
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也形成了由于初二学生已经退出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又还未建立而造成的薄弱环节。
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爱慕转入初恋,容易出现早恋。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将作为专题阐述。
总之,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责任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前面,我们介绍了初中生各阶段的一些特点,但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每个家庭将碰到的问题也是绝不相同的。为了做好每个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着自己的优势,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情感的感染性以及言行举止上的潜移默化作用等。但是应当指出,我们说家庭教育具有这些优势,并不等于所有家庭都自然而然地具有这些优势,只有我们这些家长努力去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才能使上述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关于如何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我谈几点意见:
父母是孩子的表率,父母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如何待人接物,都将影响到子女。特别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能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例如:有一个初三的女生在作文中写她的父亲怀疑母亲作风不正派,终日疑神疑鬼,动不动就在家中大动干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同情和对父亲的不满。这样的父亲对子女会产生什么影响,那是可想而知的。
对事业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可能的话,家长最好能够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这样对教育有利。当然,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要尊重知识,并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有一个农民朋友,他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家庭经济也并不宽裕,但他即使省吃俭用,每年也要花大量的钱为子女订阅许多报刊杂志。晚上孩子做功课,他绝不邀人到家里来谈天说地,努力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因此,虽然他家地处偏远山区,他的几个孩子却都挺有出息。相反,如果做家长的满足于不学无术,那他就会被子女瞧不起。有一个学生,父亲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干部,但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该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父亲连国家主席是谁都不知道,可他却非常自得地当着厂里的工会主席……。”文中充满了讽刺意味。
又要考虑到子女正在学习时期的特点,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具应安排得整齐清洁以外,还应体现出高尚的情趣。如可以张挂一些格调高雅的图画,或者勉励人们奋发进取的名人名言,新年伊始购买挂历也要有所选择。
要考虑到子女的年龄特征。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要当好家长,是要作出一些牺牲的。如为了保证孩子学习,家长在看电视方面就得作出让步;也不能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猜拳行令,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体谅的工作关系。下面,我着重谈谈作为家长要怎样去加强同学校、同老师的联系。
──“校访”和“师访”。这样做,可使家长在家校联系中处在比较主动的地位,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与老师就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比较充分的交流。校访时,既要访班主任,也要访科任老师;如果能事先同老师取得联系则更好。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要在上课时到教室里找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家访谈话时,孩子是否可以在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则应让孩子离开。家长应当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要求和建议,不要较易打断老师的话,更不要听到孩子的缺点就感到脸上挂不住,或急忙辩护,或当场打骂孩子。家长还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既不要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对孩子的好印象而光谈优点,也不要为了说明自己严于教子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家访后,家长应同孩子谈话,把老师的要求同家长的要求统一起来,千万不要出现老师家访,孩子被打的现象,以免使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不要迟到或早退,以体现对学校、对老师的支持和尊重。每个家长的发言不要太长,有些想法如在会上不便谈。可在会后与老师个别交换意见。家长会结束后,要向爱人传达会议内容,以求统一认识,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同时,又必须指出,家长不宜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老师,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有损于教师的威信,归根到底,还将有碍于孩子接受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
总之,当孩子进入初中,他们就迈开了从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接受的东西,往往将影响他们今后一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愿我们的家长和我们一道,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生而共同努力。
中学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健康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做好孩子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工作主要有6种方法:
一、思想引导法。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二、目标鼓励法。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三、形象感召法。教育实践证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样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教育实践”。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
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1、要了解孩子属于什么情况?
2、是家庭原因导致的吗?这种原因居多,父母关系不和,亲子关系不佳,家庭气氛冷淡都可能导致孩子过度叛逆。如果是这种情况,只要病因在,孩子的叛逆就在。而且对这样的孩子教育要特别小心,不知道哪句话说不对就会触碰到他的情绪按钮,他会做出极端行为。如果老师的能量不高,教育水平、沟通技巧一般,还真不太敢管。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家庭,而且这种家庭很多问题是根深蒂固的,老师去讲道理基本上不会起太大作用,我会建议他们报一些成长夏令营,家长先改变,孩子才能改变。
3、如果是一般的青春期叛逆,家庭也没问题,那就是生理变化引起的,在情绪脑和理智脑上,情绪脑太强大。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听不太进道理。那还不如实实在在组织些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促进他们理智脑的成长。
4、语言上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比如说“听劝的人进步快”或者“听得进批评的孩子有一颗强大的钻石心”,这类话其实在孩子处于儿童期就要灌输进孩子的潜意识的,那进入青春期了也可以用用。
15岁男孩怎样教育他有自己的志向?
学会怎么跟这样的孩子相处,去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孩子才会听你的,你说什么他才会听,那么以前呢就是说你跟他说那些东西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就造成孩子一些反感,那孩子不会听或者孩子现在就是在玩手机,玩手机他就是在逃避一些事情,感觉玩手机就安全了,因为在其他方面他也没建立安全感,他也没建立自信心,所以学习学不会。
现在很多家庭就是孩子只要学好什么都不叫孩子干,那孩子如果学习不好他在其他地方他找不到任何自信,因为其他地方、其他的事情家里没人让他去做,一直认为就是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实孩子如果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人、接触不同的事情像做家务,那么他在做家务也会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成长,也会得到自信,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对学习成绩是有促进的作用,现在我们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对这样的孩子呢,就是说我们很多家庭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我从小就不叫孩子干各种事情对孩子的一个是在生活上过分的保护,然后在行为上还过分的限制,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不让不干那个不让干,对这种控制无能为力,所以就是说只能听从,那等到他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到青春期他就是一个爆发期,明白这孩子发展时期是什么样的你很懂孩子的话那么你们之间会有一个很良好的沟通,孩子不会有各种不良的情绪积压,那么在青春期的时候还是会很平稳的度过,那就像我们在更年期的人她如果在更年期的时候他遇到一个他家的人和什么都能很理解很接纳她的人也会很平稳。不是说不是每个人的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那么痛苦,孩子已经15岁了我们投资了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在成长在工作和生存上,那么现在就是这个孩子的一个心理健康水平已经严重影响他以后的发展。家长一定要重视,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她对一生有很大的影响,你现在要是把孩子情绪状态调整好了,即使这样他去补课要去学习那么也没有无济于事,他没有任何效果,很多家长就是孩子学习不好那么就会去补课,其实孩子学习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在他那个情绪状态没调整好时候你即使让他去补课你找谁补课也不会很有效果的。只有懂得心理学的老师在心理上给孩子一个疏导引导他才有可能改变这个孩子,所以就说家长和老师学心理学都是对一个孩子非常非常重要。
如何帮孩子树立远大志向?
1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同样是大学毕业的一代少年,有志无志,后来人生差距极为悬殊。立志,到底是咋回事?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立志?
志,士之心。士者,以天下为己任。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说,为了人类的美好生活,致力于某一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此为志。
2
志的核心,是大善,即佛法里说,人类的大悲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若想让孩子长大有志向,最重要的就是从小积善行,长养孩子的善心。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这是教育关键之关键。
“众生若不护持大悲心,必将失去感受生命、享受生命的能力。”
增长见识。释迦太子出城门看见老、病、死,夫子见周朝礼崩乐坏战乱不止,甘地遭遇国家殖民地种族歧视,对他们一生影响极大。外在的因缘激发了内在的大悲悯,当年忠贞为国愁。
亲近善士,所见的仁人志士,使少年找到了人生坐标一将来我要成为…那样的人。以师为志。《弟子规》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而后,立下志向,生无悔,终有所成。
3
反观今日为何孩子们无志?
应试的压力,"使作善”这一教育关键几乎被取缔,善心自小得不到长养(甚至被扼杀),待到大学,为时已晚。严重者自私堕落,一般者麻木冷淡如在梦中,稍好些小有善根,然缺乏振臂而起,匹夫有责之气概,终卷入随波逐流之命运。
历史人文学科的衰落,孩子们心中没有榜样,没见过榜样。纵然书中有范仲淹、周恩来,都变成了考试题目。心无所依,于是,出现了追星族。甚至流传一百个夫子都不如一个“……”荒唐之说。问少年,理想为何物?答考大学,读研!之后呢?没了。
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不分男女生都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方面:世界观的逐渐成熟、自我人格和性格以及良好习惯的确立和巩固、青春初期第二性征发育的生理了解、青春初期生理卫生的讲解和说明、性爱接近成熟时期的科学启蒙、不偏颇和浮躁的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等等。
对于初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来说,因为孩子们个体之间的认识程度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家长、学校、老师以及社会人士和教育机构联合作用。而在生活中,家长需比较注重细节,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批判性和怀疑性很强,对事物往往怀着探索、好奇和怀疑的态度,而对事物的见解往往还不是全面的客观的,很容易极端的看问题。这一点需要家长老师的理解和掌握,而家长和老师应尽力在生活工作中做到自己对孩子在人格和品性的要求,以免言行不一给孩子带来明显的负面强化作用。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和个体生理结构和技能的日趋成熟,会使大多数孩子走向两种方向之一,一种会对异性表现出从来没有的高昂兴趣。另一种则是这种情绪的相反,就是非常排斥和异性的接触和交友。这时期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敏感,就难孩子来说,如果已经出现了初次遗精,那么身体内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将会有不小的影响,这也是导致这个阶段的男孩子好冲动脾气暴躁的原因之一。引导孩子对生理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家长购买浅显科学教材的方式,让孩子自己阅读,而对于性爱和爱情的启蒙和引导需要家长和老师多利用古代的成熟爱情作为范例,和孩子关系紧密的家庭可以由父母陪同孩子观看有暧昧镜头的影像,然后父母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健康的成熟的性爱是美好的,也要让孩子听到,不成熟的躯体过早实施性爱的危害,最好引导孩子参与到其中来,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刻意严肃正襟危坐的去叫交谈,这样往往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好奇和实践心理。
对于男孩子来说,现在的大多数男生的青春期发育知识来源大都不太正规,可能误区很多,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孩子情况,当地的教育水平,家庭环境和父母具体情况来做不同的安排和引导。
而对于世界观、健康性格和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的培养可以通过哲学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完成,多鼓励孩子和一些修养好、年纪稍长、富有经验和善心的长者交流,或者电话、网络通信等都可以,陌生人的指导往往会更容易被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接受。
文章标题: 初中生思想成熟并且很喜欢历史,感觉不像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该怎么引导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