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什么是山东省会
济南是山东省会的原因:济南地理位置优越、济南更接近于传统的山东文化和济南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就一直是行政中心。
1、济南地理位置优越
济南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是山东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交通方面四通八达。
2、济南更接近于传统的山东文化
济南作为省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风俗习惯很接近于大多数山东城市的文化。
3、济南历史悠久,在历史上就一直是行政中心
济南的历史可以追述到2100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是当时的行政中心。
说说济南作为山东省会为什么是二线城市?
济南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同等级别城市中相对较低。从能看的见摸得着的基础设施上,仅谈交通方面如地铁、公共自行车、高铁站、飞机场就同大部分省会城市甚至普通地级市间有明显差距。本人认为城市缺乏适当的宣传,没有城市核心价值,市民缺乏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作为副省级市,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安于现状。同时缺乏对外宣传,浪费了旅游资源,同时思想较为封闭,比较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所以济南被评为二线城市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早几年开放同现状绝对不会一样。另外,城区面积较小,发展受到局限。
济南作为一个悠久历史文化以及高校云集的省会城市,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济南城市发展滞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产业结构落后,还是以高污染的重工业为主,IT为首电子信息产业则相对落后。而本可以作为一张城市名片的旅游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济南城市规划建设也相对滞后,另外济南也没有地铁,虽说为了保护地下泉脉情有可原。但是交通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也不不必要多说了。济南更适合借助省会功能、高校资源以及受京津辐射地理优势发展教育、医疗、互联网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成为部分大企业总部,打造文化历史名城。即便济南落选,但是济南的底子在,还是有希望发展成一线城市。
山东是东西狭长,济南靠近西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思想相对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高。北京虽然周边也比较落后,但首都因素的影响太大啦。省会因素显然不够。再者就是济南气候环境相对较差,唯一的河流黄河并不能提升城市形象,还会阻碍城市的扩张,唯一的亮点就是泉,还面临干涸危险。我觉得济南能被评为二线城市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济南偏于山东省西北内陆,怎么看都像华北的一个普通城市,而不像一个东部沿海大省的省会。济南主体是一条东西狭长的地带,既不是山东的地理中心,也不是人口中心。南边紧邻一片缺水的崇山峻岭,与很多地市隔绝;北边则是黄河留下的一摊烂泥,跨河发展难度很大;西边居然与河南搭界,而且黄河侵占了济河水道之后,济南其实就已经成了河南,对岸自然是“河北”了;东边离海也不近,渤海黄河口一片滩涂,所以水运港口什么的就不要想了。这一切决定了济南不可能成为全省的中心城市。
济南并不发达,可能还有些慢慢落在别人后面。这里保守,朴实,甚至可以说有些土。在传统产业慢慢升级或者被淘汰的今天,在信息爆炸,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济南还是IT的沙漠。同时济南留不住人才,山大的非本地的学生愿意留在济南的很少等等。看到这,济南似乎勉强才能算上是二线城市,距离一线城市还是差很远的,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济南根本就算不上是二线城市。
以前的济南为什么城里那么窄小?
属于老城区。济南,别称泉城,山东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济南以前属于老城区,房屋紧凑,胡同道路狭窄,所以以前的济南城里窄小。济南市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总面积10244.4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60.6平方千米。
合肥为什么没古城墙
合肥古城墙始建于隋,至明朝形成沿今环城公园而筑的格局。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合肥就有了城池,随之有了“合肥县”这一行政区域。合肥的城池,汉和三国以前在如今城区的西北方,因此涵盖逍遥津,教弩台,三孝口,四牌楼这些地名的整个老城区那时都在城外。唐时的合肥新城就是现在的老城,但偏南,面积大约只有如今老城区的三分之一。到宋朝城池扩展基本定型,格局维持到解放初将近1000年里,没有大的变动。在民国建元前的1200多年间,合肥也一直是庐州府的府治所在地。
合肥最早的城墙历史可以上溯到东汉初年,合肥侯鉴镡在今天的合肥西北面建起了一座古城墙,史称“汉城”,后衰败成为空城。东汉末年,扬州刺史刘馥在合肥侯国的古城原址上,重建了一座新汉城。三国时期,为抵御吴王孙权的进攻,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满宠在“汉城”西边另筑一座“新城”,先后两次成功地阻止了吴王孙权以及东吴大都督诸葛恪的重兵围攻。唐贞观年间,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恭在以今天的四牌楼为中心的周边地方筑起了合肥的第三座城墙,几经兴替,至宋时,基本奠定了以现在的环城公园为范围的老城区。起初城墙只是用土坯堆垒起来,明朝初年,虢国公俞通海监修合肥城墙,开始在土墙两边砌砖,形成了后来“内层土,外层砖”的城墙结构。弘治年间,庐州知府马金修将老城墙改建成周长26公里的坚固墙体,并疏浚加宽了原有的护城河。此后,合肥老城墙经过不断修葺,城楼屡有加高,橹垛多次加固,但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解放初期。 历史上曾有“天生重庆,铁打庐州”之语。把庐州和重庆并列,一是说两地的战略地位皆重要,一是说两地皆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例如东吴孙权重兵围城,屡攻无果;南宋时金兵长驱直入,打合肥或不克而退.或反被赶走;北伐时国民革命军马祥斌师驻守合肥,奉系军阀张宗昌攻城40余天,甚至动用雇佣军白俄哥萨克骑兵参战,终以败北而告终。马祥斌后来被奉系军阀暗害于山东,合肥民众把他的牌位和同期守城的冯玉祥部北伐先遣司令王金韬的牌位供奉在新修的四牌楼上,纪念这两位使合肥免遭屠城的将军。
编辑本段现状
合肥的城墙周长约17华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环城公园路的走向相当。其中,护城墙的东边开有威武门即今大东门,在淮河路桥西,时雍门即今小东门,在长江中路东口;南边开有南薰门即今南门,在建设厅与银河大厦之间,德胜门今仍用其名,在省教育厅与安徽日报社之间;西边开有西平门即今大西门,在省团校与琥珀潭之间,水西门今仍用其名,在省财政厅以西;北边开有拱辰门即今北门,在省政协以北。 1949年解放时,合肥的城墙基本完好,平均高度约8米,内外墙砖石结构,底座厚约1.3米,中间填土垫高,便于燎望和战守。清人徐子苓在《庐州战守记》中谓:“庐州城周二十六里,为堞四千五百七十有奇,总七门。”这可能含有部分地段和城门附近的双道城墙的长度,实际上合肥老城的城墙周长约17华里,它的位置大致和今环城公园路的走向相当。其中,护城墙的东边开有威武门即今大东门在淮河路桥西,时雍门即今小东门在长江中路东口;那边开有南薰门即今南门在省建设厅以东,德胜门今仍其名在省教育厅与安徽日报社之间;西边开有西平门即今大西门在团省委以北,水西门今仍其名在省财政厅以西;北边开有拱辰门即今北门在省政协以北。历史上,合肥古城墙原本共有八个城门,除了大家熟悉的“威武门”、“时雍门”、“南熏门”、“德胜门”、“西平门”、“水西门”、“拱辰门”七座城门以外,还有一座“金斗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围攻合肥,因为城墙既高大且坚固,久攻不下。后来他们将地道挖到了金斗门(今亳州路桥附近)下,用炸药炸毁了这座城门。后人用泥土把那段城门封堵了起来,自此合肥古城墙的“八门”只剩下“七门”了。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大兴拆城墙之风,合肥城墙也被拆除,改建环城马路。据悉,现在的环城马路下三四米,即为古城墙墙基。近年,全国城市复建古城墙蔚然成风,武昌、开封、大同、济南、夔州、丽水、歙县、池州等地纷纷恢复古城墙,以合肥的条件,虽不具备大规模复建古城墙的基础,也无必要,但恢复部分城墙,再现历史风貌,增添城市景观,不失为明智之举。 目前,合肥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复古城墙一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凝结着合肥厚重历史的古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合肥古城墙在解放后被拆除了,改建为环城马路。
解放前是个小县城,哪有什么古长城。有也是很小的那种,到三河可以看到,很短的一段古长城。
早就拆了!保护古物不利啊
拆掉了
文章标题: 为什么同为省会,济南的城墙比合肥小那么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