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21 12:59:2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完整的城防体系相对于棱堡,完全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君士坦丁堡的迪奥多西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立体防御体系,包括三面城墙,后两面也有城市平台碉堡从城墙上突出,高出城墙约2米。从而形成三层不同高度、无死角的打击网。
城市碉堡类似于中国古城防御体系的敌台马面,提供横向火力。一些城市平台有出入口,前墙被打破,让其余防守部队向后撤退。掩护撤退后,可以拆除或切断梯子,使追兵无法利用城市平台进入后方防御体系。同时防守方也可以利用这一渠道补充兵力或追求和扩大战果。
迪奥多城西城墙的敌台高于城墙高2米左右,其设计有些类似于长城上非常常见的明朝将军戚继光的空心敌台。当城墙被突破时,守军可以退入敌台,进行防御抵抗,配合援军消灭敌人。冷兵器时代,要想突破这个防御体系,就得拿尸体来填。
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体系类似,以羊马墙作为外防,有的会建造简单的月城,与城墙形成高低火力。敌人的平台和马面从城墙上突出来提供横向火力。塔楼和角楼作为最后的支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像战棚这样简单而临时的活动棚,它们可以推出城墙,增强横向打击火力。不要侮辱祖先的智慧,这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防御体系。唯一的问题是这座城墙防御系统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火炮。西方的砖石墙一般不会太厚。比如迪奥多西墙只有3到5米厚,经不起炮火的轰击。
这就是为何棱堡取代石堡的原因。棱堡可以有效抵抗炮火的轰击。较短的墙壁可以降低火炮的命中率,而较厚的墙壁和倾斜的表面可以弹开来袭的炮弹。进攻方的火炮失去防御工事后,防守方的火炮可以对攻城方造成成吨的伤害。
最后,棱堡的设计并非诞生于近代中国。一方面,游牧民族铸炮技术差,直到明末孔有德带着大量红夷火炮投降,后金才有真正具有威胁性的攻城火力。另一方面,中国古代主要的筑城方法是夯土和盖砖。城墙本身厚度相当大,夯土层吸能效果好,比西方的石头城墙好很多。而祖先们的攻城方法可不止强攻,比如郑成功攻打荷兰人的棱堡就是断水源。
君士坦丁建造了第一道占地面积为750公顷的海陆围墙。从5世纪初起,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有限的围墙显出了不足,于是又向西扩展,因此,提奥多西二世将防御面积扩大到两倍而且还加固了海岸。至于陆地围墙,他设计了双层结构。在土耳其人用上火炮之前,围墙可以说是坚不可摧,惟一的危险就是叛变或地震。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甚至就在提奥多西二世生前的447年11月7日和448年1月6日的地震就坍塌了城墙和394座塔中的57座;但是,由于“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威胁而变得紧急的修复工作却只花了60天就完工了,而且,再也没有比之更严重的地震威胁过它们。靠马尔马拉海的城墙有8公里长,靠“黄金角”海湾的有7公里长,靠陆地的一边有6.5公里长。
但是,尽管海岸城墙有12米到15米高,仍显得很矮小。因为,城墙后清晰可见大片公共建筑群、宫殿、赛车竞技场,尤其还有教堂的穹顶,其中最高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这4个建筑物面向一个大广场——奥古斯都大广场,它是君士坦丁堡的市中心。在东边,元老院上有穹顶,前有柱廊,全由白色大理石铺成,尽管它在7世纪初就失去了政治上的作用,但还是保持着那种象征性意义。元老院后面是大皇宫,面向奥古斯都广场是一幢紧闭着黄铜大门的建筑物“沙尔塞”。6世纪,建筑物之上的君士坦丁像被换成了基督。在726年取下圣像的时候,利奥三世发起圣像破坏运动,激起了强烈的骚乱。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