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武悼天王冉閔,是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如何評價他的一生所為 對歷史進程有何影響

时间: 2023-08-04 13:01:1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武悼天王冉閔,是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如何評價他的一生所為 對歷史進程有何影響

关于冉闵生平事迹、评价的、有着独特历史观的(就是说是著名学者的论文,上过期刊的)论文或者著作

冉闵?冉天王,杀胡令。
一战成名
冉闵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战斗。
310年,前赵大将石勒攻打河内郡,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338年,14岁的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史书记载:“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统步骑十万为前锋,以伐段辽。”因为慕容皝出尔反尔,所以石虎并未回师,直接攻昌黎,并攻至其老巢棘城,强攻十几日,兵如蚁附,不果,于是撤兵,慕容恪率两千骑军追击,歼灭三万余。冉闵所部独全的原因是慕容恪并未将其做为主攻目标。[1]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建立政权
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灭赵驱胡
公元350年前后,冉闵歼灭数十万后赵胡军,推翻后赵王朝,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杀胡人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甚至远在陇西的麻秋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响应,因为陇西胡人太多,呆不住脚,麻秋带领部下斩关向东出关中投靠冉闵,中途与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杀朗部胡人数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
《晋纪》:“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石虎统治后期,冉闵救济饥民。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近半数在动乱中返还家乡,中途大部分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闵在取得政权后,曾经宣布:“与官合则留,不合则去。”一夜之间,周围百里的汉人全部争相拥入城中,所有的胡人全部离去。
死难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坐骑朱龙战马却累倒,冉闵被俘,部下战至最后一人。
漫画版冉闵(12张)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后人只能根据北魏人撰写的史书了解一些情况。
编辑本段屠杀胡人时代背景
魏晋时期,中原长期因为战乱,人口剧减,以前曹操时代就有许多少数民族内迁,有人劝晋武帝把他们迁回去,但晋武帝不听。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他去世后就爆发了“五胡乱华”。
公元4世纪初,匈奴、鲜卑等族攻入中原后,西晋王室及士族大举迁徙,在长江南岸建立了东晋政权。唐代房玄龄主编的《晋书·王导传》记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也就是说,为避战乱,有十分之七的中原人口都迁往了江南。而那些无力迁徙的北方汉族,则命运悲惨。胡人所到之地,尽皆屠戮。真可谓“狼烟千里,十不存二”。
后赵的建立者石勒嗜杀,在他死后,后赵的统治者石虎,更是以残暴著称。每攻下一座城池,石虎便将城中男女屠杀殆尽。为了建宫室、修林苑、造甲造船,他多次野蛮征发汉族男女,途中病死、饿死、拷打致死者数以十万计。他强夺民间五万汉女编入后宫,肆意凌辱虐杀,致使女子的丈夫组织义兵反抗,但皆被镇压,死者无数。石虎爱好狩猎,他将南部中原数万公里的土地全都圈为猎场,不许汉人投一块石子,否则以“犯兽”(侵犯野兽)罪论死。
石虎的儿子石邃也是胡作非为,他有时会在夜里到宫臣的家中,任意奸淫他们的妻妾;有时砍去漂亮宫女的头颅,放在玉盘中做成工艺品供人轮流欣赏;这些都玩腻了,就从宫内挑选出有姿色的尼姑,先淫后杀,再把她们的肉与牛羊肉合着煮熟,分给左右大臣品尝,让大臣识别味道……
在后赵这种野蛮统治下,中原汉族人口数量一下锐减到四五百万,史书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汉族人的数量甚至被迁入的胡人超越。
在几乎亡种的情况下,残留的北方汉人流民决定奋起反抗,他们或构筑堡垒,或组成义军,与胡人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然而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汉人组成的军队实力太弱,几乎不对胡人造成任何威胁。因此胡人在最初的恐吓消失之后,依旧作威作福,视汉人为猪狗。
胡人的优越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建立在其军队优势和人口优势上的。有一次,石虎看着自己儿子出行的队伍,笑着说:“我家父子威风如此,只要不天塌地陷,还有什么忧愁的呢?抱子弄孙享乐就行了!”[2]
经过
349年(永和五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冉闵肖像(14张)冉闵遂联合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并掌控大权。石鉴即位后,胡汉两族间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断掀起暴动和兵变。350年,石鉴欲杀冉闵,事败后反为冉闵和李农所杀。冉闵杀石鉴之前,发布了《杀胡令》和《讨胡檄文》致书各地,从而引爆了汉族人民积压了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点燃了汉族人民的复仇反抗怒火,冉闵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于是汉族人民对胡人进行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族人民“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有半数被杀,史载仅邺城即有二十余万人被杀。其后建立魏国,依然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改年号永兴。冉闵遣使临江告东晋:“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由于冉闵已称帝,无法得到东晋支持。 
在杀胡令前夕,随着后赵统治的逐步瓦解,胡汉两族间矛盾开始趋于激化,而当时冉闵发动政变袭杀石遵并夺取了政权,改立石鉴,并立即对后赵朝廷进行了重新改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员,转而将一批汉族官员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安插到要害职位上:“鉴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而胡人由于以往对汉族人太残忍,因而非常惧怕汉人上台后会乘机报复,因而冉闵的夺权及对后赵朝廷的汉化改组,遂引起各地胡人将帅、部酋的强烈反对,这时各地胡族势力就已经纷纷聚集重兵屯于各方重镇,觊觎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带,对冉闵的根据地邺城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大战已经是一触即发。 
而以石祗为首的外地羯族势力则下手更早,早在杀胡令之前,石祗羯族集团就已经与羌族氐族势力联合起来讨伐冉闵:“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准备进攻邺城。邺城内部,胡人也是不断掀起兵变,先是“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恐闵为变,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接着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杀之。”再接着,胡人掀起更大规模的暴乱:“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这就引起了矛盾的彻底大爆发。 
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胡人将官纷纷响应。350年1月,后赵汝阴王琨及张举、王朗率军七万伐冉闵,冉闵率骑兵千馀与战于城北,大破之,石琨等大败而去;350年6月,六月,石琨又率大军10万进据邯郸,后赵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会之,冉闵又率军大破之,死者万余人,刘国还繁阳;八月,后赵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集中约30万主力于昌城,将攻冉闵,冉闵率军反击,战于苍亭,后赵军全军覆灭;351年二月,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因屡胜而轻敌,导致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归降东晋,东晋势力于是重返中国北方。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351年,石祗部下刘显在阳平之战中为冉闵击败,被杀三万余人,被迫投降冉闵,并回军杀死石祗,从而后赵灭亡。七月刘显又背叛冉闵,自称皇帝,并率军攻冉闵,为冉闵所败;352年正月,冉闵率领8000骑兵攻克襄国,杀刘显,至此后赵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但前燕军攻势日急,前燕慕容恪率10万骑兵进攻冉闵,追至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而冉闵手下仅有8000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陷入鲜卑大军重围,冉闵突围东走二十馀里,坐骑朱龙突然死亡。冉闵于是被赶上的前燕兵所俘。前燕大军随即进围邺城,邺城守军艰苦抵抗鲜卑军达100多天,粮尽援绝,人相食,八月邺城陷落,冉魏灭亡。冉闵被送于蓟城(今天津市蓟县),前燕国王慕容俊企图乘机嘲笑冉闵,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大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恼羞成怒,令人鞭之三百,“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这里的“悼”,意指“年中早夭”,表示同情、悼念,“武”为美谥,意为武勇过人,演义小说《五胡录》则以为“武悼”是慕容氏对冉闵的恶谥,误也,因为“肆行劳祀”是指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而冉闵即便穷兵黩武,也应与“肆行劳祀”无关)。
杀胡令
“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迁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杀胡令”,其实是冉闵为了掌控国内形势、满足汉人利益而颁布的一系列指令。这番指令一下,彻底激起了民族仇恨,点染了复仇之火。一时间,北方大地硝烟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须的人,都被滥杀。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2]
影响
《晋书.载记七》原文如下:“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原文意思是“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共数百万。意即这里面有大量的汉人百姓,是之前石虎强行从青、雍、幽、荆州等地迁来邺城周围的百姓。[3]
编辑本段史家评价古代史书
吕思勉评冉闵其兵败之根源是为百姓争取粮食,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拒前燕慕容恪20万战败,丝毫不能降低其统帅的能力。《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4]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
《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一时英雄,如何做不得帝王呢!” 
《资治通鉴》、《二石传》载: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晋书·石季龙载记》载:“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晋五胡指掌》:“四月,虎卒,以彭城王遵、燕王斌、张豺等受遗,立太子世。豺等以太后令杀斌逐遵,而石闵等讨贼归,遇彭城王遵於路,说之长驱入京师,斩豺,废太子世,杀刘后而自立。遵许事成之后,舍其子而立闵为太子。至是立子衍,闵乃杀遵及衍,而立义阳王鉴,又杀胡羯二十万人,并杀鉴自立,国号魏,复姓冉氏。又杀赵王虎三十六孙,尽灭石氏。石祗据襄国称帝,冉闵围之。燕王俊与姚弋仲子襄救祗,大败,冉闵几获之,而祗竟为其将刘显所弑,石氏亡。永和八年,燕慕容恪击冉闵,杀之,尽取赵地。”玄羽逸史曰:“石世龙贫贱羯胡,辱在厮养,当其殍丐负贩,羁旅京邑,顾瞻宫阙,凄然长啸,偿亦有刘、项纵观祖龙之志乎,何王夷甫骇耳而怵心也?九州之地,几有其八,岂曰偶然。顾其人恢廓倜傥,外屈身於祖生,内降心於右侯,而至於责王衍,数王浚,其言侃侃有烈丈夫之风,五胡中俱无此规模矣。一传而歼於虎,是胡运之当然,岂人谋哉!虎也穷凶极暴,天假手於冉氏子,至使羯种二十万人,同饱乌鸢。呜呼!惨矣。然当勒追越柩於苦县时,十万晋兵无一脱者,冉闵竟足以报之。古之建国者,深仁厚泽,累数十世,犹力守臣节,不得已而后取,盖杀一不辜而有天下,所不为,此三代所以长久也。司马氏手刃其主,夺之寡妇之怀,安得不生此凶残以鱼肉之耶!假令宁馨之计得行,杀一勒,生一勒,况徐光辈乃欲阴翦中山以安石氏,不亦愚乎?然而早见预防,不失为人臣子之道矣。”[5]
近代史家
荆驼
清末学者荆驼写的“冉闵传”,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6]
范文澜
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谥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7]
范文澜在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在《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十六国大乱》中评价:“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7]
吕思勉
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
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编辑本段家庭成员
父亲:冉瞻(烈祖高皇帝)
母亲:王太后
妻子:董皇后
儿子:皇太子冉智、太原王冉胤、彭城王冉明、武兴王冉裕
编辑本段相关史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
魏主闵既克襄国,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赵立义将军段勤聚胡、羯万馀人保据绎幕,自称赵帝。夏,四月,甲子,燕王俊遣慕容恪击魏,慕容霸等击勤。
魏主闵将与燕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谏曰:“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请且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闵怒曰:“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谓曰:“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皆自杀。
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闵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于魏昌之廉台。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闵素有勇名,所将兵精锐,燕人惮之。慕容恪巡陈,谓将士曰:“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恪参军高开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恪从之。魏兵还就平地,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军之陈以待之,俟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无不克矣。”乃择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闵所乘骏马曰朱龙,日行千里。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馀级。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馀里,朱龙忽毙,为燕兵所执。燕人杀魏仆射刘群,执董闵、张温,及闵皆送于蓟。闵子操奔鲁口。高开被创而卒。慕容恪进屯常山,俊命恪镇中山。
己卯,冉闵至蓟。俊大赦,立闵而责之曰:“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
慕容霸军至绎幕,段勤与弟思陪举城降。
甲申,俊遣慕容评及中尉侯龛帅精骑万人攻邺。癸巳,至邺,魏蒋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晋阳。
秦以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五月,秦主健攻张琚于宜秋,斩之。
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蒋干遗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请降,且求救于谢尚。庚寅,燕王俊遣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帅步骑二万助慕容评攻邺。
辛卯,燕人斩冉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燕王俊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初,谢尚使戴施据枋头,施闻蒋干求救,乃自仓垣徙屯棘津,止干使者求传国玺。刘猗使缪嵩还邺白干,干疑尚不能救,沈吟未决。六月,施帅壮士百馀人入邺,助守三台,绐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也。卿且出以付我,我当驰白天子。天子闻玺在吾所,信卿至诚,必多发兵粮以相救饷。”干以为然,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枋头。甲子,蒋干帅锐卒五千及晋兵出战,慕容评大破之,斩首四千级,干脱走入城。
甲申,秦主健还长安。
谢尚、姚襄共攻张遇于许昌。秦主健遣丞相东海王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菁略地关东,帅步骑二万救之。丁亥,战于颍水之诚桥,尚等大败,死者万五千人。尚奔还淮南,襄弃辎重,送尚于芍陂;尚悉以后事付襄。殷浩闻尚败,退屯寿春。秋,七月,秦丞相雄徙张遇及陈、颍、许、洛之民五万馀户于关中,以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许昌。谢尚降,号建威将军。
赵故西中郎将王擢遣使请降;拜擢秦州刺史。
丁酉,以武陵王晞为太宰。
丙辰,燕王俊如中山。
王午闻魏败,时邓恒已死,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燕王俊遣慕容恪、封弈、阳骛攻之,午闭城自守,送冉操诣燕军;燕人掠其禾稼而还。
庚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邺城纳燕兵,戴施、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慕容评送魏后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及乘舆服御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皆自杀。燕王俊诈云董氏得传国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宾侯。以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慕容评镇邺。

冉闵是南北朝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后人是如何评价他的?

冉闵是南北朝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后人评价:勇猛兼残暴。

一、冉魏政权的建立。

冉闵,小字棘奴,生于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魏冉的君主。他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冉闵和他的父亲冉亮(后改名)是胡适、汉族君主和后来的十六中赵的下属将领,成为胡适的养子,因此改姓为史。

显和三年(328年),胡适与前刘钊姚军交战,史湛在新疆被刘繇所杀。但记载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战死沙场的史湛是冉闵的父亲。349年,石虎去世,石坚在冉闵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石尊,并承诺让冉闵为皇位继承人。石坚后来没有这样做。30年间,冉闵挟持汉将李农、王基推翻并杀死石坚,建立魏国,后改名永兴。

二、冉魏政权建立后,冉闵的残暴。


魏建立后,冉闵下令杀桀。一天之内数万羯人被杀,无一幸免,无论男女老少。前后大约有20万人被杀。冉闵的残暴屠杀引来了强烈的反抗,石虎的妃子石仁称帝,定都在郭襄(今河北邢台),非汉族将领纷纷响应。由此可见,冉闵的残暴 “可见一斑”。

三、冉闵在战争中的勇猛。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出道。昌黎战争后,赵的军队全部崩溃,只有游击将军冉闵的三千汉军孤军奋战。战后冉闵成名,被胡适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后赵保卫北疆的战争(当时北燕有丁玲、吴恒、傅宇等。后赵王朝的镜子里各民族都向内移动,经常有叛乱,外面有经常派兵执教的慕容鲜卑在后赵北疆保卫战中(其间两次转战外地)功不可没。

公元350年,冉闵率领他的军队在陵水河畔击败了20万鲜卑严俊军队。斩燕军七万余人,斩将军三十余人,烧斛粮二十万,夺取鲜卑北燕郡大小城池二十八座。冉闵是中原威震天。冉闵推翻赵洁后,称帝建国。他们带着胜利的势头,突袭各路胡军,第一次战斗,他们与韩一起骑马三千夜,攻破了凶奴大营,杀死了几名敌军将领,追了数百里,斩首了前三万凶奴。由此可见,冉闵在战争中的勇猛 。

对他评价很好,认为他有勇有谋,善于作战,非常的勇敢,他很有智慧,能够任人唯贤,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君主。
对他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他非常的勇猛,而且非常的有军事才能,他比较擅长使用谋略。
后人认为冉闵是一位十分勇猛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位比较残暴的皇帝。

冉闵到底是什么人?对于冉闵应该怎么评价?

西晋八王之乱后,国库空虚、国力衰弱,塞外的胡人游牧民族见机大举入侵,他们烧杀抢掠、掠地千里、无恶不作,其恶行足可媲美日军侵华时所犯下的罪行!胡人本是游牧民族,走哪吃哪,行军打仗也没有粮草先行的习惯。那么对于粮草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说出来真是骇人听闻,他们将劫掠的汉人女子称作“双脚羊”,竟以汉人为食,以人充作军粮,这等恶行,简直是丧心病狂!

胡人武装中,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有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这些胡人部落建立政权,大肆屠杀汉人,中原汉室十室九空,称“五胡乱华”!西晋立国时,约有2000多万人口,胡人入侵中原后,被杀得只剩400余万,可以说,汉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就在汉民族岌岌可危的时候,有一个叫冉闵的人出现了,他颁布了著名的政令:《杀胡令》,政令的原文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政令的大概内容为: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 ,今我诛之, 若能共讨者, 可遣军来也。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 杀我百姓, 夺我祖庙, 今特此讨伐: 犯我大汉者死 ,杀我大汉子民者死, 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 ,屠戮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 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 特以此诏告天下!

《杀胡令》共分三道,第一,“凡是持有兵器的胡人一律死罪”,第二,“和朝廷一心的留下,和朝廷有异心的离开中原”,第三,很简单,所有的汉族人,但凡斩杀一个胡人,皆按照人头加官进爵。在冉闵的号召下,中原各地的汉人纷纷响应,拿起武器,将仇恨的刀砍向胡人的脖子!一时间,只杀得中原大地上血流成河,这下轮到胡人尸体成山了!剩下的胡人也是惊恐成分,纷纷远遁!

可以说,在汉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是冉闵力挽狂澜,拯救了汉民族!那么这个冉闵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冉闵其实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他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并且善于计谋!冉闵乃是汉人,而石虎,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羯族胡人,胡人抚养了冉闵,而后冉闵却又杀起了胡人,是因为民族大义还是因为私仇恩怨?我们不作讨论,我们只知道,冉闵对汉族百姓,确实是有大恩的!

石虎死后,石虎的几个儿子们利用冉闵稳定住了后赵的局面,当他们利用完冉闵,想除掉他的时候,却反被冉闵除掉了。并且冉闵还自立为帝,改年号为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于是乎,冉闵便成为了胡人们的仇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冉闵发布了《杀胡令》。随后冉闵以不可抵挡之势与各路胡人军队作战,先后进行了六场大战,胡人军队大伤元气,数百万北方少数民族向北逃往陇西和河套草原家乡,甚至有部分胡族不远万里西迁中亚。

但可惜的是,永兴三年(352),冉闵兵败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谥号武悼天王!一代战神从此落幕,令人惋惜!

对于冉闵的评价,民间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屠夫。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知道对于冉闵,您作何评价?

古代历史学家对冉闵的评价是怎样的

武悼天王冉闵(?-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谥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范文澜在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在《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十六国大乱》中评价:“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   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 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文章标题: 武悼天王冉閔,是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如何評價他的一生所為 對歷史進程有何影響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6508.html
文章标签:天王  有何  人物  是個怎樣  對歷史進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