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20 03:01: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谈判专家一般都是思维敏捷,能说会道的人。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谈判专家呢?
我们初中学过一篇课文叫《晏子使楚》,课文中的晏子便是一位典型的人物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狂妄自大、自作聪明的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借此显示楚国的威风,不料巧言善辩的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身材矮小的晏子的表现出的外交才能十分令人钦佩,体现了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不惧大国、不畏强暴。
我们大家熟知的“锥刺股”苏秦。关于苏秦大家一定有着不少的了解。他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外交家,谋略家。他游说关东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成功组织了六国联盟,共同抵御秦国。开创了弱国外交的先例,并且凭借着他对各国国情的了解,有条理针对性地对六国君王进行游说,并且分析天下大势,晓以利害。佩六国相印,从此闻名天下。
还有一位是我们大家十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我国大的外交官。周恩来的外交表现都十分的出色。曾经有一次,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建国初期,所以总会有一些外国记者想要刁难我们国家,周总理的巧言善辩赢得了我们国家的尊严。
古代最需要学习接触外语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出海经商的商人、还有一部分就是需要向别国传递文化的僧侣。古代很多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教,他们弘扬佛教文化,就必须要掌握中国的古汉语。他们往往都是跟着商队,一大批一大批的商人一起进入中国。当时没有很发达的交通,在长达几个月的旅途中,僧人同商人进行学习,到达中国后已经能进行的简单的沟通交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可以熟练掌握汉语了。而且很多的西域国家,由于经常与周边国家打交道,出现了掌握多门国家语言的人才,因为大家长期的交流和接触。僧人会在去往印度的途中设立寺庙,其中就有熟练掌握梵语和汉语的人,对前往印度拜佛求经的人提供便利,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梵语。
中国大规模的开始学习英语,其实是清代时期,康熙皇帝还开了个外语补习班。康熙皇帝在和俄国进行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当中,他就发现精通俄语和拉丁语的人才能非常重要。回到京城之后,在1708年开设了内阁俄罗斯文馆,他就让八旗子弟学习俄罗斯文学,以备翻译来用。
雍正年间,从四译馆当中分出了西洋馆,招一些满洲青年专门学习拉丁文,当时用的材料叫《华夷译语》。本来这本书是洪武年间官方编纂的,一种蒙语和汉语对译的一个词书。后来这本书就扩充了,包括了比较多的语言,就成了咱们中国近代早期,外文译汉文的一个官方词典。还有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也沿袭了历史上翻译的一个经典方法,就是所有的外文词,都是用汉文字标的拼音,跟咱们小时候背英语单词一模一样。
学习英语是有利于无一害的,英语不仅促进了中西方的友谊交流更让我们国家的人了解到西方的文化。
我们用几个实例来说明中国的古人是如何学英语的。首先出场的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林则徐为了能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专门跑到澳门,去收集西方的报纸资料,然后开始学习英语。他为了记单词,把英文标示出标识,出汉语来进行学习。这也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包括曾国藩的儿子外交官曾纪泽,也就是收复新疆伊利地区那位,将用汉语标注英文的这种学习方法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再看一下李鸿章学英语。李鸿章学英语是临时抱佛脚,如果出席某个活动或发表对外发表某个宣言,然后临时记一些单词,同样还是用中文标注英文。
在中国皇帝当中,最早系统学习英文且最刻苦的要数光绪皇帝,光绪早晨四点起来就开始学习英文,他的英文写作和阅读都是非常不错的,可惜口语极其糟糕。有一次他要对外召集外国公使要发表一个宣言,结果没人来,因为没人能听得懂他说什么。光绪是学习英语的热情是不能否认的,在他的带动下举国上下兴起了学习英语的浪潮。
中国皇帝里面英文学得最好的要数清末皇帝溥仪。溥仪的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庄士敦。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溥仪都得其真传。溥仪的英语厉害到什么程度,在四五年审判二战战犯的时候,溥仪在被告席上摘下了他耳朵边的同声翻译的仪器,完全可以听得懂审判官在说什么。这都得益于他早年对英文的刻苦学习。
我国最早设置学习英文的学校是1861年在北京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专门设立翻译英文的翻译馆。之后京师同文馆并入了北京大学。清朝末年乃至民国初年,中国古人学英语,学得最好的代表,非辜鸿明莫属。辜鸿铭英文的学习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学得了的,他是先把英文版的《浮士德》以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全部背会,然后再求其具体的意思,这个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