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历法的详细算法

时间: 2023-07-12 15:59: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历法的详细算法

中国的年历怎么算?

中国的年历怎么算?为什么中国人过自己的节日还没有过阳历的节日热闹呢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参考资料干支纪年_百度百科 

阳历以地球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阴阳历结合两者特点。

年历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阳历,我国使用的一般是阴阳历。

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现行的农历,采用的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扩展资料:

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我国的农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

我国的历法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利用节气与“19年7闰”法兼顾表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参考资料:阴阳历-百度百科

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21.02.16~2021.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至于人们过自己的节日没有过其他文化节日盛大是因为文化的影响和意识的不到位,等人们对中国文化更加重视,相信中国自己的节日会越发光彩。

通俗规则

在古代,日的定义:以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其中以太阳离地平线最远的一个时辰为子时,相当于北京时间23:00~1:00。但是农历中一天始于子正(24:00),而非夜子初(23:00)。

月策与置末规则:朔日为每月起点(初一日);朔日(月初一日)到下个朔日(下月初一日)有多少天、这月就有多少天。有30天为大月、有29天为小月;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前用的是平朔,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后用的是定朔。

年策与置闰规则:以冬至日必须在子月(寅正十一月),上个冬至月(寅正十一月)到下个冬至月如有12个月就不置闰,如有13个月就要置闰,以上个冬至月之后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在几月后面就称闰几月。 

例如:壬子年(2032)冬至月到癸丑年(2033)冬至月之间有12个月,就不置闰。癸丑年(2033)冬至月到甲寅年(2034)冬至月有13个月就必须置闰,在癸丑年(2033)冬至月(十一月)后的第一个无中气之月是该月的下一个月,就定为闰月。它正好十一月后,所以就叫闰十一月。

扩展资料

其他

农历是阴阳合历,早在殷商便已经将二分二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订入历法,春秋战国到先秦时代已经完善到八节气,增加了四立,也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已经明确的订入华夏历法。同时期二十四节气也已经出现并逐渐开始完善,直至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完整的写入农历,详细划分成十二节令、十二中气,成为农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节气是农历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成分,通过二十四节气农历可以精确的反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便利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农业耕作。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令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这个月的上半月中。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 [9]  ,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

十二节令: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中气: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两者统称为“节气”。

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属于农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历属于一种太阳历,因为描述同一个太阳视运动的缘故,所以看上去节气日期在公历上基本固定,最多前后波动一两日。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属于公历而属于农历。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资料:农历--百度百科

我国使用的一般是阴阳历,年历主要有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阳历。

阳历以地球公转周期为依据;阴历以月相变化为依据;阴阳历结合两者特点。

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现行的农历,采用的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因为多了个闰月,因此一年有383天-385天,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355天)。

我国的历法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利用节气与“19年7闰”法兼顾表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扩展资料:

1、农历正月初一 即春节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我们这里(招远)夜里十二点吃年夜饭,一点多开始出去到亲戚家拜年。

2、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古时也称“上元”节,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们胶东人这一天耍秧歌,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的。

3.二月初二 龙抬头 也算传统节日。

4、农历三月初八(现在好像是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 其实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5、阴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 相传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端午节。但是不要脸的韩国人却说端午节是他们的,真是脸皮厚到极致。

6、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7、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这是个团圆的节日,这一天要吃月饼赏月。

8、阴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冬至大如年,我们胶东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有“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谁不吃谁是王八蛋”的说法。

10、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喝腊八粥。

11、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这一天放鞭炮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12、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阴阳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中国古代历法换算公历

查看阳历数字尾数,得出天干密码,甲四,乙五,丙六,丁七,戊八,己九,庚零,辛一,壬二,癸三,用阳历数字÷12余数就是地支密码,子四,丑五,寅六,卯七,辰八,巳九,午十,末十一,申零,酉一,戌二,亥三。
中国传统的历法自夏朝始,称为夏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月亮号为太阴,故谓之太阴历,简称为阴历。由于阴历的一年只有354天,少于太阳回归年的365天,所以夏历采用置闰月的方法,使得阴历的年份与阳历的年份大概保持一致。所以夏历将太阴历配合了闰年及二十四节气,使得太阴历的年周期同步于太阳历。中国夏历其实是阴阳合历。
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周期,谓之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全球公用,故亦称为公历。阳历即是公历。

中国历法的计算要点

为了推算每年的历谱,首先要定一个计算起点,叫做历元。中国古代历法大多数取下列这样的理想时刻为历元:某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它正好是朔和冬至,而且又是月过近地点(即月行速度最快的点)的时刻,等等。由于各种历法的数据不同,所以它们推得的理想时刻也各不相同。不过这样的理想时刻通常离开历法行用的年份都十分遥远。这种历元称为上元(见上元积年)。
设a为一回归年时间,b为一朔望月时间,c为一近点月时间,单位均为“天”。又设y为从上元起到所求年的累计年数。则ay就是从上元起到所求年的冬至的全部时间。因为干支纪日以60天为一周,所以用60去除ay,所得余数r1,就是所求年的冬至时刻到前面一个甲子的夜半的全部时间。这个时间的天数部分叫做大余,不足一天的零数部分叫小余。通常历法都规定,大余“命甲子算外”,即以甲子日为0,乙丑日为1,等等。因此,根据大余的数字,就可以知道所求年冬至日的干支日名。有的历法“命甲子算上”,则应以甲子日为1,乙丑日为2,等等。还有少数历法,如北宋的《纪元历》,不选甲子日,而选己巳日为上元,命己巳算外,则大余就以己巳为0算起,庚午为1,等等。小余就是从夜半起算到发生冬至这瞬间的时间,可以把它按十二时辰制或百刻制等时刻制度(见漏刻),化成时刻。从r1累加一气的时间a/24,就得冬至以后各气的干支日数及时刻。
上述r1的算法,数学上习惯用一个算式来表达:ay≡r1(mod60)。这种算式叫一次同余式。仿此,可以列出其他的一次同余式:ay≡r2(modb),ay≡r3(modc)。r2就是所求年冬至离开十一月平朔的时间间隔。r3则是所求年冬至离月亮上一次过近地点的时间间隔。r1- r2就是十一月平朔离上个甲子日夜半的时间。也和冬至的情况一样,它的整数部分代表甲子日以来的干支日数,零数部分则是从夜半算起到发生平朔的时间。
设这个时间为t0一般历法都给出一份太阳运动表,一份月亮运动表。从太阳运动表,根据所求的十一月平朔在二十四气中的位置(或者,十一月平朔在大雪气后,相距时间为 ;或者,如若,即十一月平朔在大雪气前,在小雪气后,这时,离小雪的时间为),使用内插法可以推算因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定朔改正数Δts;从月亮运动表,根据所求的十一月平朔在一个近点月周期中的位置(即r3),也是用内插法,可以推算因月亮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定朔改正数Δtm。于是,十一月定朔t=t+Δts+Δtm。t>1,定朔在平朔的次一日;t<0,定朔在平朔的前一日;0 清代以后采用第谷体系和开普勒椭圆面积定律。定朔的计算也就改用欧洲的几何学方法。
十二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和一个回归年有一个差数r,r=α-12b,约为10~11天。不上三年,差数积累就超过了一个月,这时就要在这个历年内增加一个闰月,以免和回归年脱节。汉《太初历》以来规定了无中气之月为闰月的规则,这也等于规定了每个中气都要在固定的月份里,如冬至在十一月,大寒在十二月,雨水在一月,等等。在不同的历法里,月的名称可以不同(见三正),但一定的中气必须在一定的月份里,这条原则在《太初历》以后的各种历法都是一样的。这就使阴历成分和阳历成分结合得更加紧密。一般来说,如r2>(b-r),则规定这年有闰。r/12,则是两个气的时间比一个朔望月长的差数。将这个数累加到r2上,一当这个累加的和数大于b的时候,就是中气超过月份的时候,这时,就把被超过的月份定为闰月。
中国古代有的历法不用前述特殊时刻的上元,而用近距取元,即取某个已知r1、r2、r3值(设为a1、a2、a3)的年的冬至时刻为历元。例如《授时历》就是以历法制定的那年的冬至时刻为历元。它把a1称为气应,a2称为闰应,a3称为转应。这时,一次同余式组改为:
ay+a1≡r1(mod60),
ay+a2≡r2(modb),
ay+a3≡r3(modc)。
以上是就世界各国历法最基本的内容,即按照推算民用历谱,安排历日的问题来说的。但是中国古代历法还有更丰富更广泛的内容。它包括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置的计算;昏、旦中星和时刻的测定;日、月食的预报等等。就某种程度来说,中国古代的历法就是一种编算天文年历的工作。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是中国天文学史的一条主线。

文章标题: 谁能说说中国古代的历法的详细算法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4870.html
文章标签:历法  谁能  中国古代  算法  详细
Top